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灾难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吃光毛泽东的“人口红利”十大灾难降临
热度 3 稻草 2015-11-21 12:01
王忠新:吃光毛泽东的“人口红利”十大灾难降临 作者:辽宁王忠新 如何繁衍人口已成中华民族“天字号”难题    自改开以来,公知精英们一面痛骂毛泽东的人口政策,一面饕餮毛泽东时代的人口红利;一面严苛地推行“一孩政策”,一面极低廉的出卖劳动力。而当“一孩政策”实施了35年,也吃光了毛泽东时代的人口红利,人们才发现:十大灾难已经降临。    难题之 一: 谁来拿枪保卫共和国?   自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之日始,无论红军时期、抗战、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直至实施改革开放,一直都是“当兵热”,可这个景象在近年出现拐点。    1 、“独子不当兵”:已成被打破的铁律。 秦朝,被称为苛政猛如虎的朝代,却立法:独子不当兵。这也成为世界通则,美国有部获五项奥斯科大奖的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就演了这样一个故事。可中国“80后”的代名词,就是独生子女,不征独子当兵,还能征独子他爹当兵?由于生育率降低,中国适合入伍的独子成倍减少,北京市适龄青年仅从2008年的56万人,就减少至2012年的30万人。    2 、千古奇观:独生子女组成作战大军。 “一刀切”实施了30多年的“一孩”政策,造成现在中国军队中独生子女率已不低于70%,中国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由独子组成的军队,也是千古绝无的由独子组成的军队。而打仗就要流血牺牲,“二战”中苏联军民死了2500万人,中国军民死了5000万人!死不起,怎么赢得起?死不起,谁来保卫南海?谁来保卫共和国?!    3 、士兵发言:“我死了家里人怎么办”。 针对一士兵:“不是我怕死,我是独生子,我死了家里人怎么办?”对此,一家主流大报曾发文痛批。可唱了那么多高调,告诉了那么多如何发扬,指出了那么多该怎么做,可就没回答:他战死了,家中的六七个老人咋办?再看看那些对越自卫反击战牺牲战士的父母,看看烈士和领袖被侮辱、诋毁,甚至烈士墓被铲的现状,这独生子女兵的提问,只能遭到批判?   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牺牲,特别能战斗,特别值得人民的爱戴和信赖。但独生子女政策直接触及的谁来保卫共和国,不需要深刻反思?    难题之 二:天量的廉价劳力还从哪里来?   以提供廉价劳力来支撑高速发展,这是改开的基本经济模式,可现在中国还能再提供廉价劳动力吗?《凤凰财经综合》去年底提出一个问题:中国城市即将陷入“抢人大战”,缺口的20亿人从哪来?    1 、供给廉价劳力,是改开的绝对历史前提 。发展资本主义必须有两个绝对历史条件,一是资本的存在;一是无产者的出现。资本主义的秘密:就是将无产者变为工资掩盖下,能增值的可变资本。在当代全球经济一体化,机械和原材料等都是平均价格,还是国际化的透明价格。商品要有竞争力,无疑要从劳动力价格找利润。中国能长久、不断、天量,又十分廉价的供给劳动力,这是搞改开的绝对历史条件。过去30多年中,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近30%。    2 、人口增长出现拐点,廉价劳动力风光不再 。2012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绝对下降,比上年净减少345万,以后劳动力人口年减少400万左右。世界银行2014年认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已经接近枯竭。人口拐点到来的具体表现,就是工资迅速上升,由人力构成的这部分可变资本成本迅速上升,中国“农民工时代走向终结。中国的劳动力供应,由结构性相对短缺,走向绝对短缺。    3 、按各地发展规划需要,人口缺口 20 多亿。 安邦研究团队在长三角调研:不少新型城镇规划,都需10万-20万人口填满!若数千“经济-城镇-人口” 同时扩张,中国就会遇到人口过少的严峻挑战。以新城区为例,到2013年底,中国城镇人口7.3亿,新区规划34亿人口,总计超40亿人。既,中国把全世界城镇人口装进去,才能实现城镇大发展!    4 、“ 雇工难”已成一种普遍现象。 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各地出现“用工荒”。造成很多外资纷纷撤离,大批企业纷纷倒闭。这种风潮不仅在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也在全国蔓延。现在中国各地出现的“鬼城”,不就吸引不来人流?而且,“80后”出生的农民工达56%--60%。城市只有提供更好、更公平的发展机会,才能接纳新生代农民工。随着招工难,非洲、东南亚等国打工者纷纷偷渡中国,并形成劳力输入产业链。