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教师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越来越多的骨干教师想离职,背后原因让人心酸!
稻草 2016-12-11 21:02
   有朋友说:“你在这个体制内谋生,却老说这个体制不好,这样不地道!”这似乎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种论调。只是有这种想法的人,他的逻辑一定是我家隔壁二傻子他弱智三舅教的。    我不吃饭怎么知道饭烧得好不好吃?饭夹生了我提出意见,如果烧饭的人改正了,对于大家都有好处。就算我说了没人理,那至少没吃的有个心理的准备,是不?你非要我把一锅馊饭赞美成人间美味,我反正做不到。    我批评,因为我对它有爱。       越来越多的骨干教师想离开……    寒假了,跟一些老朋友的联系就多了起来,一起出来吃吃饭,聊聊天。然后发现,竟然有许多做老师的朋友,开始动起了离开学校的脑筋。    我的这些老师朋友,大多三十五岁上下,在学校里,也算得上是经验丰富,撑得起场面的骨干教师。其实你如果了解当下的教育就应该知道,在现在的学校(小学)里,三十岁左右的老师能够独当一面的,实在是凤毛麟角。要论开课、管班、抓成绩、家校沟通、教育素质,其实真正能够代表教师,还是三十五岁以上的这一批教师。这批教师中的大部分,都是师范毕业,大专或者中专,后来进修了本科。论文化素质,可能不是最高的,可是这批老师基本都是从初中毕业就开始接受系统的教育理论,教育基本功训练,他们能做到用教育的思维去对待教育。更何况,三十五岁左右的老师,正好赶上当初考师范考分比考重点高中都高的年代,这些老师虽然没有接受过正统高中和大学教育,但是学习能力,个人素质,绝对不差(以上看法仅就小学论)。    而现在要离开教育的,恰恰就是这批小学教育的骨干和栋梁。他们应该是最热爱教育的,而且根据我的了解,他们也确实是最热爱教育的,可是现在他们中的许多,也开始考虑离开,为什么?    我一个朋友,在小学教育界还算有些小名气。最近跟我说,他很严肃地考虑辞职。我问他去哪里,他说有一个社会培训机构让他去做教材开发和教师培训。月收入是现在的翻倍,年底有分红。我没说话。    其实我心里知道,这个机构之前就找过我这个朋友,被拒绝了。因为那时候,虽然工作中还是有些令他不满意的地方,但是他还相信,至少随着时间推移,一切会慢慢好起来。可是……没有。非但没有,似乎一切正朝着他越来越失望的地方去。“既然一样压力大,没尊严,为什么我不找个钱多的地方?”    老师离职,都去了哪里?    见过一个郊区的校长,牛逼哄哄的样子,一说到老师离职,他就大手一挥:“我最不怕缺老师,现在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我只要肯要,多少老师招不到?”他是怎么做到校长的,我实在是很怀疑的,老师和老师是不一样的,这点,他似乎不知道。    照理说,三十五六的人找工作,应该没有丝毫优势可言,大约许多领导们也是这么想的。可是他们似乎不知道,现在已经不是几年前,那时候我的朋友们也有离开老师岗位的,可是那时他们要离开,意味着只能重头开始,进入完全陌生的行业,从最基层开始打拼。现在呢?各种社会教育机构的出现,令优秀的,有经验的教师成了最热门的资源,即便不去这样的机构,老师自己拉出桌子做补课,也不会比在学校收入差。而且,人自由!    现在的老师职业,其实相比社会教育机构,优势正越来越小,原来的稳定工作,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原来的优渥养老,现在同样不存在了,现在惟一令人羡慕的就是寒暑假,可是假如收入能多到一定程度,相信许多老师,也未必会太在乎这样的寒暑假的。    老师要的其实也不算多,一份稳定的收入,并不一定多高;一份应有的尊重。前文所说的我的朋友,他之所以前几次拒绝, 这次动心,关键就是——他觉得做老师,越来越没有尊严了。       教师素质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我另一个朋友,在中国一个还算富庶的城市当老师,教中学。她已经算是那个城市里很好的老师了,可是每月收入呢?4200——是所有加在一起。她老公是公务员,然后,她老公一个人就能顶起一家人的生活。4200,成了她的零花钱。她的工作量——一个星期只休息一天,平时要看晚自修,每年文案工作她自己统计过,大约有20到30万字左右(这还是因为她属于工作年份久的教师,不需要写教案、反思、小结……)    不是每个老师都能有这样一个老公的,至少我这个男老师就不行。那怎么办?要么离开,要么混!    中国的老师辞职大潮,前后出现过几次:知青大回城一次,几乎让许多乡村学校陷于停滞;南巡讲话后一次,那批中的很多,现在都是不错的生意人,也就是当初所谓的“儒商”;本世纪初一次,至少我所在的城市里,许多学校因为生源不足,老师富余,许多老师辞职(才十几年,现在我在的城市就开始出现教师荒了,何其讽刺!)这三次教师离职大潮,除了第一次,我都经历或者旁观(第一次我那做老师的父母亲历过),至少我看来,这三次对于中国教育的伤害,几乎是不可逆的。现在我们一直责怪教师素质不高,其实教育系统却从没有真正深刻反思过——我们教师素质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有人认为主要有以下这三点:    1) 许多真正高素质的教师,在历次的离职大潮中,已经离开了。高素质的人不担心没有工作,这是放之四海皆准的道理。    2) 现在还是有许多高素质的教师在坚持,可是,我们的学校,却根本没有让这些老师发挥自己过人素质的平台——学校应该是科研所,你让应该在科研所工作地人上流水线传送带,那他们的素质,当然是不能胜任的。    3) 没有方向,没有自由,没有尊严,过强的工作压力,是个人都会厌烦,都会焦躁,都会倦怠。我上课的标准是你的标准,我教的好不好是你说了算,我无法发挥自己的长处……    老师的困境……    那个要离职的朋友说了一个词“掣肘”。是啊,我在写字,你老要拉着我手,然后写不好字还怪我,你说谁是受虐狂?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愿意全情付出?    今年有个区的高考一模作文题特别好“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你用君子的标准要求老师,却又防小人一样防着老师,你累,老师也累。    最近刚听说,我的这个城市开始搞老师“标准化,全面化”培训……天啊,想出这些的人,懂不懂教育啊!孔孟老庄各不相同,才会有那时期的灿烂文化。现在标准了这么久,全面了这么久,我们唯一能拿出来说说的文化人,却是只上了小学的莫言。    好吧,那些不标准也不全面的老师们,大家好自为之吧。(转载于网易新闻)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六一节,再关注下孩子们的教材问题吧
稻草 2016-6-2 21:01
六一节,再关注下孩子们的教材问题吧 ——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西化问题的认真研究 作者:吴斌    【摘要:网络舆论有时也是靠不住的,“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事件”中,广大网民的判断是否准确?人教社教材是否存在“西化”问题?只有认真研读教材才能下结论。本文将通过详细剖析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出处、作者与时代背景,并参考相关教师用书,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具体分析该教材是否切实存在“西化”问题,值此“儿童节”之际刊发,与广大读者与父母们共同探讨。】    目录: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材核心主题——品质、价值观方面,西化问题最为严重 1、一年级下册7单元:奇怪的媚日情结 2、二年级上册5单元:中国孩子不如兽? 3、二年级下册2单元:终于褒扬中国人了,然而…… 4、二年级下6单元:终于褒扬了中国孩子,然而比例还是堪忧 5、三年级上册2单元:中外比例1比2,而中国人也是依靠外国才能成功 6、三年级下册4单元:“这些孩子真棒”--外国形象传递的“现代意识” 7、四年级下册2单元:中国的都是略读 8、四年级下册7单元:难得的1比1 二、在培育“环保”品质意识方面,造假也要歌颂外国 改编也要洗白白人 1、违背常识造假也要歌颂外国小孩 反衬中国小孩 2、中国孩子的环保形象: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3、灌输白人至上:篡改历史,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洗白西方对印第安民族犯下的罪恶 三、在体现“智慧”方面,外国形象对中国形象进行无情碾压 1、中国人的智慧形象:放在识字课中 2、为了记住“智慧”外国人的名字,强行植入识字 3、愚蠢的中国古人 4、外国智商对中国全面、彻底、无情碾压 四、为殖民主义洗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认识一个怎样的世界? 1、可怕的是,连殖民主义都洗白 2、“异国风情”组织的单元牵涉德国法西斯 五、全力歌颂美国父母: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自己的父母? 六、阳光明媚的民国与奴隶式新中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历史? 七、爱国主义和革命先烈——人教版保留了什么? 1、革命先烈,从简处理 2、中华之根安在? 八、人教版教材的西化是通过篡改、杜撰、伪造等方式刻意为之的   2016年4月20日,署名宝贝安静的文章《 和平演变要从你的孩子搞起?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已严重西化 》在网络上引发热烈讨论,此文认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存在严重“西化”问题,该文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各个平台被广泛传播,阅读上亿。4月27日,人教社官方公开回应舆论,称教材西化“不符合事实”。4月28日,观察者网发表署名林书友文章《小学课本里真的藏着“和平演变”?》质疑宝贝安静的观点,然而,该网绝大多数读者在表情栏选择“荒谬”的评价,其评论中也一边倒地支持宝贝安静一文的观点。   人教社发布的微博声明及观察者网的文章,遭受舆论的广泛质疑。   