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苏东坡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自制的电压力锅版苏北风味东坡肉[11P]
热度 1 zjx 2017-6-14 10:31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道你们熟悉的菜名但口味被我篡改了的菜肴——东坡肉。哈哈,现在干脆叫果子肉吧! 话说我为什么要篡改东坡肉口味呢?这还得要慢慢细说,我们都知道东坡肉是江南浙江的一道历史悠久的传统名菜,它由苏东坡而出名。它也就是一种一半为肥肉,一半为瘦肉,入口肥而不腻,带有酒香,甜甜的十分美味的红烧五花肉。逢年过节餐桌上它是必不可少的一道菜,然而这道菜在苏北其实只是一道菜肴摆设,真正吃它的人很少。为什么呢?因为江南人口味偏甜,而我们大多数苏北人喜好咸、辣、酸的重口味,甜的口味很少吃,而东坡肉不用盐,只用冰糖。老抽、绍酒炖出来的,明显不适合大多数苏北人口味。另外,在今天煤气、天然气都很贵,没有炉子的情况下,吃一顿五花肉还真是吃不起,用砂锅炖至少要2至3小时。天然气2个小时得要多少钱呢?哈哈,要么是土豪舍得这样做东坡肉。所以,我采用了不用费事又可以很容易煮的烂的电压力锅和普通锅结合的方法来烧制这道菜。相当的简单容易上手,时间是珍贵的,你再也不用喊上班没足够时间做东坡肉了。” 食材明细 五花肉 750克 老抽 少许 生抽 40克 冰糖 60克左右 生姜 20克 香葱 100克 盐 适量 料酒或绍酒 一汤勺 咸甜 口味 煲 工艺 一小时 耗时 普通 难度 苏北风味东坡肉的做法步骤 1 准备好食材,把五花肉用温水洗干净,皮用刀刮一刮,香葱洗净 2 把五花肉切大块,姜切片。 3 五花肉冷水下锅,盖上锅盖煮开后焯五分钟,然后捞出把末冲洗掉备用 4 将姜片铺在锅底,再把香葱切成大段摆放在姜片上面。 5 将五花肉肉皮朝下放在锅内。 6 将冰糖、酱油、黄酒,适量的盐依次倒入锅内,锅内再加一碗水 7 盖好高压锅锅盖,选择炖肉按键。(我这是五年前买的老式苏泊尔电压力锅,只有这个肉类排骨键) 8 第一步压制结束后,将肉块翻一下,让猪皮朝上。再合盖压制10分钟即可取出 9 把汁和肉一起倒入炒锅再次熬5分钟,如果颜色不够入色可以适当加点老抽,这个步骤可以让肉和汁更加浓稠入味,熬至汁粘稠即可关火 10 用干茅草或蒸几秒钟的细葱叶、韭菜把每块东坡肉扎起来装饰一下,让肉肉摆盘看起来更漂亮些 小窍门 注意糖、盐的比例可以自己根据家人的喜好适当增减,不要完全照搬方子里的量,不喜欢料酒的,可以不加,如果喜好五香味的,还可以放点八角、香木。 使用的厨具:电压力锅、汤锅、炒锅
3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七绝】残雪寄春 和Chi202兼一组大熊湖雪景
热度 10 帘卷西风 2017-1-13 09:09
【七绝】残雪寄春 和Chi202兼一组大熊湖雪景
【七绝】残雪寄春 和Chi202 冰湖浩浩晨光沐, 残雪融融劲草扬。 谁解相思风里寄, 寒梅猜破绽春妆 。 Chi202 原玉 绝处孤松待曙光, 长流泪瀑伴风扬。 天高地远相思在, 等候春来补残妆。 新年第一周到南加州玩,在大熊湖边的小木屋里住了两晚,早晚拍了些片片留作纪念。由于这里海拔高,冬天有雪,是周边居民冬天玩雪的好去处。虽然景色比起著名的太浩湖差得多,但小镇上设施齐全,度假胜地的范儿十足,游人也不少,那两天未下雪,行车不需要上雪链,方便许多。湖边积雪有些厚,天气冷,几乎无人行走,只有我一个人背着相机和三脚架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行走,欣赏着这一片冰天雪地。雪不浅,一脚踩下去,雪能没到小腿,走起来便有些费劲。一圈走回来,大冷天的居然出汗了。回来整理片子,我发现我的相机主要是在寻找雪地里的一丝温暖,把天边一线微弱的晚霞,远处度假屋内映出的一丝灯光,或是清早的一抹阳光,都捕捉到了镜头里。那两天没有绚烂的早晚霞,但在离开的那天早上,下着濛濛细雨,一道亮丽的彩虹横跨在了湖上,美丽难以抗拒,也算是给我早起的安慰吧。其实面对这样一片开阔的天地,更适合读一首苏东坡的词 : 苏轼《行香子 · 述怀》 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Secret garden the promise.mp3
个人分类: 走走看看|12592 次阅读|41 个评论
分享 古人已经发现UFO?清末画家写下目击报告
稻草 2016-6-11 23:53
  关于ufo的事情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说它是真是假,但是据说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关这方面的记录,不能不让人感觉惊奇啊!   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就有“飞车”的传说,以后又有“赤龙”、“车轮”、“瓮”、“盂”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此种现象的描述或比喻。除了民间的传说外,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如《庄子》《拾遗篇》《梦溪笔谈》《御撰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山海经》等。此外在许多地方志中,对这类奇闻异象有极为丰富的实录,在湖北松滋县志中更记录了类似所谓“第三类接触”的事例。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描绘了他的亲身经历,诗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团火来。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于是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此情景,”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代科学家沈括是常用“地学说”来解释UFO现象的。他曾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一中记载不明发光物事件,“卢中甫家吴中,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滉漾,正如水印,而光焰灿然,以火烛之,则了无一物。又魏国大主家亦常见此物。李团练评尝与予言,与中甫所见无少异,不知何异也。”    明代就出现了对于“螺旋状飞行器”的描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周生介绍,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府志”记载,明神宗万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转如轮,焰照天,逾时乃灭。