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人情世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英雄的客观标准之理性探讨
热度 4 岳东晓 2014-1-15 04:09
(2010-08-14 09:45:46)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7d3a300100lb0u.html 贺绍强一家回国后,在一所学校找了一份副教授的工作,一次晚餐,学校领导们都称贺是英雄。贺绍强立刻对其太太说:“罗秦,你听见没有,我是英雄啊!”我隔了几个人都听见了。唉!临走时,我跟学校领导讲,你们得严格要求他。对贺,我也再三说,这是你新生的机会,可别搞砸了。 比起一般的中国人来说,贺的言行可以说是完全不懂“人情世故”,光凭上面的话就会令人摇头。但是不是英雄,需要通过客观标准来衡量,与懂不懂世故无关,与个人生活也无关。 首先,是否英雄与个人的私生活无关。我碰到很多男士,一说起贺,就要问我关于他家的私事(比如婚姻之类的事)。我无语。在我看来,这是人家的私事,男人关注别人这类事情不是很无聊吗?当年贺要跟我讲他与某女在教室里到底是怎么回事,还寄来好几盒录音带。我都立刻打断了。我整天考虑的是大问题,哪有兴趣关注你跟谁干了什么?只有猥琐男,才会去追究这类事情。 贺梅案涉及的是一个基本权利的问题。基本权利这个概念在中国文明中似乎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是一个西方文明的概念。比如说生命权就是一种基本权利。基本权利不是绝对的,也可以剥夺,但是剥夺基本权利必须有更高的标准。父母权就是一种基本权利。 什么是父母权呢?这个概念在中国古文明中出现了,但中国人从满清统治以来、300年为奴而造成的不断退化已经使中国人对这个概念也变得陌生。根据西方的定义,父母权就是父母根据自己的意愿、设想培养下一代的权利。显然,这是维系民族延续、家族延续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权利。所以,贺梅案作为一个涉及跨民族的基本权利的争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回到英雄的客观标准。所谓客观标准就是不以人的主观判断为依据的标准,就是不考虑你个人的好恶、恩怨、情感等等,把数据输入计算机,最后能算出一个数字的标准。比如说,聂卫平是不是英雄,我们说他是。在他之前,中国围棋手没人能宰日本超一流棋手。但老聂多次取胜,总算证明中国人智商在当了300年满奴之后还可以恢复。 根据老聂的胜率,并且与前人的胜率比较,我们确定老聂为英雄。这个确定,与老聂结了几次婚没有关系。有人说自古美人爱英雄,说不定老聂多次结婚正是其英雄本色的体现,但这不是客观标准。 再看老毛,他已经不只是英雄,而是伟人了。说老毛是英雄,那是把他请下神坛。为什么老毛是英雄?因为他打败了很多强大的敌人。这些敌人是谁?是世界列强。 以前有没有类似的人物?没有。从满清皇帝到老蒋都是挨打的角色,整天被打得象孙子似的,没有半点男人的尊严。老毛不但能在中国打,还能出去打。如果只是打个把土耳其旅,那不算什么,算不得英雄。老毛打的是美国,而且美国进行了全国紧急动员,出动兵力百万。那些即使骂他的敌人,也不得不服他、怕他,承认他厉害。所以毛是英雄。 可见,衡量男人的一个客观标准是他的敌人。 通过反证法,我们可以举例看出,朋友不是衡量男人的标准。 因此,衡量一个男人的唯一客观标准就是他的敌人。 当英雄不是件容易事。方舟子打假不能算英雄,假货水平太低、作为对手分量不够。光有强大对手不行。印度总理尼赫鲁跟老毛叫板、想当英雄,结果被解放军西藏的几个团就打得灰头土脸,不久气绝身亡。中国足球队的长发帅哥搞了几十年、几代人,也打不过南韩,球迷们想叫他们英雄都羞于出口。电影《叶问-2》里被洋拳打死的那位大师虽然勇敢、顽强,但不是英雄。只有打赢才能算英雄。 贺绍强第一次上庭的时候确实很狗熊。法官对他们像耍猴似的,贺大气不敢出,一句话没讲。法官下了一道交出护照的命令。出了法庭后,贺给法院发了一封可怜兮兮的传真,哭陈其不幸。却不知美国文化,弱者就是要挨宰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淘汰弱者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果然,法官见此人好宰,跟贝克律师当天私下搞了8道禁令,包括不准贺家见贺梅。此时的贺,其对手就是贝克,而且贺是败者,当然是狗熊。就算他打败了贝克,那也不算什么,贝克不过一普通市民,也是劳动人民阶层,不属于社会的高等阶级。在后来的取证中,贝克律师耍贺绍强更像耍猴。贺对这些人恨之入骨。 接下来,贺方的敌人升级了,就象玩电子游戏,BOSS越来越厉害。但情况变了。贺首先废掉阿里桑拉托斯法官,就是那个搞黑幕不准接触令的。要知道此人是当地一霸,律师见了都发抖的,简单废了。然后,敌人变成了主审的求得斯法官。此人据说极为聪明,是田纳西最高法院的接班人,他主审贺案子是最高法院钦定的杀手,又废了。最后,上诉法院超一流高手的114页的判决,中外的法律高手都以为神了,佩服的五体投地,说这次贺应该是死的心服口服了。结果还是被废了。如果是玩游戏,就是打败所有BOSS,玩完了。 这样的事情,在美国华人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美国华人史,有专门的历史书籍可以研究,我读了,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通篇就是一部血泪史。美国媒体上华人形象,不是偷渡、就是窃取技术,从来没有什么胜者的形象。