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珍珠湾全球网 标签 科学家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科学家

相关日志

分享 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将来可以达到现有最强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 ...
稻草 2017-5-4 14:59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已在中国诞生,中科院量子信息和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5月3日在上海发布的这个消息惊动了世界。   这是一台什么样的计算机?传说中可“秒杀”现有计算机的量子计算机何时能走入现实?请看《经济日报》记者从上海发回的报道。    中国量子:奠定“量子称霸”基础   什么是量子计算机?当某个物理装置运算、存储和处理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是国际研究热点,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为之设计了多种技术实现路径,其中,国际学术界在基于光子、超冷原子和超导线路这3种体系的量子计算技术发展上总体较为领先。也就是说,现在进展最快的有3类量子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超冷原子量子计算机、超导量子计算机。   我国科学家5月3日发布的量子计算机成果,其实是两个,分别属于光量子计算机和超导量子计算机范畴。   在光量子计算机领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陆朝阳教授领导的团队,研制出一种操控5个粒子(即5个光量子比特)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完成“玻色取样”任务时,它的速度不仅比国际同行之前所有类似实验的最高纪录加快至少24000倍,同时,通过和经典算法比较,也比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ENIAC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的运行速度快10倍—100倍。   “玻色取样”是计算复杂度随着粒子数的增加而指数增长的一类数学问题,特别适合用量子计算机来计算。   “与我们这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量子计算原型机比起来,之前报道过的同类量子计算机只是没法实用的游戏机。”潘建伟说。   5月2日,该研究成果以长文的形式在线发表于《自然·光子学》。审稿人评价称,中国科学家“建造出了第一代量子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中的ENIAC”(ENIA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国际学术界将量子计算机计算能力超过现有经典超级计算机的目标,称为“量子称霸”。中国的这台光量子计算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模拟机,为人类最终实现“量子称霸”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玻色取样”任务中,目前最快的超级计算机能处理约45个粒子。“我们计划在今年年底实现大约20个光量子比特的操纵,对玻色取样问题的计算能力就能超越现有最好的商用CPU电子计算机。”潘建伟说。   在超导量子计算机领域,我国科学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超导体系,2015年,谷歌、美国航空航天局和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宣布实现了9个超导量子比特的高精度操纵。这个记录在2017年被中国科学家团队首次打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朱晓波、浙江大学教授王浩华的研究团队和陆朝阳、潘建伟等合作,自主研发了10比特超导量子线路样品,成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最大数目的超导量子比特的多体纯纠缠,并通过层析测量方法完整地刻画了10比特量子态。   “简单地说,我们做出了10个量子的超导量子计算机CPU芯片,并用它演示了求解线性方程组的量子算法,证明了通过量子计算的并行性加速求解线性方程组的可行性。”朱晓波告诉记者,相关量子算法的成果已经过审,即将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目前研究团队正在致力于20个超导量子比特样品的设计、制备和测试,并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发布量子云计算平台。    量子计算:计算机中的“战斗机”   如果把现在传统的电子计算机比作自行车,那么,量子计算机就好比飞机。量子计算机为何可以成为计算机界的“战斗机”?这与它的计算原理密切相关。   现有的电子计算机,1个物理比特只能存储1个逻辑态——或者0,或者1。而量子计算机利用的是量子的相干叠加原理,可以制备在两个逻辑态0和1的相干叠加态,换句话讲,1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存储0和1。   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量子计算机的处理能力将随着比特数的增加而呈指数级上升。量子计算机有N个比特,就可以一次对2的N次方个数进行数学运算,相当于经典计算机算上2的N次方次。   量子计算计算能力随可操纵的粒子数呈指数增长,这可以为经典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大规模计算难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分解300位大数,利用万亿次经典计算机需要15万年,利用万亿次量子计算机只需要1秒。”潘建伟预测,2020年左右超导量子计算机就可以操纵50个量子比特,届时就可以实现“量子称霸”,在处理一些特定问题的能力上超越经典计算机中计算能力最强的超级计算机。10年内量子计算机将可能实现对100个粒子的相干操纵,届时它处理特定问题的能力就可以达到现有最强超级计算机的百亿亿倍,或者目前全世界计算能力总和的百万倍。   正是由于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在价值,欧美各国都在积极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和资源,开展协同攻关,同时,大型高科技公司如谷歌、微软、IBM等也强势介入量子计算研究。   中国科学家也加入了这场角逐,并取得了相当亮眼的成果,并对下一步发展进行了部署。   潘建伟介绍,我国将要启动的人工智能2.0计划中,就有量子人工智能的专门部分,其技术基础就是量子计算机。而在这之前,“我们首先要通过三五年努力,实现量子称霸,让量子计算机在某些特定问题上超越经典超级计算机”。   展望未来:遇到难题交给“量子”   在实验室里,陆朝阳带记者参观了光量子计算机。   光量子计算机包含3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单光子源,在零下269摄氏度的低温中,这个设备通过激光激发量子点,每次产生一个高品质的单光子,是国际上最高品质和最高效率的单光子源。“目前我们搭建的这个设备是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的,产生的单光子品质比国际第二名要高10到100倍。”陆朝阳自豪地说。   第二部分是超低损耗光量子线路。单光子通过开关分成5路,通过光纤导入主体设备光学量子网络。   第三部分是单光子探测器,探测矩阵中得到的量子计算结果。   多粒子纠缠的操纵作为量子计算的核心资源,一直是国际角逐的焦点。在光子体系,潘建伟团队在多光子纠缠领域始终保持着国际领先水平,并于2016年底把纪录刷新至10光子纠缠。光量子计算机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团队利用自主发展的综合性能国际最优的量子点单光子源,通过电控可编程的光量子线路构建而成。   顾名思义,量子计算机需要对量子进行高精度调控,这需要极低的温度。目前发展最快的三大量子计算机体系中,光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室温下运行,但要在零下269摄氏度的低温中产生单光子;超导量子计算机的CPU芯片可以在常温下展示,但它的真正运行必须在接近绝对零度(零下273.15摄氏度)的环境中进行;超冷原子量子计算机更不负其名,所需的低温是三者中最低的,最接近绝对零度。   “量子计算机可以实用化,未来全世界会有很多台,但不需要家家都有。”潘建伟说,量子计算机可以和现有的经典计算机配合使用。以现有的手机终端为例,手机就是小型计算机,它要做成低温的量子计算机,会很难、也没有必要。“但你可以通过云计算平台,用手机把需要完成的计算任务送到云端,让后台的量子计算机来完成。”   潘建伟表示,传统计算机能算好的问题,量子计算机不需要再去介入。量子计算机瞄准的,是传统计算机不能解决的难题,“比如玻色取样对经典计算机太难了,量子计算机在这方面就显得特别强大”。   当量子计算机实用化以后,它能解决哪些实际应用领域的难题呢?   密码分析、气象预报、药物设计、金融分析、石油勘探、人工智能、大数据……总之,那些需要超大计算量的难题,交给量子计算机就对了!(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惠敏)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25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找到石墨烯量产的新方法 而且还很便宜
稻草 2017-2-28 06:53
美国媒体报道,石墨烯被认为是未来神奇的2D材料,有着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石墨烯实际只是一个单原子厚度、由碳元素组成的石墨层。石墨烯的特性是由于碳原子按照被称为苯环的六边形结构排列并紧密堆栈起来而形成。 以前人们认为生产石墨烯非常昂贵,但现在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可能找到了廉价量产石墨烯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生产石墨烯只需三个简单步骤和使用三种简单材料:烃类气体、氧和火花塞。 他的方法是让含碳材料进行封闭式爆炸,主要来说,就是将氧气和乙炔或乙烯气体放入容器内,使用火花塞点燃气体进行封闭式爆炸。爆炸后就会形成石墨烯,这个过程简单、成本低,而且可能很容易地扩大规模用于工业化生产。 索伦森称:“我们发现了可行的石墨烯生产工艺,从经济可行性、大规模生产的可能性和减少化学污染看我们的工艺有很多积极的方面。最积极的方面是,我们的工艺只需一个火花塞,相比其他工艺耗能低很多。”此外,索伦森的方法可以大量生产石墨烯。 研究人员阿琼·尼帕尔(Arjun Nepal)称:“我们实验的真正魅力在于我们能大量生产石墨烯,用克而不是用毫克计算。”这种方法是该团队在研究黑炭气溶胶时无意中发现的,石墨烯是他们实验时产生的副产品。石墨烯的硬度超过钻石,但柔韧性超好。石墨烯还是超导材料,导电性超过任何已知材料。 石墨烯还有很好的导热性,超铜的十倍。石墨烯也显示出高生物相容性,只吸收2.3%的白光。最后石墨烯有着难以置信的耐磨性。石墨烯的这些特性使其可用于从电子产品、消费电器到医学和生物力学等很多应用。 流行的应用就是电子产品,例如石墨烯贴纸可以延长电池续航时间,石墨烯织物可用于未来可穿戴科技,当然还有可折叠屏幕。石墨烯的医疗应用同样杰出。有了这种成本低廉的石墨烯生产工艺,不久这些应用都将成为可能。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灵商——踽踽独行于各种商(情商智商德商逆商胆商财商心商志商健商……) ... ... ... ...
炎黄医学 2017-1-8 14:25
灵商——踽踽独行于各种商(情商智商德商逆商胆商财商心商志商健商……) 来源: 代云的日志 灵商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在科学家相继提出智商和情商的概念后,英国人达纳·佐哈、伊恩·马歇尔夫妇提出了灵商的概念。2001年8月,夫妇俩合著的《灵商:人的终极智力》一书在中国出版,灵商开始为人们所认识。 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SQ)是心灵智力,即灵感智商,就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实际上,灵商是指一种智力潜能,属于潜意识的能量范畴。 人类力大不如牛、奔跑不如鹿、灵敏不如猫、嗅觉不及狗,但是凭借发达的大脑,成为主宰地球的“万物之灵”。如今,灵性早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最引人关注的概念之一。与灵商相关的主要是右脑。人的大脑由左脑和右脑两部分组成,左脑主要司职分析、抽象、计算、语言等内容,侧重于抽象思维的表达模式,被称为“科学脑”;右脑主要司职想象、虚构、感受、创造等内容,侧重于直觉的形象思维模式,被称为“艺术脑”。右脑思维在认知方面的直觉思维能力、顿悟思维能力、形象识别能力、空间判断能力、以及对复杂关系的理解能力和情绪表达能力等方面,远远超过左脑,这正是确立“灵商”概念包容的丰富内涵的立论点。 心理学家将人脑的意识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两个组成部分。潜意识的巨大力量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但事实上它却发挥巨大的作用。世界潜能大师博恩·崔西说:“潜意识的力量比意识要大三万倍。”那些在紧急关头,急中生智、随机应变的人,很明显拥有较高的灵商。有一句谚语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开悟;名师开悟,不如自己醒悟。”管理界也有一句名言:“智力比知识更重要,素质比智力更重要,觉悟比素质更重要。”因而,在对智商、情商强化的同时,我们必须要站在灵商这个制高点上,发挥高度的觉悟性,以期促进成功。 成功人生没有定式,单靠成文的理论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的,还得需要悟性,需要灵商的闪现。修炼灵商,关键在于不断学习、观察、思考,要敢于大胆的假设,敢于突破传统思维。 多元认识能力的提出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学者加德纳提出的.他在《智力的重构:2l世纪的多元智力》一书中对人的智力本质进行了自己的分析。他认为人的智力形成有一个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和作用.这种观点解决了智力形成的先天和后天的争论。加德纳还认为人的智力结构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互独立、相互平等的8种智力:言语一语言智力、音乐一节奏智力、逻辑一数理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身体一动觉智力、自知一自省智力、交往一交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同时加德纳还分析了精神智力和存在智力两种智力的内涵.对这两种智力保留了自己的看法。没有将之作为单独的智力形式。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于传统的智商以及情商理论不仅是一种量的突破.而且更是一种质的突破。可以说.多元智力理论开始从人的整体存在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人的认识能力。这种理论呼应了哲学理论在现代的发展.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呼唤对人的本真存在的关照。但是多元智力论仍然停留于对人的认识能力做“解剖学”的研究.对人的认识能力的其他方面,特别是许多非理性因素没有予以充分的关注.这是多元智力论的局限所在。 在多元智力理论的解释架构之内.我们可以对以往科学家提出的一些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争论进行解释。比如大卫-伯金斯提出的突破性思维试图对认知飞跃做出说明.加德纳提出的道德智力是否存在的问题.以及创造性思维如何实现等,这都是长期困扰人类的重要问题。以往解决这些问题都在一个单一的层面.从人类智力发展某一个方面去进行说明,自然难以得到很好的解释。借助于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可以从人类认识能力的整体性角度出发.对这些难解的问题进行研究。灵商概念的引入,可以更好的理解和说明多元智力论。 类似于智商和情商的概念.灵商是指在多元智力论的框架之内.对作为整体性存在的人的认识能力进行概括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如果说智商只是单一反映人类理性认识能力的一个商数,情商综合了人的情感、情绪智力反映人的认识能力的一个商数.那么灵商则是从人作为一个完整的智慧存在的角度,更为全面地反映人的认识能力的商数。灵商包括了除智力、情感、情绪之外的人的认识能力当中的其他因素.主要包括:意志、悟性、直觉、灵感、想像,体验、信念等多方面的非理性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悟性和想像。 几点反思性结论 1.灵商理论不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否定,而是从一个新的视域来理解人的认识能力的构成和特征。由于西方智力理论过于偏重实证的研究。因而仅仅从心理主义和生理主义的角度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研究,这就难免陷入唯实证主义的窠臼。其实人作为一个存在物难以从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加以简单的划分.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解剖学研究只会导致对人的整体存在的肢解.这明显带有西方哲学理性形而上学主智主义的影响痕迹。如加德纳提出的判定智力存在的八个标准田.就带有非常明显的实证主义色彩。情商理论在某种程度上纠正了传统智商理论的偏失。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灵商理论的基础是多元智力论.它是打开人类自我教育和发展的崭新的方便之门。多元智力论不仅有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的理论支撑.而且对于长期被科学研究所忽视的非理性因素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康德曾经说过。教育和管理是人类最难以掌握的两门技术.但是依靠多元智力论开展教育和管理活动应当能够在未来社会发展过程中取得极大的作用。 3.灵商理论综合了东西方哲学的精华.特别是对中国哲学的心性教育理论的极大发扬舟。中国传统教育主张修身养性.继善成性.把人作为一个与天地并生共存的存在物,从整体的身体观角度培养人,塑造人。尽管这一认识和教育方法在近代机械社会面前遇到了挫折和挑战.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自身存在特征反思的加深.这一传统必将生发其生命力,帮助未来社会中的人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写道:“任何人的心灵都是一部精巧灵敏的电台,随时可以接收上天所发射给我们充满智慧和无限价值的信息,这就是被我们称之为‘灵感’的东西,它往往灵光一现,不太引人注意。但是,依然会有人死死的拽住她的衣裙不让她离去,直到她把人生的智慧和无限的价值赋予拽住她的人。任何一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都必须有灵感的火花将其点燃才能发挥到极致,才能使自身巨大的潜能变成人生的价值。”   可见,灵性可以助你看到事物后面无形的精神因素。灵商的先天性很重要,但先天并不能决定全部,后天的修炼也是相当重要的。   下面的四项后天修炼,对你而言,也许是至关重要的:   (1)学会换角度看问题   换个角度看问题,可以使你获得新的理解,做出与常规思维不一样的行为决策。变则通,通则灵。常规思维会限制我们的视野,尤其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常规思维使我们无法摆脱困扰,除了造成心理上的困扰,还会导致行为上的偏差。因此,我们要从生活自身的逻辑出发,学会变通进取,换一种立场和角度看问题,从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产生创造性的变革。   (2)获得有益的知识   有效的学习能力,是动态衡量人才质量高低的重要尺度。我们通过学习开发大脑潜力,吸纳有实用价值的信息和资讯。实践证明,企业或个人凡是通过自我超越、心智模式等提高学习的修炼,都能在原有基础上重焕活力,再铸辉煌。提高学习力,读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有益于身心健康,这是古今能人共同追求的读书目标。   此外,必须跟成功者在一起,模仿成功者的精神,拷贝成功者的心序。模仿是通往卓越的捷径。如果看见别人做出令你心羡的成就,那么,你愿意付出时间和努力的代价,也能做出相同的结果来。有效的学习,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从他人的成功里汲取经验。   (3)提高领悟力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你不仅要会学,还要勤思考、会领悟。表现在实际的工作中,就是要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理论联系实际,把实践与理论统统变成自己的东西,通过不断领悟,让自己的经验与理论日臻完善与成熟,由外而内从根本上升华自己。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悟性和韧性。”灵商高的人能够在工作中明白很多事理,感悟到书上掌握不到的东西,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思考的过程,促成你一次次灵感的飞跃。   在地球上所有生物中,只有人类具有思考、分析、储存知识、发展智慧、将知识进行整合的能力。然而,迄今为止开发的智力活动只占人脑能量的很小一部分。科学家指出,一个人的脑细胞总量超过150亿,而人穷其一生只会用到其中的百分之几,像爱因斯坦、苏格拉底和爱迪生之类的天才,他们也只用了不到10%的 原文: http://blog.renren.com/share/202051571/4299475577
个人分类: 留檔珍珠灣|5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教育要实现社会人才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稻草 2017-1-7 10:54
中国教育的社会价值观,引领着中国教育发展的现实状况。 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儒学思想左右着中国的教育。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教育又陷入了拜金主义思潮之中。 这些思想显然是偏颇的, 是需要改变的。那么,中国就需要一种新的社会人才价值观,以实现新旧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具体如下: 社会要平等待人,研究人员,技术人员,操作人员等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不要搞学而优而仕那一套,这个社会需要多元化的人才,而不是只要会搞研究的。具体而言,厨师、焊工、教授、科学家、歌手、演员、销售员、程序员、农民、建筑工、公务员,家政工等等,都是社会所需要的,也是学校必须培养的,大家各有专长罢了,不要有职业歧视,大家都是为社会服务,赚钱,生活罢了。 有了这样的思想,大家会根据自己学习能力安排自己的学习专业,规划自己将来的就业,这样整个社会就会行行出状元,业业见兴旺。 教育工作者也会实现由目前的 “唯分”到“唯人”的转变 。 苏运莹 - 野子(Live).mp3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能让原子弹变废铁的技术却因是草根发明而流产!
