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元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科普:元素从何而来
热度 7 岳东晓 2013-5-29 04:52
有湾友问道,元素从何而来? 人类以前是不知道什么氧啊,氢啊之类的,只是凭着原始的直觉,以水、火之类作为元素。后来化学发展了,人们开始知道有不同的元素,门捷列夫还列了个元素周期表。后来物理学取得发展,知道原子的概念。至于人类知道原子核里有质子与中子,只有80年历史。但随后,人类对于自然界的理解取得爆炸性的突破,我们进一步知道质子中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 与人类的大多数所谓学说不同,物理科学不是泛泛的空谈,物理学的表达形式是精确数学方程,而且是与实验结果能精确吻合的数学方程。比如说,神九上天的轨道只是牛顿力学方程的计算,但你不会算,就没法玩,算错一点,飞船可能就出事了。所以,虽然牛顿已经去世300多年了,地球上大部分民族还不会造飞机,能放卫星的就更少了。 具体到夸克的运动方程是基于SU(3)的杨-米尔斯量子规范场论。这个杨就是杨振宁。搞清了小到中子、质子的粒子的方程,我们就可以解释元素的来源了。 爱因斯坦之前的人以为宇宙是不变的,爱因斯坦自己也以为宇宙是不变的。但有人拿爱因斯坦的引力方程一算,发现宇宙应该膨胀。宇宙大爆炸理论是当今宇宙学的一个模型,来自爱因斯坦引力方程的一个解。之所以叫大爆炸,是因为这个理论刚推出来的时候,遭到嘲笑,被嘲笑者起了个大爆炸的名称---big bang theory。 但科学理论这东西是不管是否有人嘲笑的,关键是看理论是否与现实相对应。大爆炸理论解释了我们观测到的各种宇宙现象,与观测结果极为吻合,而其他理论无法解释天象观测,结果big bang成了当今公认的标准宇宙模型。 宇宙大爆炸后最开始时温度极高,中子、质子、电子之间都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可谓一片高能混沌。随着宇宙的膨胀,温度开始下降,当温度降到一个程度,中子、质子可以稳定存在,中子与质子数量开始达到一个平衡。由于中子质量比质子大一点,因此质子数量约为中子数量的5倍(这可以通过统计物理的所谓玻尔兹曼分布计算)。然后中子与质子结合,形成氦原子,而剩下的质子就是氢原子了。所以,这个宇宙中氢原子与氦原子的比例约为4比1,这个比例与实际观测接近。换言之,宇宙中的物质主要是氢,占75%,其次是氦,占25%。由于宇宙急剧膨胀,温度、密度急剧降低,除了极小量的锂原子外, 其它的元素还来不及形成。 那么其他的元素,比如说氧元素是怎么形成的呢?这些是恒星内部聚变的产物。大家知道,在太阳内部,氢聚变成氦,产生能量,但氦原子还可以继续聚变成更重的元素。碳啊、氧啊、硅啊,还有毒死人的铊,等等等就是在太阳这样的恒星内部“烧”出来的。 但是恒星内元素聚变到铁就很难继续了。因为在铁之前,轻的元素聚变能产生能量,这些产生的能量维持继续聚变需要的高温,但聚变到铁的时候,却需要消耗能量,这就导致温度降低,也就导致聚变无法自我维持下去。 那么比铁更重的元素,如黄金是怎么来的呢? 当一颗恒星烧完燃料,变成一个大铁球的时候,如果质量超过一个大小,引力很大,而没有其他力抵抗引力,这个星体就会发生所谓坍塌、星体剧烈缩小、温度急剧增高,最后产生超新星爆发。我曾经写过一个超新星的科普,可以参考。更重的元素就是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产生的。 所以,难怪黄金那么稀有,那都是超新星爆发的遗迹,是STAR DUST啊。
20021 次阅读|24 个评论
分享 【八一比武】 这个你绝对没吃过
热度 52 乔雨风 2012-7-30 07:13
【八一比武】 这个你绝对没吃过