“洋打工”一两年内在中国就要达1000万,随后陆续“偷渡”进入的“黑洋打工”,将带来更大的社会问题。   人口已经是各地寻求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最大的需要,还是最大的缺口,并是极难破解的难题,这是不争的事实。    难题之 三: “八老一小”的养老景象不令人恐怖?   日本人富而后老,美国人富而不老,中国人却未富先老。相比到2050年,欧洲人将面临从7人养一老人,变成不足两人养一老人。而中国现在一个年轻人背后,竟要站着6-8个老人,中国不仅未富先老,还老的邪乎!    1 、一张最让人惊恐的照片。 在中国无论看到什么杀人放火的恐怖的画面,也没有这个画面恐怖:这是江苏如东县一个“光荣”遵守一胎政策的老龄化家庭,一个二十多岁的大学生,一对近五十岁的父母,一个外公,一对爷爷和奶奶,一对曾祖父和曾祖母,一家八口只一个年轻人,即使在动物世界,这都是令人非常恐怖的种族灭绝画面?如这小伙一结婚,背后站的又将是几个老人?全世界哪个国家能见到这种断子绝孙的画面?!    2 、空巢老人境遇十分凄凉。 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70%。现在对老人看病和看护的巨大压力,一个孩子根本没法承担。以致独居老人离世遭宠物狗撕咬,独身老人在家被强奸、强抢,空巢老人遭诈骗,空巢老人被活活饿成干尸,独居老人纷纷自杀(甚至结伴自杀),一岁多的留守女童与奶奶尸体独处7天未进食生命垂危等等,都已是中国司空常见的新闻。    3 、养老难到底该怎么破解。 一个孩子没法孝敬几个老人的生死,而社会又无法承担。2013年,北京的一些养老院的床位,已经排到了100年后,某养老院的1100个床位目前已有1万余名申请人在排队等候。目前,中国缺乏自理能力的老人,已超过3300万人,实际护理人员几百万,现在全国所有机构护理人员20万。谁来养老?这已成了“天问”!    难题之 四:全国愈千万的“失独”家庭咋过?   “失独”,这是改开以来出现的一个新名词,随着这个名词的不断清晰,这份伤痛更长久地折磨共和国的神经。    1 、 一胎化把“失独”提高 100 倍 。 二胎家庭孩子都夭亡的概率只万分之一,一胎化把这个比例提到1/100左右。可以说,任何“一孩”家庭,都面临失独的高风险。在这个概率下,几乎每人周围都迟早会发生“失独”的悲剧,相应的心理冲击和极大的心理压力,让人们从最基本的道义层面质疑一胎化,这极大的损害政府信誉,并深刻影响社会稳定。    2 、 已愈千万的“失独”家庭在哭泣 。根据《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15岁至30岁年龄段的死亡率为40人/10万人推算,我国每年15-30岁独生子女死亡人数至少7.6万人。以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计算机微观仿真预测:每年新增死亡独生子女9.5万。   作为统计学中的“失独”定义:终身曾生一孩、现无子女,今后无子女的夫妇。还有将“失独”定义:无论独生子女多大,只要有独生子女证的孩子死亡,且父母至少一方存活。中国尚无对“失独”统一定义,也未见官方的“失独”家庭统计,统计“失独”的规模,竟成了一大学术难题。有专家认为:现在中国有2千万“单独”家庭。    3 、失独家庭境遇极为悲惨。 “失独”家庭已成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红枫中心调研发现,大多数“失独”父母都“不怕死”,60%以上“失独”父母存在较严重心理问题:有自杀倾向达38%;感到自卑达70%。今年7月,杭州一对夫妇在独生女病故百日,双双自杀身亡,而这绝非个案。“失独者”除自身心理痛苦外,养老问题更突出,2015年5月初,来自河北、辽宁等多地上千名“失独”者,在国家卫计委门前聚集,要求政府兑现“只生一个好,国家来养老”的承诺!    难题之 五: 人口无序流动咋能平衡区域经济发展?   地区平衡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毛泽东时代几近成倍加大中西部投资,实施“三线”战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得到根本性改变。可改开以来,独子政策下的无序人口流动,急剧导致城乡差别加大、区域经济严重分化。    1 、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 至2013年底,全国流动人口达2.45亿人,人口流动已超过18%。中西部省份跨省流出人口最多。安徽、四川、湖南、河南、贵州和江西六省占全国跨省流出人口的71.07%。安徽省2014年净流向省外半年以上人口852.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4.02%。2013年河南省外出人口占本省户籍人口超20%。贵州省2013年全省外流人口达760万人。    2 、欠发达地区出现 “ 人口逆差 ” 。 由于人口流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安徽、四川等省市出现“人口逆差”。