热度 3 稻草 2016-12-26 21:01
   人生有三大惨剧,丧偶、破产、理发。    其中露露唯一最怕的当属理发了,每次抱着改变人生的态度走进理发店,结果总是莫名其妙的碰见叫Tony的「艺术总奸」让我分分钟怀疑人生!    看样子想要尽快走上「脱单之路」任重而道远!    说起理发师,很多人对他们的印象可谓是极差。因为他们总是搞不清楚我们需要什么,而是一个劲地要我们办卡。       每当我被折磨到满腔怒火快要喷发时,都赶紧努力想想一位我最尊敬的「理发师」。    与其说他是理发师,还不如说他是「科学家」。    毕竟他发明的东西 至今无人能复制,同时也被称为 「人类最不该错过的发明」。如果这项发明问世,就连那些大国仓库里的原子弹都将变为破铜烂铁!    而他就是热屏蔽材料「星光」的发明者:    「Maurice Ward—莫里斯·沃德」       莫里斯曾经是一个小镇上的理发师。    由于手艺好,他在镇上很出名。而且莫里斯本人也是一位固执的男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得做好。所以来他店里的客人乐意不绝。业余时间他还是一名工匠,没事喜欢搞搞发明。    本来按照他这样的情况,一定是过一辈子平凡幸福的生活。 当然,也不会有人把他和「科学家」扯上关系。    但生活往往变化无常,就在他本打算理一辈子发的时候,他人生的转折却悄悄来临了...    1985年的一次空难,飞机由于燃烧释放出有毒气体,导致55人死亡。    这件事情爆发后,莫里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由于之前他曾经经营过一个小的塑料厂,所以运用他有限的知识,他得出结论:    这次事故的罪魁祸首在于飞机阀盖的材料,如果它耐热或者是无毒的话,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悲剧了!    由此,他决定研究出一款 耐热且无毒塑料。    一开始人们还以为他只是在理发过程中无聊吹吹牛逼罢了,但没想到的是他真花了很长时间去研究这个材料。他将不同的20几种材料混合在一起,日复一日的研究。    直到有一天,他和平常一样拿着喷灯朝着制作出的材料上照射,发现其完好无损! 这一刻,他的研究发明终于成功了!    于是,他将这项发明命名为「星光」。    没过多久,英国电视节目《明日世界》便找上了他。    这一天在偌大的演播厅内,节目主持人「彼得·迈凯恩」拿了一颗再普通不过的鸡蛋递到了莫里斯的手中。在莫里斯将鸡蛋表面涂上了自己发明的「星光」后,节目组拿来了喷灯对鸡蛋进行照射。    就在这时,奇迹发生了!    本该几秒内就被射穿的鸡蛋,在几分钟过去后居然毫发无损,打开鸡蛋一看,里面居然也依然一点都没事!    这一期节目播出后,莫里斯的命运彻底改变了。    事后,他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到:    这项星光材料可以运用在飞机、电器、木门及塑料线上,凡是需要防范热气和火焰的地方都行,这么做能防范不少因为高温或者大火带来的危险。    也就是说,有了这项材料人类的安全问题将得到空前巨大的保障!火灾的发生率也将大大降低!    看到这篇报道后,一大票金主都瞄上「星光」这项发明。与此同时,莫里斯业余的背景也被爆出,对于他这种「民间半桶水的科学家」,那些专业的科研工作者非常不屑一顾:    就他?做出来的东西能用才有鬼。一定是一场骗局!    就在这时,英国国防部的官员们也听说到了星光,而他们在怀疑的同时。对这东西也非常感兴趣。    1991年6月,英国国防部决定委托部里一位资深科学家「基思·刘易斯」详细调查。他们想要去检验一番这个「野路子」创意。    而刘易斯这个人最大的特点则是 他对发明者一视同仁,不会因为某人没有科学背景,就错过一种大有前途的新材料。    用他的话来说:开创性研究是可以在任何地方冒出来的。    起初莫里斯是完全将刘易斯拒之门外的。    但在刘易斯几个月不停的劝说后,莫里斯终于被他的诚意所打动,破天荒的答应他测试的要求!    但前提是「不许分析它的成分」!    获准之后,刘易斯和同事随即向这种材料发射了几束强有力的激光脉冲。结果,虽然每束脉冲都包含1000℃的高温,并且都聚焦在一小点上。 材料却几乎没有受损。    要知道,那可是连砖头都能打出洞来的脉冲啊!    到了这一步,刘易斯和同事终于确信莫里斯的材料是真实的,也是独一无二的。    但沃德对于保密一事十分固执,使得刘易斯无法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这一诱人结果。于此同时,各大公司的老总则快要踏平了莫里斯的门槛。    然而结果却是失望而归...    最终,直到莫里斯死去,这项技术仍然没有卖出去。    而之所以得到这样的结果原因则让人唏嘘:    莫里斯一直不断的「坐地起价」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而「星光」要想拿到投资必须得接受专业的科学分析。然而莫里斯不是专业的科学家,自然无法做到。外界对他的质疑也越来越大!而最大的问题是,他紧咬住自己的「配方」,打死也不愿意说出去!    所以,直到他去世,都没能让「星光」得到专业的科学分析。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莫里斯临死都要这么咬住配方,不愿意给人分析呢?    一个科学的门外汉想用自己的好点子求得回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是担心自己的配方被人剽窃。    发明汽车雨刷的罗伯特·卡恩斯就是前车之鉴。    上世纪60年代,卡恩斯带着雨刷的构想拜访了几家汽车制造企业,其中包括福特和克莱斯勒,但都被打了回票。 然而几年之后,汽车却纷纷装上了雨刷...    确实,这个世界上 10000 个人里面出不了几个科学家。但是,更可悲的是:    一但真的有草根科学家发明了能改变世界的技术,又有几个人会从内心表示肯定呢?    大多数人只会说——「就他能改变世界?逗呢?」    如今这项技术全世界只有莫里斯的家人知道配方,政府机关也不止一次找过他们「谈心」。但他们却明确表示:    没门儿,我们不想再提这事了!    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谁会愿意提一件折腾了自己已经逝去家人大半辈子的事情呢?    于是,这项本可以让人类的安全得到极大保障的技术,便从此消失在了这个世上...    所以,究竟是谁,才是「杀害它的凶手」呢?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5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汉语低俗猥琐化与中国文明的隐忧
热度 7 岳东晓 2016-12-13 11:37
从韩春雨事件我对生物界稍微有了一点了解,今天在微信里偶然看到一篇介绍颜宁的文章,于是打开看了一下。其中一句是这么写的。 “ 试试就试试。宁宁立马给施一公写了一封逼格高高的英文信。 ” 这个B格一词,大概能猜出是什么意思。但为了确切起见,我 查了一下 ,互动百科上的定义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赵本山在台上表演了很多年。我一个湖南老乡一言以蔽之:"俗不可耐”。我深表赞同。但赵本山还不至于这么低俗猥琐。 三年前,我在 《 拒绝猥琐文化对汉语的污染 》中就提到类似的问题。 而今,正规的介绍女科学家的文章,居然用这种词汇,令人惊诧。 把粗鄙甚至下流当有趣。这些人怎么了? 有次我去 Lake Tahoe,旁边一群显然是从中国来的年轻人,男男女女,其中的男生在大声说话,几乎无论什么话,里面必然夹杂若干生殖器词汇,而且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似乎这些中国青年男性要在口语中加入生殖器词汇才能体现自己的雄性特征。跟他们同行的女生们对此似乎习以为常。 男人要的是智慧与实际战斗力。
个人分类: 随笔|5499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成就等级标准初探
岳东晓 2016-12-6 12:52
科学网经常会发生学术成就水平的讨论,但目前客观数据标准偏重于量而较少考虑质的因素。一个人可能一辈子就发了一篇论文,但这篇论文可能是诺奖级的(如屠呦呦)。另一个人可能在二流刊物上发100篇低价值论文,然后跟同级学术伙伴们互相引用,热火朝天。算起各种指数来,后者可能要高出前者不少。这就跟围棋手只算胜率,而不区分职业与业余这个质的区别一样。因此没有质的比较的评估没有多大意义。 评估学者成就的客观标准应该是其对人类知识的创新性增加。人类知识库可以分成多个级别,越是基本的越是不可缺失。我们可以根据科学家人名在人类知识库中出现的级别与频率作为学术成就评估的等级标准。类似的评估标准当然可以推广其非科学领域。这里我先限制在科学领域。 级别划分不是阶级划分,无论成果大小,都是为人类文明的进化做出了贡献,增加了新的知识,都应该互相尊重。即使没有做出过原创成功的,热爱科学、普及科学也是在为人类文明做贡献。杨振宁的物理老师也许没有惊人的发现,但杨振宁却离不开他老师的培养教导。而且,很多人的成果今天没有进入某个级别的知识库,但这只是今天的评估,以后也许会被发掘出来。同理,今天得以进入某个知识库,以后也可能被人遗忘成为无关紧要的脚注。再者,学术只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小部分,还有很多其他领域,学术成就一般其他地方可以施展。所以,大家都应该以平常心态对待。 如果这个标准如果对这个标准有不同意见,请提出。 评级大前提: 1)科学家人名的出现是因为其原创性成果 如果人名的出现不是因为已经被验证了的原创成果,而是其他原因(比如说作假、抄袭等等),不能作为下述评级的标准。科普作者也不算,因为其不是原创知识,而是普及知识。 2)下面提到的引用必须是实质引用:所谓实质引用是说引用者对被引用者的发现做了实质运用。举例说,如果某人的论文只是被顺便提到,可有可无,就不能算是实质引用;如果引用论文只是综述性的,也不能算实质引用。 3)级别从0开始,0级为顶级,这样设计,低级别可能增加。 有了这些前提条件与定义,我认为科学家成就可以根据下面的等级分类。当然,同一级的科学家还可以进一步进行定量计分。这样我们用两个数字进行评估,第一个数字是级别,第二个数字是数量。这里我只讲级别分类法。 0级: 科学家人名或者其贡献被写入多个先进国家的中小学教科书 这一类成就是根本性的、对整个人类文明来说都是推动性的。它们是如此的根本,乃至会被写入中小学教科书。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波尔,海森堡,这些都是明显的例子。这一级别的等价标准是 造成主流哲学思想的变迁 。举例说明,杨振宁-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可能出现在初高中物理课本,因此这两人可以算入0级。宇称不守恒的影响也是哲学性的。 上面的标准中加入了多个先进国家这一限制,这是避免本地放大或者个人偏爱造成的假象。比如说一个落后国家可能在自己的教科书中写入他们最有名的科学家,这个人对本国影响力大,但对于人类知识体系的影响就不见得了。 1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 多个先进国家的 大众科普中 这一类成就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或者是社会关注的对象。注意,0级成就者当然也会出现在1级知识库里,但有的1级不会出现在0级库。 令人遗憾的是,杨振宁的名字因为杨-米尔斯场在大众科普中也出现很少。我觉得这是一个反常现象。随着时间的推延,杨振宁规范场贡献会越来越被重视。 2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 多个先进国家的大学教材中 3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全球 某领域 专著的正文或 实质 引用中 专著一般是对一个领域已经被公认的重要成果的总结,其专业程度比教材高。 4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 领域 全球 前5名刊物 的论文 正文或实质引用中 按照这个标准,如果一个研究人员只是在一流刊物发表了论文,但还没有被人实质引用,是不能进入4级的。 5级: 科学家人名出现 在领域 全球 6 -50 名刊物 的论文 正文或 实质 引用中 6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 领域 全球 50 名以后 刊物 的论文正文或 实质 引用中 7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 领域 全球 1-50 名以后 刊物 的 论文作者列表中 8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 领域 全球 50 名以后 刊物 的 论文作者列表中 9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本地专业刊物 的论文正文或 实质 引用中 所谓本地专业刊物是指没有在国际上广泛流通的刊物。比如说,中国的某个学报。 10级:科学家人名出现在本地专业刊物 的论文作者列表中 请注意,在本地刊物发论文的科学家同样可以因为被高一级刊物上的论文引用而进入高级别。但如果没有被引用,那么就只能停在这个级别。
个人分类: 科普|67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从相对论到统一论
热度 1 稻草 2016-11-22 11:35
从相对论到统一论是历史的规律,不是说你不承认就可以混过去的。 爱因斯坦找到了运动本体,却把它归为物质,又弄一个参照系,这下质量就有运动质量了,空间就必须扭曲了。这是爱因斯坦没有找到他预见的统一场的一个错误。 爱因斯坦还有一个不明白,就是量子纠缠,他认为这种现象是“见鬼了”,他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这是爱因斯坦没有弄清楚的一个问题。 一个错误,一个问题,爱因斯坦离他的统一场越来越远。 实际上,爱因斯坦还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物理学的基础问题,即哲学问题没有搞清楚。至此,爱因斯坦有三座大山没有翻越,因此他没有完成物理学的统一场。 从统一场到统一论,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工程了。这一工程必须完成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完成神学、哲学与科学的统一,完成客观与主观的统一,完成存在与观念的统一,这只有伟大的思想者才能完成。 中国的王、吴 《统一论》 恰恰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肖邦一号钢琴曲.mp3
个人分类: 科学革命|11302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从深空收到罕见信息 猜测为外星人发送
稻草 2016-10-27 12:20
参考消息网10月27日报道 英媒称,科学家们听到了大量来自深空的罕见信息,他们认为这些信息可能是外星人发送的。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0月25日报道,对来自极小的一组恒星的罕见光脉冲信息进行的最新分析似乎表明,这些信息可能是一些地外智慧正在努力告知我们他们的存在。   这份新的研究报告说,科学家们在一次太空观测中发现,在250万颗恒星中,只有234颗拥有这种独特的光脉冲信号。这份研究报告发现,它们中有极小的一部分似乎表现奇特。   报道称,科学家们难以对这些奇特表现进行明显合理的解释,所以他们认为这些信号可能是来自外星人的讯息。   EF·博拉与E·特罗蒂尔在报告中说:“我们发现,这些监测到的信号与此前一份报告所预测的(地外智慧)信号形态完全一致,所以我们也认同这一假定。”   魁北克拉瓦尔大学的这两位科学家说:“只有一小部分恒星发出了这种信号,而且它们都集中在一个很小的光谱范围之内,其光谱类型与太阳相似,这一切也与地外智慧假定相一致。”   报道称,这份报告发表在《太平洋天文学会丛刊》上,名字叫《在一个类似太阳系的一小部分恒星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周期性光脉冲信号》。据印刷出版前的网上版本,报告最初拟定的名字是《可能来自地外智慧的信号》。   不过,科学家们明确表示,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证实或推翻这一假定。还需要在不同的设备上对这些相同的信号进行观测,以推翻所有的其他解释。   报道称,今年为寻找外星人成立的、受到包括斯蒂芬·霍金和马克·扎克伯格等人在内支持的“突破聆听”计划的科研人员说,这些信息使人深受鼓舞。不过他们也说还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才能“明确认定”这些信息来自外星人。   “突破聆听”计划的科研人员在一份声明中说:“博拉和特罗蒂尔在每一万个中才发现一个拥有异常光谱的恒星显然值得进一步研究。不过,超常规的论断需要超常规的证据。”   他们说:“将这些大致的信号确认为地外文明的活动还为时尚早。对地外高级生命证据的寻找有国际上公认的标准,要求它们能得到独立团体使用自己的望远镜加以证实,同时还需要所有自然解释都被排除,这样才能将地外生命作为解释。”   他们说:“需要进行细致的工作,排除虚假的肯定信息,排除自然的和仪器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要使用两个以上独立望远镜的观测结果来加以证实。”   来源:参考消息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量子卫星与地面成功建立链路通信
稻草 2016-10-13 20:09
  记者10月12日从中科院获悉,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正在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在轨测试,目前状态良好,预计11月中旬完成全部在轨测试工作,随后卫星将交付使用,正式开始科学实验。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介绍,量子卫星在轨测试包括卫星平台测试、有效载荷测试、天地链路测试三部分,目前卫星平台测试和有效载荷测试已经完成,天地链路测试部分完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今年8月16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科学实验体系。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36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科研界收入不平等愈演愈烈,你感受到了吗?