此记录为典型的古代螺旋状飞行器的记载,这些记录对一些人把螺旋状飞行器仅看作是现代才有,甚至于把此种现象推论为是人造卫星火箭残骸下落的解释,提供了强有力的否定证据。今日人们所见的螺旋状飞行器形状在古人的记录中是“尾星旋转如轮”,而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 清代画家吴有如晚年作品,有一《赤焰腾空》图,画面是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团熠熠火焰。画家在画面上方题记写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自西向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减。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众口纷纷,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   清人吴有如的《赤焰腾空》图可谓一详细生动的目击报告。火球掠过南京城的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皆有明确记述。此画约作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一百多年前,世人尚无飞碟和UFO之说法,画家显然未能意识到,这幅《赤焰腾空》图,竟成为今人研究UFO的一则珍贵历史资料。    民国时,有人见到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各人看得眼花   民国时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是夜,星光满天,却无月色。各人正在险滩,瞥见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大可亩许。圆光中有一紫一白两种色,此前彼退,此缩彼涨,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钟,白光便不见,仅有紫光,在一圆光内渐缩渐小,初如笆,继如斗,如碗,如拳,如指,忽尽灭。众人静坐呆看,其他游客见者,无不惊异万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42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唯美《但愿人长久》 苏轼词赏析 祝珍珠湾bay中秋快乐
热度 12 yuanyuan88 2015-9-27 13:09
明月今日有 赏饼望蓝天。。。 Youtube: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b-KzEnoLfk 优酷: url=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3NjgyNzMy.html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作品赏析】 此词,写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亦即丙辰年的中秋节日。作者当时知密州(今山东诸城)。从小序可知,此词系醉后抒怀之作,同时表达了对兄弟苏辙(子由)的思念。古人评论说:词的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笔”(先著《词诘》),其实通篇风调又何尝不是这样。此词的主旨,在于抒发作者外放期间的寥落情怀,其中杂用道家思想,观照世界亦复自为排遣。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弃险恶的宦海风涛,提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运用形象化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和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开篇“明月几时有”一问,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诸家指出此处词意和屈原《天问》、李白《把酒问月》的传承关系,正可说明作者“奋励有当世志”,而又不谐尘俗的怫郁心理。“不知天上宫阙”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的深自徘徊困惑情态。李泽厚阐述苏轼诗文的美学观时说:苏轼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美的历程》)。这些论断,对理解《水调歌头》这首词本身,是很有启示作用的。“又恐琼楼玉宇”二句,把见于段成式《酉阳杂俎》诸书中的神话传说具象化。说入世不易,出世尤难,言外仍是说得在现实社会中好自为之。这里寄寓着“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也潜藏着对封建秩序的些微怀疑情绪。尽管上下文衔接处都曾表示自己顾影自怜、颇欲遐举的旨意。苏轼诗文中很多貌似“出世”的思想,实质上都是“入世”思想的一种反拨形式,本篇复如此。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挥洒淋漓,无入不适。其“转朱阁”三句,“愈转愈深,自成妙谛”(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不应”二句,笔势淋漓顿挫,表面上是责月问月,实际上是怀人。“月如无恨月长圆”(石曼卿),本是“人事多错迕”(杜甫)的同义词。“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双绾自然和社会,用变幻不拘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合少离多自古已然的事实,意境一转豁达,聊以自我宽慰。结尾两句,把南朝刘宋时谢庄的《月赋》,进行更高层次的变转,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发出深挚的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境界愈见澄澈辽远,词的情思也愈加殷切绵延,是颇有“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胡寅《酒边词序》)的崇高美感的。 从艺术成就上看,本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 作者既标举了“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引人向上的韵致。
个人分类: 民歌民美|14744 次阅读|29 个评论
分享 七绝.满江红. 浪淘沙.满江红·清平乐 念奴娇·水调歌头:·怀念苏东坡!! ...