在人教社官微后面,网友一边倒地、理性进行质疑和反驳,热门评论是:   偶尔喝多不算坏:【前几天微博上热议马步芳,进而引出马本斋,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问我,马本斋是谁?我说,像岳飞一样的民族英雄。女儿问:岳飞是谁?我说:像霍去病、戚继光、郑成功一样的人。女儿说,这些奇怪名字的人又是谁?我无语。我试着问女儿,你知道的外国英雄有谁?女儿说,爱迪生、华盛顿,尤其是爱迪生救母。】   天上白玉京82840:【有没有崇洋媚洋,有没有去红色化,你们心里最清楚。】   快绿公子:【不管是不是造谣,人教社作为教材尤其是义务教育的教材出版社。在语文和历史的教科书一定要以中国的立场及传统优秀文化为基础。让中华代代相传下去。不要让我们的后代对西方的历史了然于胸却连杯酒释兵权和三顾茅庐说的谁都不知道。教育是国本的国本。切不可以西洋为重,只可为辅,中学必须为本啊】            4月28日观察者网《小学课本里真的藏着“和平演变”?》一文,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将小学生要用6年时间去消化的教材内容简化成一堆数字,其文太过匆忙,仅仅得到了一份一年级至三年级的统计数字。此文将小学课本丰富的内容和精心的设计,笼统地简化成一堆数字,然后得出在数字上中国外国的结论。   文章后网友评论,一边倒地反驳和质疑:       http://www.guancha.cn/LinShuYou/2016_04_28_358503.shtml   结果,绝大多数网友认为此文“荒谬”,热门评论中也是一边倒地质疑人教版教材:             当然,网络舆论有时也是靠不住的,很多时候,真理往往在少数人一边。那么【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事件】中,广大爱国网民的判断是否准确呢?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是否存在明显的“西化”问题呢?笔者想来想去,觉得只有认真研读下教材才能下结论。    笔者一开始从内心里和主观上非常抵制【我们的小学教材已经严重西化】之似乎耸人听闻的结论,我以为,我们国家的问题,不至于烂到这种程度吧? 但是从4月底到5月末,笔者抽出大量时间认真研读 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及相关教师用书 的结果,却发现事实还是超出了笔者当初的想象。   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人教社小学语文教材12册,每一册会根据不同的主题来组织单元学习,即每一单元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学习。诸如品质、亲情、真情、智慧、爱国、科学知识、山水风景等主题。观察者网《小学课本里真的藏着“和平演变”?》一文,把不同的主题混在一起统计成数字,诸如把中国山水和人的品质培育混在一起统计成数字,然后得出因为中国外国,所以没有西化问题的结论,这种分析并没有实质意义。   笔者的研究结果如下:人教版教材确实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西化”问题。其要点如下:   1,篇幅最多、最重要的两大主题(“品质”与“智慧”),西化最为严重。在这两大主题中,教材通过刻意的编排、伪造、篡改,使得相关单元中大量充斥着对外国人的歌颂,比例远远超过中国人,使得外国人“品质”与“智慧”碾压中国人;   2、能够进行西化的主题单元,或多或少都进行了西化处理;如“父母之爱”的主题单元,在精读课文中100%安排了歌颂美国父母的文章;   3,对于“爱国”、“革命先辈”等不容易西化的核心主题,教材进行简化处理、异化处理,爱国主题单元中重点安排了怀念民国的文章;   4,多次将民国时代写得阳光明媚,却将新中国前三十年写得奴隶时代一般;   5、无原则、无底线地歌颂外国人,甚至出现了刻意美化殖民主义的倾向。    一、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教材核心主题——品质、价值观方面,西化问题最为严重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最核心的主题,是“品质”和“智慧”教育,这关系到一个中国儿童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和思维方式的培育。这两大主题,也是教材篇幅安排最多的两大主题。小学语文教材12册,总共有12个单元涉及“品质”教育,9个单元涉及“智慧”教育。在这整整21个单元里,“西化”问题极为严重。    如12 个单元的品质教育, 4个单元涉及“环保品质”,8个单元涉及怎样做人、诚信、努力、互助等品质教育。在4个“环保”单元中,中国小孩频频以“捉小鸟”、“扔垃圾”的形象出现,作为对比阅读,教材却频频通过造假、删改等方式,违背现实常识和历史常识,去歌颂西方白人的环保意识(如《燕子专列》、《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而在后面这8个“品质”教育单元的精读课文中,只有一个单元,中国人正面形象与外国人正面形象在数量上保持1比1,而其他所有单元,中国人的“品质”均被外国人碾压,或者被动物碾压。   可以说,人教社教材在塑造品质、价值观方面的内容中,外国形象全面胜出。先分析涉及怎样做人、诚信、努力、互助等品质教育的8个单元的具体情况:    1、一年级下册7单元:奇怪的媚日情结   第一次出现“品质”学习,是在一年级下册7单元。这个单元有四篇文章,两篇赞美动物,两篇赞美外国孩子:   ——《小白兔与小灰兔》,赞美小白兔勤劳   ——《两只狮子》,赞美了其中一只狮子勤劳   ——《小伙伴》,赞美外国小朋友互相给予、帮助和关爱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赞美外国小朋友诚实   我们来欣赏一下《小伙伴》的这张插图。      这里笔者还要特地提一下第四篇文章,即《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原本是个朝鲜的寓言故事,在80年代我国的连环画中,文中小孩子的形象是这样的:         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意图,到了人教版教材里,小孩子的形象就变成了这样:         可以看到,人教版插画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在朝鲜原寓言中,小孩名字叫“宋金”,而到了人教版这里,变成了“雄日”。   难道讨厌朝鲜就要媚日吗?而且,就算现在朝鲜制度有些封建色彩,日本难道就没有军国主义问题?朝鲜人民、朝鲜儿童何辜?笔者才疏学浅,实在想不出人教版这样篡改的用意。    2、二年级上册5单元:中国孩子不如兽?   第二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二年级上册5单元。这个单元有4篇文章,主要谈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其中,三篇讲动物如何和谐相处,一篇讲中国孩子如何自私自利、勾心斗角。   我们来看,第18课,动物们是这样和谐相处的:      第20课,动物们这样和谐相处:      第21课,动物们这样和谐相处:      我们再来看看,19课《蓝色的树叶》里,中国孩子是这样的:         是不是会留下中国孩子不如动物的印象?这其实还远不仅仅是中国孩子不如动物的问题。   笔者必须要提的是,《蓝色的树叶》一文根据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改写,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却莫名其妙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然而,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由于是对外国孩子的赞美与歌颂,所以,人教版并没有对其进行改写,保留了外国人名,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3、二年级下册2单元:终于褒扬中国人了,然而……   第三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二年级下册2单元,4篇文章,一篇讲泉水,一篇中国人,两篇外国人。   终于出现了对中国人的褒扬,然而,此处出现的是雷锋,中国名人,依旧没有中国孩子,同时,又多出了两个外国孩子。   第7课,《我不是最弱小》,出现了一个外国孩子,萨沙,“教师用书”对此文的教学目标是:【这篇课文的课题是萨沙带着自信、坚强和自豪想说的一句话,也是作者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自豪地说出的一句话。】   也就是说,这位外国小孩激励中国小孩“挺起腰板”。   我们来欣赏一下插图:      另外,最令笔者不解的,是第八课,《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讲的是,“卡罗尔终于有了一只她自己的小猫”,但是,这种文章,为什么要和雷锋一起,放在这个主题为培育品质的单元里呢?难道中国没有其他好品质的人和故事了吗?就算你偏偏要找外国的故事,那也找个切题一点吧,别让人有种硬把私货塞进来的感觉。    4、二年级下6单元:终于褒扬了中国孩子,然而比例还是堪忧   第四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二年级下6单元,有四篇文章,两篇谈中国孩子,两篇谈外国孩子。遗憾的是,其中一篇谈中国孩子的是略读文章。也就是说,精读文章中,外国孩子依旧是2比1全面超出:   21课,《画家和牧童》,赞美唐代牧童勇于指出著名画家的错误。   22课,《我为你骄傲》,赞美了外国孩子的诚信。      23课,《三个儿子》,赞美了三个外国小孩的孝敬。此文作者就是《蓝色的树叶》的作者,当然,这篇文章没有被改写成中国孩子。       5、三年级上册2单元:中外比例1比2,而中国人也是依靠外国才能成功   还需要继续讲下去吗?   好吧,为了防止洗地大军说笔者“片面采样”,笔者就继续讲下去好了。   第五次出现品质教育,是在三年级上册2单元,4篇文章,讲了四个中外名人,让学生们体会他们的高贵品质,分别是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和宋庆龄。不过,宋庆龄是略读课文。   然而你以为这就是1比2了?   NO。   