稻草 2016-10-9 21:12
   作者:Corie Lok 来源:《自然》 要想了解科研界的收入不平等现象,不必走远,只需关注一下加州大学即可。   2015年,加州大学有 29位医学研究人员的收入超过了100万美元,至少有10位非临床研究人员将40多万美元收入囊中。与此同时,上千名博士后的收入不到5万美元。年轻教授的收入要好一些,但是许多人的收入仍不到顶尖研究者的四分之一。   加州大学远非个例。劳工经济学家表示,过去几十年中,在许多国家的大学里,精英科学家和在底层摸爬滚打的科学家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在扩大。这种不平等反映出了同样存在于社会其它领域的趋势:中层阶级工资停滞不前,而富人收入猛增,由此导致顶层和底层劳动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在许多国家,1%的超级富人都是个热门的政治议题。   研究科研工作者的学者表示,科学家工资数据存在缺乏,使得人们难以全面了解收入不平等的程度和起因。但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Richard Freeman表示,收入差距已经达到了将有才华的年轻人推离科研界的程度。《自然》杂志2016年的工资调查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在3600名调查对象中,一半以上表示他们为进入科研界而放弃了优厚的工资,将近20%的人不建议学生从事科研工作。   这个问题并没有消失的迹象。“随着竞争日益加剧,而奖励越来越少,收入不平等现象也愈演愈烈,”Freeman说。    不平等指数   在衡量收入不平等时,劳工经济学家采用的指标之一是基尼系数,该系数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于20世纪初提出,并以他命名。系数为0表示每个人收入相同,1表示最大程度的不平等 —— 除一个人之外,其他人一无所得。   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经济学家Paula Stephan在她2012年的《经济如何塑造科学》(How Economics Shapes Science )一书中,使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博士就业后情况跟踪》(Survey of Doctorate Recipients)中的工资数据,计算出了美国具有博士学位授予资格的机构的理工科教员的基尼系数。   她发现,从1973年到2006年,大部分学科和级别教员的基尼系数上升了一倍有余,其中生命科学增幅最大。(参见 "钱多钱少不一样")     相比之下,美国男性全职劳动者和美国家庭的基尼系数分别只增长了35%和18%。Stephan说,研究者的基尼系数增速较快可能是因为科研工资在历史上一直比其它行业更为平等,现在则开始向其它行业靠拢。2006年,理科教授的基尼系数在0.14-0.25之间,具体视学科和级别而定;同期美国家庭的基尼系数为0.47。   为了解近年来科学界工资差距的变化情况,《自然》与Freeman和美国国民经济调查局研究助理诸葛利群(音)合作,利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调查数据计算基尼系数。分析结果显示,不平等情况在2008年略微缓解,但自此之后收入差距一直相对较大且保持稳定,高于业界和政府。   Stephan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预算翻番可能是近几十年来,美国生物医药界基尼系数上升的原因之一。随着新的研究大楼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研究机构需要引入有望带来研究拨款的高产科学家,这引发了研究机构对少数能够获得拨款的顶尖科学家的争夺。Stephan认为这一点可能推高了他们的工资。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科学政策研究员Ben Martin表示,和美国一样,自20世纪   90年代末以来,拥有顶尖收入的英国教授与其他研究者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他估计,当时的最高工资大约是工会和雇主设定的全国统一最低工资的2倍,而根据英国高等教育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这一数字已扩大到7倍以上。对来自全球各地的优秀研究人员的争夺日渐激烈,这助推了英国教员的工资增长,Martin表示。“大学正处于日益全球化的市场环境中。”   Martin补充说,用于定期评估英国大学研究质量的研究卓越框架(REF)可能也助推了工资增长。英国政府资助机构每5年左右执行一次评估,评估结果将决定大学可获得的政府研究经费数额。评估指标之一是截至“普查日”前,校内研究人员发表论文的质量。在该日期前仅几个月甚至几天所聘用的教员也被纳入评估中,以及他们在过去6年中发表的论文。他表示,这促使大学在截止日期到来前招聘有出色论文发表背景的研究人员,以此提高大学的REF分数。   今年7月在线发布的一项关于英国正教授工资的分析显示,部分大学,尤其是排名较低但希望提升其REF表现的大学,正利用高薪招募发表过优质论文的研究员,以便提高其REF分数。英国诺丁汉大学的Gianni De Fraja及同事表明,正教授2013年平均工资较高的科系在2014年的评估中获得了更好的REF分数。“我们的数据显示,有大学在REF评估前夕‘买’研究员,” De Fraja说。   在其他国家,吸引或留住明星科学家的竞争也推升了科学家的工资。在美国波士顿学院研究研究型大学的王齐(音)表示,在中国,各种旨在提升研究质量的政府赞助计划一直在用高薪招募优秀的研究人员。在德国卡塞尔大学研究高等教育的Ulrich Teichler则表示,德国教员工资受到的管制比美国和英国要多,但是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其中一些限制已经松动。他说,许多教授现在能将优秀的业绩当作筹码,以获得更高的加薪。   在美国,人们能在一些公立大学(比如加州大学)的数据库中轻松发现收入差距。但顶尖教授在私立精英大学可获得明显更高的工资,而私立大学不需要向公众公开工资数据。《自然》向加州大学询问了他们收入最高的教授的工资与其它大学的比较情况,得到的回答是“加州大学教员的工资在整体上低于同一等级院校的同仁”。过去十年,加利福尼亚州一直面临巨大的预算压力。    底层之殇   在工资天平的另一端,提高工资的压力并不大。由于研究经费越来越难获得,实验室依靠大规模的廉价劳动力来最大程度地扩大产出,Gary McDowell说。他曾经做过博士后,现在是旧金山市一家非营利组织Future of Research的执行经理,该组织旨在为青年科学家争取权利。他表示,这样的用工环境之所以形成,是因为博士后愿意牺牲收入以换取一份科研职位。研究人员表示,即使是有幸谋得一份初级终身职位的人,起薪也没有太大的商量空间;他们更注重的是为自己的新实验室争取更高的启动资金。   科研界的文化也是造成低工资的贡献因素之一,因为科学家们一般更看重科研发现,而非经济回报,McDowell说。“大家不是为了赚钱才进入这个领域的,”他说。“我们想要一份有益的工作,释放我们对科学的激情。但这却被利用了。”   Stephan表示,非终身制教员(比如教课的兼职教授)人数日益增加可能也导致了低工资。兼职教授的工资明显低于助理教授,甚至博士后。McDowell表示,在科研界中,非终身制职位正在增多,担任这些职位的一般是在学术界前景有限,但仍希望留在学术界的研究人员。   在纽约大学研究科研工作者的经济学家Julia Lane认为,收入不平等既有优点,也有坏处。顶层高薪可以吸引高产的工作者,底层低薪则能表明这个行业的前景或许并不光明。在《自然》的工资调查中,6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工作前景比老一代人差,在北美和欧洲,持有这种悲观看法研究者占70%左右。在全球范围内的受访者中,仅一半多一点在前一年获得了加薪。   收入不平等似乎对整体研究表现影响不大,De Fraja说。在分析英国教员的工资后,他发现科系教授的工资差距与科系REF分数并不相关,“平等主义”科系和“精英主义”科系似乎平分秋色。   但是,过于严重的不平等也会缩短许多人学术生涯,Ginther说。在一个竞争激烈的领域,如果大奖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许多其他原本可以成为高产科学家的人就只能获得不成比例的收入和事业前景。这会妨碍有潜力的人进一步追求科研事业,Ginther说。“这会阻碍大量有潜力的科研发现诞生。”   Freeman说,研究者应该为出色的表现得到多少额外报酬是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科研界的奖励曲线应该有多陡峭?“目前的倾斜度明显不对,”他说。“现在的危险是,它已经超出了合理水平,降低了效率。”   Lane说,一个关键问题是,我们对拥有博士学位的科学家的事业情况和收入了解不足。纽约大学医学院博士后事务主任Keith Micoli说,在缺乏这些信息的情况下,青年科学家通常只能根据错误的收入假设来做出重要的事业决定。他表示,一些博士后可能会惊讶地发现,他们一直向往的工作的起薪并不如想象中高,因而感到失望。   因此,Micoli建议博士后自己做做调查:寻找正在从事他们感兴趣的工作的人,询问他们的收入情况。去年,哈佛大学的博士后Rebeccah Lijek在寻找教职工作时就是这么做的。她说,人脉关系让她大为受益,她详细了解到什么样的工资预期是合理的,以及设立自己的免疫学实验室需要多少启动资金。如果没有她拥有的人脉和指导,自己在谈薪酬时可能处于不利地位,Lijek说。“关键在于谁有幸拥有这类信息。” ⓝ(原文以 Science’s 1%: How income inequality is getting worse in research为标题发表在2016年9月22日的《自然》杂志上)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74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萌萌哒的美国人:自然界存在第五种力
稻草 2016-8-20 09:19
统一论 早在1992年就预测并给出了统一场计算公式,美国人还在这萌萌哒。美国人,这是第五种力,实际是暗物质力,也就是统一论预言的思维作用力。美国人不认真学习中国的统一论就是这样蠢蠢哒。美国的理论物理至少落后中国30年。   据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UCI)官网消息,该校理论物理学家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物理评论快报》杂志中指出,匈牙利科学院核科学家数月前称,可能发现了一种未知的亚原子粒子。他们对研究结果进行梳理后认为,这一亚原子粒子并非物质粒子,而有可能是自然界中存在第五种力的证据。      该研究负责人、物理和天文学教授冯孝仁(音译)说:“数十年来,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又叫强相互作用力,是四种基本力中最强的)和弱核力。如果我们的结论获得证实,那将是革命性的。第五种力将彻底改变我们对宇宙的理解,导致力和暗物质的统一。”   匈牙利科学家去年进行的实验是为了搜寻“暗光子”,也可能意味着占宇宙总质量85%左右的看不见的暗物质,他们却发现了反常现象:可能存在一种质量为电子30多倍的新的光粒子。冯孝仁解释称:“匈牙利科学家只看见了反常现象,表明可能存在一种新粒子,但他们并不清楚它是物质粒子还是携带力的粒子。”   随后,UCI团队对匈牙利科学家的数据及该领域所有其他实验数据进行了核查,结果表明,这种粒子不是暗光子,可能是“疏质子的X玻色子”,指向第五种力。普通的电力是电子和质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新发现的玻色子仅同电子和中子相互作用,且作用范围十分有限。该研究联合作者、物理和天文学教授蒂莫西-泰特说:“我们已观察到的玻色子中都没有这一属性,故而也称其为‘X玻色子’。X意味着‘未知’。”   冯孝仁指出,该粒子一直很难被发现,其相互作用非常微弱,所以,进一步研究至关重要。实验室已经拥有了制造其所需要的能量,全球科学家都能对匈牙利科学家的结论进行跟踪分析。   这一发现可能开启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冯孝仁感兴趣的一个方向是,这种潜在的第五种力可能同电磁力、强核力及弱核力结合形成“一种更大、更基本的力”。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2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量子通信是什么?
热度 2 稻草 2016-8-15 17:02
  量子通信是什么?   量子世界中存在一种类似“心电感应”的现象,即量子纠缠。就好比有些双胞胎,虽然哥哥在北京,弟弟在上海,当哥哥特别高兴时,弟弟也会特别高兴;而哥哥特别痛苦的时候,弟弟也会特别痛苦。   量子纠缠是指在微观世界里,有共同来源的两个微观粒子之间存在着纠缠关系,不管它们相距多远,只要一个粒子状态发生变化,另一个粒子状态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稳定粒子间会有强的量子关联,但为什么会这样?科学家们直到今天还没搞清楚。(注意:中国学者王、吴的 统一论 搞清楚了,就是意量之间的作用力,它与空间距离无关,只与心理位移相关。)   实验已证明,具有纠缠态的两个光量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量子保密通信就是利用这个特性实现的,即基于量子纠缠态的理论,通过量子密钥传输和量子隐形传态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   其过程如下:事先构建一对具有纠缠态的光量子,将这对光量子分别放在通信双方,把具有未知量子态的光量子与发送方的光量子进行联合测量,则接收方的光量子瞬间变化为某种状态,这个状态与发送方的光量子变化后的状态是对称的,然后把联合测量的信息通过经典信道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方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变化的光量子进行幺正变换(相当于逆转变换),就可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未知量子态。   量子通信的关键要素是量子密钥,用具有量子态的物质作为密码。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量子密钥一旦被截获,其自身状态会立刻发生改变,截获量子密钥的人只能得到无效信息,而信息的合法接收者也能立刻察觉,直到一把新的密钥安全无误地被接收。
个人分类: 时事转帖|1925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玛雅人曾画月球背面图
热度 1 稻草 2016-8-3 18:05
   玛雅 人不但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也充满神秘,他们的知识水平远远超出所处的时代,比如天文学。玛雅人的数学水平很高,在这一基础上,他们制定出了精妙的18月历法。   玛雅人认为一个月等于20天,一年等于18个月,再加上每年之中有5个未列在内的祭日,一年实际的天数为365天。这正好与现代对 地球 自转时程的认识相吻合。   玛雅人除对地球历法了解得十分精确之外,对金星的历年也十分了解。金星的历年就是金星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玛雅人计算出金星历法为584天,而今天人们推算金星的历年为584.92天。又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玛雅人曾绘制 月球 背面景象   科学家于1950年在一座玛雅庙宇中发现了一幅关于月球的地图,这是一幅月球的背面地图。图中标示了一些尖状物,这是从地球上无法看到的。      除非玛雅人曾经到过月球,或乘着其种飞行工具在月球附近的轨道上来往过,否则他们怎能给成这样一幅地图呢?前苏联和美国的 宇宙飞船 都拍摄到月球上的一些“尖顶物”。   这些突起的尖顶物估计有12~22米高。直径约为15米。根据着名的 UFO权威人士B.L.特伦奇的说法。它们“像是由智慧的生命放置在那里的。”   除了向我们揭示古代的灿烂文化,也让我们对他们的神秘文明感到好奇,玛雅人竟可以演算宇宙事件,而玛雅人为何能预测到月球上的事物呢?   我们也曾猜想是外星生命赐予了玛雅人高超的智慧,创造了地球上最早的文明象征吗?或许真相仍然隐藏在玛雅文明的遗迹中,等待我们去发掘。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46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南极5大神秘现象 科学家无法解释
热度 1 稻草 2016-7-6 11:20
南极在我们的心中除了神秘还是神秘,基本上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会近距离接触到它,所以对于种种神秘传闻我们还是比较感兴趣的。    1、热水湖之谜   热水湖位于南极冰原的“绿洲”(指南极无长年覆盖冰雪的2%土地),这湖湖面上有一层清澈明亮的淡水,淡水下面温度高达27℃,比表面冰块的平均温度高47℃。科学家们发现在湖底既没有活火山,也没有热泉,况且湖底沉淀物的温度比湖底水层的温度要低,因此可以断定,热源不是来源于地下。    2、不冻湖之谜   在1974-1976年间,从人造地球卫星多次拍回的照片中,科学家们发现在南极洲冰的世界中,有一个面积约48.36万平方公里的不冻湖。这个湖时隐时现。1981年,前苏联和美国派出由26人组成的南极考察队。他们按照人造卫星照片上显示湖所处的位置寻找,可没有找到。队员们只是在不冻湖水域内发现无数气温较高的气泡。    3、飞碟出没之迷   南极无疑是地球上飞碟出现最频繁的地区,世界各国设置在南极的科学考察基地均有多项飞碟目击报告记录在案。    4、时光漏洞之谜   最近美国物理学家曾发现南极洲上空有一些不断旋转的灰白色烟雾。最初,他们认为这些只是普通的沙暴。但是这些灰白色的烟雾并没有随着时间的进程而改变形状,也没有移动。研究人员决定认真研究这种现象。他们发射了一个气象气球,气球上装备了测定风速、温度和大气湿度的仪器。然而,一经发射,这个气球就急速的上升,很快就消失了。   过了一会,研究人员利用拴在气球上的绳子收回了这个气球。但是,让他们感到震惊的是,这个气球的计时器显示的时间是1965年1月27日,正好提前了30年!在确认气球上的仪器没有损坏后,研究人员又进行了几次同样的试验。   但是每次都表明时间倒退了,计时器显示的是过去的时间。这个现象被称作“时间之门”。研究人员向白宫作了汇报。现在,针对这些不同寻常的现象所作的研究仍在进行着。人们推测南极洲上空的那个不停旋转的空间是一个可以通往其他时代的通道。    5、动物冰雕之迷   探险家们发现,在南极洲的对岸、接近印度洋之处有许多巨型冰雕,系海豚、即海狮等许多动物造型。这些动物造型维肖、徐徐如生,即使睫毛、爪子也是清晰可辩。高的有50多米,矮的也有20多米。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82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为什么是劳碌命???
