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孔夫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热度 10 稻草 2014-11-20 18:43
北宋年间,有一天,浙江宁波勤县县令带领全县举人、秀才去孔庙参拜孔子圣像。在祭拜礼成之后,县令忽然发现大殿墙壁上,用木炭写有这样一首诗: 颜回夜夜观星像,夫子朝朝雨打头。 多少公卿从此出,何人肯把俸钱修。 下边落款题有九龄童汪洙的名字。 县令环视大殿,不光殿宇破败不堪,孔子和颜回圣像也都缺额少肩,实在有损尊严,自觉羞惭。但转而一想,九岁孩童怎能写出这样诗来?怕是有人假冒孩童之名,故意讽刺于我?想到这里,便吩咐差役:“速去打听,这汪洙是何等样人,叫他前来见我。” 汪洙的父亲叫汪元吉,就在县里当小吏。因家境清贫,汪洙就帮家里牧鹅,利用晚上和牧鹅空隙读书写字。初春的一天,汪洙赶着一群白鹅到野外去放牧,他见孔庙前青草茂盛,便让鹅吃草,自个在大树下读起书来。不料,忽地一阵寒风过后,大雨从天而降,便赶紧收起书本,把鹅赶进孔庙避雨。 汪洙一进庙门,只见殿底破败,蛛网百结,圣像破碎,鸟粪遍地。心想,父亲常说,朝廷里的文官武将,仅是孔夫子的学生,就有一半还多。如今他们一个个做官享福,可老夫子却坐在这样的破庙里,谁也不肯拿点银子出来修理一番。他越想越生气,见殿角烧剩的木炭,便抬起在墙上题了这首诗,不料被县令发现了。 县令查问汪洙,汪元吉正好站在一旁,便赶紧跪下道:“这汪洙乃是卑职逆子,冒犯了大人,待我把他唤来,听凭老爷教训!” 汪元吉心急火燎的赶回家里,一见汪洙便说:“你闯下大祸了!闯下大祸了!还不快跟我去见老爷!” 汪洙不解地问:“孩儿整天读书、牧鹅,安分守己,从来不做不肖之事,祸事从何说起?” “还说从何说起?你东涂西抹,还在孔庙里题了一首什么诗,今天被老爷发现,要我唤你去教训哩。” “这有啥祸事哩。孩儿写的不都是实情吗?我这就跟爹爹去见他。” 汪洙跟父亲到了孔庙,见过县令。县令问:“这墙上的诗可是你写的?” 汪洙不慌不忙地回答:“正是,还请老爷指教?” “你为何要写这样的诗?” 汪洙说:“只要老爷看看这庙,还能不知写这诗的用意吗?” 县令见他对答如流,心中暗喜,但仍有怀疑。便说:“这样说来,这诗果是你写的了,那可是神童了!”县令见汪洙穿着短小的衣衫,便嘲笑道:“只是神童的衣衫好短哟,老爷我还没见过穿这样短衣衫的神童哩!” 汪洙听出县令还不相信诗是他写的,眼珠一转,智上心来,当着众人之面,向县令鞠了一躬,脱口吟道: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县令一听,果有才华,大喜道:“好诗,果是神童!将来定成大器! 有赏!有赏! 从此,汪洙神童之名在宁波一带流传开了。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中进土,授 明州教授,著有《春秋训诂》,历官至观文殿大学士,提举台州崇道观,筑室西山,召集诸儒讲学,乡人称其室为“崇儒馆。” 神童诗 -----作者 汪洙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学问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自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 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莫道儒冠误,诗书不负人; 达而相天下,穷则善其身。 遗子满赢金,何如教一经; 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古有千文义,须知学后通; 圣贤俱间出,以此发蒙童。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 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 年纪虽然小,文章日渐多; 待看十五六,一举便登科。 大比因时举,乡书以类升; 名题仙桂籍,天府快先登。 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 萤窗新脱迹,雁塔早题名。 年小初登第,皇都得意回; 禹门三级浪,平地一声雷。 一举登科目,双亲未老时; 锦衣归故里,端的是男儿。 玉殿传金榜,君恩赐状头; 英雄三百辈,附我步瀛洲。 慷慨丈夫志,生当忠孝门; 为官须作相,及第必争先。 宫殿岧峣耸,街衢竞物华; 风云今际会,千古帝王家。 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太平无以报,愿上万年书。 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 一支梅破腊,万象渐回春。 柳色浸衣绿,桃花映酒红; 长安游冶子,日日醉春风。 淑景余三月,莺花已半稀; 浴沂谁氏子,三叹咏而归。 数点雨余雨,一番寒食寒; 杜鹃花发处,血泪染成丹。 春到清明好,晴天锦绣纹; 年年当此节,底事雨纷纷。 风阁黄昏夜,开轩内晚凉; 月华在户白,何处递荷香? 一雨初收霁,金风特送凉; 书窗应自爽,灯火夜偏长。 庭下陈瓜果,云端闻彩车; 争如郝隆子,只晒腹中书。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荷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北帝方行令,天晴爱日和; 农工新筑土,共庆纳嘉禾。 帘外三竿日,新添一线长; 登台观气象,云物喜呈祥。 冬天更筹尽,春附斗柄回; 寒暄一夜隔,客鬓两年催。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杆斜。 人在艳阳中,桃花映面红; 年年二三月,底事笑春风。 院落沉沉晓,花开白雪香; 一枝轻带雨,泪湿贵妃妆。 枝缀霜葩白,无言笑晓凤; 清芳谁是侣,色间小桃红。 倾国姿容别,多开富贵家; 临轩一赏后,轻薄万千花。 墙角一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惟有暗香来。 柯干如金石,心坚耐岁寒; 平生谁结友,宜共竹松看。 居可无君子,交情耐岁寒; 春风频动处,日日报平安。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诗酒琴棋客,风花雪月天; 有名闲富贵,无事散神仙。 道院迎仙客,书道隐相儒; 庭裁栖凤竹,池养化龙鱼。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 秋铁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个人分类: 生活转帖|4191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学贤学圣
