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教科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费解的 Levi-Civita 张量
岳东晓 2016-11-2 14:48
物理中经常用到 \varepsilon_{ijk} 这个符号,还有个相当高深的名称 Levi-Civita 符号。我先介绍一个简单的记忆规则,然后讲讲它的奇妙之处。 Levi-Civita 符号 \varepsilon_{ijk} 的规则很简单,它三个下标,下标如果是 123,符号的数值是1,如果把两个下标对换,正负倒过来 -- 从这也可以推论,如果两个下标相同,则其数值为零。如下: \varepsilon_{123}=1\\ \varepsilon_{213} = - \varepsilon_{123} = -1\\ \varepsilon_{113} = - \varepsilon_{113} = 0 这就不会忘记了。一般教科书会提什么偶数次交换是1,奇数次交换-1,那都是多余的。记住了上面的规则,可以推广到更多下标的情况。 有了这个符号,很多数学公式可以比较简洁的写出来。例如 \vec{A} \times \vec{B} = \varepsilon_{ijk}\ A_{j} \ B_{k}\ \hat{e_i}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问题,请证明这个Levi-Civita 符号(四维的)在狭义相对论的洛伦兹变换下这是个张量。列出洛伦兹张量变换的方程,上标、下标,抗变、协变,经过一通计算后。不出所料,1还是1,-1还是-1,0还是0。说句实话,看完这个证明之后,我更加糊涂了。这个根据下标不同而取 -1,0,-1 值的东东为什么是张量?难道还得绕这么大圈子通过坐标变换下的属性才能证明? 张量是什么?
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着实被感动了,此文当录入语文教科书(ZT) 2015-12-08 中国新闻网 ...
热度 12 宜修 2016-1-7 11:01
着实被感动了,此文当录入语文教科书(ZT) 2015-12-08 中国新闻网 ...
父亲去世10年后,在我的“软硬兼施”下,母亲终于同意来郑州跟着我——她最小的女儿一起生活。 这一年,母亲70岁,我40岁。70岁的母亲瘦瘦的,原本只有一米五的身高,被岁月又缩减了几厘米,看起来更加瘦小,面容却仍然光洁,不见太多沧桑的痕迹,头发亦未全白,些许黑发倔强地生长着。 我们借了一辆车回去接她,她早把居住了几十年的老屋收拾妥当,整理好了自己的行李。那些行李中有两袋面,是她用家里的麦子专门为我们磨的,这种面有麦香。但那天,那两袋面我决定不带了,因为车的后备箱太小,我们要带的东西太多。母亲却坚持把面带着,一定要带,她说。 她这样说的时候,我忽然愣了一下,看着她,便想明白了什么,示意先生把面搬到里屋,我伸手在外面试探着去摸。果然,在底部,软软的面里有一小团硬硬的东西。如果我没猜错,里面是母亲要给我们的钱。 把钱放在粮食里,是母亲很多年的秘密。十几年前,我刚刚结婚,在郑州租了很小的房子住,正是生活最拮据的时候。那时,我最想要的不是房子,不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只是一个像样的衣柜。就是那年冬天,母亲托人捎来半袋小米。后来先生将小米倒入米桶时,发现里面藏着500块钱,还有一张小字条,是父亲的笔迹:给梅买个衣柜。出嫁时,母亲给我的嫁妆中已有买衣柜的钱。后来她知道我将这笔钱挪做他用,便又补了过来。那天晚上,我拿着10元一张厚厚的一沓钱,哭了。那些年,母亲就是一次次把她节省下来的钱放在粮食里,让人带给我,带给大姐二姐,在我们都出嫁多年后,仍贴补着我们的生活。但那些钱,她是如何从那几亩田里攒出来的,我们都不得而知。这一次,即使她随我们同行,也还是将钱放到了面袋里,在她看来,那是最安全的。 面被带回来后,我把钱取出来交还母亲,母亲说,这是我给童童买车用的。童童是她的外孙,这段时间他一直想要辆赛车。因为贵,我没有给他买,上次回老家,他许是说给母亲听了,母亲便记下这件事。2000块,是她几亩地里一年的收成吧,我们都不舍得,但她舍得。记忆中,母亲一直是个舍得的人,对我们,对亲戚,对左邻右舍,爱舍得付出, 东西舍得给,钱舍得借,力气也舍得花。有时不知道她一个瘦小的农村妇人,为什么会这样舍得。母亲住下来,每天清晨,她早早起来做饭,小米粥、小包子、鸡蛋饼……变着花样儿。中午下班我们再也不用急赶着去买菜,所有家务母亲全部包揽。阳台上还新添了两盆绿莹莹的蒜苗,有了母亲的家,多了种说不出的安逸。 母亲带来的两袋面,一袋倒入桶里,另外一袋被先生放到了阳台上。过了几天,我却发现阳台地板上的那袋面被移到了高处的平台上晾晒。先生是个粗心的人,应该不会是他放的,我疑惑地问母亲,她说,啊,我放上去的,晒晒,别坏了。我一听就跟她急了,那平台, 一米多高 ,那袋面,六七十斤,身高不足 一米五,体重不足90斤的母亲,竟然自己把它搬了上去。我冲她大喊,你怎么弄上去的?那么沉,闪着腰怎么办?砸着你怎么办?出点儿什么事怎么办……一连串地凶她。她却只是笑,围着围裙站在那里,等我发完脾气,小声说,这不没事吗?有事就晚了!我还是后怕,但更多的是心疼。直到母亲向我保证,以后不再干任何重活,我才慢慢消了气。 母亲来后不久,有天对先生说,星期天你喊你那些同学回家来吃饭吧,我都来了大半个月了,没见他们来过呢。先生是在郑州读的大学,本市同学的确很多,关系也都不错,起初还会在各家之间串门,但现在,大家都已习惯了在饭店里聚会。城市生活就是这样繁华而淡漠,不是非常亲近的,一般不会在家里待客了。我便替先生解释,妈,他们经常在外面聚呢。母亲摇头,外面哪儿有家里好,外面饭菜贵不说,也不卫生。再说了,哪儿能不来家呢?来家才显得亲。然后,母亲态度坚决地让先生在周末把同学们带回家来聚一聚。我们拗不过她,答应了。 先生分别给同学中几个关系最亲近的老乡打了电话,邀请他们周末来我们家。周末一整天,母亲都在厨房忙碌。下午,先生的同学陆续过来了,象征性地提了些礼品。我将母亲做好的饭菜一一端出,那几个事业有成、几乎天天在饭店应酬的男人,立刻被几盘小菜和几样面食小点吸引过去。其中一个忍不住伸手捏起一个菜饺,喃喃说,小时候最爱吃母亲做的菜饺,很多年没吃过了。母亲便把整盘菜饺端到他面前,说,喜欢就多吃,以后常来家里吃,我给你们做。那个男人点着头,眼圈忽然就红了,他的母亲已经去世多年,他也已经很久没回过家乡了。 