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舞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全新的《经济学》将结束市场经济时代
热度 1 稻草 2016-9-22 08:20
既然市场经济带来经济危机,为什么不用一种全新的视野来观察经济,解决经济问题呢? 这正是鄙人原创的全新《经济学》理论著作要解决的问题。《经济学》将于年内正式出版发行,她的发行,也标志由西方主导的市场经济时代将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从周文王到管仲到历代经济专家或政治家,为中国赢得了冠盖世界的经济辉煌,可叹的是,近代它衰落了。 如今的中国人正是高擎前辈的经济文化大旗的时候到了,结合西方唯物主义的艰辛的实践成果,成就当代中国经济理论的辉煌成为一种历史必然。 ————前进吧!中国人! ————伟大的中国经济文化的复兴已经开始! 云凯弦 - 城里的月光 - 小提琴版.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舞台摄影(4)-- 快板、相声、歌唱
热度 5 xinsheng 2014-10-31 08:44
【推陈出新】舞台摄影(4)-- 快板、相声、歌唱
一台晚会,五彩缤纷, 自然少不了相声、快板、 歌唱 等等的说唱类节目。 观赏这类节目,大家关注的重心往往是听觉上的享受,其实,演员们的动作、表情常常妙趣横生,非常值得大家留心观察。 不信,你仔细看看这组图片吧。 (一) 快板: 同仁堂,狗不理包子 by 勒宇辰 1. 手中的快板啪啪啪打得飞快,小伙子眉头紧锁额头冒汗可不轻松 2. (二) 《芦花》 by 冯梦雪,Cherry pop 舞蹈团 1. 2. 3. 4. (三) 相声 《如此请客》 冰聪 王小涛 (哥大相声社) 1. 2. (四) 《 I will Never Let You Go》 by 孟丽莎, Courtney Grogan 【图片拍摄于由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北美华人科技工商联合会共同主办的 第五届 " 欢聚纽约 " 暨中美建交 35 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个人分类: 活动报道|4721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推陈出新】舞台摄影(2)-- 汉服走秀、变脸及魔术
热度 9 xinsheng 2014-10-29 21:11
【推陈出新】舞台摄影(2)-- 汉服走秀、变脸及魔术
一台晚会,万种风情。 周日参加的"欢聚纽约"暨中美建交3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节目非常丰富多彩, 这一集展示其中的汉服走秀、变脸和魔术。 (一)汉服走秀 by 天韵国际汉服研究中心 汉服 ,即中国汉族传统服饰,又称 汉装 、 汉衣冠 、 华服 等,是发展、传承了四千多年的服饰体系。印象中汉服以布衣居多,色彩或灰或土黄,似乎以质朴为主调。看了晚会的汉服走秀,我惊叹汉服原来也可以这么华丽飘逸。 1. 2. 3. 4. 5. (二) 变脸 by 国辉 变脸 是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神奇之处在于短时间内变出多款面谱,不管喜、怒、哀、乐、惊、忧,都可以在一剎那间变化出來。在纽约欣赏到源自四川的绝技,实在是一种惊喜。 1. 出场是蓝红面谱 2. 扇子在他脸前一闪,脸谱换了摸样 (三)魔术 by 宋笑然 刘栋 1. 橙子里面变出一张观众画过记号的纸巾 2. 三根绳子甩几下就变成一根长绳 3. 一张纸巾晒点水一挤,就变出“雪花飞舞” 【图片拍摄于由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和北美华人科技工商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五届 " 欢聚纽约 " 暨中美建交 35 周年大型文艺晚会】
个人分类: 活动报道|4894 次阅读|18 个评论
分享 中外观众都喜欢的舞台表演
热度 7 岳东晓 2013-9-5 06:34
中外观众都喜欢的舞台表演