稻草 2016-6-19 19:46
科学是以经验为基础的,当然需要亲力亲为了。相对于搞神学的动动脑子,口中念念有词就迎来万人崇拜,让科学家拜倒在其神袍之下;相对于搞哲学的动动嘴巴,整理整理科学家的结论,也可指挥科学家干这干那。 美国基督神学控制了美国的思想,并且还特有钱,象华尔街的就是神者化身,你科学家还真成了这些资本的奴隶。美国的哲学思想者们控制了美国的政治,你科学家不好好工作就没有了科研项目。 在人类观念体系里,科学家的分工和建筑工地农民工一样,神秘的投资人和设计分别相当于神学人员与哲学人员罢了。 总之,科学家就是一个劳碌命,没办法。 直到科学、哲学与神学统一起来了,进入统一论了,人人就会平等了。
个人分类: 时事评论|1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植物的病毒减缓了部分参与者的思维能力
稻草 2016-6-19 17:57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人类身上发现了一种来自植物的病毒。研究人员发现这种病毒存活在许多人的嘴巴和喉咙中,科学家最初认为这种病毒不能感染人类。然而,它似乎减缓了部分参与者的思维能力,特别是他们处理视觉信息的能力。   这种微生物存活在大约40%参与测试的人当中,研究人员过去认为它只能够感染藻类。更加令人惊叹的就是这种病毒能够改变我们的思维能力。   研究人员过去认为它只能够感染藻类   从某种角度来说,事实上这并不太疯狂。微生物存活在所有人的身上,而且对于我们的健康、大脑和行为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   研究人员在最初的研究中对33位健康的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测试   研究的合著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Robert Yolken博士称:“我们真的只是刚刚开始了解我们携带的某些微生物对人类的真正影响。”研究人员在最初的研究中对33位健康的人们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测试。   研究人员也对参与者的喉咙进行了药签取样并进行遗传学分析,以了解其中的组成。他们发现33人中有14人的样本基因含有一种之前从未在活人身上发现的病毒。这种病毒被称作ATCV-1,属绿藻病毒的一种。在此之前,像这样在植物和动物两个世界间传播的病毒极其罕见。   研究中最有趣的发现在于试验进行了认知测试。科学家对比了测试人群的数据发现,喉咙中含有病毒的人比不含病毒的人对于视觉信息的处理慢10%。而这种差异无法通过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教育等其它因素解答。   喉咙中含有病毒的人比不含病毒的人对于视觉信息的处理慢10%   为了确定是否这种病毒就是导致视觉信息处理迟钝的原因,研究人员将同样的病毒注射到老鼠体内。6个周后,注射ATCV-1病毒的老鼠穿过迷宫的时间比之前延长了大约10%。这些被注射病毒的老鼠大脑中超过1000个基因出现了变化,而这些基因通常都被认为与记忆和学习有关。 在人类身上进行同样的试验是不道德的  研究人员之所以能观察到老鼠的这些变化,是因为他们对感染前后的老鼠进行了分析。这表明某些效果可能出现在人类身上,但是老鼠并非人类,我们并不清楚人类是否会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而且在人类身上进行同样的试验是不道德的。   作者:chenny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2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古人已经发现UFO?清末画家写下目击报告
稻草 2016-6-11 23:53
  关于ufo的事情到现在也没有一个定论说它是真是假,但是据说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已经有关这方面的记录,不能不让人感觉惊奇啊!   早在三四千年前,我国就有“飞车”的传说,以后又有“赤龙”、“车轮”、“瓮”、“盂”等酷似现代目击者对此种现象的描述或比喻。除了民间的传说外,古籍中也有大量的记载,如《庄子》《拾遗篇》《梦溪笔谈》《御撰通鉴纲目》《二十四史》《山海经》等。此外在许多地方志中,对这类奇闻异象有极为丰富的实录,在湖北松滋县志中更记录了类似所谓“第三类接触”的事例。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在一首诗中描绘了他的亲身经历,诗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苏东坡在往杭州赴任途中,曾夜游镇江的金山寺。当时月黑星稀,忽然江中亮起一团火来。这一奇遇使苏东坡深感迷惑,于是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记载了此情景,”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宋代科学家沈括是常用“地学说”来解释UFO现象的。他曾在《梦溪笔谈》卷二十一中记载不明发光物事件,“卢中甫家吴中,尝未明而起,墙柱之下,有光熠然,就视之,似水而动,急以油纸扇挹之,其物在扇中滉漾,正如水印,而光焰灿然,以火烛之,则了无一物。又魏国大主家亦常见此物。李团练评尝与予言,与中甫所见无少异,不知何异也。”    明代就出现了对于“螺旋状飞行器”的描述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张周生介绍,乾隆年间广东“潮州府志”记载,明神宗万历五年十二月初三夜,尾星旋转如轮,焰照天,逾时乃灭。此记录为典型的古代螺旋状飞行器的记载,这些记录对一些人把螺旋状飞行器仅看作是现代才有,甚至于把此种现象推论为是人造卫星火箭残骸下落的解释,提供了强有力的否定证据。今日人们所见的螺旋状飞行器形状在古人的记录中是“尾星旋转如轮”,而类似的记载还有许多。 清代画家吴有如晚年作品,有一《赤焰腾空》图,画面是南京朱雀桥上行人如云,皆在仰目天空,争相观看一团团熠熠火焰。画家在画面上方题记写道:“九月二十八日,晚间八点钟时,金陵(今南京市)城南,偶忽见火毯(即球)一团,自西向东,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飘荡半空,其行甚缓。维时浮云蔽空,天色昏暗。举头仰视,甚觉分明,立朱雀桥上,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约一炊许渐远渐减。有谓流星过境者,然星之驰也,瞬息即杳。此球自近而远,自有而无,甚属濡滞,则非星驰可知。有谓儿童放天灯者,是夜风暴向北吹,此球转向东去,则非天灯又可知。众口纷纷,穷于推测。有一叟云,是物初起时微觉有声,非静听不觉也,系由南门外腾越而来者。嘻,异矣!”   清人吴有如的《赤焰腾空》图可谓一详细生动的目击报告。火球掠过南京城的时间、地点、目击人数、火球大小、颜色、发光强度、飞行速度皆有明确记述。此画约作于1892年(光绪十八年),在一百多年前,世人尚无飞碟和UFO之说法,画家显然未能意识到,这幅《赤焰腾空》图,竟成为今人研究UFO的一则珍贵历史资料。    民国时,有人见到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各人看得眼花   民国时人张瑞初在《西神遗事》中曾记载:“是夜,星光满天,却无月色。各人正在险滩,瞥见空中忽起一道圆光,大可亩许。圆光中有一紫一白两种色,此前彼退,此缩彼涨,各人看得眼花。足有五分钟,白光便不见,仅有紫光,在一圆光内渐缩渐小,初如笆,继如斗,如碗,如拳,如指,忽尽灭。众人静坐呆看,其他游客见者,无不惊异万分,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4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微型粒子加速器将媲美当今全球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
热度 1 稻草 2015-12-28 21:13
近日,戈登和贝蒂·摩尔基金会向斯坦福大学科学家捐赠了1350万美元,用于设计打造一个微型粒子加速器。据称,在未来五年内,一个通过国际合作完成的原型将能产生微型加速器的能量,大小相当于医院放射机器所产生的能量。不过研究人员表示,最终还是会增大这种微型加速器的规模,以媲美当今全球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   最近几个月来,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大型强子对撞机一直在高强度运作,搜寻微型黑洞。高能粒子加速器能够搜寻微型黑洞,因此被认为是探索“多宇宙”迹象的关键。如果科学家能够以预测的能量在加速器中探测到微型黑洞,就可以证明多维度的存在,并延伸推断平行宇宙的存在。   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科学家默-法伊扎尔解释说:“打个简单的比方,纸张是拥有长宽的二维物体,而许多平行的纸张叠在一起,就以高度的形式存在于三维的平行世界中。我们预测,引力能够渗入另一个维度。如果预测无误的话,我们就能在大型强大对撞机中生成微型黑洞。”   如今,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创记录高能量使得搜寻这些微型黑洞成为可能,并可追踪到消失在黑洞中的能量引力。然而,新的彩虹理论认为,拥有不同能量的粒子将面临不同的时空和不同的引力场,这或许可以解释大型强子对撞机至今仍未发现微型黑洞的原因。   在过去75年中,粒子加速器一直是科学家在物理、化学、生物和制药等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工具,它们能够解密先进医药技术,帮助科学家进一步了探究原子的内部工作原理。然而,受限于庞大的体积和高昂的造价,粒子加速器不易被科学家广泛使用。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研究人员表示,探测器可对大型强子对撞机中飞出的数十亿粒子进行追踪,因此有望发现除长度、宽度、深度和时间之外维度的蛛丝马迹。   目前,粒子加速器均使用微波驱动粒子,因为微波拥有较长波长且发散空间广泛。在新的实验中,科学家用激光代替微波照射一块石英玻璃芯片,这样激光会与显微镜通道中的皱褶相互作用。美国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物理学家乔尔-英格兰德是该五年项目的成员之一,他表示:“既然微芯片产业可以改革计算机,或许我们也能如此改革粒子加速器。缩小粒子加速器就是令它们变得体积更小,造价更低廉,一旦成功,加速器将变得平民化。”   在实验中,这种相互作用产生一个电场,提高经过电子的能量,这些电子以前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中都是被加速到接近光速。实验显示,在给定距离范围里,芯片能实现的能量提升比SLAC直线加速器还要高出10倍。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激光可被用来加速较低能的电子,这些低能电子以前在加速器中未被提升到最大速度。利用这种技术,科学家可将加速器芯片组合起来,足球场那么长的芯片就能替代长2英里(约合3219米)的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如此一来,科学家将有望缩小下一代对撞机,如计划中的日本国际直线对撞机,以进行物质新形态的探索。   该国际合作项目集合了加速器物理学、激光物理学、纳米光子学和纳米制造领域的世界知名专家,由斯坦福大学、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以及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等全球多个实验室及大学合作,致力研发新一代“桌面型”粒子加速器。斯坦福大学应用物理学家罗伯特-拜尔表示:“激光能够以阿秒量级加速电子,所用时间相当于电子绕行原子核的时间。借助这种精确方法,研究人员将能够对原子中电子的环绕进行摄像,以便我们观测电子的移动与结合。”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30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UFO舰队基地?发现大批「UFO」在月球出没!
热度 2 稻草 2015-12-27 09:34
  不久前有目击者说,在地球上空以及国际太空站附近出现UFO后,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坚称,他们使用望远镜和摄影机发现,月亮周围也有「UFO」!   据《国际商业时报》(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报导,近几十年来,专家和业余天文爱好者都看到月球上发生许多奇怪的事情。上传到YouTube的影片也显示,有许多不明飞行物体曾经飞过、飞向或飞离月球。不过由于缺乏更具体的资讯以佐证这些目击现象,所以很难确定它们到底真正是什么。   月亮有「奇怪的伴侣」并非新鲜事。天文学家的相关报告可追溯到1700年。数百年来,科学家们观察到的奇怪现象包括有:月球上出现神秘的亮光、或者会变大的「发光点」。   1869年,「英国皇家天文学会」对「不寻常移光点」进行了研究。但经过无数次的观测后,这些「光点」却突然「熄灯」了。   1953年7月29日,《纽约先驱论坛报》的科学版编辑约翰J.欧尼尔( John J. O'Neill)发现,透过他的望远镜,可以看到长达19公里的巨大桥状物体,跨越过月亮上的「危难海」(Mare Crisium)地区。其他观察者也证实了欧尼尔的观察。这个物体后来被称为「欧尼尔桥」( O'Neill's Bridge)。不过最后确认,这不过是光与影造成的错觉而已。   1960年代末至1970年代展开的「阿波罗登月计画」,更引发无数的UFO故事。「阿波罗11号」的太空人艾德林(Buzz Aldrin)曾经描述,有一个UFO「一路上陪伴着他们飞往月球」。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4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神奇了,当代物理回答不了的五大科学发现
热度 3 稻草 2015-12-24 16:07
我们的世界越来越神奇了:当代物理回答不了的五大科学发现 来源:环球物理   在科学的世界里,我们总是期望能够解释一些用基本常识无法解释的问题。然而,在科学中的某些情况,却完全无法用物理定律来解释。 以下这五个科学的发现,无疑是在嘲弄现有的物理逻辑。    1.被观察后会反应的粒子      这种想法基本上是一个粒子它是不活动的,直到有人观察到粒子本身。粒子保持在一个不确定的阶段直到它受到某些观察员的监视观察,然后它可以决定要开始活动或者继续保持不确定,直到有更进一步的观察为止。   发现这种情况的是一群来自德州的科学家们,他们发现铀会随着时间而变得不稳定且衰变。   科学家们先是不理会铀而去做其他事情,然后当他们回来时发现铀粒子却没有衰变。一旦有人开始观察铀粒子, 铀粒子突然意识到科学家正在观看它们,然后就会决定开始活动或者保持不确定。    2.黑洞与它们吞食的东西会如何?   在科学的观点中,创造与毁灭物质都不真实存在。当你在创造时只有物质的形式而已,当你摧毁它时你只是改造了一开始创造的物质。   然而,黑洞却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且让科学完全困惑。当黑洞开始消散或结束时,无论星系、恒星、太阳系的残余也完全随着黑洞本身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是外太空给我们最大的谜团之一。    3.卫星需要速度   这种科学上的怪异的现象,被称为"飞行异常"(the flyby anomaly)。NASA的伽利略(Galileo),尼尔(NEAR), 先锋10号及先锋11号(Pioneer 10 and Pioneer 11)这些太空船,在经过大量的长途飞行后,却发现出现无法解释的加速运行。   实际上,这意味着它们已经远到不受地球引力的影响,但是它们是如何获得加快的速度?是否在星球的周围有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它们。    4.重力有弱点?     重力是自然的终极力量,但在科学的观点上它也是有弱点的。事实上,这是被称为希格斯粒子质量等级问题(Higgs mass hierarchy problem)。   这意味着重力违反大多数的科学结构,当你越着眼重力,它似乎越会消失。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拿一颗气球,将它跟毛衣摩擦,然后把一张纸放在气球上面。气球从毛衣吸收的静电会让纸张漂浮在半空中,由此可知,重力在电荷的环境中是毫无用处的。    5.太阳可使东西变得比它自己更热      在科学中有个众所皆知的迷人观点就是日冕加热的问题。这意味着什么,当热远离太阳时,热力学定律也随着热远离了太阳几百英里之后开始慢慢消失,似乎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知道太阳的表面是摄氏5,500度的极高温度。   然而,当热量从太阳表面远离到几百英里外,温度却再上升到更热的摄氏1,000,000 度。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800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火星救援》:超级英雄电影的自我修养
热度 2 MingHao 2015-12-4 15:48
腾讯 和每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一样,单从情节上看,《火星救援》是一部扫一眼海报就基本可以料想到结局的电影。全球科研精英团体、太空旅程发生意外、探索陌生未知星球,几乎已经是科幻片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何况,还有不久前的《星际穿越》珠玉在前——更有甚者,两部戏重叠了一男一女两位演员,马特·达蒙和杰西卡·查斯坦。但是,不同于集科研任务、人类理想、好父亲责任感于一身的《星际穿越》男一号,同样是两个多小时片长漫天飞舞著的物理与天文概念,《火星救援》中被滞留在火星上的植物学家马克,则要纯粹简单的多,由始至终,全程高能,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活下来,回家去。 《火星救援》:超级英雄电影的自我修养 植物学家种出了马铃薯 爱笑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 导演雷德利把这部电影形容为“21世纪的鲁滨逊漂流记”,的确,影片主打的不是救援过程中的无助紧张,而是如何身处绝地保持冷静。独自置身火星一段不短的时间,如何消解这份让人窒息的孤独感?马克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放弃,他从温饱入手,搭起大棚种菜储粮,精密计算图纸和路线,每日对著航天日记自言自语,听指挥官电脑里的八十年代电音迪斯科。 化不可能为可能,科学家身份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因为节奏活泼,所以就算是听到那些长篇累牍的术语与名词也不觉得沉闷,反而给予观众些未知世界的快感,从轨道方向,到燃料消耗,再到重力场问题,有张有弛地,这位航天英雄,在彰显其全能神性的同时也不乏人性,三不五时地吐槽迪斯科音乐的难听,以火星殖民者自居,自嘲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植物学家”,在终于使用十六进制字母艰难地与地面取得联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队友斗嘴,传送回NASA中心的第一张图片,他居然首先考虑的是应该摆哪一个搞怪的姿势。 马克当然也面临过绝望,不慎炸毁种植马铃薯的基地,弹尽粮绝,他压抑地大吼几声后便赶快重新分配食物,他也想到过死,希望上司能替他去探望父母,严肃地告诉他们自己完成的是一桩伟大的事业,但这也是坐在赭红色茫茫大地上的匆匆转念,一天又一天,太阳照常升起,马克以他碾压性的智商和行动力坚持着,没有说教,没有乱七八糟的感情线,“做人,最重要开心”。 爱笑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所以在回归地球的过程中,除了客观技术条件上的限制,没有任何来自反派的阻碍。为了带马克回家,地面的NASA中心上下协力,与媒体交涉、一再压缩时间、尝试各种或保守或冒险的方法。这样的处理当然有利有弊,一方面,不拖泥带水,也没有儿女情长,踏踏实实,流畅而爽快,然则其代价是,所有的配角都变得面目模糊起来,成为了绝对衬托主角马克的存在。飞船上的其他队友,唯一的作用就是在表决是否擅自改变航道去接马克的时候全员举手通过(然而这个结果几乎是毫无疑问的),指挥官为自己丢下马克而自责的伏笔,后续也什么亮眼的发展,NASA地面总指挥官,开会时屡屡眉头紧蹙,让人以为酝酿着什么弃卒保车的阴谋,结果当然也并没有,甚至就算搞砸了一次运输补给品的发射计划,他也依然身居高位发号施令。 只不过,凡此种种,都被高潮迭起的情节覆盖了。尤其最后的千钧一发之际,指挥官急中生智爆破推进飞船,马克戳破航天服靠喷气加速,天马行空,浩瀚宇宙中,两人错过,又用绳子拉住,紧张的观众血脉喷张,大气不敢喘,这些疏忽的细节,又何须在意呢? 《火星救援》:超级英雄电影的自我修养 马达·达蒙准备拍摄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大片不易做,在今时今日,拍一部全世界人民都欢迎的大片更要瞻前顾后。 仅仅是《火星计划》的人物角色,无论是宇航员团队的男女性别比例,还是地面科研小组中不同肤色的种族意识,都显然经过了诸多考量。观看这样一部高举泛人文主义关怀大旗的电影,就算是没有读过原著安迪威尔的畅销小说,也会预感到整个拯救的过程是绝不会折兵损将的,以Bring Him Home为宗旨,英雄梦的背后是温馨又亢奋的美国梦,万众一心,倘若丧失任何一条生命,都意味着满盘皆输。 例如以办公室为家,挂着耳机,人不可貌相的黑人宅男工程师;例如加班加到穿睡衣,也要跟NASA总部开视频会议的亚裔设计师主任,例如带着小圆眼镜,两颊有雀斑紧盯著大屏幕的女数据员,例如在营救的关键一环,NASA向中国求助借用太阳神号,一口标准国语的女秘书陈数与操着港普的香港男演员高雄。尽管电影里关于中国的想象仍旧似乎停留在八十年代,选取的画面也都是体制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是广场上穿着一片灰蓝的民众,不过难以否认的是,既承认了大国崛起,又照顾了庞大的中国票房市场,讨全世界人民的欢心。更进一步说,这也能让中国观众和电影人在走出电影院之后反思,为什么我们就拍不出这样看起来分明已经相当纯熟,只需要一套流水线操作系统的科幻大片?有意思的现实是,当好莱坞式的想象向前,指向未来,中国的电影电视产业似乎更偏爱回溯,指向过去,以及更遥远的古代。 和《星际穿越》等许多类似电影一样,英雄的收鞘总是平淡的。最后,航天员们回到地球,结婚生子、散步慢跑,马克培训着新一代的宇航员,依然口无遮拦,依然嬉笑怒骂。花红柳绿,一片美好,英雄梦又来了,不过只是在电影末尾的短短几分钟里一笔带过,不再强调所谓的梦想、坚持、信念、希望,明人不说暗话,马克所谓的壮举逐一拆解,其实就是,如何解决一个个放在眼前的问题。 说实在的,如今的时代,观众也精明,已经没有那么需要超级英雄去勉励人心。观众想要的,只是没有目的地,在电影里深深投入一回,这就够了,乐趣都在观影的过程中,而结局,只是在长长的过程之后一秒钟的高潮而已。
11566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从青霉汁看中药青蒿汁
热度 5 岳东晓 2015-10-11 02:09