那天晚上,大家酒喝得少,饭却吃得足,话也说得多。那话的内容,也不是平日在饭店里说的生意场或单位里、社会上的事。很少提及的家事,被慢慢聊起来,说到家乡,说到父母……竟是久违的亲近。那以后,家里空前热闹起来。母亲说,这样才好,人活在世上,总要相互亲近的。 母亲来后的第三个月,一个周末的下午,有人敲门,是住在对面的女人,端着一盆洗干净的大樱桃。女人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送给大娘尝尝。我诧异不已,当初搬过来时,因为装修走线的问题,我们和她家闹了点儿矛盾。原本就不熟络,这样一来,关系更冷了下来,住了三年多,没有任何往来。连门前的楼道,都是各扫各的那一小块儿地方。她冷不丁送来刚刚上市的新鲜樱桃,我因摸不着头脑,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好。她的脸就那样红着,有点儿语无伦次:“大娘做的点心,孩子可爱吃呢……”我才恍然明白过来,是母亲。母亲并不知道我们有点儿过节儿,其实即使知道了,她还是会那么做,在母亲看来,"远亲不如近邻"是句最有道理的话。所以她先敲了人家的门,给人家送小点心,送自己包的粽子,还送自己种的新鲜小蒜苗……诚恳地帮我们打开了邻居家的门。后来,我和那女人成了朋友,她的孩子也经常来我们家,奶奶长奶奶短地跟在母亲身后,亲好得犹如一家人。 邻居们,不仅仅是对门,前后左右,同一个社区住着的许多人,母亲都照应着。她常在社区的花园和先生同事的父母聊天,帮他们照顾孙子。不仅如此,还有物质上的往来,母亲常常会自制一些风味小点,热情地送给街坊四邻,这也是母亲在农村生活时养成的习惯。小点心虽然并不贵重,却因有着外面买不到的醇香味道,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有一次,得知先生一个同事的孩子患了白血病,母亲要我们送些钱过去。因为是来往并不亲密的同事,我们只想象征性地表示一下,母亲却坚决不答应,说:“人这辈子,谁都可能会碰到难事,你舍得帮人家,等你有事了,人家才会舍得帮你。孩子生病对人家是天大的难事,咱们碰上了,能帮的就得帮。”我们听了母亲的。 在母亲过来半年后,先生竟然意外升职,在单位的推荐选举上,他的票数明显占了优势。先生回来笑着说,这次是妈的功劳呢,我这票是妈给拉来的。我们才发现,最近我们的人际关系竟然空前好起来,那种好,明显地少了客套多了真诚。一个字都不识的母亲,只是因为舍得,竟不动声色地为我们赢得了那么多,是我们曾经一直想要赢来却一直得不到的。再想她说过的话,“你舍得对人家好,人家才会舍得对你好。”于她,这是一个农村妇人最朴实本真的话;于我们,无疑是一个太过深刻的道理。 温煦的日子里,我很想带母亲到处走走。可母亲因为天生晕车,坐次车如生场大病,于是常拒绝出门。那个周末,我决定带她去动物园。母亲说,没有见过大象呢。动物园离家不远,几站路的样子。母亲说“走着去吧。”我不同意,几站路,对一个70岁的老人,还是太远了。可她又坚决不坐车,我灵机一动:“妈,我骑车带你去。”母亲笑着同意了。我推出车子,小心地将她抱到前面的横梁上,一只胳膊刚好揽住她。抱的时候,心里一疼,她竟然那么轻,蜷在我身前,像个孩子。 途中要经过两个路口,其中一个正好在闹市区。小心地骑到路口,是红灯,我轻轻下车,还未站稳,却有警察从人流中穿过来,走到我面前说:“不许带人你不知道吗?还在前面带。”说完,低头便开罚单。母亲愣了一下,攥着我的胳膊要下来,我赶忙扶稳她,跟那个年轻的警察说了声对不起,解释说:“我母亲晕车,年纪大了,不能坐车,我想带她去动物园看看……” 警察也愣了一下,这才看清我带的是一位老人。还不等他说什么,母亲责备我:“你怎么不告诉我城里骑车不让带人呢?”然后坚持要下来。我正不知所措,那个警察伸手一把搀住了母亲:“大娘,对不起,是我没有看清楚, 城里只是不让骑车带孩子,您坐好。”然后他忽然抬起手,向我认认真真地敬了个礼。接着,他转身让前面的人给我腾出一个空间,打着手势,阻止了四面车辆的前行,招手示意我通过。我带着母亲,缓缓地穿过那个宽阔的路口,四面的车辆静止行人停步,只有我带着母亲在众人的目光里骄傲前行。 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受到如此厚重的礼遇。因为母亲,因为舍得给予她一次小小的爱,一个萍水相逢的年轻警察,便舍得为我破例,舍得给我这样高的尊敬。这礼遇,是母亲送给我的。 母亲是在跟着我第三年时查出肺癌的。 结果出来以后,有个做医生的朋友诚恳地对我说,如果为老太太好,不要做手术了,听天命尽人事吧。这是一个医生不该对患者家属说的话,却是真心话。和先生商议过后,决定听从医生的安排,把母亲带回了家。又决定不向母亲隐瞒,于是对她讲了实情。母亲很平静地听我们说完,点头,说:“这就对了。”然后,母亲提出要回老家。 母亲在世的最后一段时间,我陪在她身边。药物只是用来止疼,抵挡不了癌症的肆虐。她的身体飞快地憔悴下去,已经不能站立,天好的时候,我会抱她出来,小心地放在躺椅上,陪着她晒晒太阳。她渐渐吃不下饭去,喝口水都会吐出来,却从来没有流露过任何痛苦的神情,那些许黑发依旧倔强地蓬勃着,面容消瘦却光洁,只要醒着,脸上便漾着微微的笑容。那天,母亲对我说:“你爸他想我了。”“妈,可是我舍不得。”我握着她的手,握在掌心里,想握牢,又不敢用力,只能轻轻地。“梅,这次,你得舍得。”她笑起来,轻轻将手抽回,拍着我的手。但是这一次,母亲,我舍不得。我说不出来,心就那么疼啊,疼得碎掉了。 母亲走的那天,送葬的队伍浩浩荡荡,从村头排到村尾,除了亲戚,还有我和先生的同学、朋友、同事,我们社区前后左右的邻居们……很多很多人,里面不仅有大人,还有孩子,是农村罕见的大场面。 队伍缓缓穿行,出了村,依稀听见围观的路人中有人议论:“是个当官的吧?或者是孩子在外面当大官的……”母亲这一生,育有一子三女,都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不官不商。母亲本人,更是平凡如草芥,未见过大的世面,亦没有读过书,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她只是有一颗舍得爱人的心。而她人生最后的盛大场面,便是用她一生的舍得之心,无意间为自己赢得的。 读完此文,我落泪了……各位同学,如果你的父母还健在的话,请你抽出时间好好陪陪他/她吧! 一定要孝敬父母!
个人分类: 天伦亲情|776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美国历史教科书对国共的描述
热度 1 岳东晓 2015-9-3 06:04
