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动物实验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美国登月最大的疑点:没有进行动物实验,后来突然不玩了
热度 10 岳东晓 2013-12-2 09:50
1961年肯尼迪宣布要在10年内把人送上月球。果然,1969年7月,美国宣布阿波罗11号两名宇航员在月球上成功着陆,然后安全返回。奇怪的是,登月活动后来却完全中止了。 1969年在技术上是什么概念呢?当时还没有计算机芯片。世界上的第一款微处理器是1971年的INTEL 4004。这个4字说明它只有4个比特。它的频率是0.74MHz (740kHz)。1969年的其他技术(如火箭、化工、通讯)也远比现在要低得多。各种电子设备(如摄像)都又大又笨重。 如果说当时能送几双鞋到月表,再印几个脚印;或者用机器从月球取几块石头;这都还是有可能的。把人送到月球轨道转几圈,再回来,也许也可能。 但把两个活人送到月球表面,而且第一次就带着复杂的月球车等设备,在月球表面阳光暴晒的环境下、HIKING一圈,再回到地球,那就是神奇了。中国的神舟 飞船都先用假人试验了好几次,才敢让杨利伟上。之前肯定用猴子、狗之类试过。后来翟志刚第一次EVA,都是系着绳子,一只手一直抓着飞船上的扶手,没敢两 手脱把,被某些阿三讥笑为胆小。 肖传国的反射弧手术进行了几年的动物实验。美国人登月却没有进行过动物实验,或者假人试验,直接就是两个活人上,而且是电视直播(信号在地月之间往返需要两秒多种)(注一)。即使在当时只争朝夕、激情燃烧的冷战年代,也是很难理解的。如果是现在由我设想登月, 用 无人飞船在登月地点存放设备、食物、生命保障系统等,先设个基地。月球车等设备都不应该是随身携带。返回轨道用的设备也不应携带,而是预先放置在月球表 面,并且测试一切正常。这显然是更容易,也是更安全的。然后,我应该先试着送条狗到月球上跑一跑,然后测试无人的从月表再次升空... 从技术上看, 绕月的登月舱速度很大,月球没有空气,它只能靠火箭的反向喷射,从一个很高的速度(而且是平行于月表),抵抗月球引力,实现完全的平稳着陆。光这个让登月舱停下来的过程,要耗费多少燃料?而且没有高速计算机调整,要实现靠火箭反喷准确着陆在某个位置,这是多复杂的事? 两个活人从月球表面要与月球轨道上的飞船会合,又需要达到5倍音速的速度,这不是一个小速度。也就是说,他们降落在月球时,必须携有大量的燃料。就算登月 火箭巨大,能携带这么多东西,这一系列环节太复杂了。在地球上发射一枚火箭需要长时间准备,需要大量的人员,火箭必须精心伺候。两个宇航员没有任何其他辅 助设备,地形、地质也不清楚(但好像类似于沙漠之类)(注二),居然能够潇洒、从容地降落在月球后,靠自己随身携带的设备、克服月球引力、再次自主升 空... 这已经有点神话的意味了。 其实不用搞登月、再回来。我们可以设想一个容易得多的实验:用直升机把设备直接投放在一处无人的沙漠地带,看两个人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系列准备,顺利用火箭升空... 美国人的登月搞了6次,后来突然不玩了。 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美国停止了登月? 我个人认为:1970年代开始,通讯技术,特别是民用通讯技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互联网也开始运用。望远镜的口径也大大增加...控制信息的传播就变得很难了。 据说,美国要按现在的技术重新登月,估计要在几十年以后。 注一:1969年5月,进行了绕月飞行发射(阿波罗10);两个月后,就直接活人登月并返回了(阿波罗11)。 注二:假如降落地点不平,或者发生坍陷,着陆设备倾斜、翻倒,怎么办? 后注:以上看似打假,胜似打假。一般对登月的质疑都集中在几段登月的视频上,我认为,如果工作细密,那些照片、视频是可以做的比较完美的。重点应该在两个活人携带那么多设备如何着陆、如何再次升空这个问题上。 (版权所有,2010-10-11,岳东晓)
个人分类: 科普|6044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FDA这块金字招牌 方舟子
8288 2013-4-11 12:37
最近我在华盛顿参加了一个生物制药的会议,见到美国一家风险投资公司的代表在会上报告说他们正在中国试验新药,称赞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新药试验非常灵活,不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那么死板、苛刻。 由于FDA的苛刻,使得在美国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也非常费钱的过程。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一般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花费数亿美元。每5000种用来做动物实验的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人体临床试验,而只有1种最终能够被获准上市。在2006年,FDA仅仅批准了101种新药上市,与有的国家一年能批准上万种新药上市相比,当然令开发商不满。 但也正因为FDA的苛刻,使得FDA认证成了金字招牌。