这个你绝对没吃过 乔雨风 不就是比武吗? 咱比吃的。 说这大纽约, 如果不是走马观花, 你一个星期也玩不完。纽约有很多文化元素, 纽约的美食也是丰富多彩的。 很喜欢我们住的地方, 想去纽约, 周末一个小时, 就可以坐在中城吃午餐了。这不, 今天又去了一趟。 你看这孩子吃的是什么? 再给一张近的。 先回答问题的童鞋们, 不好意思了一一 我并不是卖关子, 只是因为开始没写完,吃完晚饭接着写。 那个是“巧克力比萨饼”, 上面是烤的棉花糖。 甜得一塌糊涂。 小乔吃得很高兴。 我只能吃一口, 受不了。 其实是想介绍纽约的这家有名的巧克力店。这家巧克力非常有名, 无论什么时候去, 都是要排队等座位。名字叫: Max Brenner Chocolate, 在纽约14街 Union Square 纽约大学附近。 它在澳大利亚, 新加坡都有分店。 有图为证: 男人活着好像少不了取悦女人的, 记得当年为了取悦那某某某某, 我也是不辞艰辛的。 这不如今, 这小女孩两眼放光地同我说, Daddy, 纽约有巧克力做的比萨耶。。。云云。 大周末的,我就开了四十分钟车, 有坐了二十分钟车, 带她来了 一一一 虽然, 虽然, 我每星期来这里五趟, 上班。
31994 次阅读|59 个评论
分享 如何在无常中让我们生活的更好。 (转贴)
热度 3 Chico 2012-7-4 12:27
想到生的乐趣,生固然可以留恋;但想到生的苦趣, 无常 也不一定是恶客。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时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鲁迅(朝花夕拾。无常)\ 在本书的前面,我们曾经谈到关于‘无常是一种简单的日常知识’这件事。 在第一篇:‘认识无常’中,我们则讨论、分析,并且真实地对世间的种种事物作了一番 观察,也得到了几个简单的结论,那就是:世间的一切事物,包括物质的,或是精神的,都是不会永久保持不变的。由于一切都是由直接条件和间接条件的配台,也 就是‘因缘和合’的情况之下所产生的,所以一旦其中的条件或元素有所离散或分解,变化于是发生。我们把这种动摇的、不稳固、不安定及会败坏的现象叫做‘无常’。 认识无常,掌握了这种‘简单的日常知识’之后,对于我们有些什么帮助呢? 有句话说:‘知道了一件事,而不去做,那就是还没有真正知道。’同样的,认识无常、知道无常之后,却不能利用这种知识来给予我们本身一些助益的话,那么,这种认识将是没有意义的。在本章中,我们将会对‘如何在无常中生活得更好’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首先,让我先提出一个问题,请你仔细的想一想:知道了无常的现象之后,是不是会使得一个人变成悲观、消极的呢? ◆无常非悲观 懂得去追究世间的实相,去分析事物的生灭,而洞察缘起的道理和无常的现象的人,是一个积极而真正懂得生命的人。为什么呢?因为惟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 胜;唯有在了解自己所处的形势、状况之后,才能妥当地处理、面对一切事物。这不是要比那些浑浑沌沌,盲目被欲望和感官刺激所奴役的人强过千百倍吗? 如果不懂得你所拥有的一切将会失去,你又怎会懂得珍惜;如果不是懂得人生能够相聚的时间不长,又哪会惜取机缘、彼此关心呢?如果不懂得生命苦短的话,人们不免虚耗生命、不求上进。 如果懂得酒醉终归会醒,也就不会再有借酒浇愁的痴人了。 但是,这种知道和懂得,必须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如实知见。不是单凭听见他人说说,或者背几句‘人生无常’的句子便算数了。所谓如实知见,就是所知道的要像‘看见’真实的情况那样。必须做到心细如发、明察秋毫才是。 本书上所记载的知识或者别人口中所说的道理始终是他人的知见,并不是我们本身所具有的知见;充其量,本书或别人所能给予的只是指示或说明。