以下来自美国高中世界历史教科书。注意里面对国民党的用词。 看看后面的练习题。
个人分类: 历史|51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俄罗斯教科书怎样描述朝鲜战争 ZT
漠孤烟 2015-7-15 12:12
俄罗斯·教科书名:《外国最新历史》(第五版)   作者:阿·舒宾   出版社:莫斯科德罗法出版社(Дрофа)   出版时间:2008年第5版   使用对象:俄罗斯教育和科学部推荐供全日制学校9年级使用( 相当于中国的高中一年级)   记述章节:第5章“冷战”中的第16节“1940- 1970年的远东和东南亚”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分裂为两个占领区:苏联和美国占领区。 根据国际条约,在外国军队撤出后应举行全国大选。但是, 在共产党和亲美力量在全世界对抗的情况下,这些条约并未履行。 在撤军前,苏联在北方扶植了自己的金日成独裁政权, 而美国在南方扶植了自己的李承晚政权。1948年, 朝鲜分裂为两个国家: 北方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方的大韩民国。 两个政权都镇压反对派,并开始准备武力夺取整个半岛。 1950年6月,北朝鲜军队侵入南方, 并正式宣布他们是为了反击李承晚军队的攻击。 共产党分子占领了南朝鲜首都汉城,并渴望继续前进。8月, 南朝鲜军队手里只剩下半岛南部面积不大的釜山基地。   联合国的多数成员国视北朝鲜的进攻为侵略。 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动用武力对付侵略者。 苏联没有对这一决定投反对票, 苏联代表因对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表示抗议而缺席该会议。 1950年9月, 主要由美国人组成的联合国军在北朝鲜军队的大后方仁川登陆。 共产党分子只得慌忙撤退。他们不仅丢失了汉城, 也丧失自己的首都平壤。   1950年10月,美军先头部队抵近朝鲜北部边境。 美军几乎控制了全国。 斯大林和毛泽东不能接受共产党势力失败的结果。 中国宣布派遣志愿军入朝。实际上, 进入该国的是上百万的中国军队,他们将美国人赶回到三八分界线, 战争由此爆发。1951年至1953年, 汉城和平壤之间进行了血腥的阵地战。任何一方都无法突破前线。 数十万人死亡。美国空军残忍地轰炸北朝鲜,甚至中国。 为反击这种攻击,苏联飞行员秘密参战。1953年7月, 签署停战协议。
34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点评杨文彬的“论文”
热度 1 岳东晓 2015-7-2 09:41
最近在网上搜索,发现两篇南京化工学院杨文彬的论文。其介绍文中说到,执教于 德国 Paderborn 大学的杨文彬借助于德国的工程资料,创立了结构设计准则系统。但德国相关大学网页显示,杨文彬只是一名 graduate student 。其“论文”我摘录一篇如下。从上面的序号看出,这已经是第18篇。 其第一篇中列出了12项“准则”,包括什么符合防腐要求、符合工艺特性、符合材料特性、遵循美学原理之类。 根据网上学过机械的人称,这些都不过是国外教科书上抄的。从其"论文"中的图样来看,显然是临摹的他人的设计,而非原创。 这些东西技校毕业的都可以抄书写几篇。 有人称,这种抄袭性“论文”如同达尔文收集标本。当然这种比方的不当的。达尔文采集的是无主的自然的动植物标本,而不是他人的发明创造于知识产权。像这种拿他人的智慧产物不加以明确标注,等同于剽窃。 下面我拨冗分析一下该论文一段,该”论文”写道 “ 2 1 避免小圆形卷边准则 薄板构件的棱边常用卷边结构,这有多项好 处。(1) 加强了刚度; (2) 避免了锋利的棱边; (3) 美 观。但卷边应注意两点, 一是半径应大于1 .5 倍的 板厚, 二是不要完全的圆形,这样加工起来困难, 图1b 和图2b 所示的卷边比各自a 所示的卷边易 加工。” 光从中文来看,基本是语无伦次,逻辑混乱,而且其依据 【 (1) 加强了刚度; (2) 避免了锋利的棱边; (3) 美 观 】 纯 属小学生都知道的简单断言。另外,里面说的什么卷边不要完全的圆形是显然的,如果我现在要去把一个薄板卷边,图1( a)的设计不光是加工困难而已,更大的问题是边缘突出半个圆形,高出薄板平面,这就完全改变了薄板的运用范围。 在网上简单搜索发现,相关内容不过职业高中层次: 下面是一本1988年的书上的 杨文彬 1999 年的“论文”如下,让学过机械设计的鉴定下。。。
个人分类: 资料|9644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提前给中西部网客发新年礼物咯
岳东晓 2015-2-14 05:38
我在【 《美国真正的可怕之处在哪儿?》的中国式误区 】一文中写到,提到美国国会通过《印第安人清除法》之后,【 切诺基于是在美国法院起诉,结果美国最高法院还判他们赢了(1832年)。然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依法治国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嘲笑了美国最高法院一番,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中西部网客似乎没有听说过相关历史,还在查维基百科。 我今天本来准备买一本美国初中历史教科书送给中西部网客作为新年礼物的 ,正在亚马逊上查,突然发现网上就有初中历史课,还有多媒体录像。就先给他发过来 http://education-portal.com/academy/course/us-history-middle-school.html 打开第六章,第8课, http://education-portal.com/academy/lesson/the-trail-of-tears-and-jacksons-indian-removal-act-of-1830.html 我建议他看相关课程录像并阅读相关文字。 我看了一下,发现这初中课本还讲得蛮透彻。还说杰克逊本是维护联邦权威的,只是在印第安人问题上就变了。 