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农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牢牢抓住农村科技小组建设这个牛鼻子
热度 1 稻草 2017-5-27 09:07
中国农业的“三农问题”突出,如何实现突破,要牢牢抓住农村县乡村三级科技小组建设这个牛鼻子。 一是县成立农村科技领导小组。县级要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为正副组长的农业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县农机局长担任,没有农机局的由农业局长担任。职责是领导全县的农业科技工作。同时,县级成立一个农业科技服务总公司,负责全县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服务工作。这个完全可以建设一个很好的县级公有企业,为全县经济作出贡献。 二是乡成立科技推广服务组。乡里由书记和乡长亲自抓乡科技领导小组,为正副组长。乡里的农业科技服务工作,主要由县级农业科技服务公司的乡级分公司担任。 三是村成立科技小组。村级成立由村书记和村长担任小组长、副组长的科技小组,执行组长由懂管理的专业人才担任。这个村科技小组,由农业科技机构、信息化机器、智能化机器,专业操作人员,县农业科技服务公司驻村维修人员。 四是国家科学院、农业科学院和省级农业科学院开展科技攻关,全面提升农业科技水平。这种科技包括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智能化,生物化,化学化等。 五是地市级要建立农业科技型企业。这些企业包括,机械制造,信息化服务,农业生物公司,农业化学公司,农业智能化公司,农业电气公司等。 六是国家要由总书记和总理亲自挂帅,中央农办具体负责全国农业科技工作,把农业现代化作为经济工作的第一基础工作来抓,和公有企业工作放在相同的地位,作为首要的经济工作来抓。 农业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首要任务。苏联是一个尖端科技和美国同一级别的国家,重工业也不比美国差,然而农业却落后于美国。前苏联时期,各界领导也重视农业,但没有落到实处,表面上把农业作为基础工作来抓,但农业科技实际非常落后。例如拖拉机一项,质量很差,使用过程中,70%的坏了,技术人员又缺乏,很少有维修服务。苏联其他农业的良种,化肥,农药都没有跟上来,导致生产力十分低下。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农业也是一个软肋。这样的后果是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与落后生产力不适应,导致社会主义经济在农业上失败,从而生产关系倒退到资本主义或者封建承包制,最终导致社会主义崩溃。 中国当前农业工作的方向是通过生产力的进步来促进农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回归,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真正让中国农业焕发生机,彻底解决“三农问题”。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2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创新农村党支部建设开创农村新未来
稻草 2016-5-1 15:53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实行家庭承包制,农业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农村党支部便失去了作用。这样的改革,实际上把社会主义的优势改没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那些仍然是集体农业的村,个个都是富裕的了,那不就是它们有一个坚强为农民的党支部,或者说有一个好的党支部书记吗?! 如何创新党支部建设呢?那就是加强对村级党支部的监督。谁监督?农民监督,那么存在一个由哪一个组织执行农民监督的问题,也就是农民提出了监督的意见,由谁来执行的问题。这个问题,要从两方面来看,一个是关乎党支部书记任免的问题,由乡党委集合农民意见予以执行;另一个是除党支部书记的任免外的事情可由村党支部集体监督。 这一创新,应该是今后农村党支部建设的关键。有了这一创新,农村党支部才能真正为农民服务,而不是为官僚和资本服务。 诚然如此,农村党支部建设实际是关乎农村发展成败的重要一环。在放开农村生产经营方式后,即家庭承包制可有可无,如何把村级经济发展起来,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党支部了。没有党支部,村就成了一盘散沙,无所作为。 如今真正要做的是高扬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把农村党支部建设起来,这样一个中国农村的新未来,才会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中国农村也才会从凋敝走向繁荣! 乌兰图雅 - 牧歌.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65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新时期新农业同时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热度 1 稻草 2015-6-12 18:25