在第7课,《奇怪的大石头》中,李四光之所以能有发现,是因为“直到他长大以后到英国学习了地质学”,是因为英国。这是文章的核心所在。如果你以为笔者才疏学浅没读懂,那么,“教师用书”上白纸黑纸写着:“直到李四光在英国学习了地质学回国以后,经过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从秦岭带来的,并由此取得了震惊世界的研究成果。”   也就是说,在两篇外国名人介绍之余,人教版开始介绍中国名人的时候,也要强调,中国名人之所以成名,那是多亏了外国。   当然。李四光去英国留学是事实,近代历史上中国的许多发明创造也的确有西方的功劳。但是问题是,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历史,是人类历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五千年的历史上我们长期站在世界的前列,只不过最近一百多年我们落后了。我们应该有一种整体看问题的态度,教材也应该有这样一种整体的态度。要先搞明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让孩子们多接触、多了解我们民族的文化,而不是总是不忘机会宣扬崇洋媚外。       6、三年级下册4单元:“这些孩子真棒”--外国形象传递的“现代意识”   三年级下册4单元,精读课文中,一篇中国孩子,两篇外国孩子。   其中,14课《检阅》,是旨在塑造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文章,该文讲述的是波兰儿童队员在国庆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获得大家喝彩。这篇文章的教学目标,是让中国孩子们通过重点体会“这些孩子真棒”,来学习“现代意识”,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不是笔者瞎猜,笔者从不像某些洗地党做瞎猜、不负责任之事。“教师用书”中明确写道:   【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究竟什么是“现代意识”?难道只有来自西方国家的才是“现代意识”?自尊、自强、平等的价值观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的,渊源比西方早太久太久,为什么一定要安排一个西方国家的故事来传递这种观念呢?      这插图,就是一面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旗帜。    7、四年级下册2单元:中国的都是略读   四年级下册2单元,是教孩子们如何“做人”的,由此选编了四篇文章,两篇精读,歌颂了外国人的高贵品质;两篇略读,才是讲中国人的。   第5课,《中彩那天》,这一动人的故事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      第6课,略读,《万年牢》,反映了父亲凭着良心做买卖,不做亏心买卖的商业道德。   第7课,精读,《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赢得了别人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命运的故事。   第8课,略读,《将心比心》,歌颂中华民族“将心比心”的传统美德。    8、四年级下册7单元:难得的1比1   四年级下册7单元,单元主题是教育孩子要“认准目标,努力上进”。终于,在中国人编的小学教材里、关于品质教育的单元里,中外比例达到了1比1的平衡,想想真是有点小激动。   25课,《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外国名人伽利略,褒。   26课,《全神贯注》,外国名人罗丹,褒。   27课,《鱼游到了纸上》,中国残疾人画家,褒。   28课,《父亲的菜园》,中国人,褒。   但是,请大家注意,前两篇选择的都是西方历史上的超级名人,是各自领域内的伟大人物,但是选择的两个中国人,分量却明显不够,完全不能和伽利略、罗丹相提并论!难道灿烂夺目的中华五千年历史选不出名人了吗?    二、在培育“环保”品质意识方面,造假也要歌颂外国 改编也要洗白白人   再来看下环保方面的教育。培育“环保”意识,其实也是培育“品质”的一个延伸。不过,人教版小学教材总是把它单独拿出来,作为整整一个单元主题,我们也就根据这种分法,进行分析。   关于环保单元,一共出现了四次,第一次是一年级下册3单元,第二次是二年级上册7单元,第三次是三年级下册2单元,第四次是六年级上册4单元。    1、违背常识造假也要歌颂外国小孩 反衬中国小孩   首先,笔者想重点分析三年级下册2单元。   这单元围绕“环保”主题,组织了4篇文章。这4篇文章实际上呈现两两对比阅读的结构,可见在编排上极为用心。   第五课《翠鸟》与第六课《燕子专列》形成对比阅读,在《翠鸟》中,中国小孩没有环保意识,想要捉小鸟,结果被老渔翁制止;而在《燕子专列》中,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在冰天雪地下,“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这种对比,不可谓不明显。   贴图为敬。首先是《翠鸟》的课文:      然后是《燕子专列》的课文: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年春天,瑞士有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向北方在迁徙,遇到风雪,气温骤降,燕子饥寒交迫,濒临死亡。为此,政府呼吁人们行动起来,救助燕子,并用火车把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   这是对外国故事进行无限地美化夸张。   瑞士鸟类研究所(Swiss Ornithological Institute)是瑞士研究鸟类最大的机构,瑞士鸟类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在瑞士是有过用火车运输燕子的事情,但一些细节跟中国教材中描述的不一样,相差有点大:   ①书上说是春天,实际上是秋天。 ②书上说的燕子从南向北飞,实际上是从北往南飞。 ③书上只说了火车,实际上除了火车还有汽车。 ④书上说是成千上万只,而实际上只救出了几百只。   显然,瑞士小姑娘“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是彻头彻尾违背常识、为了对比(中国小孩)而对比所捏造的谎言。   除了对比中国小孩和外国小孩,这组单元里另外两篇课文也形成了神奇的对比效果。第7课《一个小村庄的故事》,讲的是中国人滥伐树木,最后造成村庄的毁灭;第8课《路旁的橡树》讲述外国工程师仅仅为了保护一棵橡树,就对筑路设计进行调整,凸显了外国工程师的环保意识与决心。       2、中国孩子的环保形象:抽象肯定,具体否定   环保主题的单元,还分别散落在一年级下册3单元、二年级上册7单元,和六年级上册4单元。   安排了这么多文章,难道真的没有对中国孩子的肯定吗?说到这里,有些人一定要拿出二年级上册7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红领巾”真好》,这篇文章称赞红领巾真好,在清晨里去为小鸟放鸟巢。插图如下,虽然比不上《燕子专列》里的贝蒂,但至少还是肯定的吧:      遗憾的是,这是一篇诗歌,是对红领巾进行抽象的肯定。紧随此文之后编排的是一篇《清澈的湖水》,马上对中国孩子的环保意识进行具体意义上的否定。教师用书是这样分析的:   【遗憾的是,那面“镜子”还是被一个小孩弄了个污点。那块香蕉皮,吓跑了小鱼,就连湖水也“皱起了眉头。小洁只是在那面“明镜”面前,控制了一下自己的正要撤开的手,但对每个人来说,在这一瞬间做出克制,并不是都能做到的。】      我们再看,一年级下册3单元中,中国孩子是这样的:       3、灌输白人至上:篡改历史,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洗白西方对印第安民族犯下的罪恶   最后一次出现环保主题的单元,是在六年级上4单元,这单元里出现一篇“惊世骇俗”的改编文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篇文章改写自《西雅图的天空》,原文是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一篇动人心弦的演说,发表背景是在白人对印第安人进行长期屠杀和掠夺后,美国政府强迫西雅图签约,要以15万美元买下印第安人200万英亩的土地。印第安酋长知道反抗只会带来更多的屠杀,无奈发布演说,演说中充满着对白人严重破坏生态和种族灭绝的控诉。   人教版编写组屡次编故事凸显中国孩子破坏环境,又编故事凸显外国孩子保护环境,来教育中国孩子的环保意识。这次,《西雅图的天空》可不是什么“故事”,而是血淋淋的真实历史。如果按人教版一贯逻辑,应该凸显白人破坏环境,凸显印第安人保护环境,来教育中国孩子的环保意识。   然而,人教版say:NEVER!   白人破坏环境?才不写。绝不写。《西雅图的天空》里核心对白人的控诉,被教材编写组删得一干二净,又改写得面目全非。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史,对印第安土地的破坏史,变成了印第安人主动“放弃”和“转让”,变成了白人“善待”环境。   欣赏一下改写的文章片段吧,还能说什么呢:      再摘录一点《西雅图的天空》:   【白人不能体会我们的想法,这点,我知道。   在白人眼里,哪一块地都一样,可以趁夜打劫,各取所需,拿了就走。对白人来说,大地不是他的兄弟,大地是他的仇敌,他要一一征服。   白人可以把父亲的墓地弃之不顾。父亲的安息之地,儿女的出生之地,他可以不放在心上。在他看来,天、大地、母亲、兄弟都可以随意买下、掠夺,或像羊群或串珠一样卖出。他贪得无厌,大口大口吞食土地之后,任由大地成为片片荒漠。   你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红人的眼睛只要一看见你们的城市就觉疼痛。白人的城里没有安静,没地方可以听到春天里树叶摊开的声音,听不见昆虫振翅作乐的声音。城市的噪音羞辱我们的双耳。晚间,听不到池塘边青蛙在争论,听不见夜鸟的哀鸣。这种生活,算是活着?   红人珍爱大气:人、兽、树木都有权分享空气,靠它呼吸。白人,似从不注意人要靠空气才能存活,像坐死多日的人,已不能辨别恶臭。若卖地给你,务请牢记,我们珍爱大气,空气养着所有的生命,它的灵力,人人有份。   白人终将随风消失,说不定比其他种族失落的更快,若污秽了你的床铺,你必然会在自己的污秽中窒息。】   