【 At the time Jackson was president, their lands had shrunk, but still they remained in control of sizable swaths of land in northern Georgia, Tennessee, and North Carolina, lands the white settlers wanted for growing cotton... With mounting pressure from all sides, the Cherokee tried to appeal their case to the United States Supreme Court in 1831 but were denied a hearing. In another court case, Worcester v. Georgia (1832), the Supreme Court held that the Cherokee were entitled to legal protection from encroachments by the state of Georgia on their lands. The problem was the Supreme Court gave opinions with no power to back them up. When it came time to enforce the ruling, Georgia and President Jackson, simply ignored it and continued preparations for the removal of the Cherokee.】 怕他英文程度不到美国初中,我翻译一下:【杰克逊执政期间,切诺基的土地已经缩减,但仍然控制了乔治亚北部、田纳西、北卡各州相当的土地,白人想用占据这些土地种棉花。。。面对来自各方日益严重的压力,切诺基在1831年尝试向美国最高法院陈情但被拒绝。在另一个案子(沃彻斯特对乔治亚)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切诺基领土有权获得法律保护而不受乔治亚州的侵蚀。问题是,美国最高法院可以给出判决,却并没有能力维护其判决。轮到强制执行判决的时候,乔治亚州与杰克逊总统简单地对判决不予理睬,而是继续进行清除印第安人的准备。】 先学学这段初中历史,然后对比本人写的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依法治国的美国总统杰克逊嘲笑了美国最高法院一番,把美国最高法院判决当成一张废纸。】 我干脆还再耐心一点,把我的中文翻成英文: 【'Political power grows out of the barrel of a gun.' (quoting Chairman Mao)U.S. President Jackson, ’under the rule of law‘ (sarcasm), ridiculed the U.S. Supreme Court and treated the ruling of the U.S. Supreme Court as a piece of junk paper.】
个人分类: 历史|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婉儿与论剽窃
热度 3 岳东晓 2014-8-12 07:22
在微博中看到有人称婉儿发文涉及我就iMan剽窃教科书例题做的分析,提到我写的“小鸟小鸟,无食我桃;三月浇水,多么辛劳。” 婉儿的文章我没有看,但估计她在疑问我是不是剽窃了《诗经--硕鼠》。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提出个假设性问题,“婉儿”给自己取网民“婉儿”,这两个字都是新华字典上已经更早的字典上有的,婉儿是否剽窃了字典呢? 答案大家肯定知道:NO。但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婉儿”这两个单字当然是抄的,为什么不是抄袭(或者剽窃)? 所谓剽窃,其中这窃字带有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正当地谋取所有权的意思。在之前的讨论中,我举了两种情况,一是作品受知识产权保护而被剽窃,二是作品属于公共领域的东西被人窃据为自己的原创。 具体到婉儿的网名,婉儿没有试图把这两个字的知识产权据为己有,而婉儿两个单字早就属于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的表达,大家都可以自由copy,自由使用。至于”婉儿"这个组合是否原创,我不清楚,但我想只要婉儿在别的网友也取名婉儿时不去宣布自己的独占权,也不会引发所有权争议。 至于我的“小鸟小鸟,无食我桃”,稍微有点文化的人一看就知道我是刻意按照《硕鼠》写的搞笑模仿,其目的正是要让读者看到桃子被鸟吃的照片,联想起那《诗经-硕鼠》中农民悲愤的心情。如果有读者连这都看不出来,需要回初中补习语文。至于看了“小鸟小鸟”过了很久才觉出这是在搞笑模仿《硕鼠》的,其教育程度与思维能力成问题。 从法律或者道德角度,我刻意模仿《硕鼠》有没有问题? 当然没有。首先,《硕鼠》是公共领域作品,任何人都可以加以改编。另外,即使是受知识产权保护的作品,这种刻意的模仿属于parody,是非常普遍的做法。类似的parody在美国电影中经常可见,往往引发哄堂大笑---美国观众知识面比较广,一看就明白是在搞笑模仿什么对象。珍珠湾的网友就知道我是在搞笑模仿《硕鼠》(参见该文后面的评论)。我的《小鸟小鸟》如果没有引发婉儿等人大笑,问题不在我,而是读者本身的局限。 写诗这种活,认字的都能写。在我看来,语言文字的东西认字加上有脑子即可,比起科学来说简单多了。我虽然不像方舟子号称福建高考语文第一,但我高考语文成绩肯定比同年入学的绝大多数文科生高。但写诗不光是组合字词的能力,诗的功夫在诗外,你有没有想象力、智力、有没有深度取决于很多因素。本人没怎么写过诗,但这不等于我想写时不会独创,还要抄。以我的教育程度、知识深度与广度,哼哼几句,小菜而已。如上所述,“小鸟小鸟”根本不是在写诗,是刻意搞笑模仿。 回到iMan抄袭教科书例题的事件。先不论教科书问题的知识产权归属,即使假设该问题及其热阻解答为公共领域的东西,iMan企图将教科书例题据为己有的做法也构成剽窃。其实类似的问题,我们在中学都做过了。我在热气瓶问题时也提示了。根本不屑一提,大学以上文凭的做这种题是掉价的。只有中专生才会拿着这种题考这个考那个---当然遇到傻蛋那种填鸭式教育出的低能儿,这种测试也能反映问题。但我在评论中用初中物理检验iMan用热阻算出来的结果时,问题出来了,iMan称我的计算如同秘书给作家整理资料,俨然他是这个问题的解答的主人,他把这个教科书上的例题当成自己100%的原创。而我在之后充分地证明,iMan在写那篇博文时阅读了杨教授的《传热学》,而该书中就有完全类似的问题的解答。关于iMan的相关讨论,已经很充分了,下面摘取部分内容,读者可以看出,我上面不过在重复之前已经详细论述过的内容。 目前本人正在游山玩水,读者如果有问题、回应,我不一定能及时看到,也很难详细回应。但别着急,谁有什么观点只管写下,等我有时间会予以解答。但我希望珍珠湾外的网友们多动点脑子,我这人有时候不是很耐烦,尤其对某一类型的人。参见我写过的一篇坐火车的博文。