此外,东北三省还面临人口自然增速锐减,其中,辽宁省2011年至今都人口负增长,辽宁是全国第一个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全国唯一人口负增长的省份,全国唯一连续多年人口负增长的省份。    3 、欠发达地区老龄化问题更为突出。 通常,经济高增长地区,人口增长减慢;经济增长慢的地区,人口增长较快,但中国恰恰相反。“六普”黑龙江总和生育率1.03,吉林1.03,辽宁1.0,远低于全国1.5%,比江苏、浙江等经济更发达地区都低。由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东北,出生率又极低,人口结构老龄化更快。2013年,辽宁老年人口达789万人,占辽宁总人口18.5%,而全国老年人口占比14.9%。    难题之 六:打击拐卖儿童咋成极难遏制的特色犯罪?   拐卖儿童,这是实行“一孩政策”的罪恶伴生物。而拐卖儿童达到产业化、链条化、广泛化、长期化、集团化、猖獗化的程度,与长期实行的“一孩政策”,绝对脱不了干系。    1 、年失踪儿童就达 20 多万。 自改开以来,中国有多少儿童被拐卖,准确数字不得而知。但从中国广播网2013年6月1日报道:中国每年失踪儿童不完全统计有20万人左右,找回来大概占0.1%。光一个陕西富平县妇幼保健院拐卖婴儿事发,就有50多户家庭排队报案。专门为妇女服务的妇婴医院,咋成了贩卖婴儿的魔窟?仅从公安部2011年公布的打拐战绩可见:2011年,全国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320起,解救被拐儿童8660人。    2 、贩卖儿童已成庞大的地下产业。 拐卖儿童这庞大的地下产业,在“对外开放”中也国际化了,形成了跨国拐卖。尤其,形成严重的区域性跨国拐卖。据联合国发展计划署估计,在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泰国五国和中国的云南、广西两省区,就有数十万计的妇女儿童被拐卖。    3 、猖獗的拐卖儿童相伴“一孩政策”。 毛泽东时代早已根绝的拐卖儿童,随着“一孩政策”的实行,让中国的一孩成了中国最为稀缺的资源。物以稀为贵,在“一切向钱看”的指导下,引发了拐卖儿童越燃越烈的巨大犯罪,更造成数以百万计的家庭破碎。试问:美国怎么就极罕见有拐卖儿童,全世界为何只有社会主义的中国贩卖儿童这样猖獗,这同世界各国国都没有“一孩政策”,就没有一点关系?    难题之 七:低素质劳动大军怎么适应经济转型?   低生育人口,却缺乏高素质教育,这使低生育的劳动力素质不高的问题凸现。而缺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已成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重大障碍。    1 、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社会分工细。 经验证明,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往往社会分工细致,经济发展繁荣,更有利于经济转型。人口与资源环境既有冲突一面,也有和谐一面,需要在互动、动态、开放、复合的体系中具体分析,很多资源环境问题,往往产生于不可持续的粗放生产和消费方式,多样化的“人类行为”和规模性的“人口数量”,这两个概念不可相提并论。    2 、老龄化的社会最难实施经济转型。 在相同的人口规模下,一个老态龙钟的社会,在知识更新能力、创造力和向上的动力及活力上,都无法与年轻人较多的社会相提并论。长期低生育率加深老龄化,最终导致平均人口素质快速下降。人口结构中婴幼少青年等人口比例的快速下降,老龄化的社会,内需的消费动力最弱,进而使经济下行。海南一些城市靠卖房求发展,结果外地买房的老人来养老,坐车免费、进公园免费,除了买一点食品,消费水平极低。以致靠卖房虚假繁荣一时的城市,陷入了消费的颓废。    3 、转型缺乏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 目前,超过2.6亿农民工已占到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70%左右,然而,迄今仍有76.2%的农民工,只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65.2%的农民工从未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在G20国家中,中国的人力资本构成指数(反映一国劳动力素质),仅是美国的1/12,日本的1/10。低素质产业工人队伍还容易导致产品质量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难题之 八:社会和谐发展遇到很多死结咋解?   社会生产,包括人口再生产;社会发展,却不仅是经济发展。长期的“一孩政策”,已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多“死结”。    1 、独生子女体质普遍下降。 “一孩政策”让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在2012年的全国政协提案中提到,1985至2010年,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1.4%,大学生下降了近10%。