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吴敬琏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厉以宁吴敬琏是什么经济学水平?
稻草 2017-6-20 20:28
厉以宁、吴敬琏是什么经济学水平?比现在的经济学本科生水平都不如。 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就是把西方的经济学知识移到中国。这种翻译式的工作水平,现在的经济学本科生每天都在做这种工作。厉以宁、吴敬琏对于私有经济在中国发展还是有贡献的,他们的时代是片面追求私有化的时代,也是私有化泛滥的时代, 但是,现在中国追求的是公有与私有的合理发展的问题,西方经济学那一套行不通了, 因此,属于他们的时代已经远去了。 八十多岁的人了,好好安享晚年。 这样的人政府如果再让他们出来指手画脚,那就是政府的不对了,因为政府你没有认清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事实上,他们现在出来,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只有负面作用,没有正面作用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对厉以宁和吴敬琏的深刻批判
热度 2 稻草 2014-12-10 23:11
市场化与私有化 ——对厉以宁和吴敬琏的深刻批判 卢麒元   没有足够的哲学功底,就不要妄言经济学逻辑。妄言经济学逻辑,不仅仅会犯教条主义错误,还有可能导致人民的苦难和国家的灾难。   吴敬琏先生和厉以宁先生,被捧为中国经济学界的泰山北斗,且为历届中国政府所倚重,他们的经济学逻辑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然而,单纯就经济学水平而言,此二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哲学讲究辩证,经济学判断从来都是相对的,或者说经济学没有绝对是非标准。再深入一步,经济学研究的着眼点是度的问题,也就是所谓边际效用问题。任何事情都存在局限性,正所谓过犹不及。   吴先生和厉先生走极端了。   吴敬琏先生推崇市场化。笔者阅读过吴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老实说,吴先生的学问尚欠周严。吴先生的研究欠缺两样东西:第一,市场化效能的外部约束条件;第二,市场化效能的边际确定与控制。用通俗的语言来描述:第一,越是好的市场,越需要有效的行政干预;第二,市场是一个有限概念,过度市场化一定酿成灾难,必须确定市场化的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必须通过制度和政策实施有效地控制。换句话说,建立市场的同时,必须完善实施管理控制的制度和手段。否则,真理向前一步就会变成谬误。吴先生及其弟子门生对推动中国市场化有贡献。但是,那种近乎宗教信仰的市场化理论,严重误导了中国政府对改革方向的认知。他们对于中国畸形的市场化,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国要建立真正的市场,而不应该是建立“赌场”,更不应该是建立“屠宰场”。   厉以宁先生推崇私有化。笔者阅读过厉先生的大部分经济学著作。老实说,厉先生的学问不仅仅欠缺周严,还存在严重的道德缺失。厉先生对股份制情有独钟。很遗憾,厉先生却没有搞清楚公有制、股份制与私有制之间的关系。厉先生戮力推行的其实不是真正的股份制,而是狭义私有制。严格意义上的股份制,本质上是公有制的一种模式。厉先生所倡导的畸形股份制改革,是将国有资产通过违宪和违法的方式转变成为私有财产。这是打着股份制招牌,违宪违法地推行私有制。管理层违宪和违法的情况非常严重,旧股东(人民)未能行使股东权力,管理层私自将股东资产转移(侵吞)了,这是极端严重的犯罪行为。稍具哲学常识的人都知道,主体性缺失源于代理权越位。解决国有资产管理问题在于抑制代理权越位现象,落实实名股东(从人大代表中抽签选择即可)的股东权力。笔者很惊讶,厉先生及其子弟门生却不想落实国有股权的实名股东参与方案,他们玩了狸猫换太子的游戏,他们促成管理层违宪和违法地将国有变成了私有。将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私有化后,我国人民丧失了本就拥有的财产权,成为了一无所有的打工者。没有底线的私有化,无异于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本质上是对自由人进行奴化。老实说,古今中外都罕见如此无知兼无耻的“经济学大师”。   市场化和私有化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但是,这种逻辑关系不是必然的和绝对的。恰恰相反,这种逻辑关系是或然的和相对的。