2014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数据,中国6000多万留守儿童差不多占了整个农村儿童的37.7%。留守儿童这么大比例,必须解决好,否则是中国的一个定时炸弹,会在以后的社会各方面表现出负能量。如何解决?要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利用时代机会解决。 新的信息时代, 市场经济模式 要 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政治民主的新形式也预示旧式资本民主将不适应人类先进政治的发展。代之而起的将是 生态经济,与民主平衡政治 。这给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也向中国农村发出了 经济革命 的时代动员令。 具体做法是,把农村农业人口分三部分,从事三部分经济活动: 一、发展村级集体农业。第一部分农村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以村为单位,发展集体农业。一是农业电气化。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集中,归集体所有,采用现代农业机械与电气技术,实施大面积耕种,以降低农业成本,参与国际农业竞争。二是农业信息化。农业产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规划、交易、调整等。三是农民住房规范化,建设美丽生态小村、镇。农民住房集中居住,农家中国文化特色别墅住宅。四是特色农业。根据市场上农业产品的特色需要,发展特色农业,这个部分村可以做,全国、全省可以通过大数据实现规划,避免过度重复建设,恶性竞争。这部分农业还包括,对于一些不能成片开发农业的,可以直接还原森林、草地、湖泊等另外的农业形式,也实现了自然生态的回归。 二、县级集体企业。第二部农村人口,从事农业、资源加工业,农资、农机、农电、农水等农业配套企业,与轻工业品牌建设。一方面,以当地农牧业资源,矿产资源等为基础,发展县级集体企业;另一方面以轻工业为主,发展几个名牌产品。全国建立县域经济大数据平台,实现与省、全国企业的对接。 各县合理布局县域集体企业地址,让农村人口在企业安居乐业。 三、劳动力输出。第三部分农村人口,投入到省级城市、全国 一线城市群的经济圈建设之中,国家要让这部分人直接搬迁,不再回归农业,直接落户各一级城市群。象深圳这种纯经济城市,不允许落户就是十分错误的政策,必须马上纠正,这实际不利于深圳的发展,更不利于中国整体的发展。 第三部分人口 其中有一部分人可以输出新疆、国外等地开发大农业生产基地。 白玛多吉 - 月光下的凤尾竹.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皖北一个生产队收入变化调查分析报告
热度 1 稻草 2015-4-15 20:02
  石破天惊,历史数据雄辩说明:农业改革失败了   ——皖北一个生产队收入变化调查分析报告   姜子牙、吕高、柴尚   安徽是农业改革的先行者,30多年过去了,安徽农民先富带后富了吗?1%的农民富了,99%的人并没富起来;1%的人过了资本主义之河,99%的人还漂在水里挣扎。安徽农业旱涝不保,农民颠沛流离,农村荒芜冷落,三农成了老大难,农业现代化越来越远……   去年中秋节,笔者遇见了家乡的一位叫腊月的农民朋友,他记忆力惊人,能把80年以来的绝大部份农业数据回忆出来。他本人也是行家里手,很有发言权。笔者为之动容,当即认真记录,认真考问,认真整理出来。在调查访问的过程中,笔者走访了原第三生产队队长,原来的生产队会计,还有一些朋友,以求得数据的相互印证和补充。笔者务求数据的真实准确,历尽千辛万苦,历时很久,才写成此稿。   笔者着意把这段历史以数据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为沸沸扬扬的农业问题提供一个冷激止沸的全新观点。只有敢于事实说话,才能用实践检验出真理来,真理本来就是真理,不是信口开河,更不是信口雌黄!   一:变化表形成的背景和历史条件   (1)笔者选取80年、90年、14年为三个时间点,这三个时期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80年没分队,为集体性质;90年为单干时期,农民税赋较重,民怨沸腾;14年,农业免税,有各种补贴。   (2)当地农民午季以种小麦,秋季以种玉米、大豆为主,80年栽白芋(红薯),90年也有种麻的(2000年后渐少了),笔者以具有代表性的小麦、大豆、玉米为成本核算对象。   (3)国家是按地亩课税或补贴。为了能够比较确切反映农民收入,不按人头,按地亩为单位进行成本核算。这样也便于统一核算。老三队按地亩国家标准660平方。同一乡镇,地亩有大小,所以产量有差异。   (4)90年以后才有收割机,才使用除草剂。80年为人工收割、除草,人工按工分折价计算。表中1分按0.81计算。   (5)秋季作物一般为玉米、大豆,一块地一般不能同时种这两种作物,玉米收入高,就以玉米为秋季的成本核算对象。   (6)笔者家乡为淮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研究农业问题,有特别重要的代表意义。这个老三队当时在公社中是比较先进的,分队前最后的工分,1分值1角。社员从来不吃粗粮,连玉米面也不吃,当时副业搞得好,为模范生产队。82年以后才开始分田单干。   (7)80年与90年以后的分配方式不一样。前者为集体统一分配,平时按工分与人口相结合,各占一半的原则分配实物,体现效率与公平兼顾。粮食多得吃不了,公社不让多分,中秋节、春节每人分50斤,作为一种自主分配。年终分红,现金只按工分,体现多劳多得。家里劳动力多的,可以分到100元至200元。90年后单干,为自负盈亏。   (8)80年时,这个生产队土地共计234亩。收成不好的情况下,不交公粮。变化分析表中的数据为正常无自然灾害情况下的内容。   (9)午季上交小麦每亩100斤,秋季上交白芋干子(红薯),每亩50多斤,7分钱一斤。正常年份,也有一些生产队秋季不交公粮。90年,这个三队全年每人上交提留340元,每人13.5亩地。每亩上交251.85元。   (10)生产队长,哪活重,干哪活,带头干。能吃一顿饭,算是落的,所以才有这样重的分值。抬水吃的和尚在这里看不到。实际上抬水吃的和尚饿死不亏。   (11)变化计算表不仅能反映出农民的成本、收入、利润增减变化情况,还能反映出农业生产资料与人工费价格的上涨幅度情况。   皖北某生产队改开以来农业成本收入变化表      二:变化表数据分析   (一)生产资料价格变化情况   (1)尿素   80年:47元/袋(100斤),90年:62元/袋(100斤),14年:120元/袋(100斤)。   80年到90年,尿素上涨31.91%,80年到14年上涨155.32%,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最大,93.55%。   (2)复合肥   80年:38元/袋(100斤),90年:120元/袋(100斤),14年:200元/袋(100斤)。   80年到90年,复合肥上涨215.79%,80年到14年上涨426.32%。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66.66%.   (3)麦种   80年:0.8/斤,90年:1.4/斤,14年:2.5/斤。   80年到90年,麦种价格上涨75%,80年到14年上涨212.5%。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78.57%.   (二)每亩成本变化情况(不含晒,田间运费,仓储费等)   (1)小麦   80年:123.82元/亩,90年:323.8元/亩,14年:652.5元/亩。   80年到90年,小麦成本每亩上涨161.5%.80年到14年上涨426.97%。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101.51%.   (2)玉米   80年:61.4元/亩,90年:162元/亩,14年:265元/亩。   80年到90年,玉米成本每亩上涨163.84%.80年到14年上涨331.6%。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63.58%。   (3)大豆   80年:26.6元/亩,90年:115.5元/亩,14年:230元/亩。   80年到90年,大豆成本每亩上涨334.21%.80年到14年上涨764.66%。其中90年到14年上涨幅度为99.13%。   (三)每亩产量变化情况   (1)小麦   80年:650斤/亩,90年:650斤/亩,14年:750斤/亩。   80年到90年,小麦产量每亩提高为零.80年到14年提高15.38%。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15.38%。   (2)玉米   80年:650斤/亩,90年:750斤/亩,14年:850斤/亩。   80年到90年,玉米产量每亩提高为15.38%.80年到14年提高30.77%。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13.33%。   (3)大豆   80年:200斤/亩,90年:200斤/亩,14年:200斤/亩。   80年到14年,大豆每亩产量均无变化。   (四)主要粮食作物售价变化情况   (1)小麦   80年:0.4元/斤,90年:0.6元/斤,14年:1.15元/斤。   80年到90年,小麦售价提高为50%.80年到14年提高187.5%。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91.67%。   (2)玉米   80年:0.35元/斤,90年:0.6元/斤,14年:1.1元/斤。   80年到90年,玉米售价提高为71.42%.80年到14年提高214.29%。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83.33%。   (3)大豆   80年:1元/斤,90年:1.5元/斤,14年:2.4元/斤。   80年到90年,大豆售价提高为50%.80年到14年提高140%。其中90年到14年提高幅度为60%。   (五)每亩盈利变化情况   (1)小麦   80年:136.2元/亩,90年:66.2元/亩,14年:210元/亩   80年到90年,小麦每亩盈利下降为51.40%.80年到14年提升54.19%。其中90年到14年提升幅度为217.22%。   (2)玉米   80年:166.1元/亩,90年:288元/亩,14年:670元/亩。   80年到90年,玉米每亩盈利提升为73.39%.80年到14年提升303.37%。其中90年到14年提升幅度为132.64%。   (3)大豆   80年:173.4元/亩,90年:184.5元/亩,14年:250元/亩   80年到90年,大豆每亩盈利提升为6.4%.80年到14年提升44.18%。其中90年到14年提升幅度为35.5%。   三:数据分析总结   复合肥是化肥的主体肥料,80年到14年价格上涨426.32%,实际上也就是货币贬值的最好反映。   小麦每亩成本80年到14年上涨426.97%。玉米每亩成本80年到14年上涨331.6%。大豆每亩成本80年到14年上涨764.66%。这说明农民为什么辛辛苦苦,到头来,劳动成果都被上涨的物价稀释了,被超发货币稀释了,被没有税收却从种子、化肥、农药的环节收缴走了。   注意,这种货币、物价、税收三个管子吸取农民的血汗钱,是在粮食产量没有多大提高的情况下发生的。小麦产量80年到14年提高15.38%。玉米产量80年到14年提高30.77%。80年到14年,大豆每亩产量均无变化。农民的生存境况能不雪上加霜吗?   小麦售价80年到14年提高187.5%。玉米售价80年到14年提高214.29%。大豆售价80年到14年提高140%。只有玉米价格提得相对高些,小麦大豆的价格提高远远赶不上成本上升的幅度。   小麦每亩盈利80年到14年提升54.19%。玉米每亩盈利80年到14年提升303.37%。大豆每亩盈利   80年到14年提升44.18%。从每亩盈利的提升度可以看出,只有玉米高点,小麦与大豆提升有限,这种提升,是在可怜的产量与可叹的价格上获得的。14年小麦每亩盈利仅仅210元,大豆仅仅250元,玉米也只670元,何况在货币贬值的情况下,也难相当于80年的20元、70元。   