热度 2 zjx 2012-10-5 10:38
怀念苏东坡                七绝    一词豪唱大江东, 淘尽风流千古雄。    把酒问天人未醉, 惊涛拍岸亦从容。(新韵)   苏轼(1037-1101),北宋著名文学家、散文家,政治家,词人。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其中有著名的代表 作品:《水调歌头》《赤壁赋》《念奴娇 · 赤壁怀古》《定风波》等等。     满江红 · 苏东坡    一代诗宗,千秋誉、才华横溢。勤政事、恤民忧国,满怀情激。    词调创新豪迈壮,文风开拓逍遥奕。遭谗贬、谪垦海南荒,蒙蛮疫。    逢赦免,归北域。曾驻地,延陵驿。晚年图退隐,读耕吟逸。   亭岸舣舟题碣石,藤花旧宅留仙迹。缅先贤、遗韵焕常州,坡园立。   公元1056年(嘉祐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由陆路出川赴汴京, 参加考试中了进士。不料家中其母病逝,只得回蜀丁忧家居。几年后,苏轼再次 由水路赴京,经过三峡,江陵等地,一路上领略了碧波滔滔的长江,秀丽多姿的 巫山,忠州的屈原塔等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处处震荡着他的襟怀,激发了他的 才思,写下了不少早期的作品编为《南行集》。这可以看作是他诗歌创作起点。 这些作品初步显示了苏轼的政治抱负和诗歌才能。,还反映出苏轼对诗歌创作的 自觉磨练。如《江上值雪》,采用形象化比喻的句子以避俗套,。《神女庙》描 写神女活动的想象,意境恍惚幽远,颇饶诗味。当然也有些为了凑韵而生造的词 语,表现了诗人早期作品的不成熟之处。    浪淘沙 · 东坡遗踪    结伴觅遗踪,一路情浓。风光阳羡醉坡翁。 罨画溪明迷恋处,山秀芙蓉。    把酒且临风,气息相通。杀鸡取黍约重逢。 卖剑买牛归隐老,《楚颂》陶镕。   苏轼被朝廷授予凤翔府判官。苏轼这个时期的诗在艺术上也趋于成熟。组诗 《凤翔八首》就代表了他当时五七言古诗的成就。在凤翔任职三年多之后妻子病 故,守丧期满回朝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 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政见 不合,虽未问罪,但苏轼已感到情势艰险,不宜在朝久留,被迫主动离京。    满江红 · 纪念苏东坡    一代文豪,千载颂,曾经有几?才思涌,生花吞鸟,行云流水。 词格创新豪放著,文风开拓情怡驶。为政勤,忧国复忧民,声誉美。    却遭忌,霜雪履;常躞蹀,风波里。晚年连落职,谪迁儋耳。 躬垦南荒烟锁处,赦归北国猿投似。寓常州,终老满城悲,今犹祀。   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苏轼离开了党争漩涡汴京,到达杭州任通判苏 轼在杭州待了三年。期间创作了许多家喻户晓的描写西湖的诗作。他善于从动态 中去捕捉景物的特点,而也是从这时苏轼开始填词。杭州任满后,被调往密州、 徐州、湖州等地,政绩显赫,深得民心。在此期间,由于离开了中央朝廷内部的 无休无止的党争,在政治上留下斐然的成绩,在文学上也获得令人瞩目的丰收。 期间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    清平乐 · 东坡书院    东坡书院,遗址今犹见。讲学滔滔呈伟彦,良久徘徊仰恋。 此山似蜀堪称,画溪汩汩清澄。相中买田置产,他年退隐邀朋。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爆发了“乌台 诗案”被捕入狱,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出狱以后,苏轼被降 职为黄州团练使。此时苏轼作品多以抒写政治挫折后的人生感慨为主要内容。我 们可以把“乌台诗案”之前的作品作为苏轼的早期作品,而之后成为后期作品。 苏轼的后期作品由政治忧患转变为人生的忧患;由气势磅礴、豪放奔腾转而空灵 隽永、朴质清淡。                  七绝    投荒万死谪南疆,忧愤沉吟世路长。    海国云横尘梦断,孤亭风雨意苍茫。   黄州城西长江之滨,有座红褐色石崖,形状像个大鼻子又因崖石屹立如壁, 也称赤壁。遂无意中与的古战场牵连在一起,因此这又是个凭吊古迹的地方。