市场化和私有化都存在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政府存在的价值在于寻找、控制、坚守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绝对边界和效用边际。笔者再重申一遍:过度市场化和过度私有化,将促成少数人剥夺多数人的自由,这是奴化自由公民的伪经济学逻辑,这种理论将导致人类文明的倒退。对“吴市场”和“厉股份”的荒谬经济学逻辑,我们早就应该进行彻底批判了。   哲学在经济学中的应用,讲究高水平的对立统一。一切自由都是相对的。绝对自由是以绝对不自由为代价的。没有红绿灯和斑马线,汽车的自由将让行人付出血的代价。我国主流经济学家,爲了让利益集团获得绝对自由,已经让全体国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我国当前和今后的主要工作是完善对市场化和私有化的管理、监督和控制机制,必须使市场化和私有化受到有效的制约和控制。在中国,绝对不能继续推进无底线的市场化和私有化了。这是对人民的犯罪。所谓“杀出血路”,不然“就是死路”,这哪里是在讨论问题?这种疯狂的态度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术讨论的范畴。这是在鼓动造反,这是在挑起革命。   本文最后,笔者想点评一下世界银行《2030年的中国:建设现代、和谐、有创造力的高收入社会》的报告。该报告的核心仍然是两化:市场化和私有化。值得警觉的是,该报告的落脚点其实是在人民币上。请注意:   第一、人民币的币值取决于中国政府的备兑支付能力,具体而言就是政府可支配的财产和收入的总额。政府可支配的财产和收入的总额是共和国的财政实力,这是人民币发行数量的依据,也是人民币信用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减持国有资产、降低国家税收、增加政府负债等等建议,其意图均在于肢解国家财政职能,弱化中国政府的备兑支付能力。也就是为掏空人民币币值做前期准备工作。其终极目的是要瓦解中国国家信用。   我们必须集合并强化中央财政的职能,我们要准备打一场人民币保卫战。   第二、世行所谓的金融改革,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汇率市场化,其意图都是打破中国政府对资本流动的管理,为国际金融资本“屠城”暗开城门。所谓央行独立性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私有化,不过是为国际金融资本提供“屠城”的工具而已。   我们必须将金融主权牢牢掌握在党中央和全国人大手中,绝对不允许违宪和违法的行为肆意发生。我们必须牢牢控制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绝对不能允许中国的金融市场失控。   第三、再分配问题超越了一般市场功能,必须通过政府强势介入来解决。其中,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转移支付是两种主要方式。财政转移支付和金融转移支付均为国家经济管理主权,此问题严禁任何境外机构介入。协助境外敌对势力侵犯国家经济管理主权,已经构成叛国罪,国家安全机构对相关人士应保持高度警觉。此份世界银行报告涉嫌侵犯我国经济管理主权,我国政府应向其发出严厉的警告。   我们必须加强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的综合运用,强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和效能。同时,我们更迫切的要解决实质负利率和实质负汇率的严重问题,我们再也不能向资本特权者进行金融转移支付了。   笔者申明,笔者一向支持有序建立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长效机制,笔者甚至建议加快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但是,笔者一再强调,一定要明确市场化的边界,一定要确定市场化的效用边际,并据此建立完善的管理控制手段。没有能力管控,就不要轻言松绑。老实说,笔者对有关部门的认识水平和管控能力始终存有疑虑。   笔者希望,有关方面多学一点哲学。最低限度,要做到两明:自知之明和兼听则明。在特定时期,在特定条件下,市场化和私有化存在着合理性和必然性。但是,我们一定要懂得辩证,要认识事务的相对性,不要搞绝对,不要走极端,要努力实现高水平的对立统一。   就请吴先生和厉先生去颐养天年吧。就请佐利克先生回美国去忽悠吧。中国还是有一些爱国的、独立的、高素质的优秀经济学家的。关于市场化和私有化问题,中国人一定会给出系统解决方案的。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23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吴敬琏和邓小平的私有化是什么意思?