如果再不给点补贴,农业真的就难以为继了。可是这每亩补贴101.58元对于人均拥有土地一亩多的农民来说,对于无数失地农民来说,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难怪农民胜利大逃亡(背井离乡打工)。   四:分配结果   80年:小麦每亩盈利136.2+玉米每亩盈利(从高)166.1-上交午季小麦100斤*0.4-上交秋季白芋(红薯)干子50斤*0.07=258.8元/亩。   90年:小麦每亩盈利66.2+玉米每亩盈利(从高)288-每亩提留251.85元=102.35元/亩。   14年:小麦每亩盈利210+玉米每亩盈利(从高)670+补贴101.58=981.58元/亩。   80年尚且能得到258.8元/亩,90年仅得102.35元/亩。14年可得981.58元/亩,但是,钱已严重贬值,远不及80年的258.8元/亩。   如果不打工,农民真的混不下去:   教育支出:幼儿园学费1700,小学学费160,初中,800,高中,2500,如果上了大学,家庭将会负债累累;生活支出:3、4口之家,水电费每月100,汽,50;往来出礼:200最低。如果不生病,就烧高香了。   六:结论   农业产量的有限提高,积极性收效甚微,关键是化肥的作用。黄淮一片,盐碱地很多。80年以前,化肥没有广泛使用,化肥与盐碱地中和之后,产量才得以提高。70年代后大兴水利,大搞良田基本建设,这才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特别是甩掉贫油帽子后,衣被用品几乎全是化纤,代替了棉花,农田极大地解放出来,才解决吃饭问题。   管理成本太高,利用人的私心只能一时有效,不能长久。一家一户作业,不能展开,效率低下,抗灾害能力极差。   分田单干,打断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机站,供销社,乡镇企业,土崩瓦解,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14年夏季大旱,苏鲁豫皖庄稼枯死连片,老天爷都看不下去了,报复惩罚麻木的人们),现代化,遥遥无期。(86年一邻居向笔者苦诉,用某人假种子,十亩田颗粒无收,笔者帮助投诉,并无音果,仰天长叹。)   农民难以安身立命,安居乐业,对农业不感兴趣,不愿投入。外出打工,四处流浪,经常拿不到钱,终究不是出路。留守儿童,村庄荒芜,黑社会昌獗,社会问题严重。   中国现在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消费总量)达12.9%,自给率不足80%,中国人正越来越不能养活自己。单干不能解决问题,补贴也不能解决问题,流转更会带来天大的问题, 除非重建创新集体经济,走南街村,华西村的社会主义道路,十指纂紧,合抱成团,让人为分割的土地真正集约解放出来,让人力资源能量释放出来。   否则,农村土地——社会主义残余,只能沦为资本的乐园,几千万烈士的血岂不白流,历史周期律又要重现?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8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这里更需要食品及振兴农业(图)
热度 3 稻草 2014-3-31 17:03
苏丹小孩子快饿死了,秃鹰在等待他的死亡。。。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3859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回首卅载(原创连载)4农业政策改革A
热度 7 方梅 2014-2-28 11:33
前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始之前,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家。 4. 农业政策改革(A) 一直到 1978 年在中国仍然有超过 70% 的人口从事着基本食物的生产。这些工作曾经是非常无生产效率的,并且,基本供应的缺乏长期无法解决。这种状况随着人口的增长而日益尖锐化,越来越多的基本食物,首先是粮食,必须依靠进口来弥补。 出于经济的和政治的原因,邓小平先生和他的改革委员会借鉴西方农业生产经验,并将其作为范例来使用,以便确保中国国民的营养供给。为了确保营养供给,生产效率通过报酬来激励,以便生产效率能够有明显的提升。 取代集体化导向的人民公社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每个家庭被分配土地,这块土地随后被这个家庭租赁,这个家庭自己决定解决他们的生计。伴随着这一制度,家庭拥有自主支配权,首先是他们的劳动力的支配权,按劳取酬。 随着土地按照每个农村居民的合法要求被分配,农民们能够自由地经营,而在集体化的人民公社中,农村居民的劳动力和供给是被组织起来的。 在这一制度下,国家明确限定了农民自主经营的范围。在谷物 、稻米、油料作物和棉花上国家规定了农民必须生产的数量。这个必须生产的数量是供应给国家的粮食机构,由国家粮食机构支付固定的价格。超过国家供应义务的那部分产量则由农民自由出售给其他人。 表 1 : 1979 年 – 1984 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村乡比例。 表 2 :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 时间段 农业领域的增长率 1957 - 78 2,30% 1980 - 85 8,20% 1985 - 90 4,70%
个人分类: 经济类|7587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你好!尼泊尔(二)——奇特旺:长途车、尼泊尔农业、观落日 ... ... ...
热度 11 四合院的闲人 2014-1-7 17:09
你好!尼泊尔(二)——奇特旺:长途车、尼泊尔农业、观落日 ... ... ...