热度 1 Chico 2012-6-30 00:09
教學一定要懂得尊師重道,學習有無成就,關鍵是在你對於聖學有沒有尊重的心。印光大師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如果你去求學修道,對於道學沒有誠敬心,縱使佛菩薩、孔夫子親自來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 反之,老師差一點,但是你自己具足十分的誠敬心,你還是得十分利益,你肯定超過老師,這就是古人常說的「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學聖學賢。第一要以「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存心。世尊在大乘 經裡面常常告訴我們,「一切法從心想生」。《華嚴經》上講的,宇宙、虛空、法界、剎土、眾生,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楞嚴經》講「 諸法所生,唯心所現,一 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 。這些話講得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於是我們應當存什麼樣的心,這是修行成就的關鍵。   大乘法以菩提心為體。《大乘起信論》講,菩提心之體,是「 直心 」。菩提心的作用,分兩種,一是自受用,對自己的,叫「 深心 」;二他受用,對別人的,叫「 大悲心 」。世尊在《觀無量壽佛經》,也說三種,菩提心之體是「至誠心」,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迴向發願心」。   我們將《經》跟《論》合起來看,意思就格外的明顯了。《論》上講的直心,《經》上講的至誠心,菩提心是真心,真心之體是真誠、至誠,真誠到極處,這是菩提心之體,也就是自性性德之體,就是真誠。它起作用,《經》跟《論》自受用都講深心。什麼叫深心?好善好德。以《無量壽經》上的說法,什麼叫深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這是深心,是自受用!所以,你自己用什麼心對待自 己?第一個要清淨,決定不能夠染污,淨而不染;你要用平等心對待自己,要養自己的平等心;要養自己的正覺心,覺而不迷;平等心是正而不邪。這就是覺正淨, 自性三寶,自受用。大悲心、迴向發願心,就是慈悲心。   清淨、平等、正覺、慈悲,這是真誠的流露。在戒定慧三學裡面,清淨是戒學,平等是定學,正覺是慧學,這就是自性裡面的戒定慧,本來具足的。現在為什麼失掉了?是迷了自性,迷了真誠。   修行、學佛、修道,修的是什麼?學的是什麼?就是學這個。 換句話說, 今天我們要的是回頭, 從虛偽回歸到真誠; 從貪婪回歸到清淨; 從嫉妒、障礙回歸到平等; 從愚痴回歸到正覺。   大菩提心落實到日常生活、工作、處事待 人接物,所表現的一定是看破,看破就是明瞭宇宙人生的真相。看破之後你肯定放下。放下什麼?放下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放下執著,見思煩惱斷了;放下分 別,塵沙煩惱斷了;放下妄想,無明煩惱也斷了,自性圓圓滿滿的顯現出來。所以,佛門裡面修學最重要的原則就是「看破、放下」。放下幫助看破,看破幫助放 下,就是這兩種方法相輔相成,才達到究竟圓滿。   看破、放下,從哪裡下手?從布施,布施是從事上下手。我常常勸勉同學, 放下名聞利養,放下五欲六塵,放下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 自私自利從哪裡放?對一切人事物,對世出世間一切法,決定沒有控制的念頭,決定不能夠有佔有的念頭。   這十六個字你果然能放得下,你的業障去了一大半。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你做不到,但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肯定有把握。但是,這十六個字有一個字放不下,就會造成你往生的障礙。這一生念佛功夫用得很勤,也只能跟極樂世界結個善緣,不能往生。   放下,要放下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而隨順經典的教誨。換句話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想,我們就怎麼想;佛菩薩教我們怎麼說,我們就怎麼說;佛菩薩教我們怎麼做,我們就怎麼做。學佛菩薩就過佛菩薩的生活,這裡頭有樂,「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自在、隨緣是我們的生活態度,決定不能有絲毫勉強。弘法教學,哪個地方有緣到哪裡去,沒有緣,我們就離開,不生煩惱,天天都在歡喜當中。 挫折在所不免,釋迦牟尼佛,有三個月馬麥之報。外有六師外道,內有六群比丘,這都是示現,看看佛怎樣處理。孔夫子在陳絕糧!至聖、如來,在一生示現當中,都不能沒有挫折,我們過去、今生沒有遇到佛法之前造作的罪孽很多,怎麼能免得了果報!   現在我們覺悟了,這一切挫折,譬如毀謗、人家造謠生事來傷害、陷害。我 們用什麼心態面對?我永遠是感恩的心。有人問我,不理他就算了, 你為什麼還感謝他?要感謝,這是果報!果必有因,過去我造作不善的因,現在果報現前,這個帳就了了,一筆勾消。每個挫折,把我大幅度向上提升,我怎麼能不感恩!   善緣順境,逆境惡緣,統統都要做到純淨純善。「成聖成賢,成己成物」,成己是自度,成物是度眾生,「總在好學」。你這一生有沒有成就,能不能成為聖人,成為賢人,能不能成為菩薩,關鍵在你好學。自行化他,離開好學統統都落空了。   中國古人說「學所以治己」,治己就是修身,在佛法講就是自度。「教所以 治人」,治人就是度他。「不學則不智」,不智就是愚痴。「不教則不仁」,就沒有慈悲。所以孔夫子跟我們講「不如學也」。一生都在求學,都在做學問,同時也 教他,教學相長,所以能夠成為大聖,成為至聖。 抄自,净空法师开示
个人分类: 佛教文章|467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 02:44 , Processed in 0.041813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