好不容易等赵本山不上春晚表演了,他却当上了春晚总顾问。 看看人家,随便一条船上的一场表演。 其中两位是俄罗斯体操运动员,太精彩了,其中有个动作风险很大,空中脱手,旋转,然后抓住。关键把体操与艺术融合起来了。
512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老岳必看:杨晖的成功秘诀
楚楚 2013-6-13 18:40
大家都知道央视的柴静,但却不知道那个给了柴静成名舞台的、我的朋友杨晖;大家都知道撒贝宁以《开讲啦》完成了从他的法律节目主持人的成功转型,并因此获得 2012 年的金话筒奖,但并不了解这档节目的制作人杨晖,国内一位非常优秀的美女制作人。现在回过头来看我十年前给她写的文章,我发现我对她的解读非常精准!她就是这样的:以不断的自我调整、重新选择、自我变化来应对国内的这个快速变化及发展的环境! 2007 年,我在上海再次见到已在上海成立唯众传媒的杨晖,她来到我所办公的南京西路看望我,我们聊了很多,我知道,当时她正处于比较低潮的阶段,她当时新制作的两档节目都没能超越之前她领导的团队所制作的,一直在上海东方卫视热播的《波士堂》,然而,几年过去了,去年,她的节目《开讲啦》成功打入央视并获得极高的热评,今年又以《爱拼才会赢》(由原央视著名主持人李咏主持)攻入福建东南卫视,再掀收视热潮!她永远在改变永远在奔跑! 为什么老岳你一直思想如此固执、偏激,不肯做一丁点的改变? 我来珍珠湾,希望的是能听到各位的“思想好声音”,希望彼此分享美好!但,我真的已经失望了,对不起了!!以下是我十年前为杨晖写的文章 ~ 我很希望老岳你认真看看,希望杨晖能带给你一些启示吧,也不辜负你我朋友一场—— 解读杨晖:草原上奔跑的羚羊 文 / 楚婉苓 乐观、阳光的心态感动了主考官 1993 年夏,杨晖大学毕业面临分配。她无意中看到湖南电视台《蒲公英》栏目招聘节目主持人兼编导的广告,兴冲冲地准备好资料决定去试一试。 可当她赶到湖南电视台时,报名工作已经结束。不甘放弃的杨晖情急之下找到当时的湖南电视台文艺部副主任汪炳文(也就是后来的《快乐大本营》总制片人),也许是杨晖的诚恳和执着打动了汪主任,汪主任同意破格让杨晖次日到青少年宫直接参加面试。 参加面试的有 200 多人,汪主任和另外两位老师又都是资深电视人,选择人才非常严格。可面对三位老师的提问,杨晖一点也不胆怯,她告诉他们,她从小家庭贫困, 12 岁母亲去世,残疾的父亲带着她和比她小 7 岁的妹妹艰难度日,她很爱她的妹妹,总是尽可能地带给妹妹更多的快乐。 那天踏出考场大门,杨晖深吁一口气,奇怪自己居然能有那么好的口才,也许是因为她根本就没有考虑如何回答才能令主考官满意,她只是说出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之后,又经过了严格的笔试和复试,她居然幸运地被湖南电视台录用了。 同学们在得知杨晖被电视台录取后,纷纷猜测杨晖是凭什么关系进电视台的?有人说杨晖有老师的举荐;还有人说杨晖有亲戚在电视台做领导。听了这些,杨晖忍不住偷笑。在报名之前,她连湖南电视台的门朝哪里开都不知道呢。不过,杨晖自己想想也挺奇怪的,那么多人报名,为什么偏偏选中自己呢?她私下向汪主任提出了疑问。汪主任笑笑,说:“我们选用人才是从多方面综合考虑的,你读的是师范,懂教育,有这方面的专长,但这不是我们录取你的主要原因。我们决定最终录取你,是因为你感动了我们,当你谈到你不幸的童年时,你表现出的那种乐观、阳光的心态感动了我们,我们相信,这样一个懂得种植快乐的、富有爱心的女孩一定能做好我们的少儿节目。” 原来如此,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就可以赢得上苍的恩赐。那年秋天,杨晖背上沉甸甸的行囊,踏进了湖南电视台的大门。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在此以前对电视行业一无所知的湘妹子,今后会成为湖南卫视最年轻拿全国奖项最多的导演和制片人。 以变化应对变化是她向前奔跑的主题 正如三位老师的预料,杨晖很快进入了角色,她不但学会了扛摄像机、编辑、制作节目,更学会了将青春的梦想扎根在这片热血的土地上。 从 1995 年到 1999 年,从《男孩女孩》到《新青年》,杨晖不是在拿奖就是在创意新节目。而《新青年》最终成为她梦想的落脚点。 《新青年》将中国最著名的青年精英请到了观众面前,探讨时政、经济、青年人的成长,一期期掷地有声的话题,擦亮了中国新时代青年人的眼睛。