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地下室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New Jersey 教堂地下室发现19世纪华工遗骨
热度 1 MingHao 2016-3-19 01:46
发现骸骨的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地下室,等待专业考古人士挖掘。 贝尔维尔历史学会会长佩罗内向新泽西华人社团联席会主要成员骆光伟、胡知宇以及新州中国日主席林洁辉、严欣铠一行讲解详情。   【本报记者张立春新泽西图文报道】新州埃塞克斯郡( Essex )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 Belleville Dutch Reformed Church )近日全面维修教堂,在修建清理地下室过程中,发现大量华工遗骸,从而揭开一个半世纪以前华工移民的历史。他们或许是最早一批来到新州的华人。   遗骸发现后,贝尔维尔历史学会( Belleville Historical Society )通过翻阅史料查询,发现了华工从美西来到美东地区的一手资料记载。该协会会长迈克尔·佩罗内( Michael Perrone )致信中国驻纽约总领馆章启月总领事,立即引起总领馆及新泽西华裔社区的高度重视。    9 月 17 日上午,记者跟随新泽西华人社团联席会主要成员骆光伟、胡知宇以及新州中国日主席林洁辉、严欣铠,一同探访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当地历史学会会长佩罗内介绍了详细情况。   佩罗内介绍, 在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淘金热以及横加铁路修建完工之后,美国反华情绪高涨。 1870 年 9 月 20 日, 68 名华工从美国西部来到新州贝尔维尔市,并在雇主詹姆斯·赫维( Captain James Hervey )的帕塞克蒸汽洗衣店( Passaic Steam Laundry )工作。据当地史料记载,该洗衣店雇佣了百余名工人,每周为纽约多家工厂清洗和熨烫近 6000 件衣物。    5 个月之后的 1871 年 2 月 18 日,这些华人举办了在美东地区的第一个中国新年。当地人也逐渐对华人感兴趣,开始接纳他们。之后的短短几年时间,贝尔维尔市的华人增加到 300 多人,而且很大一部分人加入了荷兰归正教会。由于当时美国反华情绪波及东岸,加上联邦《排华法案》的限制,华人在纽约市聚会是违法的,所以很多居住在纽约的华人前往贝尔维尔市庆祝中国新年。纽约当时的大型报纸《弗兰克·莱斯利画报周刊》( Frank Leslie's Illustrated Weekly )还刊登了几张 1876 年 2 月 12 日,华人在贝尔维尔燃放烟花炮竹,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画报。 《弗兰克·莱斯利画报周刊》登了几张1876年2月12日,华人在贝尔维尔燃放烟花炮竹,庆祝中国农历新年的画报。 贝尔维尔历史学会提供   贝尔维尔市成为了大都会区的华人中心。此后,部分居住在这里的华人迁居到纽约市,其中一位名叫 Ong Yung 的华人在纽约开了第一家华人洗衣店。同时,新州华人数量也在逐渐壮大,并向南延伸至纽瓦克,在如今的普天寿大楼原址附近,建起美东地区第一个唐人街。 1920 年,纽瓦克附近华人达到 3000 人。   那段期间,荷兰归正教会成为新州和纽约华人的“庇护所”,甚至允许华人设立一间小型寺庙,焚香祈祷。华人还在当地设立了第一所中文学校“ Passaic Hall ”。   根据历史协会现有资料记载,在首批华人到达贝尔维尔市的第 8 周, 1870 年 11 月 20 日,年仅 28 岁的华人 Ah Ling 意外死亡,此后陆续有华人在该地区生老病死。根据华人的传统习俗,死后要“入土为安”而且要“回归故里”。