热度 2 稻草 2013-10-17 12:14
吴敬琏:什么叫私有化?弗里德曼88年来中国,他在上海就讲私有化,到了北京,大概是快要离开的那次宴会上他就讲,"我想来想去,彻底的公有化就是私有化,彻底的私有化就是公有化。"所以这种概念讨论我不认为有太大的意义。我还是坚持我97年给中央的那封信里的意见,社会主义与否跟国有不国有没什么关系。为此我去查过《邓小平文选》,《邓小平文选》里就没有这个国有这个词。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395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要尽快让厉以宁和吴敬琏退休
热度 4 稻草 2013-9-27 19:49
厉以宁和吴敬琏对中国的私有化改革是有贡献的,厉是厉股份俗称,吴是俗称吴市场。 经过30年的私有化潮,中国的发展进程进入到一个新拐点,十八大提出共同富裕,习主席提出复兴中华的中国梦。这可以说是一个历史的大转折,大进步。而厉吴二人,对此束手无策,除了会一些私有化的玩艺,没有一点新招式,乃至把发展当改革,把私有化当教条,长此下去,中国不会进入拐点,不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机。 让他们退休,新的时代呼唤年轻人大有作为。 前进吧,中国!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66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文革大跃进和改革开放的投机分子秦晓、吴敬琏之流
热度 1 稻草 2013-8-16 07:33
文革大跃进和改革开放的投机分子秦晓、吴敬琏之流   1972年6月28日,毛主席在会见斯里兰卡共和国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时说:“我们的‘左派’是一些什么人呢?就是火烧英国代办处的那些人。今天打倒总理,明天要打倒陈毅,后天要打倒叶剑英。”毛主席又说:“这些所谓‘左派’,其实就是反革命。”   毛主席指的在文革期间“所谓‘左派’即是大搞所谓“全面出击、打倒一切”阮铭、吴敬琏、任志强、秦晓等这些“最最革命”、“彻底革命”的“左派”。当年在文革大跃进中的这些投机分子与改革开放的投机分子恰恰是同一拨人。今天宣称别人是文革余孽,极力妖魔化文革的多半是文革中的打砸抢分子,鼓吹改革是最大红利的十之八九是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中急先锋,当年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马宾苏铁山恰恰却主张为文革正名。  1,吴敬琏——大跃进中“马屁精式”政治积极分子   1957年科学院经济所里发生争论,而新来的代理所长孙冶方(上面有着中宣部、中科院党委以及团中央刊物《中国青年》杂志介入),与群众中间的“马屁精”(例如吴敬琏)紧密结合,把原本处于权力中心的狄超白、林里夫等人作为右派打下去,这样,新的代理所长不仅获得更高的个人权威,而且还通过提拔吴敬琏这样的“马屁精”积极分子,在自己的外围构筑起构筑起一道非常巩固的防线:使自己成为不受群众舆论批评和监督的绝对领导。吴敬琏这样的“马屁精”式的积极分子,他下跟新所长的步伐和意愿,上乘中宣部、中科院党委和团中央刊物支持的东风,把林里夫、狄超白等比较正直的研究员和所领导打成了右派和反党集团,这样,就方便了新所长在经济所建立起“一言堂”,此后,所有的研究员都变得胆小谨为,时刻检点着自己的言行,任何人都需要防止被吴敬琏这样的积极分子“偷偷记账”和机会一来就向所长“打小报告”。就这样,孙冶方所依赖的积极分子就成为一种时刻起作用的“线人”,在“线人”的眼皮底下,任何人都需要穿起“防护衣”并戴上“假面具”过日子。到了1964年的四清运动期间,吴敬琏又在更高层级的“坏干部”于光远的直接领导下,成为“棍子”和“打手”来批判孙冶方的修正主义谬论。虽然批判的对象总是在变,但是,为了政治投机而在大官的指使下损害他人正当的人身权利和政治权利的投机手法则不变,假积极的一个基本特点是不问是非,唯一的标准是谁的官够大,跟着谁去批判别人捞到的利益够多。(《老田:“反右扩大化”与“政治机会主义同盟”的形成——谈谈“党史造谣学”的方法论基础》)  2,胡耀邦亲信阮铭——混入共产党、国民党、民进党中的投机分子   一个代表就是胡耀邦的亲信阮铭。