个人分类: 法律|74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普法:抄袭的判定
热度 2 岳东晓 2014-8-6 14:57
在发现iMan的双层玻璃问题及解答是一本传热学教科书上的例题之后(见文末),我结论 其博文中 省略的计算公式与教科书上的完全相同,因此可以设定iMan抄袭成立。这是根据美国法律作出的法律判断。对此,iMan反问道:【老子的计算过程没有写出来,你怎么知道是跟它的一模一样? 即使是一模一样你怎么知道就是抄袭,而不是老子独立完成? 】 针对iMan的第一个问题,我回应到:iMan在博文中【省略的计算过程与课本上完全一致,没有第二种可能。】这是我的专业判断。对此,在一系列狡辩企图失败后,iMan最终不得不承认其省略的计算过程与教科书的例题完全一样。这在法律上叫做admission。至此,iMan的计算过程与教科书相同这一点被确认,不再是疑问。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即使iMan抄袭了,如果他矢口否认,坚称是独立完成,我们拿他怎么办? 按这个逻辑,任何抄袭者只要其抄袭过程没有被完整录像,他都可以一口咬定是独立创作。这个世界不是成了抄袭、盗版的天堂? 但美国法律没有这样的漏洞。根据美国法律,在没有抄袭的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抄袭可以通过两点证明(1)access -- 也就是被告有足够机会接触原作品;(2)substantial similarity --- 也就是被告自称的作品与原作有相当的相似性。一旦这两点成立,法律就设定存在抄袭。但这并不是不给被告辩解的机会。"By establishing reasonable access and substantial similarity, a copyright plaintiff creates a presumption of copying. The burden shifts to the defendant to rebut that presumption through proof of independent creation." 也就是说给被告机会证明自己没抄。但如果被告不能证明自己独立创作,那就是抄了。Access这一点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原作品的广为传播来证明 --- reasonable access can be shown ... by the plaintiff’s work being widely distributed (注一)。 具体到我们的情况,(1)传热学教科书在互联网上、图书馆里,widely disseminated,因此access要素成立;(2)iMan已经承认其计算过程与教科书相同,substantial similarity存在。依法可以设定iMan抄袭。 有个案子很类似。搜索 “Court Upholds Plagiarism Verdict vs. Michael Bolton” (法院维持Bolton抄袭的判决). 212 F.3d 477 (9th Cir. 2000),即可找到相关案例法。Bolton创作了一首歌,Love is a wonderful thing,被人指控抄袭了25年前一首歌,Bolton坚决否认听过那首老歌,坚决否认抄袭,但是那老歌曾经排名110,虽然不算有名,但也算是广为传播了(access),而Bolton的歌与老歌有类似之处 (substantial similarity)。Bolton被判赔偿500万。上诉法院维持原判。 iMan说【热阻不过就是是给传热系数的倒数取个名字而已。全世界算串联热阻总热阻的方法一共有几个?只要是用传热欧姆定律算串联热阻总热阻的就是抄袭?】 如果他试图根据merger doctrine进行辩护(注二),这是他自己的burden of proof,他必须陈述式地证明自己没抄,而我没有义务证明他没抄。问我是毫无意义的。 既然“热阻不过是给传热系数的倒数取个名字”,那根本不需要什么热阻。我的整个计算 纯粹是简单的初中物理与代数 ,之前根本不知道还有热阻这一说,这对没有抄袭的人来说是正常的思路。iMan的题目与教科书上的题目相同,他的计算与书上基于所谓热阻串联的计算一致,加上他自称熟悉传热学,抄袭相关教科书的presumption很难克服。 注一: Access may be shown by: that work . 注二:iMan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还喜欢耍花招,但有时候接受能力与反应还是较快的,知道计算方法赖不过去,就干脆认了,另寻出路,不像傻蛋之流纯粹比猪还蠢,说不出任何有脑子的东西。 附: http://www.zhenzhubay.com/zzw/upload/up/2/f3f4c47.jpg
个人分类: 法律|825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
热度 2 稻草 2013-8-26 16:26