而当时因为《排华法案》,华人去世是不允许安葬在体面的墓园内,只能葬在荒废的土地上,成为“孤魂野鬼”。居住在贝尔维尔市的部分华人去世后,暂时埋在荷兰归正教会的地下室,博得该教会大部分会员同意。   据悉,荷兰归正教会建于 1857 年,由 3 个教会连体组成,另外两座建筑因为年久失修已经完全损毁拆除。现有建筑在桑迪飓风中受到严重损毁,地下室全部淹没。记者现场看到,教堂的屋顶尖塔已经支离破碎,部分用木板支撑。教堂内部设施在多年不断维修和保养中,保存相对完好。教堂后院的一片墓地中,设有 1808 年以来的近百个墓碑,其中还有独立战争期间,为华盛顿部队和英国部队战争牺牲的 64 位将领设立的合葬墓园。   根据负责教会清理维修工作人员介绍,预计两个月内将清理闲置堆积在教堂地下室的炉灰残渣,然后开始挖掘工作。目前已经邀请罗格斯大学历史考古专业人员共同参与遗骸的确认工作。   骆光伟表示,根据目前的资料显示,贝尔维尔市可谓是华人来到美东地区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移民历史的传承起点。希望更多华裔参与到该历史追溯和纪念活动中来。林洁辉女士称,最近也刚刚接到中国华工历史和后人资料的调查信息,令人心酸不已。希望有更多的资料史实,可以让人们记住这段“梦断”他乡的华工血泪史。   针对华裔遗骨挖掘之后如何处理,佩罗内表示,目前该协会打算在教堂后院,即现在的墓园范围内,找到一块可以安放这些遗骸的空地。同时希望在附近树立一座纪念碑,并在贝尔维尔市所在郡,建立一个“中国城”,让那些当年的华工后裔,能够回忆这段历史。并希望中国政府及美东地区的华人后代,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找到自己的祖先。 新州贝尔维尔荷兰归正教会外围破旧,屋顶尖塔已经支离破碎。
2707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读 "中国人在纽约-- 妈妈洗碗,孩子洗澡" 有感
热度 14 ojx111 2013-9-3 08:57
读 "中国人在纽约-- 妈妈洗碗,孩子洗澡" 有感
多谢 mayimayi 的转贴,构起了我一些回意。我以前读过原文,是英文的, 这是连接: http://lens.blogs.nytimes.com/ 2012/01/27/five-years-later-a- new-reality/?_r=0 我20多年前来美国后,曾在中餐馆打过工, 同各种三教九流的人都交过朋友,很有些是福建偷渡的, 没什么文化。他们确实很辛苦,为节约钱,多人挤一个房间。 我还见过一个床两班倒的,即二人共用,上白班的睡晚上, 上晚班的睡白天,他们大多都是一个星期工作六天,一天12小时, 一个月就管1千多点到2千美元。哎,就是为了一张绿卡, 好以后把家人接来。他们申请的理由也五花八门,大多以宗教迫害, 生二胎种种。说真话,我根本就不相信他们是信徒, 律师帮他们编的。 他们都很勤劳,也肯干,几年前我碰见了两个,都自己开餐馆了, 还不止一家,也不大自己干了,身体都发福了。 好几年前我去纽约,在老中国城,我曾见过这种情况: 当时我和家人走在路上,在一家店铺面前的地上看见了一块铁板,就象下图所显(网上找的照片): 突然铁板从下面拉开了,从里面上来好几个人,当时吃了一惊, 不知怎么回事。后来上网查了,才知下面是个地下室,为节约钱, 多人住,甚至还会有家庭, 里面条件很差。 纽约的网友,象宜修应该知道更多,应该写写。
13001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北京暴雨致地下室一对姐弟被困家中姐姐被电击身亡(组图)
热度 1 新闻速递 2012-7-23 20:53