熟悉杨晖的人都说:《新青年》节目所具备的勇于创新的锐气、策划上的大气和不断奔走的勇气,其实是杨晖个人气质最真实的体现,这个年轻纤秀的女孩,浑身散发着巨大的能量。 她有一句名言:我是一个永不停步的奔跑者,我的梦想永远在远方。 杨晖的同事对她有两句经典的评价:一句是,她是一个异想天开的人;另一句是,她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杨晖统统笑纳。她说,这两句要合起来,这样才可能成功。杨晖自己评价自己:心比天高,命如纸薄,所以我一直在奔跑,从来不满足。 杨晖坦言,创新和求变已经深入到她的骨髓,不能改变了。她挺喜欢讲一个故事:在辽阔的大草原上,生活着狮子和羚羊,狮子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提醒自己,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追上跑得最慢的那只羚羊。羚羊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励自己,今天无论如何我都要逃过跑得最快的那头狮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狮子与羚羊的奔跑成为草原上一道最美丽的风景。所以,杨晖说:“只有诚惶诚恐才能生存。人越是走到高处越是要具备忧患意识。” 杨晖觉得自己就像那只羚羊,从来没有想到要停下来歇一会儿。每到了一个台阶,她总想,是不是还有更高的台阶可以看到更好的风景?她对这个世界、对自己充满了好奇,她常常问自己:杨晖,你究竟还有多大的潜能没发挥出来? 职业训练也好,性格使然也罢,杨晖面临变化练就了一身快速反应的本领。她说:“以不变应万变”的观点已经过时了,在现代竞争的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只有自身不断地变化,才能应付瞬息万变的经济时代,做节目如此,做人也是如此。 2000 年,她的得力干将柴静被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看中,柴静心有不安地去找杨晖商量去留问题。没想到杨晖开朗地对她说:“作为同事,我真的舍不得你走。可是作为好朋友,我祝愿你能有更大的发展。我们永远是好朋友,我永远感激你为《新青年》所做的一切。”起用柴静的白岩松得知此事后,感激地说:“这个女孩真大气。” 2001 年,杨晖又以同样的大度面对王燕的离去。失去两位名嘴,对节目的影响可想而知,但杨晖却说:“柴静的理性、含而不露、书卷气与王燕的亲和、大方、机智组成了 2000 年及 2001 年《新青年》的主持风格。《新青年》的成功离不开她们。可是 2002 年我们将对节目进行新的调整和创新,主持风格同样要变。也许柴静和王燕的离去对我们来说是件好事,促使我们不得不求变求创新。无论是人或事,变是必然的,不变则最终一定会被淘汰。” 在变化面前,杨晖表现得总是这样从容和大度,当别人还留恋在失去的痛哭之中时,她已经开始行动了。 了解了杨晖,你就会明白,《新青年》为什么总是在创新、总在折腾,原来这竟来源于一个瘦弱的女孩骨子里蕴藏的坚韧和激情。 父亲送我两件宝:一件是执着,一件是坚强 杨晖面临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为了不断创新节目,她几乎时刻都沉浸在工作状态中。她要翻阅大量资料,阅读各种新闻,以及飞来飞去邀请嘉宾。但她总是以一种感恩的心态、阳光的心情来面对这些压力。她说:“我非常感谢我的父亲,父亲给了我生命中两件最为珍贵的宝贝:一件是执着,一件是坚强。所以,相对于过去那些苦难岁月来说,现在的压力根本不值一提,这是长大的我们必须要面对的,而面对这一切,我只有选择坚强。” 除此之外,杨晖父亲还给了她很多优良品质,诸如:善良、大度、乐观、坦诚,令她一辈子都享用不尽。说到父亲,杨晖感慨万千:命运对父亲很不公平,他是一个矿工,年轻时因工残疾,中年时又失去了妻子,一个人艰难地将一双女儿抚养成人。在杨晖的记忆里,父亲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总是神采飞扬的样子,说话特别和缓,能把没有肉的菜做得非常好吃。他常说自己在 14 岁以前没吃上大米饭,现在顿顿能吃上米饭已经很知足了。受父亲的影响,杨晖觉得父亲炒的什么菜都好吃,她顺其自然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很少为自己贫困的家境而困扰,并且学会了感恩生活。 