小学生400米跑,初中、高中、大学女生800米跑和男生1000米跑,成绩分别下降8.2%、10.3%和10.9%。中小学男生引体向上成绩降幅达40.4%。    2 、优良的传统文化正在烂根。 “孝”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家庭养老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那是中国文化的得意。而长期的“一孩政策”很难去尽孝,造成大量空巢老人,造成中国的养老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造成中国的养老观念变化。有个小故事:一个孩子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嘱咐孩子好好学习。孩子说: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挣大钱,把妈妈送到最好的养老院。孩子笑得很灿烂,妈妈却已泪流满面。村庄,更是中国文化的土壤,是中国文化的“地气”。可由于人口的短缺,大量的村庄在消失。随着“一孩政策”带来一个个深刻的变化,造成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烂根。    3 、学校等公共资源浪费巨大。 从2000年到2010年的10年间,全国6—14岁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从2.05亿减少到1.58亿,全国农村小学则从55万所减少到26万所。城市学校数量也锐减。如,从2000年到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从1382万增长到2069万,但小学却从2169所降至1081所,专任教师数量从6.2万降至4.7万。全国小学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2500万,减至2014年的1658万,初中招生人数从最高峰时年招生2263万人,降至1448万人。    4 、婚恋的性别比例严重失掉。 伴随人口减少的,还有光棍大潮的出现:据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仅从1991年到2010年这20年期间,累积新生男性比女性多5565万。现每年新生男性仍比女性多130万左右,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产生6000万左右的光棍大军。如何破解带来的严峻婚姻竞争!浙江财经学院教授谢作诗给出答案称:低收入男人可几个人合找一个老婆;还应允许同志合法结婚。或者说,富人非法攫取的财富可以私有,穷人的老婆可以共用!   至于因独生子女的社会性格缺欠,造成的各种犯罪,更是千奇百怪等等。而所有的这些社会性问题,都是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一个又一个很难解开的死结。   难题之九:经济全面出现大幅下滑咋破解?   过去30多年中,人口红利对发达地区增长贡献率在40%以上。而长期实施的“一孩”政策,已造成新生劳动力供给的严重不足,这必然拖累中国的经济出现全面下滑。   1、食之者众,生之者寡。随着寿命延长,“421”家庭,将变成“8421”家庭,全家十五口人只有三个人在工作;“222”家庭变成“2222”家庭,全家八口人有四个人在工作。假如这时候人均劳动者创造GDP是3万美元,则“8421”家庭的人均GDP是6000美元,“2222”家庭人均GDP是15000美元,后者是前者的2.5倍!最终结果是,少生孩子更穷!   2、人口下滑“巧合”经济滑坡。随着2012年我国劳动力资源总量首次出现绝对下降,中国GDP增幅也持续下降,2015年前三季度,均为6.9%。这是2009年6月以来中国经济增速首次跌破7%。随着东北的人口净流出达到拐点,东三省的经济增长率,也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全国倒数。辽宁2011年人口出现负增长-0.34‰,2013年更扩大为-0.5%,辽宁的经济增速,也同时连续四年下滑,2014年下半年甚至负增长,2015年更连续三个季度全国垫底。   3、人口下滑大幅降低未来的财富。日本、欧洲都是在20~64岁人口,达到止涨回跌的拐点前夕,出现的经济危机。只生一个孩子,不仅降低现在的经济增速,还大幅降低未来的财富。随着,中国劳动人口以每年千万级别以上的速度减少,房地产、汽车、家电、钢铁、水泥等产业将面临雪崩、不动产价值将大跳水!中国将成全球最大“工业废墟”和“建筑废墟”。   难题之十:“再生难”挑战种族延续该咋办?   习总为首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人口问题,不追求畸形的经济发展,断然结束了“一孩政策”,这绝对是民族有幸,国家有幸,百姓有幸。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现在中国面临一个比“天字号难题”还难的,就是“再生难”!   