核心提示:7月21日,北京1处地下室因暴雨被淹,一对姐弟被困家中。弟弟被救后回忆称屋里水位距天花板不足10厘米,他和姐姐刚打开房门被电击中,他四肢无法动弹又退回屋内。最后消防员将弟弟救出,在水中发现姐姐遗体。      7月22日凌晨3点,首都机场T2航站楼滞留的旅客。      7月21日晚,丰台五里店南里小区16号楼地下室内被淹,3名人员被困。      丰台五里店南里小区16号楼地下室,一名遇难者家的铁门。   7月21日,首都北京。   暴雨之初,路上的人们用手机记录着雨中的情景,似乎没有意识到一场灾难的来临。随着雨越下越大,来自官方、民间的信息开始在网上传播,事故、救援、求助,人们开始意识到这场大雨在制造交通拥堵、航班晚点、旅客滞留等问题的同时,正在危及一部分人的安全甚至生命。一场民间的自救与互助拉开序幕。正如网友所言,一夜暴雨,让人们看到了城市的美与丑。    “北京又成海了”   “有个小女孩还在下面。”居民谢宝成和王晓返回地下室,002号传来小女孩的呼救声。“找个最高处呆着,我们去救你。”谢宝成和王晓返回地面窗户处,和其他居民一起用手将窗户外封的彩钢板掀开一个口子。   谢宝成和一名邻居爬下去,此时的地下室近乎淹没,屋内的女孩隔着窗户玻璃呼救,但窗户无法打开。谢宝成挥起右手,一拳将玻璃砸碎,邻居抱出女孩,举给地面上的人们。   003号还困着姐弟两人。   男子扒着防盗门不停喊着“救救我们”。   “你把门锁打开,我们往外拉,你向外推。”可由于水压太大,门根本打不开。   王晓等人马上掀开003号窗户的彩钢板,水几乎与地面持平,无论怎样呼喊,屋内没有回应。“我们想再去地下室,但那的水位距离地下室天花板只有十公分左右。”邻居们只得等待救援人员赶到。   弟弟被救后回忆,屋里水位涨过人高,漂在水面的他和姐姐最终打开房门。他刚一出门就感到一阵电击,四肢无法动弹,又退回屋内。此时姐姐已不知去向。   弟弟清醒些许后,扶着墙继续尝试出门,再次被电回来。   回到屋内,他扒着墙壁,水位距天花板不足10厘米。正当快要被淹没时,水位开始下降。   目击居民说,消防员抵达后抽地下室的水,将弟弟救出,也在水中找到姐姐的遗体。   据了解,死者今年30多岁,来自山东。    “双闪车队”照亮雨夜   大雨考验着这座城市,也刺痛每一个生活其中的人们。   暴雨未停,积水未退,人们开始用自己的行动对抗着61年来最强烈的暴雨袭击。   “机场快轨进水了,机场大巴排不上队,首都机场现在一辆出租也没有,谁来救救我们!”当晚,滞留在首都机场的旅客达8万多名,一名滞留乘客的微博引发了众多素不相识的网民的关注和转发。   “我们接你们回家。”晚上10时30分,望京小区居民王璐用“菠菜X6”的网名发布活动信息,引起市民强烈响应。   22日凌晨零点40分,第一批30辆私家车在望京奔驰大厦楼前集合,一路开着“双闪”信号灯奔赴机场接客。路上陆续有车加入爱心车队,到达T3航站楼时车辆达到50辆左右。   参与活动的马女士驾驶宝马车把两位澳大利亚女性游客从机场送至王府井附近的酒店。   这两位澳大利亚游客首次来中国旅行,不懂中文,深夜遇雨停滞在机场,看上去非常焦虑。马女士主动邀请她们乘车,起初她们有点戒备,问:“你是政府工作人员吗?”   马女士说:“我为自己干活。”   外国游客问:“你要多少钱?”   马女士说:“免费的。”   两位外国游客不可置信:“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马女士说:“因为我们是北京人。今天北京特大暴雨,你们滞留在机场,我只是想看看能否给你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从21日晚上12时30分到22日凌晨5时30分,至少有200辆私家车参与了本次救援活动,接送旅客达500人次。   自发志愿活动得到各方支持,有在机场第一线接送旅客的私家车主,有熬夜在后方提供路况信息的网友,还有人为开车人提供免费咖啡。   有网友评论:“望不到头的‘双闪’信号灯,都是爱心在闪耀。这闪亮使北京变得温暖。”    成长的“小困惑”   参加此次志愿活动,王莹遇到了小困惑。   凌晨2时,敷完面膜,准备入睡的她,看到望京居民的活动。穿好衣服,带上手机和车钥匙,开车向机场驶去。   她赶到机场时,望京的车队还没到,王莹决定自己寻找需要帮助的旅客。   “我见人就问,需不需要帮忙,但都会被反问‘多少钱’‘能打票吗’‘给送到哪啊’。”   面对旅客的疑虑,王莹只得一遍遍解释“我是志愿者,送您到家,免费的。”   