奥运会中国好不容易得了金牌,美国人都懒得报道。你去联邦法院会发现上面中国人的案子绝大部分都是中国人被指控的,也难怪法官们产生种族成见,人的思维就是如此,不但看重复的东西、重复面孔,就会自动产生联想、思维定式。你看翟田田,从本科起就是在美国读的,中国话都不利落了,回去了还说要了解中国,自己都当自己是美国人了。结果呢?脚镣手铐地压上飞机,极尽羞辱,完全没有人权、尊严。按美国法律翟田田是无罪的直到被证明有罪,但到他这个老中那里,就变成了有罪直到被证明无罪(guilty until proven innocent)。所以,翟田田的眼泪写下的是美国华人血泪史新的一页。 但贺绍强上了ABC 20-20黄金节目,作为胜者高姿态地宽恕了贝克,美国人民看得热泪盈眶。如果你去问贺的对手,贝克律师、阿里桑法官、求得斯法官、上诉法院的大内高手,贺是不是战胜了他们,证明贺是对的、他们是错的,他们不一定服气,但必须承认一个客观事实:是的,贺赢了,他们败了,他们败得很彻底、很惨。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6135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AA制与中国的人情世故
热度 2 8288 2013-6-17 14:39
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从上海一所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她以前是很大方,可是从上海回来后,事事跟人计较,任何事情上他都要动脑筋。在自己的家里推行AA制,结果当然很清楚,在这个中国情结很浓厚的北方家庭里,她成了家里人防备的对象。   (资料图)  上海人在消费中实行的AA制,据说是中国人消费观念的革命,但在北方人看来,这实在是一种小气的表现。北方也曾有人提倡过这种消费观念,但实行起来着实艰难。与其那样艰难,何苦要革命?看来谁来付账,实在是一个文化环境。   刚工作的时候,和几个要好的朋友一起吃住,谁有钱就花谁的,到吃饭的时候大家挣着付账。刚开始时都感觉很好,慢慢地就有些为难了。因为有人支出的多,有人支出的少。于是一种微妙的心态产生了:有的人吃饭时最后要饭,自然吃到最后,付账当然就是最先吃完的人了。可是有人偏偏最先吃饭,在中间磨上一阵子,想方设法吃到最后。这样,有人想散伙,又不好意思,只好维持着,但大家心里想得都一样。直到有几个找了女朋友,大家散了伙,算是松了口气。从付账时的大气和上气的态度上,我们之间在后来的来往上做了选择。说实在的,若不是经过这么一场交往,有些朋友是没办法交上的,但也有些人是无法认清的。现在想起来,那时那种共产主义式的方式很叫人怀念,但若是再全伙吃住时,我们也许会处理得更好些。   所以我赞成AA制的付账方式,但这种方式似乎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很难适用,尤其在北方地区。在学生时代,大家一起要出去或买什么,AA制是很容易实行的,在单位上也容易,怕就怕到饭馆里去吃饭,碰到熟人,且饭价不高,付账时就有心理负担了。给他结吧,心里不愿意;不结吧,太小气,自己也瞧不起自己。你要不结他的账,就得有勇气,可是往往要得罪人。这对北方的男人来说是不可取的。所以吃饭时不愿意到熟人多的地方去,或者到人少时去。总之,这种付账的观念给生活带来了麻烦。   我有一个朋友在美国呆了一年,回来觉得美国的一切都好,说美国人在这方面处理得很好,不愿意把心思耽搁在这上面,而是放在事业上。他说的道理我同意,但那种蔑视自己国家的神情我非常讨厌。我觉得中国人的付账方式也有好处:大家在一起聊着天,彼此观察着,能结识朋友,增进感情,也能认清非朋。   恰恰我妻子有两个美国籍学生,有一个请我们吃过饭。他要的菜不多,也很普通,让人疑心吃不饱。我吃得有些紧张。有几次我们恰好碰到一个饭馆里,我要给他们结账,他们不大愿意,且离我们远远地坐着,只打过一个招呼,再连一个相熟的微笑也没有,我感觉很冷漠。他们不想欠我们的人情,自然也不愿意付出人情。从那以后,我突然非常讨厌美国式的付账方式——一种冷漠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   学外语的女孩子很容易在生活中推行西方特别是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我有一个朋友,她是从上海一所外国语大学毕业的。她以前是很大方,可是从上海回来后,事事跟人计较,任何事情上他都要动脑筋。她非常赞赏AA制,于是要在自己的家里推行,结果当然很清楚,在这个中国情结很浓厚的北方家庭里,她成了外人,且成了家里人防备的对象。我一个上海籍的学生要和同学请我吃饭,我欣然前往,事后才知道她们为这次吃饭花了不少脑筋,甚至产生了一些小小的磨擦。   实际上,我们是落入了一个窠臼,即想用一种方式付生活的账单。有时AA制很实用,有时是不实用的。我听说AA制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在上海已经有了广阔的市场。可能是我误听,因为平均制在中国和任何一个民族已经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这是个很简单的经验,并不需要进口。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399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5 10:58 , Processed in 0.033551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