此人1931年7月3日出生于上海,祖籍江苏金山县,194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至1961年之间,调任为北京日报社政法文教部副主任、理论部主任。1961年至1967年在中共宣传部担任调查研究室主任和文化革命委员会主任等职,这期间以“极左”面目出现,残酷迫害知识分子。1977年应胡耀邦的邀请,到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工作,担任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理论研究室副主任。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于北京召开,确立了邓小平的领导地位,也为中国在政策上的“改革开放”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983年中央清查“文革”遗案,阮铭因“三种人”问题(打、砸、抢)被开除党籍。1988年阮铭赴美不归,卖身投靠台湾间谍组织。1997年阮铭任台湾淡江大学客座教授,此后因经常发表极端激进的台独言论而获陈水扁赏识,2004年获聘“总统府国策顾问”。 他混入共产党、国民党、民进党之后都有过火表演,因而被公认为“戏路广,适演角色多”,“红”角演得发紫,“蓝”角演得发青,“绿”角演得发黑。(《恒旭:既得利益者秦晓凶猛“普”来,党中央并左翼和群众应着力应对》) 3,秦晓——文革初期保皇派联动组织重要成员 改开后集官学商为一身并擎“普世价值”大旗   谈到秦晓,不得不从文革的联动组织开始,文革初期,北京四中的高干子弟结成保皇派联动组织,并组建所谓纠察队,在某主席的挑唆下,不顾毛主席和中央文革“要文斗不要武斗”的明确要求,暴力镇压造反派群众组织,打杀砸抢和提出血统论,就是从这个保皇派联动组织开始,而普通群众组成的造反派组织成了打杀砸抢和血统论受害者。秦晓就是联动重要成员,并狂热支持血统论。中央文革发现了联动的反动性质,并明确否定和批判其“老子英雄儿好汉,老子反动儿混蛋的血统论”,中央文革迅速采取行动,抓捕了秦晓在内的联动主要成员,联动覆灭。后来周总理因念及联动成员多为少年,虽犯下滔天巨罪,但毕竟少不经事,背后受某人指使利用,所以网开一面,对大部分联动成员予以长期教育后,不再追究其刑事责任。改革开放后,秦晓等高干子弟近水楼台先改开,率先出国留学经商。秦晓成为超级央企招商局集团的主席后,集官学商三重身份与一身,民间称之为超级大买办。后又开办私营博源基金会。让秦晓成为公众焦点的事件是,秦晓一手造成的“平安上市案”和“永隆收购案”,前者是以超低价卖出,造成四百亿美元国有资产流失,后者是以超高价买进,同样造成数十亿美元的国有资产流失。这二者都是教科书般的鲸吞国有资产之典范杰作。而造成如此天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后,秦晓高调亮相主流媒体,擎起“普世价值”的大旗。(转贴)
25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吴敬琏:不可能在江理念下实现现代化
热度 3 wx1wx2 2013-2-24 18:25
吴敬琏:不可能在江理念下实现现代化
哈弗大学大四的学生 陈婉欣 针对政改提出, 中国的改革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去走 ? 吴敬琏回答说,没有民主、自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权威主义理念。 东方不可能在这种理念下实现现代化、近代化。 附: http://news.qq.com/a/20130224/000098.htm 吴敬琏:中国不能再走新加坡式威权主义道路 南报网讯 2013年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三届年会于2013年2月22日-24日在黑龙江亚布力召开。 吴敬琏对话80后 嘉宾:吴老师,周老师好,我是陈婉欣,哈弗大学大四的学生。我想针对改革提出深入基础理念的问题,我们所知道现在关于改革有两方面的方向。一个是民主性的改革,一个是自由市场经济,像吴老师昨天你也提过。但是据我所了解,这两种模式的改革在西方有一个文化性的支持,也就是西方自由主义精神作为一个理念性的基础来推动着不管是政治民主上的改革还是自由市场经济的改革。据我们所知在中国传统理念当中是不太提倡个人资本主义精神,反而是集体观念更重。在没有这种精神理念支持之下,中国如果想要推进不管是民主改革还是自由市场,它会怎么样解决缺乏这种理念支持的问题?