直到现在,杨晖仍然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叫妹妹是“艳妹子”,而把她叫作“晖伢子”,这原本是一个男孩的称呼。也许父亲在内心深处就把这个女儿当成了男儿。记得大学毕业时,杨晖想回郴州老家去守着父亲,父亲却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走得越远越好。”杨晖才义无反顾地留在了长沙。因此,杨晖从小就背负着一份责任感,她要给妹妹做好榜样。 也许,正是这份责任感促使杨晖不停地奔跑、永不停歇! 她是发过脾气流过眼泪的女上司 在杨晖的周围,聚集着一批青年才俊,他们大多是杨晖招募来的。杨晖爱《新青年》,它有两个魅力强烈的吸引着她: 一是《新青年》节目本身的魅力。从众多嘉宾身上,杨晖学到了常人难以接触到的做人做事的智慧,令她不断在吸收在成长,当有了新的想法和思考,就设法通过节目传播出去,与人分享,影响更多的人。杨晖说:“做《男孩女孩》节目是一种职业化的敬业,而做《新青年》是发自内心的热爱,是一种释放,有长舒一口气的快感。” 另一个吸引杨晖的就是这个团队的魅力。杨晖说:“我和这个团队是相伴相生、鱼和水的关系。我过去不是一个好上司,但现在,是越来越成为一个好上司。” 杨晖的脾气很急,在创业初期总爱发脾气,大家都容忍了也理解了她,一天不见她发火倒不习惯了。杨晖把这种摩擦比作是成本的支出。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付出成本,对于杨晖来说,是第一次尝试当一个节目的总策划师,她需要付出成本;而对于她的下属,受到了她的伤害,也是他们付出的成本。杨晖说:“好在我们都有学习精神,我学习做上司,他们也学习团队合作。” 杨晖和她的团队共同度过了一个个难忘的日夜。他们没有周末、假期,每天几乎都在深夜两点才离开办公室。记得有一年的中秋节,杨晖破例说:“今天早点下班回家过节。”没想到,一个导演瞪大了眼珠子不解地问:“啊,我们也有休息日?” 这样的团队常常带给杨晖感动。每年她过生日,她都会在台里简陋的食堂里请同事们吃饭,大家一起唱“生日快乐”歌。同事们一起为她祝福。而每年的生日,她都要流泪,为这样一群年轻的朋友厚重的友谊!此时的她是快乐而满足的,她知道自己已经获得了下属的认同、理解和尊重。 杨晖说,在现代社会的职场,很少有个人英雄,任何事业都需要大家的合作。所以,《新青年》的成功是她和她的团队共同的心血,他们好比是一对齿轮上的各个环节,丝丝相扣,息息相关。而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者,则需要不时给这个齿轮浇上润滑油,让它顺畅地运行。 2001 年年底,台里奖励了节目组几万元钱,杨晖把全体人员拉到云南丽江去疯玩了半个月。在放松之际,杨晖又不失时机地召开了一个野外策划会。大家兴致盎然,灵感喷涌,说了很多真实的想法和真诚的建议,彼此的了解和理解又进了一个层次。 工作之余的杨晖,其实和别的女孩一样,也很喜欢找朋友聊天、旅游、逛街,她的笑容特别容易感染人,可以让每一个和她在一起的朋友记住:一个戴眼镜的纤秀女孩,一个嗓音有些沙哑的女孩永远笑声朗朗! 附: 《开讲啦》播出之后,一炮而红,有高达 6,500 万观众, 创造了 CCTV-1 跨零点时段的栏目最高收视,被网友热捧为“中国思想好声音”。陈坤、李少红、冯仑、邓亚萍、郎朗、王潮歌、葛剑雄、杨利伟、赵启正、王石等纷纷走上舞台,以精彩的演讲分享他们的人生经历与生活感悟,讨论青年们的人生问题,同时也讨论着青春中国的社会问题。 作为节目的策划和制作方,常有人问杨晖:“这样一档非娱乐、非黄金时段,非得熬夜守候的节目,不靠灭灯,没有转椅,凭什么这么火?”杨晖说,“因为它说人话,不端着,够真诚,正能量”。做到这 4 点,“火”就不是难事。 只是,如今中国电视要真正做到这 4 点,确实不易,在娱乐泛滥的当下,推出这样一档小清新的演讲节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与合作。 后记: 2007 年,我被派往上海工作,拍医学电视片,在上海人生地不熟,想起杨晖在上海,于是,联系了她见面。她真是一点没变,依然有着那永远的神采飞扬的笑容。此时的杨晖已读完 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博士,且 早已离开湖南卫视,在上海成立了属于她自己的 上海唯众影视传播有限公司,担任总裁职务。