其实,做这样的改编,最令人发指的,是强行用印第安人自己的口去美化白人、洗脱白人的种族屠杀罪和环境破坏罪。我不知道,今天的美国教材,是否还敢做出如此肆意践踏印第安人历史、强奸印第安人感情的事情来。   没关系,大洋彼岸的中国人教版编写组做到了。    三、在体现“智慧”方面,外国形象对中国形象进行无情碾压    再分析9 个单元的智慧教育, 识字阶段(一年级)以外,有8个单元涉及“智慧”主题,其中精读课文中,歌颂外国智慧的有10篇,歌颂中国智慧的有4篇,贬低中国智慧的有3篇。   “智慧”、“思想方法”、“观察发现”、“怎样看世界”等主题,与品质教育一样,是人教版小学教材的重点。我们仔细分析可以发现,除了在“识字”阶段(一年级下册)的智慧主题单元中、中国形象全面胜出以外,其他从二到六年级的所有智慧主题单元中,中国形象的智商均处于被全面碾压的状态。    1、中国人的智慧形象:放在识字课中   根据人教版的设定,一年级的教学重点是“识字”。笔者分析了所有有关“智慧”主题的单元,中国形象唯一一次胜出,被安排在了一年级下册5单元,在这个单元中,没有外国形象,有两篇中国形象,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主角就是司马光和曹冲。   有些人据此津津乐道,为人教版洗地。稍微做一下调查便知,这地实在难洗啊。一年级下册,重点是“识字”,不是阅读理解。所以,老师教学这两课的重点,不是让同学们理解体会古人的智慧,而是让同学们认得“司”、“假”、“缸”、“别”、“慌”等字。    2 、为了记住“智慧”外国人的名字,强行植入识字   二年级下册4单元,是一组以智慧为主题的单元。精读课文中,两篇赞美外国人,一篇赞美中国人。   第一篇,13课,《动手做做看》,赞美的是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和外国小孩伊琳娜。   事实上,这里所谓的法国科学家“朗志万”,学界从来都是译作“朗之万”,而课本之所以改成“朗志万”,是为了让中国小孩识字。更夸张的是,通过“朗志万”这个外国名字,中国小学生必须要会认和写“朗”与“志”两个字。整整两个字。   此刻,我已经听到小学生在组词:   朗,朗志万的朗   志,朗志万的志   ……         随后14课,《邮票齿孔的故事》,赞美的也是英国发明家阿切尔。阿切尔的名字和他的国家他的城市,都是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会认13个生字,会写12个字。】      尔,阿切尔的尔   英,英国的英   伦,伦敦的伦   敦,伦敦的敦   好吧,后面这三个地名好像靠谱一点,然而也全部脱去了汉字本意,抽离了汉字的中华文化根基。   明眼人都知道,一个人长期侵染在某种文字的表达方式之中,他的志趣、思维方式、表达方式也很可能受到其影响。   一个长期阅读学术论文,尤其是翻译的国外论文,其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写作方式很可能受到这种翻译文体的影响。这在目前国内的学术界、理论界可以说是比比皆是。作者是中国人,但是写作的词汇、句式却全是翻译体,思想也是翻译体,晦涩难读。   一个长期阅读国外翻译小说的青年作家,他对文艺的理解、他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方式也很可能深受翻译小说的影响。举个例子,年轻时候的余华,其小说风格就深受胡安·鲁尔福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很深。他的许多句子、语调和胡安·鲁尔福颇为相似!这种现象不仅表现在余华身上,上世纪90年代成名的许多作家身上都存在这种影子。那时候正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流行的时候。   所以就有了一个疑问,为了认字,难道非得选择外国的词汇和名字吗?为什么差不多一半比例的课文都是外国人、外国故事呢?又不是世界历史、世界地理!干嘛要这么多外国人呢?小学生连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好,连中国名字还叫不上多少个,连中国的省份还不知道几个,却为什么要学那么多的洋名字、洋词汇?难道是要让外国的名字、词汇更顺口,在牙牙学语时候就感到无比亲切吗?的确,牙牙学语时候的记忆一定是最亲切的,也是最持久的。这时候最方便培养崇洋媚外的情结!    3 、愚蠢的中国古人   树立反面教材,进行反面教育,其实是一种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毛主席就反复强调反面教员的重要性。不同的是,毛主席喜欢拿国民党做反面教员,而人教版编写组喜欢拿中国人充当反面教员。   从第一节我们可以知道,聪明的中国古人,被放到识字阶段去了。而剩下的中国古人,就有点蠢了。   二年级上册4单元,智慧主题,5篇文章,凡是动物都是聪明的,唯一一篇中国古人是愚蠢的,即《我要的是葫芦》。   二年级下册7单元,智慧主题,两则寓言介绍中国古人,分别是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三年级下册9单元,智慧主题,两则寓言介绍中国古人,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我们来欣赏一下愚蠢的中国古人:   我要的是葫芦      揠苗助长      守株待兔      亡羊补牢      南辕北辙      而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韩非子《矛与盾》,被改写成一篇外国文章《矛和盾的合集》,而这篇文章,被安排在三年级上册7单元,这个单元正好也是关于“智慧”主题。教材编写组似乎对歌颂中国古人的辩证思维十分不感冒。于是,《矛和盾的合集》歌颂了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都很聪明智慧,值得学习。      另外还需要指出的是,《矛和盾的合集》一文所在单元虽然是关于“智慧”的,却没有一篇中国形象的文章。其中,26课,《科利亚的木匣》,赞美了科利亚的思考“层次非常清楚,合情合理,富有逻辑性,令人信服”(教师用书语)。27课《陶罐和铁罐》、28课《狮子和鹿》,均是拟人化文章。   识字阶段(一年级)以外,真的没有对中国古人的赞美了吗?人教版还不至于做得如此决绝,保留了一点火种。   二年级下册8单元,智慧主题,第一篇是29课《数星星的孩子》,介绍的就是我国著名天文学家张衡,赞美了张衡善于观察与刻苦钻研的精神。   然而,人教版随后就安排了一篇歌颂外国小孩的文章,即30课《爱迪生救妈妈》,来体现中国孩子聪明,外国孩子也聪明的道理。然而,这是一篇造谣文章。文章开头写到:“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妈妈的命。”讲述的是爱迪生如何聪明地帮助妈妈做急性阑尾炎手术。可是,人类做第一例阑尾炎手术时,伟大的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已经年过四十了。       4 、外国智商对中国全面、彻底、无情碾压   以上介绍的几个单元中,虽然间或有中国正面形象出现,但是外国正面形象已经明显地超过中国。然而,这并不算什么。在关于智慧主题的十分重要的另外两个单元中,精读课文里100%全是外国人。   100%。   其一,是三年级上册4单元,4篇文章,全部为外国人:   13课,《花钟》,赞美著名瑞典植物学家卡尔·冯·林奈;      14课,《蜜蜂》,赞美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15课,《玩出了名堂》赞美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      16课,《找骆驼》,赞美外国老人的智慧。      另一个单元,是六年级下册5单元,精读课文全部是赞美外国人,赞美中国人的全部放到了略读课文。   18课,《跨越百年的美丽》,赞美居里夫人;   19课,略读课文,《千年梦圆在今朝》,赞美了神州五号工作人员;   20课,《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赞美了美国教授谢皮罗、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奥地利医生的智慧。   21课,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赞美了一位中国教师。   还能说什么呢。对了,六年级下册5单元,可是小学阶段课文学习的最后一单元,面临初考的孩子们,需要反复研读这里面赞美外国智慧人物的文章,而关于中国人的文章嘛,反正是略读啊,不会考的。    四、为殖民主义洗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认识一个怎样的世界?   如上所述,无论是改编也好、伪造也罢,在人教版的强行灌输下,外国人在“品质”、“智慧”两大方面,均毫无瑕疵,全面碾压中国人。中国儿童在接受整整6年的如此反复洗礼下,脑子里对这个世界产生一个怎样的认识?展现在中国儿童面前的,只能是一副“西方好,西方好,西方就是好”的唯美画面。   经过6年的洗礼(就不用洗脑一词了吧,虽然充斥着伪造、杜撰和改编)后,中国儿童对于西方,只存在了唯一的价值判断:“好”,而彻底丧失了是非判断。    1 、可怕的是,连殖民主义都洗白   这部分参见本文第二节第3小节《灌输白人至上:强行洗白白人的恶劣环保形象和人权罪恶》。    2 、“异国风情”组织的单元牵涉德国法西斯   五年级下册8单元,是围绕“异国风情”组织的单元。第一篇重点精读文章,就是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此文选入教材是不合适的。   我们来欣赏一下课文,季羡林赞美了他留学时代的德国是一个“花的海洋”,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崇高境界的圣地。季羡林,1935-1945年留学德国,正是德国法西斯时期。   现在的德国教材,会有赞美德国法西斯时期是一个“花的海洋”,是一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美好时代的文章吗?教材选入此文,显然是有问题的。          五、全力歌颂美国父母: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自己的父母?   人教版唯一一次以“父母之爱”为主题编写的单元,是五年级上6单元。   5年级,正是孩子逆反心理极强的时期。   这个单元,精读文章,又百分之百歌颂了白人父母,哦,不,是歌颂了美国父母。   