如果说是没有办法像西方那样建立这样的一个自由主义精神的理念,中国的改革又会往什么样的方向去走?谢谢! 吴敬琏:你这是一个很很好的问题,是一个很好很严重的问题,确实存在。中国不能说没有这样的传统,应该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在发展的时候,自由民主这样的一些观念就开始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传播。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陈独秀写的《罪案》那篇文章,新青年做的事情就是把两位先生请进来,赛先生和德先生请进来,把科学民主请进来。这也支持了西方现代化,是这个理念的支撑。这个理念的支撑有更深刻的来源——基督教,就是我们所说的新教。东方国家,江泽民那本书跟西方宗教理念是冲突的,东方不可能在这种理念下实现现代化、近代化的。 可是战后,二战后出现了新的例子,比较突出的例子日本,《日本为什么成功》就讲了儒教是可以支撑日本的经济化的。日本的成功,以及到现在为止,像中国来说也是这样的,台湾大体上是一个现代经济的地区。可见东方人也是有可能的使得自己的传统文化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但是很不幸,我们东方国家改革非常困难,包括日本在明治维新脱亚入欧。另外一个例子是新加坡,新加坡大致上是福建省的移民组成的,但是在英国殖民时代把西方的法制框架引进来。所以它是一个很特别的威权主义的法制国家,一方面国家政府强大有力,另一方面它还要走法律程序。我在新加坡也待过,反对党的领袖往往被起诉, 往往被判,领导人的攻击诽谤罪赔款赔的倾家荡产。这些东西它在追赶时代,看不大出来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为强有力的政府如果善于学习,又具有效率,别的国家是怎么走的它能掌握。所以威权主义的政府还是可以有效地支撑经济发展。 李光耀先生一直说美国人那一套不行,我们亚洲价值观比它搞的要好,用儒家的思想来治国。但是在2000年的时候,它出现了一个使得全世界关心亚洲发展的人都震惊的一个言论,就是在2000年 达沃斯 会议上他接受了外国记者的采访,他说在信息时代,儒家思想已经落后了。我们这里比较闭塞,很多人还再说我们应该学新加坡。但是在早期阶段,如果说在20世纪我们学新加坡用俄国式威权主义治理国家比法制要先进。所以我们在苏州工业园区学习新加坡这一套,以至于拓展到整个苏南地区,这个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21世纪不对了,因为它已经发现这个不行了。发生什么变化呢?它从一个追赶者变成领跑集团的一名成员,就是说它需要原始性的创新。用政府来指挥你来干这个你来干那个,这个不行,这个需要有创造性,需要减轻束缚。其实早在90年代我在新加坡国内政治研究所工作,90年代他们内部的调查已经知道,专业人员都觉得太束缚,不愿意在新加坡待。到了20世纪他们的领导人确实是比较有眼光,他发现这个不行。90年代的调查, 大概有70%以上的人希望移民,就是专业移民。所以他就提出,在信息时代要发扬的是企业家,发扬创造精神。 中国五四运动以来对我们知识分子影响是很深刻的,只不过从历次政治运动把这些观念都看作是反动观念,对于这种现代社会的一些基本的所谓普适价值,前两次都有争论。很多东西都说是反动的,这并不是上边的命令。像我们经历了历次运动以后,好像深入了我们的灵魂。虽然我们有启蒙的需要,老一代你可以看看王元化先生的著作,叫“新启蒙运动”。最近几年最重要的代表可能资中筠,去年出了她的“简记”,五本,很好看。她是新一代的大学生。所以新的观念正在启蒙。 前一段时间,我们说到了一种旧体制的一些观念占上风的。所以自由亚,民主呀,普适价值,理性呀。普适价值是西方国家的或者颠覆各种手段等等,但是你看一些基本的要素,在十八大的叫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二十四个字”,普适价值想说的话都在里面。所以这还是在一个争论在两种迷一样的。 对于中国自己来说,关心中国未来的人都要更深入了解中国。对于外部人也是一样,不要看到现象,要深入了解一下内部的机理,包括人们的思想理念。
个人分类: 中國改革|681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6 08:03 , Processed in 0.029928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