一种药物一旦获得FDA批准,几乎就等于拿到了一张风行全球的通行证,表明它已经过了严格的科学检验,能够取得医生和患者的信赖,开发它的制药公司也就有了占有世界市场、获得巨额利润的可能。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一则“FDA首次认同中医药学是独立的科学体系”的谣传会让一些中医业者激动得近乎失态,欢呼这是振兴中医的契机。虽然此前他们口口声声说“中医不能用西医方法来检验”,在真相大白之后又再次摆出“中医不必由美国认可”的姿态,但其内心,其实是极为看重FDA这块金字招牌的,只不过是用自傲来掩饰自卑而已。中医科学研究院的一位院士由于对FDA文件做了大相径庭的误读,无意中给中医业者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 中医业者试图打FDA的招牌并非最近才出现的事。几年来我们时不时地会见到某种中药的广告声称它已获得FDA的批准而销往美国。而事实是,迄今没有一种中药获得了FDA的批准。中药是做为保健品(美国称为膳食补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根据美国现行法律,保健品类似于食品,无需经过FDA批准即可上市,FDA也不认证保健品,所以国内有些保健品声称获得FDA认证同样是不实广告。但是FDA如果发现某种保健品含有毒性成分,会导致严重的毒副作用,则会禁止其销售。所以没有一种中药获得FDA的批准,反而有许多中药被FDA禁止销售,例如那些含有朱砂、雄黄、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 也许会有人觉得,不经过FDA批准就可以在美国销售,岂不是意味着中药在美国的处境更好?其实不然。没有经过FDA批准,中药在美国就不能算是药物,就不能进入医疗保险系统,不能在标签和广告上宣称能够预防、治疗疾病;不受FDA的监督,其品质没有保证,医生和一般的消费者就都不会相信它。国内生产的中成药如果原装在美国销售,严格地说都是非法的,因为其标签和广告都声称能够预防、治疗疾病。如果把它们翻译成英文,就可能吃官司。所以这些中成药都不敢贴英文标签、做英文广告,这也就意味着它们的销售范围只局限于唐人街、东方店,其市场比一般的保健品还要小得多。 按照FDA以前的要求,中药甚至连申请新药的资格都没有:要申请新药,必须是合成的或提纯的单一活性成分,如果含多种成分的话,则必须做为复方药来申请,证明每个成分都是发挥了作用的。但是中药的活性成分一旦被提纯,那就变成了化学药(国内所谓西药)了。所以你也可以说从前FDA是在强迫中药变成西药才有做为药物的资格。这种要求虽然有歧视中药之嫌,但有其道理。同一种药材在不同的产地、不同的生长或采集时间、不同的厂家、甚至同一厂家的不同批次,其成分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完全不同,不把活性成分提纯出来,如何能保证药物的质量和药效的可靠?对这一点中医业者其实也是同意的,他们自己也经常抱怨现在的中药材质量不如以前好,把中药的无效归咎于药材质量差。 不过,在2004年6月,FDA发布植物药品产业指南,放松了对草药的申请要求,草药不必把活性成分提纯,甚至不必鉴定出其活性成分,也可以申请新药,但是必须用科学方法做有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证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所以,再说FDA歧视草药就没有道理了,事实上FDA对草药采用了更低的标准,不要求像化学药那样鉴定、纯化活性成分,也不要求知道其药理。 有一些中成药据此申请在美国做临床试验,这也成为了这些中成药在国内的卖点,宣称“获准美国FDA临床许可”,一不留神还以为它们已获得FDA批准上市了。其实它们获准做的只是初步临床试验(即一期或二期临床试验),准入的门槛很低:只要向FDA表明该药物有足够的安全性即可,例如曾做为保健品大量销售,在其他国家被做为药物使用,做过动物试验等等。真正能够说明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是大样本的临床试验(三期临床试验),但是目前并无一种中药已在美国通过了三期临床试验,当然也就没有一种中药获得了FDA的批准。迄今为止唯一一种被FDA批准上市的草药制剂是一家德国公司生产的,从绿茶提取的外用药,用于治疗生殖器疣。 在将来有没有可能有哪种中成药获得FDA批准,可以光明正大地打FDA的招牌呢?当然完全有可能。最有可能获得零的突破的是单味的中成药。如果是多味的中成药,根据FDA的要求,要按复方药处理,必须证明每一味药都是必不可少的,难度要大得多。至于“辨证施治”的汤药,因为没有固定的配方,是绝无可能被FDA认可的。 如果将来有某种中成药获得了FDA的批准,也绝不意味着FDA认同了中医理论或中医体系。它只是承认了某种中药,至于这种中成药要治疗什么疾病,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副作用,都必须用现代医学方法来检验,并用现代医学理论来阐述,而不能用阴阳五行、辨证施治、君臣佐使来应付。
个人分类: 网络文摘|402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4 20:46 , Processed in 0.018969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