100%   这组文章的第一篇,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编写组早就知道这篇文章是纯粹是伪造杜撰、为了赞美美国父母而赞美的鸡汤文。教材编写组每隔两三年就要修订一下,唯一修订的地方就是开头第一句话的时间。请看:   ——2002年和2003年版本的课文是这样的——“1989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但事实上,1989年美国洛杉矶并没有发生地震,发生地震的是旧金山。   ——2004年6月份印刷的课本,课文的开头改成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的确发生地震了,不过地震的时间是当地时间凌晨4点31分,凌晨的学校按理学生只在宿舍,但前面却只写教学楼,并没有出现类似宿舍的词语。   ——2005年6月,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变成了“有一年”。   ——2009年12月,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2012年,课文又进行修订,文章开头又变回了“有一年”。   ——2016年,课文开头又变成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   总之,无论如何要保留此文,让中国儿童看见:   “瞧!美国父亲做得多棒!”   这组文章另一篇精读,19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是讲述美国父母对子女成功的爱与教育。      人教版教材也不是没有讲述“中国家庭”的文章,一次是一年级下册2单元,一次是三年级下册5单元。但是,在讲述中国家庭时,其主要方面不是讲“父母之爱”,即不像宣传白人对子女的爱、奉献与教育一样,去宣传中国父母对孩子的爱、奉献与教育,而是引导中国孩子要孝顺父母。   简单点讲,就是不具体讲中国父母之爱,只具体讲外国父母之爱。可是,不讲中国父母之爱,光一味地引导孩子“孝顺”,孩子怎么“孝顺”?   孩子盼着有“中国父母”,还是盼着有“外国父母”?    六、阳光明媚的民国与奴隶式新中国:人教版要让中国孩子怎样认识历史?   新中国前三十年,是这样的:贫穷灰暗,“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的母亲在“噪声震耳欲聋”的纺织工厂里像奴隶一般工作。   这篇文章来自5年级上6单元《慈母情深》,正是与上述歌颂美国父母放在一起的。作者梁晓声,1949年生,他找他母亲要钱,显然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情景。梁晓声尽可能地将他母亲描写成一个奴隶模样,实在令人不忍卒读。   插图为敬:               相较于新中国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怎样的?   在五年级下册2单元,有一组专门围绕童年而编写的文章。其中有两篇歌颂民国时期的童年阳光灿烂,一篇歌颂外国人的童年。   所以,相较于上述新中国时期阴暗的童年,民国的童年是这样的:   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作者林海音,1918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童年:   “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教师用书语)      7课,《祖父的园子》,作者萧红,1911年生,这篇文章歌颂了民国时期童年是: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教师用书语)   补充一句,单独来看,林海音和萧红的作品其实也是好作品,艺术性、文学性都很好,但是作为教材却是必须有综合考虑的,需要考虑其整体感受。把这两篇民国时期的童年故事和建国后的童年故事做对比,究竟会得出什么样的感受呢?民国的童年比建国后的童年美好太多太多!!!我想,即使是萧红和林海音自己,也不会赞同这种整体感受的。但是我们的人教版教材却做到了。   不仅仅如此。   人教版在设计“爱国”主题单元时,也刻意鼓吹热爱民国。   出现爱国主题单元,有两次。   一次在二年级上册3单元,4篇文章,分别讲国庆、首都、申奥、两岸同胞。这个阶段,中国儿童还处于识字阶段。   一次在六年级上册2单元,这个阶段,中国学生已经到了塑造价值观的重要时刻,而且,六年级的课程,也是初考的重要内容。   于是,编写组安排了两篇精读,一篇《詹天佑》,虽然故事发生在清朝,但文章着重讲了詹天佑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临危受命,维护了祖国的尊严,笔者觉得还是有营养的。   第二篇精读是《怀念母亲》,季羡林在留学期间写的,日记白纸黑字注明“1935年”,实际上是对民国时期的无比怀念和美化。结合上面提到的“阳光明媚的民国与奴隶式的新中国”,再看此文对民国的鼓吹,试想,国民党如果反攻大陆成功,编写小学语文教材也不过如此吧。       七、爱国主义和革命先烈 -- 人教版保留了什么?   人教版教材,在哪些主题上,中国形象是有优势的呢?   1,以革命先辈为主题的;   2,以灿烂的中国文化为主题的。   这并不构成洗地的资本。只要现在中国还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那么,无论是谁编写官方小学教材,都必须保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是,这两个主题,是很难进行西化处理的。   但是,你以为,人教版编写组放弃了吗?    1 、革命先烈,从简处理   歌颂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而选入教材的,精读文章仅仅7篇,其中2篇在一年级(识字阶段)。如果加上略读文章,被提及的英雄人物包括:毛泽东、周恩来、鲁迅、狼牙山五壮士、李大钊、郝副营长、张思德、王二小、雨来。   五年级上册8单元是“毛泽东”专题,处理得很有艺术感。该单元4篇文章中,精读两篇,一篇是诗歌《七律·长征》,一篇是《开国大典》,这两篇,一篇是讲长征,一篇是讲开国大典,毛泽东本人的形象并不丰满。值得强调的是,自四年级下册开始,但凡编古诗词为课文的,一般都选编三首,而“毛泽东”主题诗歌,却仅仅编了一首。   该单元另外两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毛泽东形象比较丰满,具体讲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事业牺牲长子的高贵品质与宽阔胸怀,均为略读。   在这单元以外,一年级下6单元也出现了一次毛主席。    2 、中华之根安在?   关于灿烂中华文化的主题单元,包括历史典故、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四大名著和世界遗产,可谓是面面俱到,却暗藏杀机。    (一)、文化源流上的杜撰和误导。   第一次出现“中华文化”主题,是三年级上册5单元,有《孔子拜师》、《盘古开天辟地》、《赵州桥》三篇精读文章,这里,也是全教材第一次对圣人孔子进行的介绍。孔子是中华古文化的集大成者与后面两千年文化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关键人物,然而,小学教材却胡说老子“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第传授”给孔子,笔者不才,想请教这个历史细节是在哪部史书上看到的?对于孔子这样重大的历史人物,是否可以随意进行误导和篡改?       (二)、混乱的先祖:黄色文明之“祸”与蓝色文明之“福”。   四年级下册,出现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篇是《普罗米修斯》,分别在第3单元和第8单元,分别讲述的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之祸与普罗米修斯给全人类带来生命之火、幸福之火,对比十分强烈。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却被教材说成是“多灾多难的祸河”、“忧患”。      《普罗米修斯》一文,讲述“普罗米修斯为了解除人类没有火种的困苦,不惜触犯天规,勇敢地盗取天火,从而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智慧,并与宙斯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动人传说,颂扬了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教师用书语)      当然,公允地说,教材三年级上册18课有《盘古开天辟地》,三年级下册31课有《女娲补天》,也是对人类祖先的描写。即便如此,在四年级下册讲述“中华民族摇篮”黄河之祸,超出一个小学生的辩证理解范围,恐怕是不太合适的。    八、人教版教材的西化是通过篡改、杜撰、伪造等方式刻意为之的   我们知道,爱国、革命故事,一直是小学语文的核心主题,但是由于这两大主题的特定内涵,西化处理的操作空间不大。但是,人教版教材也有办法。人教版在安排“爱国”主题单元学习时,有三大手法,第一,简化处理,只安排两个单元;第二,将一个单元放在识字阶段,即二年级上册,这阶段重点是识字,而不是内容吸收; 第三,另一单元的重点文章安排一篇怀念民国的文章。   人教版安排“革命先辈”主题单元学习时,也有三大手法,第一,简化处理,歌颂革命先辈和英雄人物的精读文章仅仅7篇;第二,部分文章移到识字阶段,前述7篇精读文章,有2篇安排在一年级(识字阶段);第三,空洞化处理,如开国领袖毛泽东专题,精读两篇,一篇是诗歌,一篇是讲开国大典,毛泽东本人的形象十分空洞。该单元另外两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毛泽东形象比较丰满,具体讲毛泽东热爱人民群众、为人民事业牺牲长子的高贵品质与宽阔胸怀,均为略读。   人教版在“品质”、“智慧”等各个主题单元进行西化处理,是刻意为之。编写组通过篡改、杜撰、伪造等方式,造成西化的既定事实。   如《蓝色的树叶》一文,该文讲述了中国孩子自私自利、勾心斗角的故事,但这原本并不是中国故事,而是出自乌克兰作家瓦·奥谢叶娃作品,原文主角是外国人,名字分别为卡佳与莲娜,却被改写成中国人名:林园园和李丽。   吊诡的是,同样是奥谢叶娃的作品《三个儿子》,是对外国孩子优良品质的赞美与歌颂,人教版却没有将其改写为中国人名,而是保留了外国形象,选进二年级下册第23课。   