1、普遍缺乏生育意愿。国家卫计委预计,单独二孩政策放开,将出现 “婴儿潮”,年新增人口200万。辽宁省卫计委甚至大力简化审批手续:对准生证时限放宽,生完孩子也可办证,不带婚育证明也办。但从沈阳市看,不想再生育的近50%。到2015年1月12日,全国虽有1100多万对夫妇符合条件,可政策新增出生儿仅66万,全国出生人口仅比上年增加47万。   2、新生育文化影响生育率提高。 看生育意愿,80后比70后低,90后比80后低,00后比90后低。新生代人口已形成新的生育文化,甚至丁克文化。 如果说,当年计划生育是“天字号难题”,那现在让妇女多生孩子,比“天字号难题”还难。你再灌输传宗接代的观念,她们死活也不接受啦!加之,中国大面积出现的“剩女”,不愿未婚产子,则不会出现西方高比例的“单亲妈妈”,这造成中国的生育率更低。    3 、生养不起是主要原因。 毛泽东时代那么“困难”,那家都能养起四五个孩子,现在符合生育条件的,却犹豫纠结生不起二胎。一对夫妇平均一年要在孩子身上花2.25万元,直到孩子年满18岁。在孩子人生中的头五年,城市父母的花费比农村父母高一倍。而实际现在的独生子女何止抚养到18岁,几乎一直都在“啃老”。低工资让独生子女有几个靠自己挣钱能买房娶媳妇的?这生孩子成本过高,怎不让人望而生畏。当年,像抓小鸡一样,将妇女送医院绝育。现在让妇女怀孕,还能像抓猪那样去配种?    4 、“一孩”造成的伤害比长期战争都大。 在中国历史上,将人口灭杀过半就达十几次。但那种传宗接代的生育观念,让中华民族具极强的再生力、繁殖力、涅槃力。甚至战争让人口只剩百分之一,都能迅速繁衍起来,这就是民族的伟力!但“一孩政策”,所造成的生育人口下降,生育观念改变,生育成本的剧增,却让中华民族的人口极难恢复平衡,它对民族延续所造成的伤害,比长期战争的破坏都大。   最近,奥巴马针对美俄之间的较量指出,俄“总人口数量在不断萎缩,很难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在此,奥巴马表明了人口数量是大国较量一个制胜因素,这也印证了美国在中国计划生育过程中缘何人口暴涨。而中国丧失了人口优势,也将丧失大国地位,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861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朱镕基的国企改革是一场生态灾难
热度 2 稻草 2015-1-20 09:19
朱镕基是中国真正推动国有企业与集体企业改革的人,当然总设计师是邓小平,他是强有力的执行人。朱镕基具有良好的口碑,他在改善民生上做了许多好事,但赞美之词不是本文的主题。 朱镕基推动的企业改革,抓大放小,带来的是三个严重后果: 一是全国乡镇企业的全线崩溃,乡村级失去重要财政支持; 二是县级集体企业大部分破产,县级财政陷于困难; 三是市级国有集体企业所剩无几,市级财政捉襟见肘。 这些破了的企业释放的市场并没有流失国外,在改革开放的引导下,集中到了广东、江、浙、沪、京津等地区。人、财、物都往这些地区奔涌,春运的壮观景象就是一个很好的注释。 那么,问题来了。 上述改革过程,实际是损害了内陆地区的企业,又新建了沿海地区的企业,这一破一立,企业原有的生态平衡链被打破,国家的GDP上去了,地区间的经济势力差距也拉开了。这样一来,内陆地区县市乡因为企业的破坏,而失去了发展的时机,财税收入陷入困境,有的地方发公务员工资都难。 所谓久旱遇甘霖,房地产开发一声炮响,这些困境中的县市乡,终于找到了来钱快的“土地财政”。“拆哪”(China)就成为了中国的政府LOGO,强拆成了各大媒体炒作的“噱头”。 沿海地区在经过环境过度开发后,一些污染企业被束缚,这些企业的目光马上投到了内陆地区,这些地区,有奶便是娘,谁投资谁就是亲爹,环境污染算什么,赶快来吧,一切手续免了,对于本地办企业的,也不管什么猫抓到钱就是好猫,因此,污染的花朵,迅速开遍全国市县乡的美丽大地, 美丽大地也就有了“ 时尚的烟熏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893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反了毛泽东,中华民族的灾难就生了根
热度 4 稻草 2014-10-6 18:14
《围城》的作者钱钟书是唯一一个婉言拒绝毛泽东宴请的著名作家,北大教授,他一生远离政治而学贯中西。但他却早在 30 多年前就对反毛思潮做出过如下评价 : “反了毛泽东,中华民族的灾难就生了根,总有一天这个民族是要集体为它付出代价的”。 反了毛泽东,中国政治的官民平衡机制被打破,官僚专政成为中国的主流政治。老百姓看上去有权,却又没有任何权利。 毛泽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方法论,统一战线,是易学思想在政治文明上结出的智慧之花,也是当代全人类包括美国在内的,未来政治文明的希望所在。 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加上一个一切为人民服务的主体思想,乃是人类哲学认识上的重大进步,显然已经突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二元认识论的束缚,只是没有人能够理解。 