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童年记忆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文学与牛
热度 3 稻草 2014-11-27 00:14
文学与牛 莫言   荣获了《小说月报》奖,十分高兴,但听说要写“得奖感言”,又十分犯愁。真是得奖不易感言更不易;不易也要写,为了这个我盼望许久的奖。      记得当年汪曾祺先生到我们班上来讲课,开首就在黑板上写上了六个大字“卑之无甚高论”,这句话出自何典我忘了,汪先生当时是说过的,但话的意思还明白。谈到文学,连汪先生这样的大家都说没有高论,如我这般蠢货,只怕连低论也不敢有。不敢有也得有,因为我的《牛》得了奖,因为我很看重这个奖。      俗话说吃水不忘打井人,得了奖不能忘了我放过的和我追过的那些牛。一谈牛,就难免谈到所谓的“童年记忆”,一谈到“童年记忆”就难免遭人耻笑,但无论多么聪明的人,只要一耻笑我,就跟对牛弹琴差不多,因为他们的话都是文学理论,而文学理论我根本就听不懂,不是装糊涂,的确是不懂,有好几次我想冒充一下阳春白雪,不懂装懂一下,结果弄巧成拙,让人摸到了我的底细,就像让贵州的小老虎摸到了驴子的底细一样。      我童年时期,正逢“文革”,大人垂头丧气,小孩子欢天喜地。我们那时的一个最大的娱乐项目就是吃过晚饭后到旷野里去追牛。当然是月亮天最好。大人们点着马灯在大队部里闹革命,四类分子趁着月光给生产队里干活,我们趁着月光在田野里追牛。那时候,就像我在《牛》里写的那样,牛是大家畜,是生产资料,偷杀一头牛是要判刑的,但生产队里根本没有饲草,革命时期,明年的生产谁还去想?就把那些牛从饲养室里轰出去,让它们去打野食,能活的就活,活不下去就死,死了就上报公社,公社下来验尸后,证明是自然死亡,然后,就剥皮卖肉,全村皆欢。当然最欢的还是那些正在掌权的红卫兵头头,这些杂种,比正在挨着批斗的支部书记、大队长还要坏,死牛身上最好的肉都让他们吃了。现在想想,这也是应该的,当官如果没有好处,谁还去当?我们一帮孩子,吃罢晚饭,等到月光上来,就跑到田野里,追赶那些瘦得皮包骨头的牛。“文革”期间,地里不但不长庄稼,连草也长得很少,牛在光秃秃的田野里,吃不饱,学会了挖草根啃树皮,还学会了用蹄子敲开冰河饮水。我们在月光照耀下开始追牛,起初我们不如牛跑得快,但渐渐地牛就不如我们跑得快了。我们每人扯住一条牛尾巴,身体后仰着,让牛带着跑,举头望着明月,犹如腾云驾雾,有点飘飘如仙的感觉。那些老弱病残的牛,很快就被我们给折腾死了,剩下的那些牛,基本上成了野牛,见了人就双眼发红,鼻孔张开,脑袋低垂,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势。对这样的牛,我们不敢再追了。后来又出了一个谣言,说是有几个刚死了的人的坟墓让这些野牛给扒开了,尸体自然也让这些野兽给吃了。牛野到吃死人的程度,离吃活人也就不远了。因此我们的追牛运动就结束了。这个时期,中国基本上没有文学。      “文革”结束后不久,人民公社就散了伙,先是联产计酬,紧接着就是分田单干,家家户户都养起牛来,牛的身价猛地贵了起来。人民公社时期说起来很重要实际上根本不当东西的牛,重新成了农民的命根子。这个时期,正是中国的新时期文学的黄金时代。      90年代以来,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农民对种地失去了热情,年轻力壮的人,大都跑出去打工挣钱,村子里的土地,多被大户承包,再加上小型农业机械的普及,林果的增加和粮田的减少,牛作为主要的生产资料逐渐成为历史。现在农民养牛的目的,基本上是养肥了卖肉,社会的商品化,改变了牛的历史地位,农民与牛的感情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过去,人们常常诅咒那些杀牛的人,说他们死后不得好报,现在,杀牛跟杀猪一样,成了司空见惯之事。这个时期,我们的文学也失去了它的神圣和尊严,文学创作,也正在变成一种商品生产。      我马马虎虎地感到,几十年来,牛的遭遇与文学的遭遇很是相似,农民的养牛史,活像一部当代文学史。我估计会有很多人反对我的“研究成果”,太下里巴人了嘛!我也想阳春白雪,但学不会,只能是什么人说什么话。      最后,我想说,搞文学的同志们,不要悲观,更不要绝望,科学无论如何发达,农民无论怎样变化,为了耕田而被饲养的牛还是会存在的,因此纯粹的文学还是会存在的。我想《小说月报》之所以奖励我,并不是因为我的这篇小说写得有多么好,他们奖励的是我这种为了耕田才养牛的精神。
个人分类: 娱乐转帖|359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花样年华系列(1)-- 童年记忆
热度 4 xinsheng 2014-5-5 07:16
【推陈出新】花样年华系列(1)-- 童年记忆
当年,是我们的爸爸妈妈牵我们的手上学;现在,是我们牵孩子的手上学,生生不息 代代传承。一如那花季,年年花开,循环往复~~~ 是否还记得,当年跟爸爸手牵手蹦蹦跳跳上学去的情形?年代已久远,印象已模糊,唯有那份甜美和温馨,犹如这 恬静典雅、清香宜人的 花儿,定格在记忆的深处~~~ 童年记忆 http://candle.sdedu.net/mp3/childhood2.mp3 理查德·克莱德曼(Richard Clayderman)钢琴《 童年 的 回忆 》
个人分类: 出新创意|4416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春颂系列(7)--- 玉兰花开
热度 5 xinsheng 2014-4-12 22:40