我在前文中写道,汉人的退化是严重的。李约瑟在写《中国科学技术史》的时候,汉人已经退化到如此的程度,乃至已经基本无法看懂自己祖先的科技著作。而李约瑟这个西方科学家利用自己深厚的现代科学素养耗费毕生经历才把中国古代科技进行了一个总结。屠呦呦在毛泽东的指示下通过研读祖先的科技著作取得了诺贝尔奖级别的成果,无疑是汉文明复兴的一个标志。 汉人的退化当然还有一个更为严重的现象,那就是很多汉人失去了对自己民族的信心。 青蒿绞汁治疟疾在他们看来那是原始的、不靠谱的、没有价值的、不科学的瞎蒙而已,不登科学大雅之堂。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点(1)古人只知道青蒿汁,没提取出青蒿素; (2)古人能提取的青蒿汁青蒿素剂量太小,不足以治疟疾。 我们先排除第2点,古人说“青蒿一握”,青蒿品种如何,这一握是多大,一天喝几次,病人病情程度如何,并没有讲。无法结论说剂量不够。我们唯一确定的是古人明确地说了青蒿汁可以治疟疾。 再看第一条,青蒿汁与青蒿素的距离。我们以大家都知道的青霉素为例子。 1928年,英国人 Alexander Fleming 偶然发现一种霉周围的细菌被杀死了,经过几个月的研究,他结论是“霉汁” "mould juice" 具有杀菌功效。进一步研究后,他结论 "mould juice" 量太少,无法提取,对杀菌起不了多大作用,而且他还认为,这种 "mould juice" 维持活性的时间太短,医药效果有限。经过数年研究之后, Fleming 放弃了相关研究,其研究也没有引起广泛注意。 10多年后,牛津大学的Ernst Boris Chain 与 Edward Abraham 找到了纯化“霉汁”的方法,并且确定了其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随后的研究大大提高了霉品种的产汁性能,产量也大大提高。这就是我们知道的青霉素。这种化学成分能够有效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导致细菌死亡。 1945年, Alexander Fleming, Ernst Boris Chain 与 Edward Abraham三人因为青霉素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三人各得三分之一的奖金。 "mould juice"能得诺奖, 这么比较起来,中国古人确定青蒿汁可以治疟疾就是诺贝尔级的科学发现。 那种自以为是汉人,就以为可以用微不足道来否定祖先成就的思维,是 妄自菲薄 。
个人分类: 科普|750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惊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
热度 6 稻草 2015-10-5 18:17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与威廉·坎贝尔、大村智分享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新疗法获奖。屠呦呦以发明青蒿素而闻名。    1967年,由中国60多个研究机构、500多名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人员共同参与,旨在尽快研制出抗疟新药的“523项目”正式启动, 1969年初,屠呦呦被任命为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523项目”的课题组长,在中国传统医学医药宝库中寻找分离治疗疟疾的有效成份。 1971年提取的编号为191的青蒿萃取液,在治疗被P.berghei疟原虫感染的小鼠和被P.cynomolgi疟原虫感染的猴子时,有效率达到了100%。这一发现是青蒿中有效成份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1973年,屠呦呦合成出了双氢青蒿素,以证实其羟(基)氢氧基族的化学结构,但当时她却不知道自己合成出来的这种化学物质以后被证明比天然青蒿素的效果还要强得多。 1975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所和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协助下,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化学结构。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4708 次阅读|9 个评论
分享 中国将发射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 造价7亿元(图)
稻草 2015-9-30 11:08
 新华网报道 在天文学界和物理学界,有一个被科学家称为世纪之谜的问题待解,这便是暗物质。   为了探究这个奥秘,找到暗物质粒子存在的证据,2011年,中国科学院正式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列入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空间科学项目,并作为我国科学卫星系列的首发卫星。经过4年多的筹备,卫星已经完成研制并整体交付。今年年底,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将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择机发射。9月29日,探测卫星的牵头研制单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在南京举行了卫星全球征名活动的启动仪式。   暗物质是什么   不带电荷也没有电磁场相互作用,像幽灵一样能穿透阻碍物  “千万别相信你的眼睛,有些东西不是用眼睛就可以看到的,比如说暗物质。”谈到这个话题,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首席科学家、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常进就像在说一个从未谋面的朋友,既亲切又陌生。   暗物质是什么?“宇宙中,我们能看见的物质,都因为带有电子而能‘发光’,而我们能触碰一张桌子、一面墙,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是因为有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与此不同,暗物质是不带电荷的,也没有电磁场的相互作用,能像幽灵一样穿透阻碍物,不着痕迹地从身边飞走。因此尽管我们周围存在暗物质,例如平均1立方厘米的空气中可能就有上千颗暗物质粒子,但并不能为我们所看到或感觉到。” 常进说。  那么我们判断其存在的根据是什么?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项目组成员、紫金山天文台助理研究员冯磊介绍,支持暗物质假说主要的观测证据之一是旋转曲线。行星围绕着恒星旋转,其速度由这两者吸引力的大小决定,而吸引力的大小又取决于两者的质量。在研究漩涡星系时,科学家发现,其吸引力所需要的质量远远超出我们所能观测到的物质总量,否则行星就会冲破引力的束缚飞向茫茫宇宙,因此进一步推断,在人类已知的物质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物质存在。   此外,引力透镜的一些发现也支持着暗物质假说的成立。和光线通过玻璃透镜会偏转一样,宇宙线在通过大质量的物质周围时也会发生偏转。科学家们在研究子弹头星系团时发现,主要导致光线发生偏转的地方并没有看得见的物质存在,这说明,有一种我们所看不到的暗物质存在。此外,对暗物质的假设还立足于对宇宙微波背景以及Ia型超新星的观测等。  用什么方式找   目前主要通过散射实验、湮灭实验以及产生实验这三种方式   寻找暗物质的过程对科学家们来说,就像是和幽灵捉迷藏。到底怎样才能找到暗物质呢?  常进介绍,目前世界范围内大致有三种方法来对暗物质进行捕获。第一种是基于暗物质能与普通物质产生互相作用的假设。简单地说,研究过程就是将一个静止的靶子设置好,如果暗物质打进来,带电原子核就会飞出去,科学家也将能捕获其信号。目前,各国有不少这样的散射实验项目,其中我国四川锦屏的地下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研究暗物质实验室。在这个领域,欧洲的DAMA实验团队曾声称已经观测到暗物质,但包括美国LUS团队和四川锦屏团队在内的其他探索,均未证实此发现。   散射实验如此之难,于是产生了第二种方法,观测暗物质衰变或湮灭后产生的可见粒子。这种方法是基于暗物质自身会湮灭产生可见物质的假设。常进介绍,世界上的物质都有反物质,当一个物质遇到一个反物质的时候,两者都会被摧毁,由此产生巨大的能量。但是暗物质非常独特,它的反物质就是本身,如果暗物质粒子和自身的反物质粒子发生碰撞,那么所产生的能量将更大。假如能够监测到暗物质粒子碰撞后产生的是高能电子,其流量远高于正常值,通过这种湮灭实验间接证明了有暗物质的产生。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研制并放置在国际空间站的阿尔法磁谱仪2号、上个月日本发射的量能器电子望远镜,以及我国即将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都是基于对宇宙线的探测而寻找暗物质的间接尝试。  还有一种寻找暗物质的方法,是基于可见物质相互作用能产生暗物质的假设,用大型质子对撞机探测,两束高能粒子对撞产生暗物质粒子,也就是产生实验。例如在欧洲核子中心,就有此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尚未发现新的证据 。   卫星如何找   通过探测宇宙中高能粒子的方向、能量以及电荷大小来间接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  为了进一步寻找暗物质,2011年,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自主提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计划。2015年底,首颗探测卫星将被放入外太空寻找暗物质。   这与以往的探测手段相比有什么优势?   “在地球表面,宇宙线经过大气层时被屏蔽了,这阻碍了观测。所以我们需要‘上天’或者‘入地’,以减少屏蔽干扰。”暗物质卫星科学应用系统总设计师伍健介绍,和此前的探索手段相比,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能探测的粒子的最大能量大约是阿尔法磁谱仪2号的10倍;同时,能量分辨率更高,比NASA费米卫星的准确率提升了10倍,并能观测阿尔法磁谱仪2号所无法观测的光子;此外,还提高了电子与质子相互区别的能力,将对两者的误判下降到几十万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探测手段中,热气球虽然造价低,但运行不太稳定;阿尔法磁谱仪2号虽然能够长时间观测,但耗资高,造价大约是20亿美元。我们这颗卫星的造价约为7亿元,相比之下耗资少,重量轻,被寄予厚望。   常进介绍,卫星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探测宇宙中高能粒子的方向、能量以及电荷大小来间接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该卫星的有效载荷属于大型空间高能设备,由塑闪阵列探测器、硅阵列探测器、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测器四层科学探测器组成,包含近8万路电子学信号通道,是世界上迄今为止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空间探测器。   “它在发射升空后,将围绕地球旋转,四层科学探测器将面朝太空,全面接收来自宇宙的高能电子和伽马射线。这相当于在宇宙中放置了一台除去大气层面纱的‘超高清望远镜’,所有收集到的科学数据将完整保存,并实时传回地面。目前,卫星在通过验收,并且在欧洲等地反复实验后,已整体交付给卫星发射系统。”常进说。   暗物质距离人类生活如此遥远,科学家为什么愿意花这么多时间、精力和成本去寻找?   “这一方面源自人类对于未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一方面,科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虽然有时在短期内无法显现,但却往往能带来一些效果显著的‘副产品’,给科技和生活带来变革。”伍健说。例如在这颗卫星的研制过程中,曾需要一种BGO晶体,但此前世界范围内最长的该类晶体只有30厘米,科学家们为此更新了技术,实现晶体60厘米的突破,并将其应用在工业和国防领域。   发射升空后,除了寻找和研究暗物质粒子,这颗卫星还将致力于研究宇宙线起源和伽马射线等,推动我国空间科学发展。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31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火星上有水!
热度 4 MingHao 2015-9-29 08:55
美国宇航局:火星地表存在液态水 美国宇航局发现,火星上流动的溪流呈现黑色狭长的痕迹。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在华盛顿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火星上存在不同种类的盐,而这些盐的融化,促使了盐水流动。 科学家们认为,火星至少在夏季会出现流动的盐水溪。 美国宇航局行星科学部门的负责人格林说:“火星不再是我们从前想象的那个干涸的不毛之地。” 证据显示,这些由黑色狭长痕迹组成的斜坡纹线似乎在火星最温暖的季节出现,并且变宽蔓延,并在火星一年中的其它月份消失殆尽。 但即便是夏季,火星上也极其寒冷。当这些水流痕迹出现时,火星表面的气温也不过刚刚高于华氏零下10度。不过由于水中的盐分,能使火星上的盐水的凝结点比一般水要低。 液体水的存在,证明了火星依然处于地质活跃期,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能孕育简单有机物的可能。 同时,这也将使美国宇航局计划的2030年左右人类登陆火星的计划,变得更简单些。 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格兰斯菲尔德说,“至于人类能否在火星上生存,现在至少资源已经是现成的了。” 火星勘测轨道飞行器自2006年起,就开始围着火星转。 格林说,“今天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火星是革命性的。” 他说:“我们的探测器还发现,火星上的空气其实很潮湿。” (编译:孙晨 责编:路西)
3786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男人娶什么样的老婆能长寿 (ZT)
漠孤烟 2015-3-13 10:13
导语:根据欧洲某科学机构的研究表明,男人和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女性结婚比与同龄女性结婚寿命更长,这或许解释了为什么老夫少妻成为流行趋势。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婚姻模式能够延年益寿呢?     1、娶比自己年轻的女性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男人和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女性结婚比与同龄女性结婚寿命更长。如果男人娶了比自己小15-17岁人,他们早死的几率会下降20%,娶比自己小7-9年的人,男人早死几率下降11%,娶比自己小2-5岁的人,男人的早死概率可以下降7%左右。同理反证,那些娶了比自己年龄大的女人的男人们,也就有了更大的早死可能性。   那么,为什么找个年轻老婆会帮助男人活得更长和更久呢?科学家们似乎还没有找到足够的依据来解释,但是认为其中联系可能可以由其他方面来解释——只有最健康,最成功的“老富花”才能吸引到年轻的配偶。   2、娶不那么漂亮但性格随和的女性   西班牙一项研究表明,与一位高不可攀的女性长时间独处,人体与心脏疾病有关的压力荷尔蒙可体松浓度就会升高。研究人员请84名男学生参与了实验。当女子离开,房内只剩下2名男子坐在一起时,自愿接受实验的男子,压力水平没有增加;而当受测者和女子两人独处一室时,他的可体松水平会上升。少量的可体松有提高警觉性、促进健康的正面影响。然而,长期偏高的可体松浓度,会让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及阳痿等疾病恶化。   所以,那些美艳动人但高高在上的“女神”并不是娶妻的最佳选择,并不那么漂亮但性格温柔随和的女人才是“家有仙妻”的典型。   3、娶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女性   瑞典社会研究院研究人员发现,男性要想活得更久,应该娶受过良好教育的聪明女性为妻。这一研究结果发表在《流行病和公共卫生杂志》上。   研究人员查看了1990年超过150万30岁至59岁间已婚就业者数据,并结合接下来12年中这些人死亡的情况对婚姻与寿命的关系进行分析。数据表明,与完成大学学业的男性相比,没有上过高中的男性死亡率要高出10%。妻子受教育程度对男性寿命产生的影响更明显:与高中以下学历配偶生活的男性,死亡率比与大学学历配偶生活的男性高出25%。   所以,结论是男人想长寿,应娶年轻聪明非美女的妻子。   说完了男性娶妻的奥秘,不妨也给女性朋友提点建议。另一项研究表明,对9-11恐怖袭击持愤怒态度的人比那些持恐惧态度人在此事件的数月里过得更加乐观积极。愤怒会让你踏实和节制,并且怀着乐观的心情去拥抱这个美丽而又冒险的和谐社会,而不会让你把自己关在你乡下的小黑屋里边,每天对月长叹,叫你儿子回家吃饭。所以,针对各位人妻来说,即使你是马诺,坐在自行车上骂你的废物老公,也比躲在宝马后座上哭哭啼啼要有益身心健康得多。
34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螨虫:每天晚上都在你脸上派对
热度 6 VANO 2014-10-7 20:31
作者: Joseph Stromberg 来源: Vox 每时每刻,你的脸上都有无数的螨虫。这些动物只有用显微镜才能看见,和蜘蛛、壁虱是近亲。 美国农业部螨虫科学家朗-奥乔亚(Ron Ochoa) 表示:“99.9%的人身上都有螨虫。”这些螨虫主要存在于我们的脸上,但人体各处的毛囊内也生活着螨虫,每个人身上都至少有一百多万条螨虫。 白天时,螨虫都隐藏在毛囊内,以人体腺体自然分泌的油脂为食物。而在晚上,这些小家伙就会伸出又短又粗的腿,爬到你的脸上寻找配偶。 有关这些螨虫最令人吃惊的事情是:这些动物早在1842年就被人类发现了,但目前为止科学家们依然对其所知甚少。 “这些小东西生活在人类身上——与人类有着亲密的联系——但人类却没有真正地研究过它们。”一位名叫霍莉-门宁格(Holly Menninger)的研究者表示。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发起的一次研究活动从数百个志愿者身上采集螨虫做研究,门宁格是该项目的研究者之一。 这个团队也是极少数试图了解螨虫更多的研究者,对于这些每天人体身上都携带的小东西,我们目前知道的只有以下一些信息: 我们甚至不知道我们身上有多少螨虫 我们的身体上起码有两种非常近似的螨虫: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这两种螨虫都生活在人体毛囊中,但毛囊蠕形螨生活在毛囊主腔内,而体型小一些的皮脂蠕形螨生活在皮脂腺内。皮脂腺内会生成皮脂,一种蜡质油,这也是螨虫的主要食物来源。 两种螨虫在人脸上都特别多,特别是在鼻子、眉毛、睫毛和发际线附近。人体上任何有毛囊的地方,都会有螨虫出没。不过科学家从没有彻底研究过人体上到底有多少螨虫。门宁格所在研究小组的另外一位科学家丹-福格斯预测,平均每个人身上生活着150万到250万条螨虫。 几乎每一位成人身上都有螨虫,但孩子们身上却几乎没有,而18周岁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有螨虫的比例约为70%。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螨虫是怎么跑到我们身上来的。很多科学家认为螨虫来自我们的父母——奥乔亚认为螨虫是在母亲哺乳时传到子女身上的,而另外一些科学家则认为螨虫来源于性伙伴。 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螨虫在人们身上已经存活了很长很长时间。奥乔亚表示:“这些螨虫已经充分适应了人脸这片生活环境,免疫系统几乎无法识别出它们。” 就像吸附在鲸鱼和各种鱼类身上的藤壶一样,螨虫同样是自然界不可思议进化能力的最好例证。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它们总能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 晚上螨虫喜欢在人脸上开派对 白天螨虫都会待在毛囊内,以皮脂为食。也有调查称螨虫也会吃掉一些毛囊内的细胞,以及上面的细菌。 而在晚上,这些小东西就会探出八条腿,以每小时几毫米的速度爬到人体皮肤表面上来。 跑到毛囊外之后,它们就开始寻找合适的配偶。“我们开玩笑说这些螨虫是出来开派对的,晚上它们会在你们的脸上做爱。”门宁格表示。而在白天,螨虫又会重新回到毛囊内,雌性螨虫会在那里产卵。 目前不清楚为何它们会遵循这一时间习性,有可能因为晚上宿主(也就是我们)比较安静,它们也更加安全。也不清楚这些螨虫遵循的是否是人类的睡眠习惯,或许它们的依据是光线,或者是人类荷尔蒙的改变。 要了解螨虫的夜间生活,就需要在志愿者皮肤上贴上胶带,当这些小东西从毛囊里爬出来时就会粘住。白天采样要简单一些,你可以在鼻子毛穴旁涂一些矿物油,诱使螨虫爬出来,然后用一片金属刮 下来。你把样本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看到这些小东西了。 螨虫都有一对触须,长在口器两边,螨虫靠着这对触须爬进毛囊,吸附在滤泡细胞上。这听起来有些可怕,但绝大部分螨虫都是无害的。 部分情况下,螨虫会让一些人的酒糟鼻加重。这主要因为这些人不太清洁面部,让螨虫待在他们脸上的时间过长。螨虫死后就会开始分解腐烂,排泄物都会释放出去,这将会导致一些人的免疫反应,最终让酒糟鼻加重。 我们依然对螨虫所知甚少,而它们无处不在 对于螨虫这个物种的研究可以说是少之又少,尽管早在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就发现了这种无处不在的动物。壁虱其实是螨虫的一种,也是目前人类发现的5万7千多种螨虫中最著名的一种。 相信还有数不胜数的螨虫等着人们去发现,有科学家认为,几乎每一种动植物身上都生活着独一无二的螨虫品种。 奥乔亚表示:“螨虫的种类数量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群居动物中最受低估的。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五百万种昆虫,那么你就得意识到,很可能每种昆虫身上都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螨虫。” 此外在各种生态环境中还有无数独立生存的螨虫,土壤中尤其为甚。奥乔亚表示:“如果你走到自己的院子里,用铲子铲起一捧土,很可能就会发现一种全新的螨虫。”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研究小组深信,人体上没有被发现的螨虫种类还有很多,这也是为何他们要在不同族群的志愿者身上采样。他们认为人们在过去的时间里分散居住在地球的各个角落,而身上的螨虫也开始进化和分化成不同的样子。 我们对于微生物重要性的深入研究和鉴别几年前才刚刚开始,在我们身上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细菌。专攻螨虫研究的科学家也希望对于螨虫的研究和鉴别也会逐渐深入。 “螨虫还不为人所知,别说普通人,连科学家都不了解它们。螨虫就生活在我们的鼻子底下,但我们却压根不了解它们和人体之间的联系。”奥乔亚表示。