更为吊诡的是,人教版还会进行逆向篡改。经典的中国古代寓言,韩非子《矛与盾》,被改写成一篇外国文章《矛和盾的合集》,原本体现中国古人辩证思维的经典故事,却成了歌颂外国从古代到现代、从古人到今人,都很聪明智慧的文章。   人教版不单通过篡改、造假来歌颂西方白人,还会通过篡改歌颂日本。如《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原本是个朝鲜的寓言故事,歌颂小孩诚信,主角原名宋金,却被改成一个日本人名“雄日”,配图中孩子形象头上包着白色布条,明显是日本人形象。在日本文化中,白色被赋予男性的、献身的、胜利的等含义。   可见,哪个故事选择怎样的人物形象,是经过教材编写组精心设计的。《蓝色的树叶》一文,实际上是12个品质教育单元中唯一一次出现虚拟的中国小孩人名,这个虚构的、篡改的故事却是用来贬低中国小孩。相比之下,教材有许多虚构的故事赞美外国小孩,如《燕子专列》,伪造故事歌颂外国孩子,讲述瑞士小姑娘贝蒂“一个人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如《我不是最弱小》,虚构外国小孩萨沙的故事,“激励我们每一个孩子挺起腰板”(教师用书语);如《检阅》,虚构外国孩子博莱克的故事,“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用书语)。   为歌颂白人把篡改、伪造做到极致,当属《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文,此文出自《西雅图的天空》,原文核心是对白人种族屠杀、破坏环境的控诉,却被教材编写组删得一干二净,又改写得面目全非。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史,对印第安土地的破坏史,变成了印第安人主动“放弃”和“转让”,变成了白人“善待”环境。   人教版教材部分文章隐含极端错误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如人教版教材编写组频频把歌颂民国的文章编入教材,同时,也把丑化新中国的文章选入教材。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新中国前三十年,是这样的:贫穷灰暗,“极其瘦弱”、“脊背弯曲”的母亲在“噪声震耳欲聋”的纺织工厂里像奴隶一般工作。这样的描述来自五年级课文《慈母情深》。   相较于新中国的“黑暗”童年,人教版在歌颂“美好童年”时光的时候,却大量采用民国的童年记忆:   民国“童真的童年生活是那样的美好,它可能有一点单调,但是有了骆驼队,有了清脆的铃铛声,有了对骆驼队的思念,一切又变得妙不可言。”(教师用书语)   民国时期童年是:“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教师用书语)    写到这里,我觉得,网络上如果没有那么多对人教版教材西化问题的议论、指责和滔滔民意, 如果全部是替这类教材叫好的文章,那才是最可怕的事。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一名曾经反毛的女教师要对毛主席说的话
热度 3 稻草 2015-12-31 20:52
  主席:你一定知道少不更事时我恨你,甚至因为恨你而恨一切姓毛的人。因为在我的头脑中常常有一个凄惨的声音在对我诉说,我的外公在你的时代受到的种种不公正,诉说着我们一家人因为外公而不得不逃离美丽的春城而躲在一个极其荒凉的小山村避难的痛苦……所以,在我的心里完全接受并赞成着一切咒骂你的言论,庆幸自己没有出身在你那个悲惨的时代。   在网上我肆意发泄着对你的仇恨,读大学时因为恨你把别人替我写好的入党申请书撕得粉碎。有一天,父亲与我谈起过去,我狠狠地咒骂着您, 父亲深邃的眼光紧紧地盯着我说:没想到我女儿这样痛恨毛主席,没想到我女儿也一样善恶不分,你的老师是怎么教育你的?你的书读到哪里去了??   我惊异的看着父亲,我愤怒我的父亲竟然替你说话。可父亲又叹息着说了几句:等你长大了,如果你还有一点良心,还知道穷人的艰辛,还知道“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还知道多读点中国的近代史,你就不会这样了。娃娃你还小啊!   后来,我做了中学老师,曾经自愿到边远山区支教两年,我深爱着那些贫困而又善良单纯的学生,我竭尽全力拼命教书,想在给他们知识的同时给他们一种理念走出贫困,可是,在苍茫的大山深处,我就如一片红叶般渺小,我深感自己的无能为力和无可奈何——   当我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来资助读不起书的孩子时,杯水车薪的无奈深深刺痛着我,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会活生生的呈现在我的眼前?   当我们为了劝说辍学的孩子奔走在山涧,奔走在那一间间破屋烂瓦中的时候,当我的学生刘顺松的父亲(乡邮员)累死在送信的山里,他的母亲却被人拐卖到江苏的时候,泪眼中,我竟然看到了城市的霓虹灯、官员们的大奔和巍峨的市政府大楼……   两年后,我回到了城市回到了我美丽的学校。   记得是2004年的时候,我在批改学生日记时,一个触目惊心的日记让我心惊肉跳,这篇日记记载着一个15岁少年的表哥在14岁时被拐骗到砖窑的几个片断“刚出窑的砖还很烫,我的表哥他们就必须去背,我表哥的背上有很多烫伤的痕迹”“他们不让我表哥他们吃饱饭,一个星期很难闻到油腥味”“天不亮就干活,一直要到晚上11点左右”“我的表哥身上有很多被打的痕迹”“我的表哥是躲在菜筐里逃出来的,整个人都变了,不敢出门有些痴呆了”。   我以为这个学生是受了《包身工》的影响瞎编的,又好气又好笑。第二天面批作文时我笑着对这个学生说:告诉老师你是不是做了个噩梦,梦到雾都孤儿了?学生却极其肯定的说:老师!是真的,不信你到我姨妈家看我表哥。看着学生那双愤怒的眼睛,我心里颤抖了起来。   于是,放学后我真的跟着我的学生去他姨妈家了。走进这个温馨的家,一个手上有几个明显疤痕的男孩正在打游戏,这就是那个受尽屈辱的“包身工”了,祥和的老人知道我的来意后,叮嘱我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提砖窑的事。   我发现他家的电视柜上有一尊毛泽东的塑像,墙上的挂历也是毛泽东的画像,老人就跟我说起了毛泽东怎样为穷人打天下怎样让他们那一代人心甘情愿的修水库建工厂架桥梁,毛泽东的时代绝对不可能出现他孙子这样悲惨的事,毛泽东时代虽然穷,但心里踏实觉得有奔头;毛泽东时代的肉虽然少但绝对是真的那个香啊,毛泽东时代的官大多清廉为民,毛泽东时代那里会有旧社会的黄毒赌……   老人叹息着说:唉!!毛主席死了,江山也白打了。我喃喃的说:毛泽东时代好穷啊。老人默默的看我一眼说:“小老师啊, 1949年的时候中国有什么?毛主席这样一个伟大仁义的人,会带着中国人去偷去抢吗?还不是只有拼命干?” 毛主席带领中国人民对共和国作出的实实在在的贡献不是有目共睹吗?   我无语的看着老人眼中深深的失落,第一次如此倾听一个老人絮絮的诉说着毛泽东的伟大,第一次无法反驳一个老人用他的沧桑告诉我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民领袖。   我对老人说:老人家,我的父亲也是这样对我说的。老人说:小老师啊,恨毛主席的都是坏人!!我突然感到无地自容,好像被老人抽了一个耳光,我在问自己:“我也是坏人吗?”“我是罪恶的帮凶吗”?走出这个家门我突然泪流满面……   还有一件事,发生在我去家访的时候。去年元月,我去做家访,学生的外婆突然笑着对我说:老师请帮我一个忙,可以吗?看着这个退休教师——我的前辈,我欣然说:好啊!只要力所能及的,我一定帮。   老教师认真的说:你的办公室有一张胡锦涛论毛泽东,能不能让我复印一份?我愕然了,我怎么不知道呢?看我的窘态老人忙说:是压在一张玻璃板下的,好像是×老师的办公桌上。   我惴惴的说:好的,只要还在我一定帮您复印。您要了做什么呢?   老人叹了一口气说:   这么多年了他们都不提毛主席了,他们这些败家子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啊!他们只会忙着把毛主席创下的家业分光卖光拿光,只可怜了工人了。你看彤彤的妈妈所在的单位那么大的一个企业竟然贱卖给私人了,发给彤彤妈妈7千元的遣散费就把人打发了。以后怎么办啊?虽然儿媳坚强的说:饿不死人!   但是,下岗的太多了,就是做生意你卖给谁去?这些年都看透了,只有毛主席真心为人民,其他的都只会为自己为有钱人。如果胡锦涛能重新肯定毛主席,彤彤他们长大了就有点盼头了,我倒是老了,可是儿孙们将来怎么办?要不就是吃人,要不就是被人吃,这个国家经不起这样“折腾”了!   我无言,一向能言善辩的我竟然无言以对…… 第二次我如此倾听一个老人絮絮的诉说着毛泽东的伟大,第二次我无法反驳一个老人用她的沧桑告诉我毛泽东是一个怎样的人民领袖。   第一次,我在考问我自己的良知:   我恨毛泽东,不就是站在一家一户狭隘的自私的立场上吗?   我恨毛泽东,不就是他让我那个资本家的外公受了罪吗?   我恨毛泽东,不就是因为我希望我一生下来就是家财万贯的千金小姐吗?   我恨毛泽东,不就是因为主流们的伤痕文学以及多年的非毛化激起的共鸣吗?   我恨毛泽东,不就是一种无知吗?   第一次我理解了我的父亲为什么至死不说毛泽东一个“不”字,更理解了父亲那番语重心长的话,理解了什么叫做千万不能得罪文人这个真理。   我开始小心的走进毛泽东了,我开始在网上查阅以往我不屑一顾的“歌功颂德”的文章了,我开始看《为毛泽东辩护》了,我开始在网上读愚蠢小猪的《刷盘子,还是读书》了,我开始如饥似渴的恶补中国近代史,以及共军的抗战史了(过去我只关心国军的,国军抗战英雄我知道很多),我开始去新华书店购买《毛泽东》了,我甚至去新知图书城买了《毛泽东选集》四卷开始读毛泽东的书了……   一走进毛泽东,我就被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所震撼,我知道了父亲常挂在嘴上的那一句“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是毛泽东的话,我知道了父亲这个国民党的后代为什么对毛泽东怀着深深的敬意,我知道了在毛泽东去世后30多年的今天,为什么还有如此之多顽固不化的人在爱着他怀念着他。   于是,今年暑假,我奔赴韶山。 