【推陈出新】春颂系列(7)--- 玉兰花开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玉兰花是一种长约3cm、椭圆柱状小花,披針形乳白色花片富有质感,温润如玉。机关院子里有那么一株 “玉兰花”,孩子们总是偷偷地摘它几朵,或用别针把单朵花儿系于衣襟,或用针线串几朵花儿做成吊坠佩戴胸前,不仅好看,而且香气清新怡人。那株玉兰树旁还 有一株“鸡蛋花”,花朵硕大,钟状,鲜黄色。据阿姨们说,这“鸡蛋花”不仅花色如蛋黄,花瓣还可以用来炒鸡蛋吃,芳香鲜美,“鸡蛋花”名至实归。 离开中国N年,从没再见到童年记忆中的“玉兰花”,倒是常常看到紫红色的“鸡蛋花”。有人纠正我说,“那不是鸡蛋花,是玉兰花。” 鸡 蛋花是玉兰花?那我童年记忆中的“玉兰花”是什么呀?上网一查,童年的“玉兰花”其实叫白蘭(学名:Micheliaxalba),亦稱「玉蘭花」是 由黄玉兰(Micheliachampaca)和山含笑(Micheliamontana)自然杂交而来;那“鸡蛋花”,则是玉兰花(白玉兰,学 名:Magnoliadenudata)的变种,叫应春花(var.purourescens),乔木,花里面淡红,表面紫红,有香气。 应春花(紫玉兰/红玉兰)在纽约遍地都是,每到4月繁花满树,用“霓裳片片晚妆新”或“绰约新妆玉有辉”来形容都再妥帖不过。今年纽约冬春寒冷,花期比往年晚。我追踪跟拍好几周,终于发现邻居的玉兰开始破苞吐艳。迫不及待,等不及花团锦簇,这就把玉兰花请出来跟大家分享。 1. 2. 3. 4. 5. 6. 7. 8.
个人分类: 出新创意|3952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有你—我的童年记忆吗?那些年,红孩子们过“六一”(高清组图) ...
热度 2 燕山红场 2013-6-2 03:14
有你的童年记忆吗?那些年,红孩子们过“六一”(高清组图)   毛时代的儿童节大致是这样安排的。一般电影院会在那一天安排全天儿童专场,主要放映一些动画片。票价是人民币0.05元。学校会在儿童节的前几天让学生把钱交到老师手里,然后由学校和电影院联系好,由电影院作出统一安排场次。学校一般不会把电影票发给学生,而是告诉学生几点到学校集合,然后由老师带领,一起去电影院观看。除了看电影,就是去公园玩耍。儿童节那天,公园对于儿童是一律免票的,即使没有老师组织,儿童也可以自由出入所有的公园。由老师组织的集团游园,往往还会搞一些小型的歌舞表演或者诗歌朗诵等节目。这样的活动一般分为上午和下午两次举行,中午学生们都回家吃饭。因为国家规定,儿童节那天,所有的市内交通工具,如公共汽车、电车、轮渡等一律对儿童免费,尽管公共汽车电车的票价只有0.04-0.05元。一个孩子玩一天的开销基本上在0.10元左右,条件好点的家庭会给孩子0.20元。这些钱完全足够孩子们喝水和买一点零食吃。当然也有的家长会把孩子的书包临时装些吃的东西和一瓶水。      1950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儿童节。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以及重庆市长陈锡联等,均在《新华日报》开设的“六一儿童节”专版题词庆祝。据6月2日的《新华日报》头版报道,“六一”儿童节当天,全市800名儿童代表齐聚中华路青年馆大礼堂,庆祝自己的节日。当天,全市各工厂、学校、托儿所还纷纷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庆祝会、游艺会、展览会、体育会、健康比赛、体格检查,并发动保卫儿童权利的签名运动。为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同日,重庆唯一电影院还公映了由王龙基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儿童故事片《三毛流浪记》。此外,一园、昇平、国泰三院联合公映五彩卡通儿童电影《小飞马》,美工堂电影院则公映了根据大文豪果戈理原著改编的五彩卡通电影《地府降魔》。      1951年6月1日,在国立北京图书馆举办了庆祝六·一儿童节展览会。参观展览会的小朋友,站在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照片前,瞻仰领袖的尊荣。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51年6月1日,首都儿童庆祝六·一儿童节劳动人民文化宫游园大会。这是园内游戏之一:“钓木瓶”。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52年6月1日,首都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应邀来我国参加四大文化名人纪念会的代表法奇夫妇和罗阿夫人与孩子们在中山公园联欢。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建国后的儿童都是革命儿童,将来要继承革命的,所以一定要练好实战技术。      1953年6月1日,北京华北小学于“六·一”国际儿童节和朝鲜( 专题 )小朋友举行联欢。图为欢迎朝鲜( 专题 )小朋友到来之情形。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53年6月2日,沈阳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这是沈阳市第三中学的学生与苏联小朋友联欢,她们亲切而愉快的欢谈着。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55年6月1日上午,北京的中外儿童在北京饭店举行联欢,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中外儿童的联欢会上,中国儿童表演独唱。