毛泽东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旗手,是他真正在革命的斗争中,不断探索了中华民族新的文化,是他给孔子以正确的定位即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例如毛泽东把孔子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系,更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体系(如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公安、人民检察院、人民医院、人民公园......),而对其思想道德体系的易学逻辑却予以了继承。 今天一切颜色革命的恶果,一切贪污腐败的恶行,一切民族分裂的恶劣后果,一切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等,都是反了毛泽东的结果。 毛泽东不是不能反,而是要发展他的认识论,发扬他的方法论,不断前进,而不能反了他的精华,断了中华民族的“龙脉”,重蹈南宋以来中国“亡国灭种”的覆辙。 韩磊 - 最后的倾诉.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4368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我的天路历程(一)
热度 20 雨柔 2013-5-30 15:27
很多人会问:你为什么会信主呢?这个问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神拯救人的方式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信道是从听道而来。 我信主没有多少波折,不象一些弟兄姊妹经历了很久的求索,苦难之后才信。不少人说“人的尽头,神的开始”,但不适合我。以前见证分享过,来加拿大不久,房东跟我说帮她报税的会计邀请我们去他们教堂庆祝圣诞。于是第一次走进教堂的我,在听完一篇简短的讲道后,就信了。出国前,外教老师给我看过一个基督受难的电影,也是圣诞的时候,在老师家一边吃东西,一边看碟片,一边说笑,没太认真看。当时,主被抓起来,被鞭打,最后在十字架上的样子,让我震憾,但有些不可思议。没想到后来有姊妹借给我看了同样一部电影,我记得当看到彼得不认主,鸡叫三遍时,主回头看着彼得,那眼中饱含的怜悯与温柔,让我感动落泪,至今那个眼神依然时时浮现在眼前。当电影结尾问你愿意现在接受耶稣为救主吗?的时候,我一次次重复,我愿意,并跟着做了一个决志祷告(其实在圣诞那夜已经决志了,但我忍不住还想跟着再说)。现在,我明白,那是圣灵使我重生,神赐下信心,让我得已来到主的面前认罪悔改。 之后也参加一些聚会,后来因为工作的原因,主日常常不能去教会,就跟主疏远了。来温哥华后,在朋友家聚餐,聊到基督教,我提了很多的问题,例如如果神存在,为什么有那么多的灾难与战争?等等。朋友并没有完全解除我的疑问,只是要我跟她去教会。我并没有抗拒,也许我是一个比较好学的人,教会的主日敬拜,主日学,查经,我都会参加,我相信这当中也满了神的恩典。 有一段时间,在基督徒办的“国度网”认识了几位Westminster Thological Seminary毕业的神学生,那是我神学上突飞猛进的日子,在那段日子里我明白了神的预定,预定论是关乎神奥秘的旨意,当我明白我之所以信,完全是神的计划与按排,连我的信心也是神赐的。神为什么拣选我?完全出于他自己的美好意愿,心中就不由自主生出感恩与赞美。 看到神拯救的计划到它的实施, 无不赞叹神的智慧与全能。也因着看到到神的荣美, 意识到神绝对的主权(sovereignty) , 使我真正谦卑降服在他的面前。我只是尘土,此话一点都不过。在与异端辩论的过程当中,对神的三位一体教义及基督论有了更清晰正统的认识。他们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解释了我很多问题,读他们写的东西很畅快,因为总是那样深有同感。后来大家有各自的事奉就散开了。回想起来,那一段时间好象是集中起来狠狠地学习一通,时候到又各自去传福音了。 一切都有神的美意, 除了感恩还是感恩。 想说的话有很多很多,因着我自己的软弱,信主的过程有起有落,但主不离不弃,一路走来,越多经历主,越深爱主,此为后话,有机会再说。 昨天跟一些朋友讨论到什么是幸福的时候,我总结了一下大家的看法,再给一个我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幸福更多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内心的那份喜乐(joy, 跟Happy有些不同, 因为Joy是内心深处持久的欢喜满足)与安宁(peace)。我不止一次引用奥古斯丁的一句话: “因为你造我们是为了你,我们的心如不安息在你怀中,便不会安宁”。 这句话解释了我们为什么只有在神的怀中才能享受真正的安宁:因为神就是这样设计我们的。 愿神的恩典早日临到还没有信主的朋友们,愿神继续带领和保守主内的弟兄姊妹,愿神的恩惠常与我们同在,直到见主面的日子。愿一切荣耀颂赞归于三一真神,直到永远,阿门!