这些指示或说明使得我们比较容易发现无常的实相。可以这么说:真实的知见来自于真实的观察。 要了解身体的无常,便必须从对身体的直接观察下手;要了解心的无常,就必须时刻观察内心的动念;要了解世间的无常,便必须时时注意、观察周遭的环境和事物。 这种种的观察和了解不正是在对生命作一番积极的探知吗?却又何来悲观? 认识无常,那是为了更了解生命的真相;而洞悉生命的实相,则是为了使自己活得更好! ◆无常并非绝望 无常的现象,使得所有快乐转眼消逝;同时,无常的现象,不也公平地让再大的痛苦也终归消散吗? 切莫愚痴地期盼一切恒常不变。若果真的一切都是永久的话,那么,痛苦又怎么可能被消除,而让安然、自在所替代?我们岂不是注定了非得要一辈子在痛苦中挣扎、纠缠? 如果不是无常,我们又怎会由蒙眛无知而变为清醒、知觉。过去我们并不知道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的,现在我们知道了;过去我们在痛苦难过时,总会以为这种 折磨是永远漫无止尽的,现在认识了无常,知道痛苦终于会成为过去,因此而对痛苦的现实多了一分安慰与宽心—这种种转变,也是无常的表现啊! 无常,所以一切变得可能。如果不是无常的话,也就没有所谓的人生。一切将是停顿的,就像电影中被定格的画面一样:没有动作、没有声音......甚至连这个被定格的画面也没有。 有人认为,对无常的认识不禁会令人感到绝望。既然一切终归坏灭,那么,努力还有什么意义呢?这种想法未免太过消极了。我们先来打个比方:我们都知道自己有 一天会死,但是当你在水里遇溺时,难道就不设法求生了吗?你当然不会那么愚蠢—在这个生命发生剧烈的转变而导致死亡之前,这个生命暂时还是属于你的,就像 一辆还没有成为废铁的汽车一样,是可以被你物尽其用的。 在不住流动的溪流中,我们移动我们的肢体,划动著在水流中泅泳;在生命的洪流中,不也一样吗? 在生命来到尽头以前努力著,使自己活得更好、更愉快,不也很好吗? ◆无常带来希望 前面曾经说过: 无常,所以一切变得可能。这个‘可能’,也就意味著创造和希望。 在无常的法则下,我们拥有了为未来的日子创造幸福的可能。千万不要以为这种幸福是永恒不变的—这将为你带来痛苦,并且破坏你的幸福。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够时 时保持内心的安然、平静。不要被外在的种种扰乱你内在的安乐、宁静。如果你的身上已经中了一支毒箭,为什么要让你的心也被射中另一支毒箭呢?让身体的痛苦 只是属于身体的因缘和合,切莫因此而使自己变得慌乱而手足无措;冷静、理智地处理你的身体所面对的问题:如果伤口正在流血,那么,就替它止血吧!如果伤口 有毒液的话,就进行消毒吧!为什么要因此慌乱而怨恨愤怒,使你的心理也加重负担呢?何必让身体上的伤口来划伤你的心? 如果你是一个母亲,那么,好好地爱你的孩子吧!如果你正在读书,那么,好好地准备你的功课和考试吧!这是你的责任和职守;只要你不以‘你是一个母觊’的身 分要求什么,你就不会因为这个身分而苦。只要你不为考试的成绩而患得患失,那么,作为一个学生其实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如果你已经履行了作为一个母亲的 责任,已经完成了对你的孩子所应有的教育与照顾,那么,你还忧心些什么?如果作为一个学生的你,已经尽力、用心地求学,那么你已经为你的考试成绩创造了一 个好的因缘。好的条件当然会产生好的结果;那你还担心些什么呢? 其实,人生的幸福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的,是不是?一切只在于平常、自然! ◆无常使痛苦的人生起勇气 如果你现在正受到严重的困扰,被难过的情绪所层层捆缚,那么,你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应该是:‘这一切很快就会过去!’