你好!尼泊尔(二) ——奇特旺:长途车、尼泊尔农业、观落日 旅行时间:2013年11月20日 四合院的闲人 尼泊尔第三天, 从昆明飞往加德满都时,飞机掠过中国西藏广袤无垠的戈壁,进入尼泊尔国则高山峻岭,土肥植茂,连山顶都是层层梯田,当过农民的我心中疑惑:水从何来?种的是什么?青稞还是稻子?第三天的行程解开了谜底。 奇特旺国家公园 早8点出发150公里山路用时5个多小时。幸好酒店丰盛的早餐补足了大家的养分,每人每天发一大瓶矿泉水,一路都不需为水和如厕担忧。导游Hem幽默地说:我们上“高树(速)”公路。 ——“高树”公路和稻田 尼泊尔不愧为农业国,沿途的高岸深谷中已经收获的粮食堆积在小块农田里。中途下车休息时,我看见山坡上田里的稻子,一种细细的颗粒,类似糙米。沿途一条大河蜿蜒流淌,尼泊尔的水源丰富,不管地势多高都可以打出水井,加之雨季充足的水量,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有的农民还在田间忙碌,脱谷没有机械,他们用手一下一下地甩着脱粒,效率低且劳动强度大,可知尼泊尔的现代化水平甚低。 公路是双行道,路旁许多小屋为商店兼旅店,来往车辆扬起的灰尘把树木和房屋染成灰白色。许多人带着黑色的口罩以遮挡灰尘。每当经过一个小镇或者集市,都能见到精壮的男人们站在路边聊天或者席地而坐。女人和孩子喜欢背对公路在毯子上休息(包括睡觉),这就是返璞归真生活吧。据说尼泊尔人甘贫乐道,Hem介绍:尼泊尔人不攒钱,干两天休息几天,哪怕家里只有2顿饭的米也不着急。 到达 奇特旺 丛林 饭店,午餐(自助) 后 我们欣赏起眼前花园般的酒店,到过许多国家的老公不禁赞美这里的环境优美。同行的姐姐和姐夫放下行李,立即在花园中拍起照片。 —— 奇特旺 丛林 饭店 临近傍晚,导游 带我们到附近村落参观,据说不少是印度迁入的农民。 尼泊尔的女孩很有特点,皮肤较黑、骨骼小、窄脸长腿,虽然穿得破旧,但却挡不住美丽姿容。 看着充满友好笑脸的孩子们,我内心总有遗憾: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不公平,美丽的不一定能得到幸福,幸福的不一定知足和满意。 ——村里小姑娘 随后走到 宽阔的娜普娣河畔, 登上竹楼,我们品着当地的 啤酒 ,此刻天空蔚蓝无云,静静地 欣赏娜普娣河日落。 一群大雁排成人字行从眼前飞过,河边还有不同品种的鸟儿从河中取鱼。人们松散地躺在沙滩睡椅上,一位尼泊尔大叔吹起响笛,曲调轻柔安详,随着河水向远处流淌。 —— 娜普娣河畔 落日 尼泊尔人喜欢早晚时分点一束烟,也许是民族或者是宗教习惯,不计较PM2.5产生的后果,也给尼泊尔蒙上一层淡淡的神秘薄雾。沿街的商店有服装和木制品,价格便宜实用。团里年轻女孩们购物几乎忘记返回吃饭,急坏了导游。 饭后,我们一行人在庭院聊天,温度适宜,空气中弥漫着花草清香,透过树枝看见淡黄色的月牙悄然升起。丛林度假村一栋栋的两层小楼宽敞舒适,夜晚需开空调暖风入睡。 2013年12月5日 写于北京 备注:用自备电水壶烧开自来水饮用,感觉较为安全。
个人分类: 游记|5845 次阅读|16 个评论
分享 毛泽东与农业合作化运动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yuxin_9605 2013-9-8 01:01
毛泽东与农业合作化运动   诗曰:农耕社会几千年,世代耕者盼有田。探索求真非易事,“三农”何日梦能圆?    土地改革完成后,一些刚刚获得土地的农民就开始组织起来,成立各种形式的互助合作组织。一九五0年,全国农村有互助组二百七十一万四千多个,参加农户一千一百三十一万三千多户。到一九五一年,互助组发展到四百六十七万五千多个,参加农户有二千一百万户,增加了将近一倍。农业生产合作社也从一九五0年的十九个增加到一九五一的一百三十个。正是从一九五一年开始,毛泽东对农村中正在兴起的互助合作事业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他对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探索,就是从这时开始的。他突破苏联农业先搞机械化,后搞集体化;依靠政权力量,强调消灭富农经济,一举实现全盘集体化的模式,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走出一个新的路子。   一九五一年九月,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他直接主持起草了《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决 议(草案)》。文件写好后,他向熟悉农民的作家赵树理征求意见。赵树理看了后说,现在农民没有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只有个体生产的积极性。毛泽东从这个意见中受到启发,他说赵树理的意见很好。草案不能只肯定农民的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也要肯定农民的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我们既要有农业生产合作社,也要有互助组和单干户。既要保护互助合作的积极性,也要保护个体农民单干的积极性。既要防右,又要防左。   一九五二年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百分之六十五以上,新解放区占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全国还成立了四千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几十个高级社。粮食生产也有很大发展,粮食总产量达到三千二百多亿斤,比上年增长四百亿斤。    一九五五年七月三十一日和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召集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七月三十一日,毛泽东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受到高度评价。刘少奇说:“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合作化的报告,是从规定党的总路线以来,为进一步地贯彻实现总路线而斗争的一个极关重要的历史文件。”