最终,一对40岁上下的夫妇上了王莹的车。一路上,王莹很少和两人对话,“生怕人家把我当成黑车司机,问得多了不好。”   “公司里有水有零食有电视有电脑有WIFI有床有沙发!免费提供!住南城的明天潮退了我还能给送回去……有想来的私信我!正好跟我就个伴儿!”雨夜中,一家公司的CEO刘爽发出这条微博,还贴出公司的具体地点。   起初鲜有人问,刘爽也不断转发自己的微博,“朋友们!真心提供避难所!没开玩笑!”   他在微博里强调“不是炒作!我也不是坏人!困在附近的可以过来避难!都是北京人,就想做点儿自己能做的!”   这一次,三万条转发给他带来了两名求助的受困者。   多位网友在微博中称,“这是一个正能量爆发的雨夜,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更加心心相依。”   也有网友说,“不管是受人帮助的,还是帮助别人,大家都在这个雨夜得到了成长。”    “借雨发财”那些人   与王莹和刘爽的困惑不同,一些“借雨发财”的人则遭到谴责。   据新华社报道,多位网友在微博中抱怨出租司机、酒店漫天要价,天灾面前看出人情冷暖。   网民“信王军”说:“昨晚的北京,因一场暴雨引发了不少人大发天灾财,大家一起谴责三元桥某旅馆昨晚抬价到2160元一晚,就因为机场大巴只到三元桥。出租车从机场到城里400元。”   “拦了好几辆车,无数闪烁着‘空车’的出租飞驰而过。那些大发暴雨财的出租车司机,从国贸到三元桥20元的打车费硬是要100元才走,还大言不惭地说多少年你才被这么黑一次,相当无语……”网友“马琳”说。   据多位网民反映,在暴雨危机时刻,首都机场高速的收费站秩序井然。 “昨晚很多私家车主自发前往接旅客,但机场高速收费站雨水已经淹没半个轮胎,车辆大排长龙,停在那儿随时都有熄火的危险!可是他们仍在一丝不苟地收费!收费!”一位网友反映。   不少网民指出,在凶猛无情的暴雨面前,北京的交通管理缺了点人情味儿。   “一场暴雨,让人们看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北京:善良的人们自发参与救援,但机场高速的收费站仍然抓紧收费。城市建设的重大隐患非短期能弥补,但在软件管理上就不能人性化一点?”北京网民“韩志国”说。   面对网友自发前往免费接送乘客的车辆,许多外地乘客感叹:在巨大的天灾面前,北京民众所展露的素质、品德与干劲彰显了人间关爱、城市精神和社会进步,令人钦佩。但另一方面,北京公共交通应急不力的“软肋”再次暴露,有市民质疑:机场的公共交通接近瘫痪后,却需要网民自发组织去疏散机场滞留乘客?   昨日上午10时许,999的谢胜完成最后一个任务,换下一身湿湿塌塌的衣服和鞋子,一头躺在床上。   天亮了,忙碌了整夜的人们可以安然睡去。但电闪雷鸣之后,有些人再也无法醒来。   “让我们记住这场雨。”一名网友发帖说。   “下午有大暴雨,把拖鞋给我送来。”7月21日上午11点,王先生接到电话,穿着上千元买的新鞋去上班的妻子,担心雨水泡坏了新鞋。   望着混沌的天空,王先生电话里唠叨了一句“事儿真多”。他上网查了一下,北京市气象台上午9时30分发布了暴雨蓝色预警:中午前后将开始出现降雨,强降水将主要集中在傍晚到夜间。   下午5时30分,王先生从南三环的家里出来时,“雨点已经跟瓢泼的一样”。在北京生活多年,王先生习惯了一下大雨就堵车。这次他庆幸车跑在路上,虽然偶尔也能溅起高过车顶的水花,“还真没怎么堵车”。   此时,北京交通部门发布的路况显示:二环内基本畅通;二环至三环间中度拥堵;三环至四环间基本畅通。   18时30分,北京市气象台发布自2005年建立天气预警制度以来的第一个暴雨橙色预警,预计持续降雨将超过20小时。   “哥们,方庄淹了,北京又成海了。”晚上7点30分,接上妻子的王先生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   站在方庄餐饮街,等公交车的李先生眼见十字路口积水已接近膝盖。半个小时等不到公交车,李先生找附近的朋友借了辆自行车。骑行在蒲方路上,他看见数十辆公交车、私家车趴窝。   