先后被《外滩画报》评选为 “ 城市之心 ”2007 年度人物,被《 Time Out 上海》推举为 “ 城市英雄 ” 。 此后,杨晖于 2010 年,被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评为 “ 中国十佳电视栏目制片人 ” ,获得 “ 世博城市之星 ” 称号,荣登 “2010 中国商界女性精英价值榜 ” 。 2011 年,被评为《旭茉 JESSICA 》 “ 年度成功女性 ” ,《胡润百富》 “ 潮流先锋人物 ” 。   唯众传媒 2008 、 2009 连续两年被评为 “ 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文化创意企业 ” 。 2010 年,唯众传媒荣获 “ 中国最具投资价值自主创新企业 ” 。 2011 年,获得 WABC“ 年度爱心企业 ” 。 去年下半年,由杨晖领导的唯众传媒凭借打造的新节目《开讲啦》首登央视, 在央视连播两季后震动了荧屏,被舆论盛赞为 “ 中国思想好声音 ” 、 “ 荧屏清新的人文之风 ” ,并创下央视同时段最佳收视率,该档节目的主持人撒贝宁凭此获得了全国金话筒奖,节目还获得了 2012 年度电视榜 “ 最佳人文节目奖 ” 。而今年,唯众传媒的另一档创业节目《爱拼才会赢》在东南卫视开播,除了李咏担纲主持,由薛蛮子、章苏阳、徐新、陈宏、孔翔飞 5 位商界红人担任的导师团也闪亮登场。 杨晖,这个纤秀的女子将她的创新与执着,将她永不停歇的向前奔跑发挥到了极致! 杨晖领导的唯众传媒节目获奖很丰: 2010 年,《大声说》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第十届百家电视文艺节目栏目类一等奖。主持人孙国庆荣获优秀主持人大奖。    2010 年,《波士堂》荣获 SMG 传媒人大奖。    2010 年,《谁来一起午餐》荣获《综艺》 2009 年度节目大奖,并入围 “ 中国电视榜 ” 年度最佳财经节目榜单。    2010 年,《波士堂》和《上班这点事》荣获 “ 中国创优栏目奖 ” 。    2010 年,《波士堂》荣获 2009 年度 SMG“ 传媒人 ” 奖。    2010 年,《互联网的百万富翁》荣获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广告节 2009 中国媒介创新营销大赛优秀奖 ” 、 “DMA (Digital Media Award) 亚太区数码传媒大奖 Best Loyalty Program 铜牌奖 ” 、 “2008-2009 年度艾瑞效果营销奖 ” 和 “2009 年中国企业营销创新案例特别奖 ” 。    2009 年,《波士堂》获得 “2008 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十大省级卫视栏目 ” 排行榜第一名。    2009 年,《大声说》获得 SMG 总裁奖,并入选上海十大文化事件榜单。    2008 年,《波士堂》获得胡润百富榜 best of the best 访谈电视节目最佳表现奖。    2008 年,《上班这点事》入围 2008 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脱口秀节目。    2008 年,《《波士堂》、《上班这点事》双双荣获 “ 中国创优栏目奖 ” 。    2007 年,《波士堂》荣获 SMG2006 年度电视节目创新奖,入围 2007 年中国电视榜年度最佳创富节目榜单。    2007 年,《谁来一起午餐》获 SMG 传媒人大奖。
3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解读钓鱼岛之争的新舞台
热度 3 水壶灌满 2012-9-29 22:0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rfNreUQbwg
376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6-11 01:23 , Processed in 0.029159 second(s), 13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