而 苏轼就是在这写下了人千古传诵的经典《念奴娇赤壁怀古》,之后苏轼又两次舟 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念奴娇 · 东坡颂    隽词豪气,大江歌赤壁,古来雄绝。几度伤鸿犹沥血,惊鹊欲鸣难歇。 义胆昭天,扶贫恤弱,赤子情真切。光风霁日,等闲谁并高节!    总解秋月春花,沉浮起落,坦荡心无结。勤政廉明空两袖,尽瘁黎民凉热。 流水高山,神驰雅韵,华夏诗魂杰。铜琶声促,觉人争效贤哲。   公元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赴泸州就任。途中苏轼的幼 儿不幸夭折。路经常州居住,后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 被召还朝。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 其所谓“王党”成不了大器,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抨击旧党,由此,他又引起 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 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期间在 西湖旁边筑了一道,也就是著名的" 苏堤".之后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 见不合,外放颍州,之后再次被贬至惠州。    水调歌头 · 谒杭州苏东坡纪念馆    难觅旧堂址,喜见馆先修。只因坡老清正。遗爱满杭州。 小院花繁竹茂,高阁倚窗朱户,立像玉雕锼。陈列皆精粹,题咏尽歌讴。    西蜀客,下吴会,为探幽。久钦故里先辈,曾此泛轻舟。 心上黎民疾苦,眼底湖山姿色,尽向镣囊收。桃柳长堤艳,勋业自千秋。   公元1097年,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海南儋州(古名单耳)。这时期, 苏轼的散文也同样展现了其极高的文学天赋。代表作有《记游松风亭》、《书海 南风土》等等。而这个时期,苏轼的诗风,由原来的豪迈为主的特点转为追求淡 雅高远的风格,这可能是这时期随着生活思想的变化而改变的。公元1101年 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1101年8月卒于常州。葬于汝州郏城县, 享年六十四岁,御赐号文忠(公)。故有" 历典八州,行程万里。" 的荣誉之称。 死讯传到他曾经任职过的地区,“浙西、淮南、京东,河北之民,想与哭于市” 太学们也在寺院举斋志哀,人们对他表示了深切的悼念。    满庭芳 · 纪念苏东坡    锦绣眉山,苏家奇秀,一代天睿玲珑。遇时多舛,天下转飞蓬。 仕宦风波屡起,贬蛮域,目送归鸿。诚堪叹、龙城病疾,客地逝仙踪。    如虹。高气度、多才博识,超拔时空。协谐见真情,吟啸清雄。 宏志随心涌洒,意趣逸、笔力高峰。千秋颂、词风豪放,传唱大江东。   苏轼一生在政治上经历了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在文学上却是一位获得丰硕 成果的全能作家,他留下二千多首诗,三百多首词和散文作品。他的诗歌自然奔 放,挥洒自如。他的词豪放而又婉约,真挚细腻而又显得深沉醇厚。他的散文稳 定而又成熟,平易自然而又流畅婉转。堪称全能型的文学天才。   苏轼的文学创作代表着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在当时的作家中享有巨大地声 誉。他的诗、词、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更为深远和复杂。直到千年以后的今天,还 流传着不少他的传奇。如" 东坡肉" 、 "东坡巾" 、 "东坡饼" 等等。这都说明 苏轼是一位有着深远的影响的大作家,他留下的宝贵的文学财富值得我们很好地 学习和研究。                 七绝    命坎灾联道不孤, 文坛挥洒任驰驱。    品高诗语常多谤, 莫怪君王不喜儒。   
456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 22:39 , Processed in 0.046878 second(s), 12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