4800 次阅读|5 个评论
分享 方舟子是否曾受雇于“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ZT)
热度 2 炎黄之子 2014-1-16 20:51
 根据方舟子不是“生物信息学家”这个事实,我们自然而然地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这个世界上,哪一个专业“生物信息公司”会聘任一个仅仅具备初级生物信息 学知识的人,担任咨询科学家?他们要向这个人“咨询”什么?这个问题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因为:方舟子从来就没有透露这家“生物信息公司”的名 称、地址、联系方式、业务内容,以及他自己向这个公司提供何种服务——即使在网友们五次三番地就此向他发出质问之后,方舟子仍旧是牙关紧闭,一个字儿也不 肯透露。方舟子说自己是“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但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哪个公司叫做“美国生物信息公司”,所以方舟子这样自报家门,就象有些网友指 出的那样,类似于说“我的博士学位来自美国某大学”,明显是既要显示自己的资格,又不愿意透露自己资格的来历。而越是这类遮遮掩掩的举动,就越是让人怀疑 其中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当然,对方舟子的研究,如果仅仅停留在“怀疑”这个水平上,我们就不配说自己是在研究“方学”。作为一门学问,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事实和严密的逻辑之上。先看事实。    事实一:2001年6月15日,《科学时报》发表《直面中国学术腐败:在溃疡处撒“盐”》。其中说:“方舟子,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在生物 学领域,这是方舟子本人的专业,而且至今他在美国从事的也是生物学信息咨询工作,因此在这方面是有口皆碑的。”(http://www.xys.org /xys/netters/Fang-Zhouzi/Net/fzz_jxy.txt)。   事实二:2001年8月6日,方舟子在接受《新民周 刊》采访时,是这样回答“选择做自由职业者经济上有保障吗”这个问题的:“我把博士后研究时做的东西(克隆了一个基因)申请了专利,得到一笔钱,可以维持 基本生活费用。同时,我与人合作在国内开了个专门向国外留学生卖书的网站,还可以拿到一笔钱。此外,我还在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兼任咨询科学家。总之,我 还是攒了一些钱。”(苏庆先:《方舟子访谈:活跃在网络上的啄木鸟》,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 Zhouzi/science/xinmin1.txt)。   事实三:2001年8月10日,新华社记者熊蕾在《科学》杂志发表《中国:生物化 学家发动反对道德败坏的网上战争》,其中说:“今年34岁的方在美国受的训练,是一家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询顾问(the 34-year-old Fang is a consultant to a bioinformatics company)”。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science_report.txt)。    事实四:2002年11月21日,《华夏时报》刊登韩福东的《方舟子笑谈生物技术》一文。方舟子在文章发表当天就将之转载到新语丝上,并标出其中“不够 准确”的地方。但下面这句话,方舟子是认可的:“目前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从事互联网开发、写作和兼任美国生物信息公司的咨询科学家。” (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huaxiashibao.txt)。    事实五:2003年7月2日,方舟子在新华网面对视频观众说:“我的经济来源有几部分。第一,我有一个专利,几年前我在做研究的时候,我当时和同事们克 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产品和艾滋病治疗有关系,所以有药厂买了我们这个专利,每年支付一些专利费用,这些可以保证我的一些基本生活费用。第二,有时间我 也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这也有部分收入。第三,稿费也是我收入的一部分。虽然说没赚到什么钱,但是维持基本生活还是没有问题的。”(新华 网:《海外学人方舟子谈“学术腐败”》,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Zhouzi/science /xinhuanet2.txt)。   事实六:2004年4月3日,方舟子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的采访时,对“你靠什么为生呢”这个问 题,是这么回答的:“我现在属于自由职业,收入比较杂一些。一个是我还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我们那个实验室就克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跟艾滋病有一些关 系,可以用它来做药,药厂会支付专利费。还有就是我现在写了很多文章,出了八本书,有一部分稿费收入,我现在每个月要写好多文章,有一些属于专栏文章。” (央视国际:《方舟子:揭穿“皇帝新装”》,http://www.cctv.com/news/china/20040403 /100837_1.shtml)。   事实七:2005年5月,方舟子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当记者问他:“你靠什么维持自己的生活” 时,方舟子答曰:“我是一个自由职业者,收入比较零散。例如,我在做科学研究的时候,我们那个实验室克隆了一个基因,这个基因跟艾滋病有一些关系,可以用 它来做药,所以有药厂来用,这样他们会支付专利费。还有,我现在写了很多的文章,出了不少的书,有稿费收入,保障在国内的基本生活是足够了。”(曾繁旭、 吴虹飞、陈磊:《方舟子我是过渡人物》) 。【注:这段话,在后来方舟子自己公布的采访记录“洁本”中不见了。(http://www.xys.org/xys/netters/Fang- Zhouzi/interview/nfrwzk.txt)。】   也就是说,方舟子的这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的头衔,在2001年 6月初次露面,到2003年以后发生了变化:雇佣方舟子的公司,从“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变成了“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而到2004年之后,他基本上 不再提及这个收入来源了。这种变化,固然可能是因为方舟子在美国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改变——在2003年以前,他在“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担任咨询科学 家,在那以后,他只是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才给“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做做咨询工作”;而在2004年以后,方舟子这两样工作都不作了。   假如上 述推测是准确的,则我们又无法理解为什么方舟子在2004年第9期《科技中国》月刊上发表《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源于无知》一文时,在自己名下,仍旧注明自 己是“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这篇文章,极为罕见地没有被方舟子挂在新语丝的新到资料中。这当然可能是因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被他反复发表 了好几次,因此有自我抄袭、一稿多投的嫌疑。但更重要的原因,则可能是他不愿意让海外华人知道他在国内显示的这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身份,以 免别人问他“HMM怎么个用法” 这类问题。)所以,合理的推测只能是:这“一家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和“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就是一个东西,这两个名称的后面,或者确有一个商业实体,或 者是方舟子的完全虚构。【注:根据熊蕾的那篇Science文章,方舟子所谓“生物信息公司”的英文是“bioinformatics company”,它的“直译”应该是“生物信息学公司”。但方舟子却一直将他的这个雇主称为“生物信息公司”。方舟子为什么要把这个“学”给删去?这是 方舟子的另一个秘密。】   那么,这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和“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是不是方舟子编造出来的呢?一般来说,象方舟子这样“最聪 明”的人,是绝不会去干自己认为“无益”的事情的。2001年正是方舟子“打假”生涯从网络走向中国主流媒体的关键一年,他还不至於一边“直面中国学术腐 败”,一边又毫无缘由地凭空捏造出一个虚假的学术身份。这种事情,对他有百害而无一利,愚者尚且不为,何况我们这位“智商高超”的“状元”、“博士”。再 说,我们也很难理解方舟子在2001年为什么要编造出一个自己到本专业之外的公司供职的谎言。这个谎言既容易被戳破,也不利於他的那个光辉形像——刚刚告 别科学实验室两年多,就去到一家商业公司打工,不要说“从小立志献身科学”的人干不来,即使是对科学稍微有点儿感情的人都很难办到。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媒 体对他如何养活自己的质疑,方舟子完全可以编造其他谎言,如说自己是为那家买去自己的专利的制药公司当“咨询科学家”。方舟子当然可能是看到了生物信息学 的“商机”,但以他所拥有的那点儿知识,他也断不会凭空捏造出一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咨询科学家”的大帽子给自己戴上。   总之,根据以上事实,以及合乎common sense 的推理,我们基本可以肯定地说,从2001年起,方舟子确实在为某个“美国生物信息公司”或“美国的生物技术公司”提供服务,并且从中获取报酬。
个人分类: zt|50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新文明之新科学理论,统一论100问
热度 4 稻草 2013-12-15 12:36
1、什么是统一论? 简单地说,统一论是一种包容一切的大统一科学理论体系。统一论所揭示的是宇宙的普遍真理,它可以运用于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科学理论。统一论是关于宇宙的一个公理化科学体系,其中的结论都以定理形式表述。 2、宇宙是由大爆炸产生的吗? 不是!统一论认为,宇宙是本来就有的,所谓大爆炸只是科学家们对宇宙现象的一种无奈的解释,而运用统一论,则可以对支持大爆炸的所有宇宙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比如天体之间相互退行只是因为不同的黑洞体系之间是一种相互排斥的作用。 3、统一论是对现有科学理论的否定吗? 不是!研究表明,统一论包含了经典理论、量子理论和相对论,同时澄清了现有理论中的一些错误观念。经典理论相当于统一论中空间力学的近似理论,相对论相当于统一论中“空间—时间”力学的近似理论,而量子力学则是统一论中属于统计性理论的分支。如对广义相对论三个验证的证明表明,广义相对论相当于引力统一场理论的一级近似模型。 4、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属性吗? 不是!研究表明,运动是和物质平行的存在形式。因为反映物质本质的量——质量与反映运动本质的量——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东西相互间是不能作为对方的本质的,比如水的气态和液态可以相互转化,就绝不能说液态是气态的本质。把运动作为物质的属性从机械运动的角度看是对的,但从科学的角度看则是片面的。 5、宇宙统一于物质吗? 不是!宇宙统一于物质的观点是经典科学的观点。实际上自从相对论揭示出质量与能量的统一后,物质统一的观点就已经遇到了挑战。统一论揭示,宇宙中存在三种客体,它们分别以质量、能量、意量形式表现。其中意量是能量的一种极限形式。三种客体可以相互转化,因而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本质被命名为全息,因为全息可以很容易地理解为对宇宙中一切存在的总称。因此宇宙不是统一于物质,而是统一于全息。 6、什么是意量? 意量是与质量、能量平行的存在形式,是宇宙连续统的一个逻辑结果。因为根据宇宙连续统的要求,宇宙中的一切存在都能相互转化,但对能量体系进行量子化时,发现存在一种最大的能量量子,这种能量量子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得不到体现,是一种超时空的存在形式,但却具有与外界联结的能力,这种存在形式就是意量。 7、什么是观念量? 在统一论中,空间量、时间量和心理量统称为观念量。因为统一论表明,空间、时间和心理分别为对应于物质、运动、思维的观念映象,在科学理论中,为了反映宇宙的秩序,空间、时间和心理模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经典理论的绝对时空和相对论的相对时空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时空模型。所谓观念的全息统一指的是空间量、时间量和心理量可以相互转换。所以统一论的空间模型是一种涵盖经典理论的欧氏空间和相对论的明可夫斯基空间的“空间—时间—心理”连续统,因而统一论中的运动方程将建立在“空间—时间—心理”三维坐标系中。 8、什么是最小存在量和最小观念量? 由于宇宙具有量子性,因而宇宙中的任何存在形式都具有最小量。也就是说,质量、能量、意量都有最小值。我们知道,能量的最小值为普朗克常数h,而根据统一性原理,这一最小值应对应于质量和意量的最小值,这个存在量的最小单位在统一论中叫做“1加勋”;同理,空间、时间、心理量等观念量也具有最小值,这个观念量的最小单位在统一论中叫做“1伏羲”。 9、什么是粒子、量子和意子? 由于宇宙具有量子性,所以宇宙中的各种存在形式都是由一些极小的单位组合而成,这些极小的单位是最小存在量的整数倍,它们组成了宇宙中的微观世界。这些极小单位的质量形式就叫粒子,能量形式就叫量子,意量形式就叫意子。 10、什么是黑洞? 在经典理论和相对论中,黑洞都是数学模型上的奇点。而统一论则给出了黑洞的明确的物理模型。它是宇宙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份。它的组成成份既不是质量,也不是能量,而是统一论所发现的一种新的存在形式——意量。黑洞是一个巨大的意量体,由于它具有巨大的与外界联结的能力,所以它是由许多恒星体系组成的宇宙系统的中心,而宇宙就是由无数个黑洞体系构成。 11、什么是思维? 统一论中所指的思维是意量的本质,是一种同物质、运动一样的客观存在(或称客观实在)。它是人类产生思维现象的关键因子,也是宇宙中诸多不解之谜(如黑洞)的真正原因。 12、物质、运动、思维的质的表现是什么? 物质的质是材料,即任何物质必是具有质量的一定的材料;运动的质是信息,即任何运动都是具有能量的一定的信息;思维的质是意识,即任何思维都是具有意量的一定的意识。用意识来命名思维的质,是考虑到意量是一种超时空的存在,因而人们只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13、什么是全息? 统一论中的全息指的是存在的本质。全息有三种表现形式,这就是质量、能量和意量。以质量形式表现的全息是物质,它以材料形式存在;以能量形式表现的全息是运动,它以信息形式存在;以意量形式表现的全息是思维,它以意识形式存在。所谓宇宙的全息统一,指的是三种存在形式可以相互转化。 14、什么是全息外化律? 简单地说,全息外化律指的是全息以物质、运动、思维三种形式存在,而表现为各种物质现象、运动现象和思维现象。全息外化律的完整表述为:第一,全息以客观实在形式形成客体现象;第二,客体现象又以客观实在形式统一于全息。这一规律又可叫做客观世界的辨正律(不是辩证律)。 15、什么是宇宙连续统? 数学中的连续统是指**中的元素不能一一列出的那类无穷大**,它可以由可列无穷大**通过幂集运算得到,比如实数系统就是一个连续统,而自然数系统则是一个可列无穷大系统。统一论发现,连续统模型正是宇宙系统的数学模型,它揭示了宇宙的一个极大的奥秘,即宇宙是一个量子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体。 16、什么是统一论三原理? 指统一性原理、连续性原理和完备性原理,又称全息宇宙三原理,是对现有科学原理的全面概括和总结。在统一论中,这三条原理是作为公理提出的。 17、什么是统一性原理? 统一性原理:物质、运动、思维可以相互转化,三者具有相同的本质全息。换言之,物质、运动和思维统一于全息。统一性原理表明宇宙中的一切存在具有统一的本质,这一原理是对相对性原理的继承和发展。 18、什么是连续性原理? 连续性原理: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量子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其质量、能量、意量三个子系统及其转换构成宇宙连续统。连续性原理表明宇宙是个量子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体,这是对量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19、什么是完备性原理? 完备性原理:宇宙的整体完备是任何宇宙系统变化和运行的根本依据。完备性原理表明局部宇宙系统的运行必须受到宇宙整体运行的约束,这是对经典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力、场、能三者的区别是什么? 直观地说,比如我们说到引力时,会很自然地想到引力场,而引力场是具有能量的,这就是所谓引力场能。但是,这三者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其实,在这三者中,只有一个东西是本体性的存在,那就是引力场能,而引力场和引力都是用来描述能量变化的物理范畴。统一论表明,所谓场实际上是支撑各种宇宙体系的能量体系的结构,随着宇宙体系的变化,场也会发生变化。场本身不是能量,只有当多个场相交时才具有能量。而力则是通过空间量、时间量或者心理量的变化来反映能量变化的一个物理量。 21、光速是绝对速度吗? 是!根据统一论理论,光不再作为一种粒子,而是一种量子,其本质是运动而不是物质。这种运动不是物体的运动,而是一种纯粹运动。而纯粹运动是一切运动产生的原因。因此,纯粹运动速度是宇宙中的绝对速度。光速作为一种纯粹运动速度,当然是绝对速度。不仅光速,所有的纯粹运动形式的速度都是绝对速度,如各种场能的传播速度。 22、“钟慢效应”的本质是什么? “钟慢效应”是相对论的一个重要结论。按照相对论的解释,这是因为物体的运动使时间变慢了。其实并非如此。根据统一论力学模型,同样可以得出一个时间变化的公式,与“钟慢效应”公式完全相同,即t=t 。但它是表示一个存在体运动时在时间维上发生了(t -t)的“位移”,与存在体在空间维上的位移是对应的。不仅如此,统一论发现,存在体运动时还会在心理维上发生“位移”。在统一论中,“钟慢效应”被表述为“时间位移定理”。 23、E=mc的平方,是正确的吗? 与“钟慢效应”公式一样,相对论中的质能转换公式是正确的。这一公式在统一论力学体系中可以很容易地推导出来。但是,相对论哲学中以此为根据将能量作为物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却是错误的,因为它取消了运动作为存在本体的地位,因而也使相对论在逻辑上陷入了困境。比如它设计了一种所谓相对论质量,这个质量是随运动的改变而改变的;同时,在相对论中,空间也会因为运动而发生收缩,时空会因为引力作用而被扭曲等。这些解释使相对论陷入了逻辑怪圈之中。而在统一论中,这些费解的模型不复存在,一切运算都可以象经典理论一样进行。 24、什么是联结场? 与某存在体的存在相应的能量体系的结构叫做该存在体的联结场。存在体的联结场是由存在体的存在性决定的。任何存在体的存在都会影响其周围的能量体系的结构,从而产生一相应的联结场。 25、什么是联结场的场级? 一个存在体的联结场对其他联结场发生作用的能力称为该场的场级。设存在体A的存在量为Z,则A对外界发生作用的能力即场级Er与Z成正比,与距离r成反比。即:Er~Z/r。联结能力Er在任意以S为中心的球面上是相等的。场级是统一论中极重要的概念,就象伽利略所发现的加速度为经典力学的建立扫除了最后一道屏障一样,场级概念也使得统一场论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26、联结场之间是怎样发生作用的? 两个存在体Z 与Z 的联结场之间相互作用力F的大小,与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联结场的场级成正比。即:F~ErEr′~Z Z /r ,作用力的方向在两者的连线上。万有引力定律和库仑定律都是联结场之间作用的特例。因联结场是空间能量的一种结构变化,故两联结场之间作用力F的方向(相吸或相斥),是由各存在体的联结结构决定的,结构上相互需求则相吸,否则相斥。 27、什么是场能? 两个以上存在体在场力作用下作功的能力叫做场能。力是一种相互作用,因而场能的大小是由两个以上的存在体共同决定的。所以对单个的存在体,我们用场级来表示其对外界影响的结构。而场能可理解为两个以上场的交。对于任一存在体,其总场能可看成与整个宇宙作用时作功能力的大小,是个无穷大量。 28、什么是附属场? 存在体的联结场因存在体的运动而产生场结构的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场,叫做联结场的附属场。当存在体运动时,附属场的变化会类似地产生新的第二级附属场,第二级附属场的变化产生第三级附属场,以至无穷。如电磁场中的磁场就是典型的一级附属场。 29、什么是附属场的场级? 附属场的场级指的是附属场对同一层次的其他场发生作用的能力。附属场的场级的大小,与存在量Z成正比,与速度V在联结场或前一级附属场作用方向的分量成正比,与距离r成反比。即:Er~ZVcosθ/r ,其中θ为V与联结场或前一级附属场作用方向之间的夹角。由于附属场是由运动产生的,所以其场级在速度方向的变化最大(这时cosθ=1),其传播是以运动着的存在体为中心,依场级的变化而向四周扩展。故一级附属场的作用方向与联结场的作用方向和速度方向均垂直;同理,n级附属场的作用方向与n-1级附属场的作用方向和速度方向均垂直。 