在38度的酷热中我手捧鲜花伫立在韶山的铜像广场,听着广场上此起彼伏的“毛主席万岁”的呐喊,看着如潮的人群和我一样伫立广场恭恭敬敬的向主席三鞠躬,泪水弥漫了我的眼睛,主席,在您慈爱的目光下,我泣不成声的请求您的原谅……   我站在橘子洲头默默吟诵着“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我坐在长沙第一师范“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的教学楼下怀想那个“欲栽大木柱长天”的杨昌济,我抚摸着你用过的桌椅,凝视着您每天坚持以清水涤身的水井,感悟着您“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阳刚以及“春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作声”的王者风范……    主席,看看穷的更穷富的更富还在一厢情愿的谈发展的今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人那么恨您,(特别是那些肮脏堕落到极点的精英们对你更是恨之入骨)我耻于曾经与那些人*为伍,因为我至少明白:在贫富极度不均的情况下说发展,不过是可耻的欺骗!精英们要做的无外乎就是愚弄百姓搞精英世袭,让贫民永远做奴隶,让茅厕的“没有大多数人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受”的混蛋改革大行其道。看看现在一些为民呐喊的正直无私的新左派,就是当初您的贫民教育观才保证了领导层、知识层还有出身贫民而又没有忘本的人来为民鼓与呼。主席,看到真善美受到如此嘲弄假丑恶如此张扬的今天,看到汉奸文化可以大张旗鼓爱国为民还要羞答答的今天,看到贪官们的傲慢无耻买办们的飞扬跋扈草根们受尽欺凌国家民族面临危难的今天,看到一切向钱看全民向钱看正义公平公正被羞辱的今天,看到环境被严重污染能源消耗殆尽的今天…… 我轻轻而坚定的对您说:主席,今生我将倾毕生之力宣扬您和您的思想,因为我懂得,宣扬您就是捍卫我们自己做人的尊严与生活的质量——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宣扬您就是捍卫我们民族的未来。    主席,让我轻轻对您说:如果有来生,虽一介女流,也愿跟您横刀跃马!(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321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维族教师伊力哈木被以"分裂国家罪"判处无期徒刑
热度 1 shen_fuen 2014-9-24 08:48
维族教师伊力哈木被以"分裂国家罪"判处无期徒刑 http://you.video.sina.com.cn/api/sinawebApi/outplayrefer.php/vid=135763553_1_1_1_bE62HHQ/XmHK+l1lHz2stqkM7KQNt6nknynt71+iIQ9bVwyHYorfO4kK4SrTB8lB9GlO/s.swf 伊力哈木·土赫提1969年10月25日生于新疆阿图什,维吾尔族,本科毕业于东北师大,研究生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之后为中央民族大学讲师。 伊力哈木·土赫提于2006年创办“维吾尔在线”网站,该网站在2009年“7·5”事件前后十分活跃,因“大肆进行煽动宣传,传播谣言”曾多次被关闭,他也曾在“7·5”事件期间被拘留。他经常在自己设立的网站发表煽动性的言论,甚至隐含鼓动暴力解决问题。这些年多起涉疆事件发生时,伊力哈木都接受外媒采访,毫不掩饰地表达“异见”。
个人分类: 随缘|635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教师的情书(三则)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4-3-20 00:10
1. 地理老师写道:你是西半球,我是东半球。我们俩在一起,便是整个地球了。 对方回答:如果这样的话,地球上岂不只剩下我们这孤独的一对了吗? 2. 哲学老师写道:你是存在,我是意识。根据唯物论的原理,存在决定意识, 我愿意永远做你忠实的仆人。 对方回答:根据辩证法的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意识对存在有反作用。 一旦我们结了婚,你便成了主宰我的皇帝。 3. 男物理老师写道:你姓郑,我姓付,根据电学原理,正负相连,才能带电。让我们结婚吧! 对方回答:根据人类普遍的认识,男性为阳,女性为阴,可我们的姓氏相反,请你另寻她人吧。
个人分类: 转帖|165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丑化毛泽东的,将从教师队伍中被清除
热度 6 稻草 2013-8-27 17:16
公安部根据广大人民群众举报的线索,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专项行动,集中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开局就抓获秦志晖、杨秀宇等网络推手以及相关企业,赢得了社会赞誉。这同时也表明,只要有关部门真正出重拳、敢抓真问题,就会有好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彻底整治网络谣言,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重点努力:   1.整治网络谣言必须勇出重拳、狠招。公安部这次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举报的线索,部署全国公安机关集中开展打击网络有组织制造传播谣言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切实维护了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秩序,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赞许。并且,抓捕秦志晖、杨秀宇的消息传出后,不少经常造谣、传谣的微博大V、没实名认证的所谓“意见领袖”等纷纷悄然删除了自己以往的造谣、传谣的很多微博内容,有的甚至把原来的几百上千条微博删除得只剩下几十条,一些历史类造谣微博就是典型例子。由此可见,拿起刑事打击这把利剑打击网络谣言,开了一个好头。期盼这个好头能够带动起各地严打网络谣言的风暴行动,对网络谣言发现一起严惩一起,狠打所有造谣、传谣的网络犯罪分子,让谣言彻底远离网络。每当有关部门打击网络谣言时,就有人把言论自由这个幌子拿出来横加指责。因此,我们应对有关部门勇出重拳、狠招整治网络谣言的行动,要加大宣传力度,借机加强对网民网络自律、网络文明等教育。让广大网民认清网络谣言的巨大危害性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同所有自由一样,言论自由也是有边界的。作为负责任的公民,不仅要不造谣、传谣,更要积极举报谣言,主动打击谣言。   2.整治网络谣言也要敢于“打老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腐败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要敢于“打老虎”,不仅深得民心,而且效果显著。整治网络谣言要真正见成效、得民心,同样也要敢于“打老虎”。目前微博传播谣言问题之所以非常严重,一些粉丝量较多的微博大V造谣、传谣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这些谣言“老虎”有的直接攻击党和政府的政策、做法,有的不加考证就随意甚至故意转播一些容易引起突发事件、群体事件的官员腐败、暴力拆迁、环境污染等虚假信息,有的故意为蒋介石、汪精卫等历史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翻案,并大肆诋毁、攻击毛泽东、周恩来等我们党历史上的伟人等,尽管网友反映强烈,但相关网站尤其是商业网站不愿意对其采取销号等严厉措施,进一步纵容了错误言行,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因此,应敢于对微博大V造谣、传谣等行为严厉打击,对影响恶劣的一次就销号,其他则普遍采取“第一次警告、第二次销号”的严厉措施并形成制度,才能真正起到杀一儆百,彻底整治网络谣言泛滥的作用。为了防止相关网站出于商业利益等因素不作为,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等主管部门要设立公开的举报热线,积极受理广大网民对网络造谣、传谣以及攻击党和政府的言论等的投诉,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3.干部、学者要争做打击谣言的主力。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应该明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要对意识形态工作总负责,使广大党员干部都高度重视、以身作则全力打击网络谣言。对于那些在课堂上造谣、传谣攻击党和政府、故意为历史已有定论的反动人物翻案,并大肆诋毁、攻击我们党历史上的伟人等言行的高校、党校教师经教育仍不悔改者,要坚决将其从教师队伍中清除。对于包括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部委、各省市下属的各种研究机构中这类所谓的专家、学者,更要严加追究问责;同时,对于长期造谣、传谣的人及单位,要追求其单位主要领导责任;而对那些受国外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资助甚至收买大肆攻击党和政府甚至煽动群众闹事的人,可以请公安机关、安全部门查证后采取相应措施。   4.新闻行业要争做整治谣言的表率。要总结这些年来在推进新闻出版行业市场化的过程中忽视意识形态属性出现的“一切以金钱为中心”、“一切靠点击率(发行量、收视率)说话”等错误思想,深刻剖析一些报刊、网站、出版社为了经济利益买卖版面、频道、书号等为谣言传播提供平台的巨大危害性,并对一些影响特别恶劣的单位进行严厉处罚,彻底纠正目前依然存在的错误做法。西方对意识形态的管束比我们想象的严厉得多,例如,“德国之声”编辑部内就设有“意识形态监察员”一职,所有文章均须通过“鉴定”后方可发表。目前微博传播谣言问题之所以非常严重,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传统媒体盲目以未经核实的微博信息为线索进行报道,再加上网络媒体转载后使得其影响成千上万倍地扩大,使得谣言的传播远远超出了微博的范围。因此,应出台硬性规定,要求包括传统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为代表的主流媒体在内的所有媒体,绝对不能以未经核实的微博信息等网上信息为线索进行报道,更不应该报道未经核实的微博信息,不管其有可能引起多么大的轰动效应,都始终牢记媒体的新闻真实性原则和社会责任,决不能随波逐流,对于不遵守规定的,要严厉批评并予以查处。   