蒲方路和方庄路交口地势相对较低,积水面积已达数百平方米,“都没过我腰了。”身高1.77米的李先生说。    “谁来帮忙拉一把”   积水严重的还有广渠门桥。   “好几辆车被积水没了,车里可能有人。”当晚20时许,东城区绿化二队的崔金波带领一支防汛抢险巡查小分队行至广渠门桥时遇到大量积水,发现桥下积水最深处有被困车辆。   此时桥下积水已高达3米,无法前进,崔金波和一名消防员游向积水最深处的那辆被困车辆。由于水位太高,无法确定被困车辆的具体位置。   崔金波一头扎向水下,凭感觉摸索水下车辆,几次尝试后最终确定被困车辆的具体位置。他与消防员一起用脚将车窗破碎,最终确定车内无被困人员。   他们用绳索绑住被困车辆,岸上消防员和抢险人员用力拖车。无奈水的阻力太大,一名民警冲路边围观的人群里大喊:“谁来帮忙拉一把。”结果几十人冲上去,拉住绳子。随着自发的口号,很快将被困车拉了上来。   还没等喘口气,又发现一辆被困车,崔金波和消防员再次游向3米多深的积水处。   站在岸边的999急救人员是跑着赶过来的。999综合站站长谢胜说,随着雨势变大,全城大堵车。接到广渠门桥有人被困水中的任务后,他们的急救车走不动了,司机就逆行,逆行也没辙了,谢胜和司机下车,抬着担架,冲进了大雨中。   雨越下越大,拥堵、事故、救援的图片开始在网络上涌现。网络的巨大传播力,让人们的神经瞬间紧绷起来。人们意识到,这场大雨在制造交通拥堵、航班晚点和旅客滞留等问题的同时,正在危及一部分人的安全甚至生命。   微博中,“去看海”的调侃在减少,互助信息在增加。   摄影师“兔子”拍摄的一组北京环卫工人雨中守护井盖被冲走的下水道时的照片,亦在最短的时间内赢得了人们对雨夜“活灯塔”的敬意。   “路上救援的同时,不要忘了住在地下的北漂们,他们可能更需要帮助。”一名网友发出这样的微博。    地下室居民自救   大雨中,丰台五里店南路小区多个地下室,开始灌水。   晚上8时许,地下室水位已没过腰,突然断电一片漆黑,多数居民逃往地上。   我参加了望京的车队,那时大部队已经过去了,夜里两三点我就自己也赶过去了。当时这个车队有两个暗号,就是报车号和打双闪,我报了车号之后在去机场的路上,就看到很多的车辆都在打着双闪,知道在这条路上很多狂奔的车都是自发去机场接人的,那个时候真是特别感动。我觉得这事真挺牛的,这么多民众自发地去救人,善良是可以传递的。 导演高群书   昨晚,羽泉组合在微博上发起“雨夜,带陌生人回家吧!”话题,胡海泉写道:“北京路上开车的朋友们,如果路上遇到回不去家的路人,如果顺路的话,可否帮助这些陌生朋友,搭他们一段路,让大家都能早些回家。”被转发八千余次,而陈羽凡更是身体力行,自己开车送了一个男孩回家。 据陈羽凡口述   南四环大红门东桥被淹,一辆大货车被淹。车里两个司机被困。我报警后2分钟警察就来了。赞一个。警察已经游过去了。全部上来了。英雄。 @陈挺-北京   北太平桥下,几个井盖被水压冲开。   每个井盖都有一名环卫工人把守,拿身体作警告标志,保障车辆和行人的安全, 向雨中的“灯塔”致敬! @摄影师兔子
3882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八一比武】捡到一包钱之后
热度 14 不惑而言 2012-7-22 00:36
记得很久以前有一首歌是这么唱的,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包钱 把它交给警察叔叔手里面, ........ 今天俺也在马路边捡到一包钱, 自己偷偷地捡回来放在地下室里面, 打开包一看,吓了一大跳, 里面全是50元的钞票,整整十大捆, 每捆数了数,正好5万元, 不知不觉捡到了50万元, 俺发.....发了,发大方了...... 俺这里有图为证.....见下图。
个人分类: PK|18479 次阅读|2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5 12:58 , Processed in 0.028601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