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55年6月1日上午,北京的中外儿童在北京饭店举行联欢,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在中外儿童的联欢会上,中国儿童表演独唱。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59年5月31日,首都2万少年儿童1959年5月31日晚在中山公园游园联欢,热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参加游园晚会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少年儿童们和刘胡兰烈士的母亲胡文秀在一起,他们曾经访问过刘胡兰烈士的家乡。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公共汽车、电车和轮渡公司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会特别派出不少的员工,戴上袖章,在车站、码头和沿途为孩子们服务,并且保证孩子们的安全------这里说的安全,仅仅是指安全事故,而根本不考虑有刑事犯罪。孩子们的家长也从来就没有为孩子们的安全担心过,把孩子交给老师,他们完全可以高枕无忧。       1960年,儿童们时常以大人“小帮手”身份,参加人民公社义务劳动。由于当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儿童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时常以大人的“小帮手”身份,参加“少年之家”到人民公社义务劳动。“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也成为这个时代的儿童精神的最好写照。6月1日当天,市人民礼堂举行了全市性的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大田湾体育广场还举行了小学生运动会。文化宫对儿童免票开放,还有游园活动,包括别开生面的少儿绘画、武术、歌舞以及灯谜、电影等活动项目。5月31日至6月6日,市文化局、市教育局、市妇联、团市委在重庆和平、唯一、运输、合作、文化宫、沙坪坝6家电影院集中公映了《朝霞》、《渔岛之子》、《大跃进中的小主人》、《祖国的花朵》、《哥哥和妹妹》、《青春的园地》等10多部电影。      新津县正在跳舞的儿童一般由学校组织较大规模的文艺表演,那就需要有会场舞台等条件,所以,在公园的表演更多些。那一天在公园里,可以看见许多学校组织的表演。       新津县的儿童正在拔河一般由学校组织较大规模的文艺表演,那就需要有会场舞台等条件,所以,在公园的表演更多些。那一天在公园里,可以看见许多学校组织的表演      1970年,小人书成为精神食粮,爱比谁的小鞋子更白,最开心的事是看露天电影。正值文革时期,作为重庆市革命委员会机关报,6月1日前后的《重庆日报》并没有过多报道“六一”庆祝活动,只转载了新华社采写的各地涌现出的一批红小兵的典型报道,以及《人民日报》工农兵论坛关于“做好引导、教育青少年的工作”评论。从1970年开始,文革期间一度沉寂的“小人书”,再次形成了出版高潮,内容基本上离不开革命的主题,如《鸡毛信》、《小骑手》、《赤胆忠心》等成了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六一”当天,只有两三家电影院公映《草原英雄小姐妹》、《半夜鸡叫》、《收租院》等电影。的确良白衬衫配上蓝裤子,系着红领巾,再穿一双小白鞋,这是孩子们“六一”节的典型装扮。特别是小白鞋,孩子们会涂满白鞋粉,比谁的鞋子更白,以此为一大乐趣。同时,在听完被请来的老红军、战斗英雄讲红军长征、红岩英烈等革命故事后,便是最让孩子们开心的事———看露天电影。      1973年6月6日北京1万多名少年儿童和在京外国专家、朋友的子女,1973年6月1日在北京景山公园的北京市少年宫一起欢度“六·一”国际儿童节。图为,外国小朋友在联欢会上做游戏。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79年6月1日,中外儿童欢聚一堂,热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1980年,电动玩具到电子游戏物资开始丰富,出现各种动物玩具、布娃娃,太阳镜最受欢迎据1980年5月31日的《重庆日报》报道,为了迎接六一,商业部门从各地组织调运回大批孩子们喜欢的玩具、糖果糕点和童装。其中,市百货公司购进了一百多种玩具,有各种积木、拼版,以及“大飞船”“火箭赛车”“星球坦克”“儿童列车”等电动玩具,还有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玩具、布娃娃。儿童玩具展览上,保护孩子视力的太阳镜最受欢迎。自80年代中后期,电子游戏渐渐蔓延。从最早的魂斗罗、超级玛丽、沙罗曼蛇等插卡式游戏,到后来的街霸、侍魂、三国志等街机游戏风靡一时。
个人分类: 燕山红场文库|222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1 16:38 , Processed in 0.026999 second(s), 10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