5.加大监管、全面实名和畅通举报相结合。从这些年网络谣言的泛滥且没有得到彻底治理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网站尤其是商业网站显然未能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尽快统一建立“谁建设网络发布平台谁把关,哪家网站出了问题就追求哪家网站的责任”为原则的平台负责制,并以这种平台负责制为主建立起严厉的责任追究制,无论哪家网站出了造谣、传谣等问题都绝不姑息,必须让其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付出关门停业的代价。   网络谣言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造谣者和传谣者由于可以用编造的虚假身份在网络上发表言论,并且自认为可以规避法律惩罚。目前网上的微博用户中僵尸粉丝占到了非常大的比例,一旦全面、彻底推行实名制,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的微博用户数很可能从现在的数亿个缩水到数千万个,一个所谓拥有数千万的微博大V的粉丝数也会缩减到数百万甚至几十万,商业利益大受损害的商业网站自然会极力反对。而要彻底根治网络谣言,全面、彻底推行实名制是必须的。虽然阻力很大,但我们不应该妥协、让步甚至屈服。网络谣言泛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网民举报渠道的不畅通和相关网站、有关部门对被举报的谣言查处不力。因此,应该利用网络在线举报、电话举报、来信举报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并及时将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布,创造更多更好的条件让人民群众参与到打击网络谣言的行动中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清剿网络谣言。   6.以健全法律法规为抓手长期依法严打。网络空间是公共场所,网络社会是法治社会。在我国目前的法律上,为了最大程度保障网民的表达自由,对网络谣言的打击一般局限于行政处罚,但立法的善意不能为违法犯罪者所利用。网络造谣、传谣造成的巨大危害表明,在区分社会危害性的基础上,加强对网络谣言的刑事打击力度,不仅是法治社会促进网络文明的重要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呼唤和期盼。运用法律手段惩治谣言是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可以、也应该采取的合理行动,对造谣、传谣言行进行刑事打击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坚持对网络谣言进行长期打击,尤其是对那些在外部力量支持下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所谓异议人士造谣、传谣的行为,更要坚决严惩。同时,要对造谣、传谣行为设立法律高压线,使广大网民对法律心存敬畏。所以,应该以“七条底线”的出台和这次集中打击制造传播谣言为契机,加大修法、立法的力度和进度,建立相应的法律规范、制度规范,让敢以身试法者倾家荡产、身败名裂,从根本上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转贴自:红旗文稿, 作者: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国家文化安全与意识形态建设研究中心副秘书长 )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729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苏联老电影: 乡村女教师
热度 1 燕山红场 2013-3-9 04:40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AwMDU2NjI0/v.swf 1947年的苏联老电影 ,是东北制片厂译制的。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179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81征文】往事如烟 (3)小小音乐教师
热度 12 丹奇 2012-8-2 14:01
小小音乐老师 丹奇 上小学时,我的音乐天赋就显现出来了。除了参加学校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载歌载舞外,我居然还是学校的兼职音乐教师。 那是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由于参加各种演出学唱了许多歌曲,我开始触类旁通,自学起简谱知识,而当时全校的音乐课是由来自上海的美丽知青,我的班主任朱新渠老师担任。她通常教歌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把歌和谱一齐抄在黑板上,然后,逐句教唱。她竟然没有教过我们如何识谱。 有 一次,老师见我喜欢唱歌,就给了我一本《战地歌声》,我如获至宝。与我的同班同学李宁(也是从县城下来的李校长的女儿,人称我们“二铃”)一起,经常在回家的路上,边走边唱。虽然不识谱,但上面的许多歌曲都是耳熟能详的。于是,我开始琢磨着从熟悉的歌中,倒着学谱。渐渐地,我发现了里面的规律。知道了 3/4 拍和 4/4 拍的区别,知道了延长音,休止符,或连音符和重复符号,等等。 我突然兴奋起来,整个晚上睡不着觉。第二天,回到学校,我马上找到朱老师,求证我的理解是否正确。并翻出歌本里的新歌,先把谱唱出来,再把歌唱出来,老师被我惊呆了。她说,你是怎么学会的?我说不出所以然,就告诉她,就知道应该这么唱,不懂为啥。老师这下如获至宝:你是全校唯一识谱的学生。马上灵机一动,代替老师去给学生上音乐课。并一下子又给了我好几集《战地歌声》, 我如饥似渴地日唱夜唱,从“青松岭”到“磐石湾”,唱的嗓子直冒烟。 为了不影响我自己的其他课程,朱老师就安排我在我们班有劳动课的时候,去给其他班的学生上音乐课。我记得我教的第一首歌是电影《 51 号兵站》里的主题曲,曲名不记得,但歌词是“滚滚哟,激流哟,脚下踩咯喂” ……… 于是,我便开始了小小音乐教师的生涯,并从四年级开始,一直教音乐课到五年级小学毕业。到上初中后,才开始在水平稍高的音乐老师兼语文老师和班主任何启贞的辅导下,系统学习了简谱知识。并学会了踩脚踏风琴。并继续担任班上的文艺委员兼学习委员。 到高中后,已经没有了音乐课,但我们每天下午上课前的课前唱,必然由我教唱歌曲。于是,我们班的歌声总是嘹亮过其他班,并好听过其他班,因为我会时常更新教唱当时的流行校园歌曲。班级参加全校大合唱比赛也在我的首次指挥下夺魁。那时起,我又开始学唱无线谱,并学拉二胡。 我在小学里当了近两年的小小音乐老师,而我的音乐启蒙老师其实是当时全国流传最广的《战地歌声》。 ( 2009 年 4 月 7 日星期二)
个人分类: 前尘往事|1726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美国马里兰州Baltimore一公校征聘中文教师
热度 6 宜修 2012-7-1 04:36
Baltimore International Academy (BIA) , a K-8 public charter school in northeast Baltimore City is looking for an Kindergarten teacher as well as a Middle School Science teacher for its 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 for the 2012-2013 school year. Candidates must have native-level fluency in Chinese and be able to teach entirely in Chinese. The use of English is not permitted in the classroom. Candidates must be certified in either Elementary Education or Middle School Science, or have the credentials to become certified in the State of Maryland. The Middle School Science teacher will be expected to teach several periods of elementary school in Chinese Immersion until the Middle School Chinese Immersion program is fully expanded. Preference will be given to candidates who have experience with language immersion or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Candidates must be able to legally work in the United States, as Baltimore City Public Schools (BCPS) does not sponsor work visas. Please send your cover letter and resume to LEimer@bcps.k12.md.us Sincerely, Lisa Eimer Executive Assistant to the Operator, Kona-Facia Nepay Baltimore International Academy 5434 Harford Rd. Baltimore, MD 21214 Ph: 443-278-9417 Fax: 443-278-9418 www.baltimorecityschools.org/335
个人分类: 职场互动|6739 次阅读|1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6 03:59 , Processed in 0.061035 second(s), 1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