邓小平说:“毛主席的报告不只是从理论到实际最透彻地解决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的问题,而且对于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各个方面, 具有普遍的意义。”   毛泽东根据有些省委书记的意见,编写了《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于一九五六年一月公开出版。原打算将书名改为《五亿农民的方向》,因田家英提出不同意见,为毛泽东所接受,仍用原书名。    作为一个农家子弟出身而长期领导农民革命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他的心,他的感情,总是同广大贫苦农民息息相通、紧紧相联。他自始至终不忘农业、 农村、农民。直到1958年在井冈山对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说:“我为什么把包产到户看得那么严重?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所有制的基础如果一变,我国以集体经济为服务对象的工业基础就会动摇,工业产品卖给谁嘛!工业公有制有天也会变,两极分化快得很,帝国主义从存在的第一天起,就对中国这个大市场弱肉强食,今天他们在各个领域更是有优势,内外一夹攻,到时候我们党怎么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保护工人、农民的利益?!怎么保护和发展自己民族的工商业,加强国防?!中国是个大国、穷国,帝国主义会让中国真正富强吗?那别人靠什么耀武扬威?!仰人鼻息,我们这个国就不安稳了……我们这样的条件搞资本主义,只能是别人的附庸。帝国主义在能源、资金等许多方面都有优势。美国对西欧资本主义国既合作又排挤,怎么可能让落后的中国独立发展,后来居上?过去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今天走资本主义道路,我看还是走不通。要走,我们就要牺牲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违背了党的宗旨。国内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都会激化,搞不好,还会被敌人利用。”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诗曰:淮河千载任凭流,沿岸频遭水患忧。盛世幸逢根治策,喜看稻菽获丰收。    1950年夏,安徽、河南交界连降大雨 ,淮北地区受灾严重,为百年未有。毛泽东在批阅淮北地区灾情报告的时候,看到一份电报里说,有的灾民,因躲水不及,爬到树上,有的被毒蛇咬死。他看到此处,不禁流下眼泪。原来这份电报说到:“由于水势迅猛,农民来不及逃走,或攀登树上失足堕水(有在树上被毒蛇咬死者),或船小浪大,翻船而死者,统计四百八十九人。”在“翻船而死者”和“四百八十九人”这两个地方,毛泽东都划了横线。毛泽东历来有一种深深的农民阶级情节,看不得农民受苦受气受罪。这次农民 遭灾遇害就不禁伤心流泪。他自己种过田,深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就果断地决策,“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既免得农民再次受害,又能为农业发展夯实基础。   从7月至8月,毛泽东连续给周恩来写了四个批示,提出督导和抓紧根治淮河。   第一个批示是7月20日写的。这个批示提出:除目前防救外,须考虑根治办法,现在开始准备,秋起即组织大规模导淮工程,期以一年完成导淮,免去明年水患。请邀集有关人员讨论(一)目前防救、(二)根本导淮两个问题。如何,请酌办。”   仅过半个月,即8月5日,毛泽东又写了第二个批示。这里指出:“请令水利部限日作出导淮计划,送我一阅。此计划八月务必作好,由政务院通过,秋初即开始动工。如何,望酌办。”    8月31日,毛泽东又写了第三个批示,同第二个批示只隔25天。这个批语是针对华东军政委员会8月28日的电报写的。此电报转报了苏北区党委对治淮的意见。其中第三项提出:如果今年就实行导淮的话,原定土改等工作的部署就要改变,苏北今年整个工作的方针就要重新考虑。而且在导淮工作的各项准备上“均感仓促”。毛泽东表示:“此电报第三项有关改变苏北工作计划问题,请加注意。导淮必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并早日告诉他们。”   8月25日至9月2日,在周恩来的直接指挥下,水利部召开了治淮会议,具体落实毛泽东关于治理淮河的指示,确定蓄汇兼备的方针,并制定了治淮的具体步骤。从此拉开了治理淮河的序幕。   9月16日,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华东局和中央报告皖北专区积极拥护治淮决定的情况,并提出调配粮食的建议。9月20日,毛泽东将这份电报批给周恩来:“现已9月底,治淮开工不宜拖,请督促早日斟测,早日作好计划,早日开工。”   上述毛泽东的四个批示里,人们可以强烈感到他关心灾民的心情、治理淮河的坚强决心、抓住不放一抓到底风范。    10月14日,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对治淮的方针和1951年治淮工作方案,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抗美援朝战争紧张进行、国家财政极度拮据的情况下,国家仍在当年11月拨出原粮4亿5千万斤,保证治淮工作按时开工。这年冬天,淮河上游、中游和下游共有80万民工参加治淮,奋战80天,建成一条长达168公里的苏北灌溉总渠。   第二年5月,毛泽东派组成由邵力子率领的中央治淮检查团,赴治淮工地检查工作。毛泽东亲笔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并制成四面锦旗,由中央代表团分送治淮委员会及下属三个治淮指挥部,表现了中国人民的治淮坚强决心,激励淮河两岸民众治理淮河的战斗志意。    治淮工程是新中国第一个全流域、多目标的水利工程。经过八个年头的不懈治理,到1957年冬,治淮工程初见成效。国家共投入12亿5千万元,治理大小河道175条,建成水库9座,库容量316亿立方米,还修建了堤防4600余公里,极大地提高了防洪泄洪能力,夺取治理淮河战斗的伟大胜 利。从此长期为害淮河两岸人民的水患基本得到根治,造福了淮河两岸人民。   这是共和国前三十年,毛泽东领导水利建设的一个缩影。 建国以来,到1983年,我国共建成八万六千多座水庫,总蓄水量达四千二百多亿立方。其中,大中型水庫二千七百零二座:而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庫二十座。农用排灌动力,由建国初期的十二万八千马力,发展到七千八百多万马力,增加六百多倍。在缺水的北方,还新打机井二百四十一万眼,为干旱农田开辟了地下水源。因此,我国的农田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低标准的三亿亩,增达六亿七千万亩,增加了一点二倍。建国前的三亿六千万亩易涝农田,有二亿七千万亩得 到治理,占总数的四分之三。   联合国粮农组织1980年年报指出,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多于印度、美国、苏联等国家。