个人分类: 与主同行|16649 次阅读|64 个评论
分享 为何世界人民对中国的灾难幸灾乐祸
热度 18 岳东晓 2013-2-3 08:32
如果中国发生灾难,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事故,你如果当面去问世界各国的人,他们想必大多会表示同情之类。 但这是基于理性思考之后的言论。在他们潜意识深处呢? 最近中国发生的高速桥因爆炸而坍塌的事故,我在网上看了世界各国劳动人民的评论,发现其中很大部分是幸灾乐祸的。回想当年四川地震,美国好莱坞居然有人渣说是报应,这些匿名评论之恶劣就不足为怪了。 再查日本隧道坍塌事故的视频,下面一堆祈祷、祝福的留言,甚至有从中国网友发来的慰问。 世界劳动人民怎么了?中国人民有什么对不起他们吗?中国没有搞过东京大屠杀、没有炸过珍珠港、没有屠杀菲律宾人、没有整死几万美军战俘、上万英军战俘、没有从亚洲各国进行残酷的压榨。日本人坏事做绝,至今洋洋自得。 也许正是因为中国人没有干过,才被世界人民瞧不起? 日本人炸珍珠港,炸死美国人3千,美国扔了两颗原子弹,杀死倭寇数万。世界劳动人民的生命价值天平上,一条美国人命价值200条日本人命。美国人高等。 日本人南京大屠杀30万,中国至今毫无脾气。中国虽然取得经济发展,但更多引起世界人民的嫉恨。在世界劳动人民的 生命价值的 天平上,中国人一条命什么也不值。 人类历史上,那些对外进行毁灭性战争的总是得到赞扬,无论是罗马的征服、还是文盲成吉思汗的屠城,都是如此。这是一个残酷的历史规律。 要提高中国人种在世界的地位,获得世界的尊重或者畏惧,中国必须写下一段让世界人民铭记在心的历史。
个人分类: 地缘政治|13333 次阅读|27 个评论
分享 龙年回国见闻----4 汶川大地震灾区的见闻 映秀的灾难
热度 20 鱼雷一号 2013-1-14 10:58
此次回国最让人感动和震撼的是汶川地震中心映秀,水磨,三江等镇之行。看到了当年的灾难,看到了灾难发生时人性的光辉,更看到了灾后在全国人民支援下,灾区人民重建的家园。2008年灾害发生后,我及我的家人,捐钱,捐物,积极参加和组织当地民众为汶川大地震募捐的活动。短短的几天时间,加拿大的华人为灾区人民筹集了5000万加币的救灾款(民众捐了其中50%,加拿大政府拨款占50%),使加拿大成为全世界对中国汶川大地震捐款数量名列第二的国家仅次沙特阿拉伯捐款数目。今次来到灾区,亲眼目睹了灾区人民重建的家园,亲眼目睹了短短几年时间灾区翻天覆地地巨大变化,我们对当年所尽的微薄之力非常欣慰。也再一次地从心底里焕发出对祖国的骄傲和自豪。 (本文及图片属博主及珍珠湾网站所有,未经同意,不得翻用) 开车从成都出发,经高速公路不到2个小时就可以抵达映秀镇。这是地震后修建的穿山隧道。 出了隧道,因5.12 大地震闻名于世的映秀镇就出现在眼前 汶川大地震的震中在映秀,震源点在这里--牛圈沟 在牛圈沟地界上被地震破坏的旧国道(已作为地震遗址保留) 牛圈沟内震垮的房屋。该房屋有个令人惊奇的故事。地震那天午饭后,该主人家的婴儿在屋内不停地啼哭,家人轮流哄抱均无济于事。将他抱出门外,哭声就止 抱回屋内又哇哇大哭。反复几次,最后在下午2点过钟家人干脆抱他出来,在院子里哄他睡觉,就在全家人都出来哄孩子时,地震发生了,房屋骤然坍塌。但一家人平安无恙 映秀保留了很多地震遗址,但最完善和全面的是镇内的漩口中学。大家可细读介绍牌上的内容 漩口中学的大门,在地震发生一年后,这里的遗址就保护和改建成这样。以供人们纪念 设计别致的纪念碑,常年都是金黄色的菊花环绕 坍塌的教学楼 这是建在两栋教学楼之间的通道,由于地震方向关系,两边的教学楼已经全垮掉,但这座通道还屹立在这里。说明该校的建筑并不是“豆腐渣”工程 这一栋楼也是因为方向关系没有坍塌,但结构遭到了破坏 每天到这里来参观和纪念的人络绎不绝,大家进门后都在这里三鞠躬 汉白玉的雕像群,展现了军民同心,战胜灾害的壮举 这里专门设了个橱窗,内容大家看。灾区人民既铭记了帮他们重建家园的全国人民,也记下了这些人渣的丑陋表演
个人分类: 文化介绍|14815 次阅读|33 个评论
分享 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附图片) ... ... ... ... .. ...