30、附属场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两个存在体Z 、Z 的联结场的附属场之间作用力F的大小,由两者分别在对方位置的同级附属场的场级的乘积表征:即F~ErEr′~Z Z V V cosθ cosθ /r ,作用方向与前一级附属场或联结场的作用方向和速度方向所决定的平面垂直。 31、什么是统一场? 任何存在体都有一联结场,当存在体运动时,该场结构的变化产生附属场,附属场的变化又产生新的下一级附属场,从而形成一由联结场和无穷级附属场组成的场体系,这个场体系就是该存在体的统一场。两个存在体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由其统一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即其联结场及附属场之间相互作用的合力的大小。 32、统一论列出了多少基本定理?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共列出了十二条基本定理,分别为:中心不变定理、存在量守恒定理、存在体结构定理、力本质定理、纯粹运动速度定理、时间位移定理、质能关系定理、联结场场级定理、联结场作用定理、附属场场级定理、附属场作用定理、统一场定理。这些基本定理是在分别讨论某些问题时列出的。实际上,由于统一论是对现有科学的继承与发展,经典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中与统一论相容的定律都可纳入统一论的定理体系。根据统一论的三大原理和各种定理,还可以不断推出新的定理。 33、什么是中心不变定理? 中心不变定理说的是任何宇宙系统在不受外来联结能破坏的情况下,将保持系统中心坐标不变。这里所说的坐标是统一论的连续统空间中的坐标。这条定理表明在讨论一个具体的宇宙系统时,其中心是最好的参照点。系统中心概念是经典理论中质心概念的发展。 34、什么是存在量守恒定理? 存在量守恒定理说的是任何宇宙系统在不受外来联结能破坏的情况下,将保持存在量总量不变。这条定理包含了现有科学理论中的质量守恒定理、能量守恒定理和质能守恒定理。 35、什么是存在体结构定理? 存在体结构定理说的是任何宇宙系统的内部存在结构都是适应外来联结能作用的结果,组成系统的联结能的纯粹能量量子越大,结构越稳固。该定理表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联结能的大小是由系统的外部环境所决定的。 36、什么是心理位移? 一个存在体发生心理位移,指的是存在体的心理反映的变化。为便于理解心理位移模型,我们以人的心理反映为例:比如人的视觉范围为波长为760到380毫微米之间的光波,那么人在用眼睛看事物时就会在这一范围内发生心理位移。 37、统一论力学的内涵是什么? 统一论揭示,力是通过观念量的变化描述系统内能量变化的一个中介量。这个概念表明,虽然能量是本体量,但当能量不发生变化时,却一点也没有“力量”。用公式表示,则力F=dE/dI,其中dE表示能量的变化,dI表示观念量的变化(位移)。当dI为空间位移时,就是所谓空间力学;当dI为时间位移时,就是所谓时间力学;当dI为心理位移时,就是所谓心理力学。经典力学相当于空间力学,相对论相当于“空间—时间”力学。 38、宇宙的结构是怎样的? 宇宙是一个功能性结构体,这是因为组成存在体的粒子、量子和意子具有不同的功能作用。宇宙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是同构的。不管是在宏观系统中还是在微观系统中,意子都起着核心作用,量子起着联结和中介作用,而粒子则起着外部平衡作用。所以,作为意量体的黑洞总是处在一个天体体系的中心,而作为能量体的恒星围绕黑洞运转,作为质量体的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在微观世界里,电子、质子等处于粒子的表层,而各种介子、夸克等起着联结中介作用,粒子的核心是意子,但由于意子的联结力极大,人们通过实验手段根本发现不了意子的存在,而只能建立其理论模型。 39、水星近日点的进动是怎样产生的? 水星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其所受太阳引力统一场力最大,又以在近日点受力更大。故在近日点将加速而偏离轨道。当水星速度增大时,其远日点会越来越远离太阳,使其所受统一场力减小,同时速度增大后统一场中的附属场作用增大,使轨道逐渐增宽。当这一过程达到极限,水星近日点又向太阳靠拢,从面形成进动现象。进动是行星运动中的普遍现象,只是其他行星离太阳远,这种现象不太明显。 40、为什么光线在强引力场中会弯曲? 统一论认为,宇宙中一切存在体之间都会发生相互作用。光线是由能量量子组成,在靠近一个巨大的存在体时,其受到统一场力的作用,因而其运行轨迹会出现弯曲。 41、为什么光线在极强引力场作用下会发生频移? 统一论发现,黑洞之间的统一场力是相互排斥的。光线从一个黑洞体系运动到另一个黑洞体系时,由于这种排斥作用,使光线必须通过调整频率来适应这一作用,从而产生“频移”现象。 42、什么是生命体的奇点结构? 生命体的奇点结构是生物存在和繁衍的奥秘所在。任何生命体都是一个开放的宇宙系统,它的存在有赖于外部提供的条件,与外部环境一道构成生命体的整体。比如人这一生物形式就离不开从外界获取食物等,否则就会死去;离不开与异性的结合,否则就不能繁衍。这种关系自己存在与繁衍的对外界的需求就是生物体的奇点。生命体的奇点结构不同于无生命体的奇点结构,无生命体的奇点是有与外界联结的能力,而其存在是由统一场场能的结构支撑的,与奇点无关。 43、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生命体是一种开放的功能性结构体。意子的发现是揭开生命之谜的关键。因为没有意子的存在,宇宙中的存在链就会脱节,宇宙就不会是一个连续统,更不会形成功能性结构。宇宙因其包容一切,因而是一个封闭的功能性结构体。而生命体却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依附于具体的宇宙系统。 44、“天、地、人”合一的宇宙观是正确的吗? 是!“天、地、人”实际上道出了统一论宇宙的三种不同性质的存在体,即:天——封闭的功能性结构体;地——不依赖于奇点结构的存在体;人——依赖于奇点结构的生命体。 45、怎样对科学理论进行分类? 统一论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是大统一科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这个大统一科学体系内部,有三种不同性质的科学理论,一是观念科学,它是以人类在认识自然中形成的最基本观念为研究对象的,如研究空间关系的数学、研究转换关系的逻辑学、研究心理反映的心理学等。一种是客体科学(或叫自然科学),它是以宇宙中的客体为研究对象的,如物理学、天体学、生物学等。一种是社会科学,它是以人类社会中各种社会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等。 46、逻辑的本质是什么? 是转换!统一论揭示,宇宙是一个全息统一体,其中所有的存在都具有统一的本质。这种统一正是一切事物相互转化的根本原因。从一个概念推到另一个概念,从一个命题推到另一个命题,这个过程就是通过揭示统一性(即同一性)而实现转换的过程。而这正是逻辑的根本任务。 47、逻辑的模式是唯一的吗? 不是!统一论认为,逻辑是观念体系的结构。不同的观念体系有不同的结构,因而有不同的逻辑模式。比如,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先验逻辑、数理逻辑、弗晰逻辑等,都有自己不同的逻辑模式。 48、为什么统一论要用公理化方法来建立? 统一论并不是按照传统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的,而是先有统一论哲学,再深入到科学层次的。统一论能够用公理方法进行演绎,正说明统一论哲学是比较成熟的,因为只有成熟的理论才能运用公理方法,才能建立数学模型。 49、什么是实质公理系统? 一个公理体系中的名词是预先已经定义的概念,这样的公理系统就是实质公理系统。如欧几里德几何公理系统。因为要先定义概念,所以就要有一些原始的概念作为定义其他概念的出发点,如欧氏几何中使用的“部分”、“长度”、“宽度”、“界限”以及“同样的位置”等。 50、什么是形式公理系统? 一个公理系统没有作用系统以外的概念来定义和解释,而是自我封闭的,即满足相容性、独立性和完备性,这样的公理系统叫做形式公理系统。如希尔伯特几何公理系统。统一论从科学角度看是个实质公理系统,但从自然哲学上看则为形式公理系统。 51、无限与有限的关系是怎样的? 无限是有限的原因。任何有限宇宙都是应无限宇宙的运行而生成的。无限与有限的关系就像本体与现象的关系,本体是永不消失的,而现象往往是暂时的。 52、悖论是怎样产生的? 悖论是将相对真理绝对化的结果。比如将有限世界中的定理推广到无穷世界。相反,将无穷世界中的真理推广到有限世界时是不会产生悖论的。 53、什么是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即客观存在,它是产生客体现象(或客观现象)的原因。统一论中,客体现象可分为物质现象、运动现象和思维现象,而物质、运动、思维就是客观存在的三种基本形式。 54、什么是纯粹实在? 纯粹实在指的是客观实在的本质。在统一论中,物质、运动、思维的本质是全息,所以纯粹实在就是指全息。 55、什么是纯粹运动? 运动作为存在的表现形式,往往以物体运动的方式出现,而这正是机械运动观产生的原因。所谓纯粹运动,指的是以纯粹能量形式表现的运动,如电磁场能、引力场能等。对纯粹运动的揭示使运动的本体地位得以体现。 56、宇宙的组成要素是什么? 按照原有科学观念,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被理解为整个物质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统一论的发现使这一观念得以更新,即宇宙的组成要素应为材料、信息和意识,即质量形式、能量形式和意量形式三种存在。 57、什么是物质的结构? 物质的微观形式是粒子,所以物质是由粒子在联结能作用下组成的存在形态。 58、什么是运动的结构? 运动的结构即指纯粹运动的构成。纯粹运动是由运动体的能级和量级构成的。所谓能级是指组成运动体的量子数的多少,而量级则指组成运动体的量子的大小。 59、化学键的本质是什么? 化学键是原子系统间的一种联结能,体现了形成各种粒子的结构上的需求。 60、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 参加反应的粒子结构被破坏,分离成更小的粒子后,在外界能量和自身联结能的作用下根据各自需求重新组合。 61、什么是引力统一场? 引力统一场是由存在体的存在性决定的统一场。 62、什么是电统一场? 电统一场是由存在体的电极性决定的统一场。 63、电磁场与电磁波的关系是怎样的? 电磁场是电统一场的一级近似模型。电磁波指电磁场能。 64、粒子的自旋是怎样产生的? 粒子的自旋是由粒子间的各种统一场力的作用产生的。因为统一场的附属场力是不在粒子间的连线上的。 65、星体自旋是怎样产生的? 星体自旋与粒子自旋一样,也是由星体间的统一场力产生的。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引力统一场。 66、天体的第一推动力是什么? 因为运动本身是存在的一种形式,所以宇宙自在地就是运动的。天体运动只是运动的一种形式而已。 67、太阳的能源是从哪里来的? 太阳能源表面上是由核聚变和核裂变及燃烧产生的,实际上,太阳本身就是一个能量体,这个能量体是宇宙结构的一个层次,是由统一场的作用而产生的。统一论揭示,恒星是在黑洞和行星之间起联结作用的天体形式。 68、脑是思维的器官吗? 不完全是!因为动物的思维现象包括感觉等形式,而这些形式并不一定需要脑。但对于有脑的动物而言,脑无疑是一个控制指挥中心,这是动物功能性结构的体现,如人类的这种高级思维形式无疑是人脑的功能。 69、生物钟的本质是什么? 根据统一论,生物体具有三种结构,即物质体结构、运动体结构和思维体结构。物质体结构即生物的躯体结构,是生物的空间结构。而运动体结构就是生物钟,是生物的时间结构。 70、经络的本质是什么? 经络实际上就是生物的思维体结构。同宇宙结构一样,思维体结构是生物体的核心结构。 71、什么是生命体的全息结构? 生命体的全息结构指的是组成生命体的各个部件包含生物体的整体信息。这是完备性原理的直接推论。 72、营养的本质是什么? 生物的营养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存的奇点结构需求,是生物对外来联结能的需求。 73、人文基础的结构是怎样的? 客体世界指的是由物质、运动、思维形成的全息世界,而对物质、运动、思维的最基本的观念就是空间、时间和心理观念,所以,空间、时间、心理的全息结构就是人文基础的结构。 74、为什么感知是主体性的基础? 因为感知是一种主动的感觉活动,没有这种主动性的生命体是无所谓主体性的。 75、感知是怎样被表达的? 感知是通过感知共鸣而实现感知交流的,实现感知交流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字及各种动作、情感等的表达。 76、什么是感知缺陷? 感知缺陷是指具有感知能力的生物体对客观世界进行感知时,总有各自的局限性。如人的嗅觉就不如狗那样灵敏。 77、什么是感知优势? 感知优势是指对物质、运动、思维客体具有更多直接感知功能的生物体,相对于其他可感知的生物体所具有的优势。 78、什么是“特异功能”? 所谓特异功能,是指生物体所具有的各种潜能。这些潜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被开发的。 79、理性是怎样产生的? 理性是具有感知优势的生物体对感知世界进行选择和整理而形成的。所以说,理性是感知的升华,是主体性在本能意义上的进步。 80、文明是怎样产生的? 从感知世界到文明世界,关键是使感知世界克服直接性和短暂性而发展到间接性和长久性,形成对世界的整体映象和产生主观观念,即产生理性世界。 81、什么是功利性的文明? 功利性的文明是文明的初级形式,是基于最原始的感知价值导向的文明。这种最原始的感知价值导向主要是生存价值导向,即食和殖的导向。所谓食和殖,通俗地说就是“食欲”和“性欲”。 82、美是怎样产生的? 美是贯穿于文明系统中的一种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主体与文明系统之间应具有共鸣关系。 83、文明与文化是什么关系? 文化是文明的社会化,是文明的较高级阶段的产物,是超越了功利性文明后形成的社会性文明。这时,人类已经对世界形成整体认识。文化的最初阶段是神学阶段,其次是哲学阶段,最后发展到科学阶段。当然,这种划分也是相对的。因为我们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认为怎样才算进入了科学阶段等。 84、什么是潜逻辑? 潜逻辑即文明的潜结构,是一种没有获得广泛社会化的文明体系,它以小体系的形式存在于文化之中。 85、潜逻辑在文化发展中有什么作用? 潜逻辑有两种相反的作用,一是作为新的观念体系,通过获得社会认同而成为促进文化进步的潜结构;二是作为旧的观念体系在新文化形成之后成为阻碍文化发展的潜结构。 86、什么是思维实验? 思维实验是科学实验的一种重要形式,是通过产生灵感、逻辑推理、数学演算等发现科学规律的过程。 87、什么是科学的相对贫困? 所谓科学的相对贫困指的是历史的贫困,即科学史上真正代表科学进步的科学发现太少了,也就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科学基础理论往往很难出现。 88、什么是科学的绝对贫困? 科学的绝对贫困指科学理论作为宇宙理论仍然十分幼稚。 89、什么是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指构成人类社会的一切存在,包括人、社会组织、社会活动、各种财产、知识等。与自然界一样,社会存在也有三种表现形式,即物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财产;运动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社会组织活动;思维形态的存在,这就是各种思想理论、知识体系等。对社会存在进行量化就有了所谓社会存在量。各种社会存在可以相互转换。 90、什么是社会距离? 社会距离是指各社会存在体之间在空间、时间和心理上的距离。社会距离可以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进行量化。社会存在的空间距离、时间距离、心理距离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91、什么是社会场? 社会场是指支撑社会存在的各种社会存在关系网络的结构。任何社会存在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存在关系,这些社会存在关系界定了一个社会存在的全部意义。 92、什么是社会场的场级? 社会场的场级是指一个社会场对其他社会场发生影响的能力。 93、什么是社会统一场? 社会场同物理场一样具有联结场和附属场。社会统一场指的是社会存在体的联结场及其附属场所组成的社会场体系。两个社会存在体的社会统一场之间的相互影响遵循统一场定理。 94、什么是社会全息? 这三种存在同样可以相互转化,因而是统一的。我们把社会存在的本质叫做社会全息。 95、“上帝”的本质是什么? “上帝”是个大文化概念,是人类在探求宇宙本原时的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对宇宙的起源、物质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的无知使人们不得不寻求“上帝”这一精神依托,以维持人们对宇宙认识的完整性。 96、神学、哲学、科学是不同的文化体系吗? 不是!统一论揭示,各种文化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论是神学、哲学还是科学,都具有相同的观念基础——即对空间、时间、心理的认识基础。神学、哲学、科学在文化上是相容的和互补的。神学、哲学的存在表明科学是不完备的,所以大统一科学也是神学、哲学与科学的统一。 97、东西方文化是两种对立的文化吗? 不是!东西方文化只是各有侧重,而在自然哲学的思考上有过同样的过程。正像地球是由海洋和大陆构成的一样,东西方文化也体现出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差别,两种文化是相容的和互补的。 98、易经是宣扬迷信的吗? 不是!实际上易经是中国古代一部卓越的自然哲学著作。易经中最卓越的思想是宇宙统一观,易经的“易”字把这种宇宙统一的思想作了很好的表述。“易”的第一层含义是“不易”,“不易”即不变,即同一,即统一,道出了“易”的本质特征。“易”的第二层含义是“变易”,“变易”即变化,即转换,这是“易”的表象特征。“易”的第三层含义即“简易”,“简易”即简单,即容易,这是“易”的逻辑特征。这些思想与现代科学的思想完全吻合。 99、为什么说统一论是二十一世纪的科学钥匙? 1999年10月18日,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上,列举了当代科学面临的四大难题:一是物理学中相对论的局域性与量子力学的全域性的不协调问题;二是生物学中遗传与进化的统一问题;三是脑与认知科学中脑知结构和本质问题;四是自然界中宇宙、物质和生命三大起源问题。科学发展史告诉我们,当旧的理论达到顶峰而又无法解释新的科学事实时,科学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统一论对上述问题都能作出新的理论诠释,并已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对于二十一世纪科学的发展必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100、统一论是东方文化复兴的产物吗? 是!二十世纪末叶,亚洲出现了空前的文化复兴。首先是亚洲四小龙的崛起,接着在东方最大的文明古国——中国掀起了改革开放的热潮。各种科学和文化思潮此起彼伏,特别是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注入新的内容溶入现代社会之中。统一论的创立者正是在这种大的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对科学基础的探索,溶中西文化传统于一体,终于建立起这一大统一科学的基础理论体系。 (作者:王习加、吴建勋,中国学者, 《破解科学统一之谜》电子版书,请点击阅读 http://book.bjjz.chaoxing.com/ebook/detail_11226744.html )
个人分类: 科技转贴|4702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您不是盲人摸象吧?!(旧文重发)
热度 13 宜修 2013-11-21 21:45
科学家,您不是盲人摸象吧?!(旧文重发)
科学家,您不是盲人摸象吧?! 宜修 国庆节一早,打开邮箱,里面有两封 美女闺蜜 的大学同学萱的电邮。其中一篇题为“癌症为什么是绝症”。内容告:癌细胞最喜欢找酸性体质的人,而噬食肉者则多呈酸性体质。希望大家平衡饮食营养,尽量保持碱性体质,远离癌细胞。 不多会儿,如常接到 美女 的第一通 Morning Call 。一上来就问我是否接到了萱的电邮。“这还让不让人过了?我们家上下几辈儿都好‘吃肉’。没这口儿,还活什么劲儿啊!”美女 忿忿道。 “真是的!这大过节的,国内的人都在尽情地‘腐败’,咱吃肉还得先琢磨琢磨!”我也觉得有理没处讲。 “我没空儿。你给萱打个电话吧。”这是让我投诉呢。 一通投诉电话打过去,萱那厢乐不可支:“今儿这靶子怎么那么准啊!”还笑呢?人家美女 都郁闷死了! 正在享用糖醋排骨午餐,信箱里多了一封萱的邮件:“看了这个,晚餐又可以大快朵颐了!” 兴奋又好奇地点击开来,我不禁喷出一大口饭!文章标题十分醒目 -- “科学家最新发现:吃素容易导致脑萎缩” !!! ...... ...... 二零零八年国庆节录于纽约
个人分类: 啼笑皆非|9335 次阅读|43 个评论
分享 草药营养品假货充斥市场
热度 2 raiseluck 2013-11-9 19:02