“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错放一个真正的罪犯,天塌不下来。错判一个无辜的公民,特别是错杀了一个人,天就塌下来了。”语出沈德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宁可错放也不可错判。错放一个真正的罪犯,天塌不下来。错判一个无辜的公民,特别是错杀了一个人,天就塌下来了。”语出沈德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   两天来,沈德咏发表于媒体上的这段话,总在眼前晃动。法律教科书上“疑罪从无”的司法理念,今天被中国最高法官的一个“天”字,让每个没进过法学院的公民深感震撼,对现代司法理念的真谛若有所悟。   话题十分沉重。一段时期来,不断有刑事冤假错案被披露,更有“刀下留人”的惊天冤案被曝。每个冤案,对受害人一生造成的精神摧残永难平复,对其家庭带来的毁灭性灾难永难弥补,也一次次伤害了民众对于国家法治的信心。   中国社会的法治建设,在艰难中前行。冤假错案公之于众,天塌不下来;不能直面反思,还要掩饰,天倒会一片片压下来!   冤假错案一再发生,必有系统漏洞,并不是法院一家的错。如何防止冤假错案,如何通过程序公正达至司法公正,法学家可以写出洋洋洒洒的论文,也可以举办种种“论坛”,不是这里几百字能说清的。多年前美国的辛普森案,被国际司法界认为是“疑罪从无”的典型案例,这也不是我们所要回顾研究的。我们只是有感于“天”,为我国最高法院领导能有这种直面冤案的精神感到一丝欣慰,为最高院领导能大胆地说出这样震人心魄的话鼓一次掌,因为我们从中看到了今日手握审判大权的最高院的司法理念。有人说,不觉得晚了点吗?是迟来的声音,但这是一种实在不能忽视的珍贵进步。这样的进步,其意义深远,关联每个国民。我愿意相信,坚定这样的司法理念,对中国的司法审判实践会产生巨大影响。   脚下是地,头上是天。我们生存于天地之间,没有地无可立足,没有天陷于死黑。天庇佑我们,天赋人权。苍穹下,人人都有人格尊严,都是直立的“I”。愿完善而又严密的法治,为每个公民撑住头上的那片天。   “天”说,一定会写进中国当代法治编年史!向沈德咏致意。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82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必须尽早打日本,而且要打给美国看
热度 5 稻草 2013-8-7 14:58
张志坤:必须尽早打日本,而且要打给美国看 作者:张志坤 发布时间:2013-08-07 打日本的意义就是打狗给主人看,只要打出水平,打出威力,那个狗主人是不敢动手的;相反,越是不敢打、不能打,狗主人就越是要放狗咬人,而走狗也就要狗仗人势,日本这条狗是这样。当代中国发展到今天,如果连一场局部的对日战争都打不起打不赢,那就一切都无从谈起了。   当代中国的国家安全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来自日本的威胁与挑衅已越来越突出,对此,中国应该怎么办呢?   这是一个不能不回答、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一、来自日本的威胁与挑衅越来越严峻   近年来,日本频频向中国发难,如果说,过去还只是用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等办法对中国等国家进行精神蹂躏的话,现在则已经发展到直接向中国挑战的程度。前一段时间搞所谓钓鱼岛国有化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最新的发展是,日本又向中国发出的新的挑衅,强烈要求中国拆除东海油气田。结合历史经验,我们知道,来自日本的挑衅今后一定会层出不穷,未来肯定还会弄出许多新的名堂,这是确定无疑的。概括起来,日本对中国越来越突出的威胁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顽固立场已经众所周知。其实笔者早就断言,钓鱼岛除了武力解决之外别无它途。但遗憾的是,总有一些中国人幻想能把日本逼到谈判桌前,认为只要日本承认存在争议 ,钓鱼岛问题就可告一段落,可算向国人有个交代了。但就是这样一点可怜之至的要求,日本也绝不答应,以至于今天钓鱼岛问题只能僵化在哪里,真正骑虎难下的不是日本而是中国。照目 前的光景看,中国真正获得钓鱼岛实际控制权的路程足有十万八千里之远。   不仅在钓鱼岛问题上威胁中国的主权,日本还在台湾、南海诸岛等问题上也威胁着中国的领土完整。按照“集体自卫权”的战略设想,日本已经下决心要介入台湾、南海有朝一日的军事冲突 ,目标就是阻止中国的国家统一,击垮中国的军事力量,重演一次新版的“甲午战争”。   2、充当战略围堵中国的主力和先锋   近来,日本迅速跃居成为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先锋与主要推手,在围堵中国的问题上,安倍当政后甚至走得比美国还要公开、还要急切。日本当局毫不隐晦在亚太包围中国的战略企图, 在与印度、越南、缅甸、菲律宾等国的交往中,肆无忌惮地把矛盾指向中国,当年的“大东亚共荣圈”已变成了今天的 “自由与繁荣之弧”。为此,日本正在积极的调动经济贸易、政治文化 直至军事的各种资源,一个最新的案例是向菲律宾提供巡逻艇。这仅仅是一个开端,后续更有实质性威胁性的举措还要接踵而至。   3、形成新的战争策源地,中国面临新的战争威胁   在建立所谓“正常国家”的旗号之下,日本修改战后和平宪法只是早晚得事,更重要的是,所谓修改宪法当“正常国家”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个旗号,真正的动力来源于日本固有的战略野心。 在这一野心的强劲驱动下,今后不但日本的武装力量将日益膨胀,而且这一武装力量还要越来越多地介入周边及亚太地区的安全博弈,日本不仅要走向武力大国,而且将成为武器输出大国, 还将成为事实上的核大国,一个全面武装的和军事化的日本正日渐浮出水面。   对亚太地区来说,这是一个新的危险的战争策源地。如果说,此前可以对中国构成威胁的战争策源地只有一个美国的话,那么今后中国就不得不在美国之外面临另一个危险的战争对手,这个 对手就是日本,它带给中国危险远非印度、菲律宾、韩国以及台湾地区所能比拟。   总之,日本对中国的威胁与挑战不仅越来越突出和严峻,而且将是全般的和全面的。   二、对日本的威胁挑战如何认识   上述这些都是危言耸听吗?究竟应该如何看待来自日本的威胁与挑战呢?   对此,在中国国内有三种很不正确的解读。   第一种解读:这是其国内政治的需要   这种解释认为,日本现如今之所以向中国频频发难,不过是右翼势力出于选举与选票的需要,是国内政治斗争的产物。这种解释与对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解释如出一辙,可能是中国某本专业教科书上就是这么写的,所以“专家”、“学者”们也就不敢或者不愿越此藩篱,这就是学问。