443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文】理解毛泽东的农业八字宪法
热度 6 岳东晓 2012-7-28 04:00
说句实话,农业八字宪法的内容,我之前基本一无所知。但细看之后,再次发现,老毛真5千年第一人也。 中国搞了9000年农业,这八个字也没有解决好。从有文字记载以来,中国农民一直是小农经济,国家虽然间或有种种农业政策,但缺乏系统性与规模。中国经常水灾、干旱,经常人民没饭吃,天下大乱。 这些还是毛基本解决的。 老毛在1958年提出发展农业的八项措施:土、肥、水、种、密、保、管、工。 这个所谓八字宪法是一部完整的国家农业策略的简称。它是对多个农业战略文件的概括:具体来说包括《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九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决议》 中的农业部分 ,光《人民日报》发表的涉及“八字宪法”的社论就有近80篇。这就像小布什喜欢说"No child left behind”。你不能说他是说废话,他这句话后面有一个完整的法案。 毛泽东的八字宪法不是农业技术手册,而是发展农业的国家政策。这是阅读理解的第一步。 中国农业搞了9千年,一直是老样子。毛泽东一声令下,中国农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比如说水的问题,是毛泽东治下才得到基本解决。种的问题,也是毛泽东时代的成就。肥的问题也是如此,在新中国,才有大规模的化工建设。土的问题,这篇介绍北大荒的文章有数据 http://www.zhenzhubay.com/blog-892-2509.html 毛时代的八字宪法成就举例:水利工程,治理盐碱地、沙漠,新疆农垦、北大荒,袁隆平水稻,大量化肥厂、农药厂,农业机械生产。。。 当然以毛的级别,不可能写一本农业手册,不可能亲自修水库,也不可能亲自培养杂交水稻,更不可能当焦裕禄改造土地。 但毛泽东把纲领一定,下面的人就行动起来了。袁隆平产生于毛泽东时代绝非偶然,而是毛泽东制定的国家政策的结果。袁隆平第一篇水稻论文发表,就立刻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他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条件。 为什么蒋介石搞了那么多年,连挺机枪都不会造。毛泽东才搞几年,喷气飞机都上天了?同样的人才,在蒋介石这种土豹手里,等于废物,到了老毛那里成了宝贝。 毛之前5000年中国在农业方面的进步不如毛手下15年。 5千年第一人:毛泽东。 2012-07-27
个人分类: 毛泽东|1415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无用的废话-评毛泽东的农业八字宪法
热度 12 菜鸟人生 2012-7-26 12:03
几天前,清风同学提及了老毛的农业八字宪法。我看了一看,原来是“土、肥、水、种、密、保、管、工”,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空洞原则,如何能指导什么农业生产呢?真是摆出一副比农民还要懂种田的摸样来。 首先,这个所谓的八字宪法不是老毛的首创,不过是一个合格的农民的最基本的常识。和农民讲这些农业种植的常识,不是关公面前耍大刀吗?农民并不需要你毛泽东这个农业外行来教农民如何种地,而真懂行的农业专家,被老毛给批斗了。 而且作为指导性的宪法,却完全不具有任何操作性。我前段时间在院子里种菜,也想按毛主席的教导办。“土”,homeDepot有各种土卖,有composite, 有garden soil,有top soil,等等,毛主席没有说哪种土啊;“肥”,有organic,有chicken,cow,mushroom,无所适从; “水”,还好,我有自来水,不知道海水行不行,雨水好不好?“种”:有大番茄,小番茄,德国番茄,红番茄,黄番茄,毛主席没有说哪种番茄好; “密”,看来应该密植,那么间隔应该是1mm,10mm,100mm还是1000mm?不知道; “保”,我太太反复强调不许用任何农药,毛主席也没有说用不用农药,我无所适从; “管”,我天天浇水还是隔天浇水?何时施肥?何时除草?主席还是没有说;“工”,我决定买锄头钉耙铲子,是该买长柄还是短把,圆头还是方头?钉耙是8齿还是9齿。 伤脑筋,实在伤脑筋。 农业生产条件各地不同,作物多种多样,品性千变万化,并不存在所谓的绝对农业生产“宪法”。毛泽东的做法,不过是自以为是,认为可以用简单的几个原则就能概括所有的事情,而忘记了农业生产是靠科学,不靠“宪法”,不靠“政治”。国家在宏观上只能经济上间接地管理农业,而不是派个钦差大臣到田埂边指手画脚。 所谓八字宪法,不过从农民哪里学到点常识,却又要用这种常识去教育农民; 有不具有操作性,没有科学技术的支持,所以对农业生产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7825 次阅读|15 个评论
分享 我的核心观点从来就没有改变-回应清风对我的评价
热度 15 菜鸟人生 2012-7-18 15:49