这句话将带给你的欢喜、雀跃何止万分! 而如果你确实知道,并且肯定:‘这种痛苦是不会永久的!’这不是可以使得颓丧、悲伤莫名的你激起无限的勇气吗? 无常使乐转苦;同时也使苦转乐;无常的转变是自然演变的一种现象。使我们痛苦的并不是无常,而是对常、对永恒、对不变的执著。只要我们真正洞悉无常,我们便可以坦然面对无常;如果可以坦然面对无常,又何来绝望?何来所求不得? 正因为我们贪恋著感觉所带来的快乐,而对这种感觉的转变生起痛苦、抗拒。如果不贪恋快乐的感觉,那么,所谓不好的感觉也只是一种自然生灭,又何来苦恼? 因此,当我们觉得痛苦时,冷静地观察它、分析它、看透它—是的,它终究会成为过去。事实上,它只是某个事物的生灭,某个念头或感觉的生灭。 不要向痛苦低头,因为它并不能永远困扰你;不要被痛苦迷惑,因为它也只是因缘和合的,一旦因缘分解,它便会转变以致消失得无影无踪。 ◆认识无常是为了活得更好 认识无常是为了活得更好;认识无常也是为了灭除烦恼、痛苦;所以,佛法才说‘无常’。 佛法是灭苦之道,也就是熄灭苦恼的方法。佛陀为了熄灭人生的种种苦恼而出家修行,他所追求的,就是对世间实相的洞察,对苦恼根源的发现。佛陀像是一个专科 医生那样,为人生的苦恼找出了根源,然后将这个‘毒瘤’一刀切除,使得毒性不再蔓延,使我们的身体恢复健康。所以,佛法也是清净之法。 由于无常的变迁为我们带来了种种烦恼、痛苦,所以对它有所认识是必要的。当我们认清无常的真相之后,也就找出了苦恼的根源:对‘常’的执著。如此一来,病源已明,病也就易于痊愈了。所以,我们才会说:认识无常是为了活得更好。 甚至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比较轻松的态度看待无常,那就是:无常的变化使得人生充满乐趣,时时为我们带来惊奇! 无常,使我们的生活不致于枯燥乏味。使得我们对一本小说有著追读下去的兴趣的,不也正是这种‘未知的结局’吗?那么,有时也把人生当作一本还没有看完的小 说,并以此来保持一份对生命的热诚和继续努力下去的欢喜吧!虽然明知小说必有结局、终章,但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究竟是悲剧收场或是大团圆的喜剧性落幕? 这些都是使得我们充满兴味地去阅读一本小说的推动力。同样的,虽然明知会有死去的一天,但那是一个怎么样的结束,不也是很令人感兴趣的吗?更妙的是,在这 本叫做‘人生’的‘活书’里,主角是我们自己、作者也是自己!在经历了几番悲喜、层层苦难之后,我们是否也可以像那些证果的圣人们那样,了无挂碍地说一 句:‘我的生死烦恼已经结束了,清净的行为都已经建立,应该履行的义务职守都己被履行,自己知道不会再有任何烦恼束缚了。(‘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 办,自知不受后有。’)那就得视乎我们是否努力精进了! 总的来说:使我们生起痛苦、烦恼的,并非‘无常’本身,而是我们对‘无常’的拒绝接受和对常的执著、不舍。可以说,苦恼是由于对无常的无知所引起的。因 此,只要真实认识无常、坦然面对无常,并且,努力地把握眼前的每一个‘此刻’,把心安住在每一个‘现在’—不去眷恋、追悔过往,也不欣求、担忧未来;那 么,你一定可以活得比从前更好! (注意:是确定的‘现在’,而不是那个存在于你的观念中但事实是早已成为‘过去’的‘现在’。因为,当你的观念捕捉到这个‘现在’时,它早已成为‘过去’了!) 无常现见,死亡啼哭,是则众生无常; 草木凋落,华果磨灭,是则外物无常; 大劫尽时,一切都灭,是则为大无常。
个人分类: 杂谈|4817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15 03:29 , Processed in 0.022578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