热度 14 xinsheng 2012-11-3 08:54
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附图片) ... ... ... ... .. ...
与其说纽约多灾多难,不如说纽约是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11-2-2012 从 2001 年的 9.11 灾难,到 2003 年的大停电,又到 2011 年的艾琳飓风,再到几天前的桑迪飓风,进入二十一世纪十余年,纽约已经遭受了数场的天灾人祸,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磨难。说纽约多灾多难,实不为过。作为一个普通的纽约居民,亲历了这些风风雨雨之后,我更愿意说,纽约是一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城市。 远的不说,就简单说说近在眼前的桑迪飓风吧。 10 月 28 日周日,无数的纽约家庭利用周末购物,储备飓风期间的口粮和应急物资;数十万居民收拾家当,做好撤离低洼或近海民居的准备。 10 月 29 日周一,白天,桑迪逼近纽约,纽约政府果断地关闭学校和所有公共交通,呼吁居民呆在家里或其他安全的处所,并实施危险地带居民的撤离;当晚,飓风肆虐纽约,造成 几十人丧生, 200 多万人遭受停电之苦,数不清的家庭丧失家园(风暴、火灾摧毁)或有家不能回 ( 水淹 ) ,地铁系统也因众多路段淹没水中而彻底瘫痪 …… 10 月 30 日周二,桑迪渐渐撤离纽约。 纽约政府果断地继续 关闭学校和所有公共交通,呼吁居民继续呆在家里或其他安全的处所。与此同时,无数的警察、医务工作者、电路维修工人、铁路和地铁工人,还有许许多多我说不 出工种的英雄们,却夜以继日地坚守岗位,一点一点地为维护和营造纽约市民的正常生活默默奋战无私奉献。 10 月 31 日周三,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却部分开通了公共汽车,顽强的纽约客开始走向街头,返回工作岗位,开始了灾后生活和生产康复的第一步。迈出第一步不是那么容易,地铁仍然瘫痪,路面交通超负荷运转而严重堵塞,无数的通勤者花费 4 、 5 个小时才能到达工作岗位,我自己就不堪路途的颠簸晕倒在公共汽车上。无论如何,我拖着疲惫上班了,更多的纽约客带着满脸的笑容上班了!桑迪没能让纽约客倒下,纽约客哭着笑着战胜了桑迪。 11 月 1 日周四,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但已经全面开通了公共汽车,部分开通了地铁。地铁是纽约的大动脉,大动脉开始搏动了,城市就富有了生命的活力和干劲。 华尔街的证件交易中心因天气影响停业2天后也重新开市。 我因害怕严重堵车而偷懒在家,被朋友调侃是临阵逃脱。我颇觉惭愧,却真诚地敬佩朋友的顽强和乐观。她倒了好几趟车花了 2 、 3 个小时才到达单位,仍然乐呵呵地告诉我:“迟到不是我的错,悠哉悠哉地倒车,不仅不累,还挺好玩的。” 这就是纽约客,花 2 、 3 个小时颠簸通勤,毫不抱怨,还苦中作乐!正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这样的纽约客,造就了顽强乐观充满活力的纽约! 11 月 2 日 周五,飓风过来的第三天,纽约政府继续关闭学校,公共汽车基本恢复正常运营,连接周边城市的火车、城内的地铁都逐步开通并运作良好。我这个“娇生惯养”的 大懒虫,也在朋友的游说之下,乘坐公共交通重返工作岗位。为了避免换车周折之苦,先生开车把我送到某地铁站。稍作等待,就轻松上了地铁;站立两个站,我还得到一个座位,可以闭目养神。 火车偶尔因前面车次 挡 道 而停顿,但运行还算正常。 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9点半从出家门,10点45分到达办公室,总共只用了 1 小时 15 分,快接近飓风前的正常水平啦! 飓风过后第三天就能恢复到这这样的水平, 这就是纽约速度!这就是纽约的活力! 纽约的交通一直是个大难题,而飓风过后第三天就把这特大难题解决到如此良好的程度,足以佐证纽约灾后重建和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的能力! 我完全相信,到下周一,纽约的交通将得到更进一步的改善,所有的纽约孩子们将顺利地返回学校,各行各业的灾后重建也将稳步进行。。。 纽约,就是一座顽强而充满活力的神奇城市! 地铁开通,虽然人多,但并不太拥挤
个人分类: 杂七杂八|10638 次阅读|3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3 16:00 , Processed in 0.058163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