我核心的观点,毛的农业政策是失败的,并没有改变,反而因为我收集到的数据而加强。 毛的农业政策的失败,体现在58年~79年的农业产出的停滞甚至减小,对比1979年后的用半自由市场经济的农业政策后导致的农业高速增长,我只能说依靠自由市场经济的中国农业政策是成功的。 为论证我的观点,我主要对比了79年前后的农业总增长,单个劳动者生产力等,各个数据无疑地支持我的观点。从收集证据的过程中,我也不可避免地修改了我的观点的论据部分,因为我发现了,79年后的农业产出增长最大的部分不是粮食,而是经济类作物和肉蛋奶鱼。这个发现,不仅没有削弱我的论据,反而是加强。 清风为反驳我的观点,考察了1950~1998年间的农业数据统计分析,但我认为这种把考察时间跨度扩大的方法,容易把79年~85年农业高速增长给平均掉。我们的争论的焦点是79年前后中国政府农业政策对农业产出是抑制还是推进,或还是无关紧要。所以我反复强调,我们应该把研究的时间限定在1970~1990这个时间段,超出这个范围将会引入过多的因素,而导致复杂化而不能清晰地分析。 我历来承认,水利,良种,化肥对农业增长肯定有贡献。但良种的贡献,在1979年~1986年间,是非常有限的,因为当时的良种种植面积没有达到决定性的百分比。而水利设施,在解散人民公社后,反而一定程度地被荒废。化肥的使用也未必是反对我的论点的,因为就生产能力而言,1979年前的化肥生产能力并没有比1979年后又什么巨大的变化,但1979年后化肥使用量却大幅增加,为什么?我的解释很简单,农民需要化肥来提高产量;而79年前,即使把化肥送个农民,他们也不愿意使用。 我一贯的观点,说理靠数据和逻辑,但选择数据必须严谨,不能只找符合自己观点的,隐藏不利的,更不能玩弄数据。如果我们都抱着这种态度,我认为我们不难达成共识。
17893 次阅读|20 个评论
分享 菜鸟人生观点的转变
热度 18 清风摇翠 2012-7-17 12:22
菜鸟人生观点的转变 首先声明,我引用的粮食生产数据是从 1950 年到 1998 年的。而对于粮食生产中各因素的贡献率的引用数据是 1978 年到 1996 年 的。 http://ohaiwan.com/blog-303-1859.html 1978 ~ 1996 年的 18 年间,粮食增产诸因素中技术进步贡献率最大,占 48% ,其次为化肥贡献率占 35% ,其他物质投入贡献率占 14% ,劳动力贡献率 5% ,而气候条件的贡献率为 -2% (即造成 2% 的减产作用)。在当前我国粮食生产中,技术进步的内容是广泛的、综合的,但起作用最大的是优良品种、栽培技术、植保技术、低产土壤改良技术以及种植结构调整等 5 项。 ” 这里所提到的 “5 项 ” 都在农业八字宪法之中。(贡献率的数据引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征兵《科技对粮食增长的贡献及粮食科技发展的方向》) 所以,湾友菜鸟人生,您所说的“ 清风认为 ,导致 1979~1985 年农业大幅度增产的原因是自 1949年以来的水利工程和自 1970 年以来的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大量使用化肥等原因; ”。 请原谅,我并没有如您所写的这样说过。您即使要选择对您的论点有力的数据的年代,也没有必要歪曲我的话吧! 您的这种做法,让我很无语。 “而我认为是 1979年开始的农村经济改革的国家政策,也或叫包产到户的是造成农业持续10多年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湾友菜鸟人生言。 需要指出的是,您的这段话有语病,包产到户只是 1979年开始的国家农村经济政策的一部分,二者不相等,如果非要说他们相等,那么就必须限定一个时间段: 1979年到1986年 。也就是说,在1979年到1986年(实际上是到1984年)国家的农业政策 侧重 于鼓励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俗称的 包产到户),如果有人想继续搞集体化,也不反对。对比下有着联产承包第一村名头的安徽的小岗村和继续走合作化集体干的河南的南街村,很有意思。特别建议湾友菜鸟人生去看看。 吸取了 1956年后农村工作上的偏差经验(1957年人为的人民公社扩大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导致农民的反弹),所以,在1979年后国家制定农村政策时就采取了很审慎的态度,毕竟在和平的环境中有时间允许去慢慢地引导农民自愿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地生产。 湾友菜鸟人生,您的观点从: 但毛的革命的确失败了,这个不是毛个人的失败,而是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失败。 中国真正赢得经济和粮食独立是 1980 年代的事,是抛弃毛的失败经济政策后的事。 http://ohaiwan.com/blog-148-1753.html 到: 我不否认杂交水稻和水利设施对粮食增产的作用,但是我认为它们不是 80 年代中国突然开始粮食增长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包产到户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http://ohaiwan.com/blog-148-1772.html 再到: 结论: 1979年后的中国农业政策是导致农业大幅度增值的主要因素。 http://ohaiwan.com/blog-148-2105.html 我很欢迎您最后的这个结论。 我的观点一直是: 承认毛时代的政策上的偏差和工作中的失误,不等于否定毛时代的政策。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不能想当然,不能割裂历史去评价。 国家政策在每个时间段有其侧重点,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政策的执行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因素产生偏差和失误,吸取经验,改正过来。 集约化规模化的农业生产,早在上个世纪 50 年代,我们国家就在向着这个方向努力,由于各种原因,这一过程被中断了,从上个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的农业生产又开始慢慢走向集约化规模化。 备注:俺在写此文时,身体状态不太好,昨晚贪嘴,夜间睡觉时受凉,导致直到发文的此刻,仍然处于闹肚子的状态下,故,文中有什么缺陷,欢迎各位看文的湾友们指出来。俺先谢谢大家了。!
18724 次阅读|1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5 17:11 , Processed in 0.066520 second(s), 1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