如果不是这样,那么笔者只能说,做出这样的解释就是别有用心。   第二种解读:这是“急躁”“焦虑”的表现   这种观点认为,日本之所以表现得越来越急迫和无所顾忌,原因在于中国的超越。现在中国已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而日本感到非常“急躁”和“焦虑”,而上述所有举措都 不过是这种“急躁”、“焦虑”的具体表现,无足轻重,不值得中国认真理会,中国可以坐享对日本的优势越来越大,不战而胜;认为日本积极构筑对华战略包围,是不自量力的庸人自扰, 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我们说,这是一种相当盲目轻率的态度,在战略上也是极不负责的。关于对日本可以不战而胜的问题,笔者前几天已经有文章对此进行了批评。再此须进一步指出的是,日本构筑对华战略包围圈不是单独进行、另起炉灶,日本的行动不过是美国大规划大战略下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正在构筑严密厚实的对华战略包围圈,而日本不过是在对此添砖加瓦、助一臂之力而已。   第三种解读:美国会限制日本   这种解读认为,日本不会在战略大国道路上走出多远,出于历史经验,美国将限制日本的行为使之不可能超出范围。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此前一个时期中国的一些“专家”、“学者” 大家大嚷什么,中国捍卫钓鱼岛不仅仅是为了中国,更是为了维护二战后的世界秩序,指望藉此拉近与美国的关系,打动美国,让美国出面限制日本,结果是热脸贴上冷屁股,弄了一鼻子灰 。   指望美国限制日本纯粹是一厢情愿的幻想。美国对日本的确是抱有一定程度的戒心,但是美国对中国已不仅是戒心,而是忧心,是出于霸权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的忧心,忧心远远大于戒心,二者根本不可比拟。在强烈的忧心驱使下,今后美国只能把对日本的戒心收起,尽情地释放日本的战略潜力以对付中国。笔者已经多次说过,只是一条必然的战略路径,今后将越来越突出实施起来。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低估日本都要犯极大的战略错误。甲午战前因为低估日本的决心与能力,庞然大物的满清政府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日俄战前沙皇俄国低估日本,结果被日本打 得筋断骨折;太平洋战前美国低估日本,结果被日本咬得鲜血淋漓……考虑到历史上日本给中华民族所带来的无尽灾难,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都不能对这些经验无动于衷不以为然。现在,根据日本的动向,当代中国必须充分认识到,在美国之外,中国有又增加了一个危险而又蛮干、狠毒而又赌徒式的凶恶敌人,任何认识不到危险严峻性、急迫性的心态都是将对国家、民族与历 史的极大犯罪。   三、应对日本威胁与挑衅的战略策略   如何同一个日益强横的日本打交道,如何应对日本的威胁与挑战,这是发展崛起的中国所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策略。   第一,不让步不等于有进步,中国应让日本围着中国提出的问题转,而不是与此相反。   现在,在如何应对日本挑衅的问题上,有一个说法叫“不让步”,既“在涉及国家领土主权与重大核心利益上决不让步”。这样一种提法,应用于回击西方舆论所谓中国“咄咄逼人”的污蔑是完全必要的,但与日本仅仅这样就很不够了。自日本刻意挑起中日钓鱼岛冲突以来,中国的确很生气,直至今天仍拒绝与日本进行首脑会谈就是证明,也确实没有让步,但不让步不等于有进步,不让步只是说明了被动的应对,并没有表达出自己应有主动。须知,应对日本的威胁是中国必须跨越的战略难关,中国不能指望有朝一日日本的威胁能自动解除,更不能指望有朝一日 日本能良心发现不再挑衅中国,这都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对中国而言,来自的日本的威胁既绕不过去也躲不过去,只能勇敢面对,只能通过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反击击败这一挑战。当然,击败这一挑战之后还有更大的挑战,但如果连这一难关都迈不过去,后面更大更险的难关也就无从谈起。   所以,面对日本,中国不能满足于被动应付。如果说,对美国,中国采取不主动挑事的方针还能让人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的话,但如果对日本也奉行这样一种躲避政策,就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了(说到这里,笔者不得不说,这个“韬光养晦”真是害死人)。因为日本这个民族就是这样一种特性与习惯,它总要鼠偷狗摸地制造各种事端,然后利用各种事端攫取自身利益,而且从来都得寸进尺,没有止境。不要以为中日之间“分歧”就是现有这么多,好像解决了钓鱼岛问题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根本不是这回事,钓鱼岛问题之后,现在日本又提出了东海问题,东海问题之后,日本还会提出台湾问题,还要提出南海问题,还要提出中国污染了日本的问题,还要提出中国西藏问题、新疆问题、内蒙问题、满洲问题等等等等,如果中国一味地被动应付,问题只只能是越来越多。为免去出现这样的情形,中国必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反击日本,让日本围着中国所提出的问题转,而不是相反。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中日战略博弈中取得主动权,才是 一种应有的战略进步。   针对日本,中国都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呢?   可以提出冲绳独立的问题。中国应该强烈敦促日本尊重冲绳人民的独立意愿,首先允许其高度自治,然后在适当的时机举行冲绳全民公决,决定冲绳的地位。当年美国占领冲绳的时候不有一 个“冲绳地位未定论”吗?中国完全可以将这一理论及其证据材料翻出来为我所用。   可以与俄罗斯协商共同开发或者购买南千岛群岛。有关这个问题,笔者在《中俄可以协商购买南千岛群岛》一文中已经做了表述。   明确支持韩国的独岛主权,送一个大大的人情给韩国,送一个大大的恶心给日本。   还应该重提日本当年侵华战争的赔偿问题。当年中国之所以放弃赔偿,是建立在日本认罪基础上的,现如今日本缺乏认罪诚意,违约在先,那么赔偿问题也完全有必要重新提起。这其中还应 包括日本侵略台湾五十年殖民所造成的损失。   除此以外,中国还必须明确表示反对日本拥有核武器,反对日本进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反对日本修改和平宪法,至于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之类,倒是没多大实际可操作性的细枝末节 。   第二,针对日本要设计一个综合的战略规划,从战略上遏制日本应该成为中国对日战略的总方针。   长期以来,中国缺乏一个完整的国家对外安全保障战略体系,对外关系简单到可以两句话来概括,一是经济贸易,和平发展;二是韬光养晦,和谐世界。把这两个东西奉为至高无上的法宝, 当做解决一切问题的灵丹妙药,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乐于当缩头乌龟,并因此吹嘘说现在的外交才是“大外交”,“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云云。现在,这两个法宝都变得焦头烂额了(可以参 阅笔者文章《“韬光养晦”还能再管多少年》),复兴崛起呼唤中国有一个系统、完整和全面的国家战略指导纲要。其中,对日安全保障战略就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从战略上遏制日本应该成 为中国对日战略的基本指导方针,其理由根据就是日本已再一次成为亚太地区的安全威胁。为此,中国应该动用全国的力量,使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全般和全面的手段,把反日精神 贯穿到国家与国民一切对外交往举措之中,使之成为中国国家战略的核心理念。   第三,中国还应为日本准备一场战争,这涉及到中日关系的根本前途。   历史经验表明,中日两国和平友好只能暂时无法持久,所谓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不过是骗人的鬼话。基于历史与文化的原因,中日两国要么是日本服从中国,要么是中国服从日本,二者必居其 一,没有妥协中间的余地。而日本又是一个只可以打服压服而不可以理服说服的国家,讲理对这个国家是最没有用处的,打的越狠越能令日本信服佩服,这是一条基本的历史经验,日本今天 之所以藐视中国,原因概在于此。这是一个历史的欠账,这一欠账必须补偿回来,否则中日关系就没有良好的前途。   现在,日本已经毫不避讳准备对中国的战争,虽然表面上准备小打小闹,什么夺岛之类,但如果小闹得逞,大闹必然接踵而至。为此,中国的对日战争准备必须要超越日本的准备水准,这也 是所谓庙算胜的重要一招。笔者以为,未来对日战争,中国的立足点应该是,即使不能彻底摧毁日本的海空力量,但至少也要确保打烂日本的坛坛灌灌,这样一种决心和准备非常必要,必要 得甚至现在就可以公告于天下,因为只有让这样的战略威慑树立起来,日本才可能相对地变得老实一点。   当今中国对战争的惧怕已经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战略观察家们普遍认为中国经不起战争的考验,而中国的应声虫与吹鼓手们也大肆鼓噪战争毁灭论与战争熄灭论,以至于当今中国虽然现代化武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国家的战略威慑能力却每况愈下,造成这一奇观的,不是中国的力量不够,而是中国的勇气决心不足,说到底还是被和平主义和谐主义的绥靖思维掏空了灵魂。   事实上,当代中国发展到今天,如果连一场局部的对日战争都打不起打不赢,那就一切都无从谈起了。如果这样,不要说什么收回钓鱼岛,就连台湾问题、南海问题,朝鲜问题,中国都一概有输无赢,因为这些地方日本肯定要介入,中日冲突因此在所难免。   所以,中国必须准备好对日本的战争,不要拿什么战略机遇期为搪塞,更不要拿什么一旦打仗,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果就化为乌有来吓人,这些统统都是骗人的神话;也不要拿中国武器装备的差距当借口,好像中国一直还没有准备好似的。坦率地说,进行一场对日战争,中国需要克服的困难肯定很大,但对日本来说,进行一场对华战争,所面临的困难比中国还大。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日战争晚打不如早打,小打不如大打。晚打日本有可能准备得更好更充分,甚至有可能成为核大国;小打日本有技术优势,大打日本就将吃不消。既然我们认定中日之间难免一战, 进行预防性战争在理论上在法理上都是完全说得通的。一个简单的理由是:日本也不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应该成为一条不能逾越的底线,现在,日本有逾越这个底线的确凿事实,据 此,中国完全可以对日本主动出击。   说到这里,有些人可能又要被美日联盟吓尿裤子了。其实,打日本的意义就是打狗给主人看,只要打出水平,打出威力,那个狗主人是不敢动手的;相反,越是不敢打、不能打,狗主人就越是要放狗咬人,而走狗也就要狗仗人势,日本这条狗是这样。如果中国对日本这条狼狗都对付不了,那么下一步连菲律宾这条哈巴狗对中国也要赤膊上阵了。   现在,中国上下都嚷嚷经济转型,其实,当代中国更应该转型的是战略转型,如果继续奉行依赖美国离不开美国的方针,搞什么与“国际社会”一体化的战略,那么中国就只能继续被美国主 导的“国际社会”追着打,而日本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冲在前面就是难以避免的。
6169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5 16:20 , Processed in 0.061613 second(s), 1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