加拿大科学家用DNA检测的方法发现市场上绝大部分草药制品里面都是米粉或者面粉等廉价货,根本不含草药. 论文发表在: The finding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BMC Medicine 草药营养品往往名不副实 Herbal Supplements Are Often Not What They Seem 来源: http://www.blogbus.com/med1-logs/237417267.html Americans spend an estimated $5 billion a year on unprovenherbal supplementsthat promise everything from fighting offcoldsto curbing hot flashes and boosting memory. But now there is a new reason for supplement buyers to beware: DNA tests show that many pills labeled as healing herbs are little more than powdered rice and weeds. 预计美国人每年要花 50 亿美元,用于购买疗效未获证实的草药补剂,这些补剂号称能医治百病,从治疗感冒到抑制潮热症再到提高记忆力,不一而足。可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消费者应警惕草药制剂的原因: DNA 测试表明,很多标明有治愈能力的草本植物药物,其实所含的无外乎是米粉和杂草罢了。 Using a test called DNA barcoding, a kind of genetic fingerprinting that has also been used to help uncover labeling fraud in the commercial seafood industry, Canadian researchers tested 44 bottles of popular supplements sold by 12 companies. They found that many were not what they claimed to be, and that pills labeled as popular herbs were often diluted — or replaced entirely — by cheap fillers like soybean, wheat and rice. 加拿大的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种叫 DNA 条形码的测试方法,这种基因指纹鉴别法也曾用来揭露海产品销售业的标识欺诈问题。他们测试了由 12 家公司经销的 44 瓶畅销补药,结果发现其中很多名不符实,而且标签上注明的那些受欢迎的草药常常经过了像大豆、小麦和大米粉这类廉价填充物的稀释,甚至完全被取而代之。 Consumer advocates and scientists say the research provides more evidence that the herbal supplement industry is riddled with questionable practices.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argue that any problems are not widespread. 消费者保护团体和科学家们表示,该项研究提供了更充分的证据,证明在草药补剂业充斥着种种可疑行径。而业界代表则声称,这些问题都不是普遍现象。 For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s selected popular medicinal herbs, and then randomly bought different brands of those products from stores and outlets in Canada and the United States. To avoid singling out any company, they did not disclose any product names. 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先是选取了市面上最流行的药用植物,随后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商店和专卖店购买了不同品牌的产品。为了避免针对个别公司,他们并未透露任何商品的名称。 Among their findings were bottles of echinacea supplements, used by millions of Americans to prevent and treat colds, that contained ground up bitter weed, Parthenium hysterophorus, an invasive plant found in India and Australia that has been linked torashes, nausea andflatulence. 上百万美国人用紫锥菊补充剂来预防和治疗感冒,而这项研究的其中一个发现,就是在几瓶紫锥剂补剂中找到了碾碎的苦味植物银胶菊,这是一种在印度和澳大利亚发现的入侵植物,目前已知和皮疹、恶心与肠胃胀气有关。 Two bottles labeled as St. John’s wort, whichstudies have shown may treat mild depression, contained none of the medicinal herb. Instead, the pills in one bottle were made of nothing but rice, and another bottle contained only Alexandrian senna, an Egyptian yellow shrub that is a powerful laxative. Gingko biloba supplements, promoted as memory enhancers, were mixed with fillers and black walnut, a potentially deadly hazard for people with nutallergies. 圣约翰草是一种研究发现也许能治疗轻微抑郁的补剂,可两瓶标注为圣约翰草的药品当中都完全不含有这种药草。相反,其中一瓶药丸完全由大米制成,而另 一瓶所含的只是亚历山大塞纳叶,这是一种生长在埃及的黄色灌木,有强力致泻作用。商家号称可提高记忆力的银杏叶提取物,其中则混杂了填充物和黑核桃果实, 对于坚果过敏的人群来说,它有潜在致死的危险。 Of 44 herbal supplements tested, one-third showed outright substitution, meaning there was no trace of the plant advertised on the bottle — only another plant in its place. 在这 44 种受测试的草药补剂中,有三分之一只含有替代物,意味着根本找不到外包装中标注含有的植物成份 —— 而是用其他植物代替。 Many were adulterated with ingredients not listed on the label, like rice, soybean and wheat, which are used as fillers. 还有很多补剂中掺杂了标签上并未列明的成份,比如用大米、大豆和小麦作为填充物。 In some cases, these fillers were the only plant detected in the bottle — a health concern for people with allergies or those seeking gluten-free products, said the study’s lead author,Steven G. Newmaster, a biology professor and botanical director of theBiodiversity Institute of Ontario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在某些情况下,这些填充物就是瓶子里唯一能找到的植物 —— 该研究第一作者、圭尔夫大学 (University of Guelph) 安大略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生物学教授、植物学系主任斯蒂文 · 纽马斯特 (Steven G. Newmaster) 说,对于过敏人群或者寻找无谷蛋白制品的人士来说,这构成了健康隐患。 Thefindings, published in the journal BMC Medicine, follow a number of smaller studies conducted in recent years that have suggested a sizable percentage of herbal products are not what they purport to be. But because the latest findings are backed by DNA testing, they offer perhaps the most credible evidence to date of adulteration, contamination and mislabeling in the medicinal supplement industry, a rapidly growing area of alternative medicine that includes an estimated 29,000 herbal products and substances sold throughout North America. 在这项发表于《 BMC 医学》 (BMC Medicine) 的研究之前,近年来还有多项小型研究已经表明,相当大比例的草药制品成份与商品标签并不相符。但由于这项新发现得到了 DNA 测试的支持,因此可提供迄今为止最可信的证据,证明药品补剂业存在以次充好、交叉污染和标签使用不当等问题,药品补剂业是替代医学中一个迅速增长的领域,预计包括了 2.9 万种在北美各地销售的草药产品和提取物。 “This suggests that the problems are widespread and that quality control for many companies, whether through ignorance, incompetence or dishonesty, is unacceptable,” said David Schardt, a senior nutritionist at the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an advocacy group. “Given these results, it’s hard to recommend any herbal supplements to consumers.” 这说明问题普遍存在,而且很多公司的品质控制问题 —— 不管是由无知、无能还是无信造成 —— 是我们完全不能接受的, ” 倡导团体 “ 公共利益科学中心 ”(Center for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 的资深营养学家大卫 · 沙尔特 (David Schardt) 说: “ 看到这些研究结论,很难再向消费者推荐任何一种草药补剂。 ”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upplement industry said that while mislabeling of supplements was a legitimate concern, they did not believe it reached the extent suggested by the new research. 补剂业界的代表则说,尽管补剂标签不当是个合情合理的问题,但他们相信并没有达到这项新研究所表明的广泛程度。 Stefan Gafner, the chief science officer at the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 a nonprofit group that promotes the use of herbal supplements, said the study was flawed, in part because the bar-coding technology it used could not always identify herbs that have been purified and highly processed. 推广草药补剂使用的非营利机构美国植物委员会 (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 首席科学官斯蒂芬 · 盖夫纳 (Stefan Gafner) 说,这项研究存在缺陷,部分原因是它使用的条形码技术并不一定能识别出经过提纯和高度压缩处理的草药。 “Over all, I would agree that quality control is an issue in the herbal industry,” Dr. Gafner said. “But I think that what’s represented here is overblown. I don’t think it’s as bad as it looks according to this study.” 总的来说,我同意品质控制是草药业界目前存在的问题, ” 盖夫纳博士说, “ 但我认为在研究中描述的问题是言过其实的。我觉得情况不可能像研究显示得那么糟糕。 ” The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has used bar-coding technology to warn and in some cases prosecute sellers of seafood found to be “misbranded.” The DNA technique has also been used instudies of herbal teas, which showed that a significant percentage contain herbs and ingredients that are not listed on their labels.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局 (FDA) 曾使用条形码技术发出警告,某些情况下还批露海产品销售商 “ 标签使用不当 ” 。人们曾用 DNA 技术对草本茶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在较大比例的草本茶中含有标签上未列明的植物与其他成份。 But policing the supplement industry is a special challenge. The F.D.A. requires that companies test the products they sell to make sure that they are safe. But the system essentially operates on the honor code. Unlike prescription drugs, supplements are generally considered safe until proved otherwise. 但是,对补剂业的监管是一个独特的挑战。食品药品监督局要求这些公司自行检测销售的产品,以确保安全无虞。但这种体系事实上是按荣誉准则来运作。跟处方药不同,人们普遍相信补充剂是安全的,除非有测试证明事实并非如此。 Under a 1994 federal law, they can be sold and marketed with little regulatory oversight, and they are pulled from shelves generally only after complaints of serious injury. The F.D.A. audits a small number of companies, but even industry representatives say more oversight is needed. 根据一项 1994 年的联邦法规,草药补剂在销售和推广中几乎不会受到任何监管约束,只有在受到造成严重危害的投诉后才会全面下架。食品药品监督局审核少量公司,可是连补剂业界代表都表示,需要得到更多的监控。 “The regulations are very appropriate and rigorous,” said Duffy MacKay of the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 a supplement industry trade group. “But we need a strong regulator enforcing the full force of the law. F.D.A. resources are limited, and therefore enforcement has not historically been as rigorous as it could be.” 可靠营养品协会 ”(Council for Responsible Nutrition) 是一家补剂业贸易协会,该协会的杜芬 · 迈凯伊 (Duffy Mackay) 说: “ 相关规章是非常适当和严格的,可是我们需要一个强有力的监管方来全面执法。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资源有限,因此追本溯源来看,它的执法也不像应有的那么严厉。 ” An F.D.A. spokeswoman did not respond to a request for comment. 食品药品监督局的女发言人并未回复置评请求。 DNA bar coding was developed about a decade ago at the University of Guelph. Instead of sequencing entire genomes, scientists realized that they could examine genes from a standardized region of every genome to identify species of plants and animals. These short sequences can be quickly analyzed — much like the bar codes on the items at a supermarket — and compared with others in an electronic database. An electronic reference library at Guelph called the International Barcode of Life Project, contains over 2.6 million bar code records for almost 200,000 species of plants and animals. 10 年前,圭尔夫大学研发出了 DNA 条形码技术。科学家们意识到,他们无需给整个基因组排序,只需要检查每个基因中某个标准化区域的基因,就可以鉴别出植物与动物的各类。这种简短基因序列可以迅速加以分析 —— 这个过程非常像在超市里扫商品包装的条形码 —— 随后与电子数据库中的其他物种进行对比。圭尔夫大学建立了一个名为 “ 生命物体国际条码 ” 的电子参考图书馆,收录了近 20 万个植物和动物物种逾 260 万件条形码档案。 The testing technique is not foolproof. It can identify the substances in a supplement, but it cannot determine their potency. And because the technology relies on the detection of DNA, it may not be able to identify concentrated chemical extracts that do not contain genetic material, or products in which the material has been destroyed by heat and processing. 这项测试技术并非人人都可使用。它可以在补品中鉴别出各类物质,但无法判断它们的效力。同时,由于该技术依靠的是对 DNA 的甄别,因此可能难以鉴别没有包含遗传物质的化学萃取物,或是内容物成份已因加热和炮制而被损毁的产品。 But Dr. Newmaster emphasized that only powders and pills were used in the new research, not extracts. In addition, the DNA testing nearly always detected some plant material in the samples —just not always the plant or herb named on the label. 但是纽马斯特博士强调说,在这项新研究中,他们只选取了粉末和药丸,而非萃取物。此外, DNA 检测几乎总能在样本中发现某种植物成份 —— 只不过不一定是在标签上列明的植物或药草。 Some of the adulteration problems may be inadvertent. Cross-contamination can occur in fields where different plants are grown side by side and picked at the same time, or in factories where the herbs are packaged. Dr. Gafner of the American Botanical Council said that rice, starch and other compounds were sometimes added during processing to keep powdered herbs from clumping, just as kernels of rice are added to salt shakers. 部分产品掺杂问题可能是无心之失。在田间不同的植物间作套种、同时收割,或者在工厂的包装环节,都有可能出现交叉污染。美国植物委员会的盖夫纳博士说,在加工环节有时会添加大米、淀粉和其他成份以避免碾磨成粉的植物结块,这跟在盐瓶里加入米粒是一个道理。 But that does not explain many of the DNA results. For insta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one product advertised as black cohosh — a North American plant and popular remedy for hot flashes and othermenopausesymptoms — actually contained a related Asian plant, Actaea asiatica, that can be toxic to humans. 但这无法解释很多 DNA 检测结果。比方说,一种名为黑升麻的北美作物常常被用来治疗潮热症和其他更年期综合症,可是研究发现一种标榜为黑升麻的产品,事实上所含的是一种相近的名叫类叶升麻的亚洲作物,而它对人体有毒性。 Those findings mirror asimilar study of black cohosh supplementsconducted at Stony Brook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last year. Dr. David A. Baker, a professor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medicine, bought 36 black cohosh supplements from online and chain stores. Bar coding tests showed that a quarter of them were not black cohosh, but instead contained an ornamental plant from China. 这个发现可以与去年石溪大学 (Stony Brook University) 医学中心所做的一项类似的黑升麻补剂试验两相对照。妇产科和生殖医学教授大卫 · 贝克 (David A. Baker) 博士从网店和连锁店购买了 36 种黑升麻补剂,结果条形码测试显示,其中四分之一的产品所含的成份并非黑升麻,而是一种产自中国的观赏植物。 Dr. Baker called the state of supplement regulation “the Wild West,” and said most consumers had no idea how few safeguards were in place. “If you had a child who was sick and 3 out of 10 penicillin pills were fake, everybody would be up in arms,” Dr. Baker said. “But it’s O.K. to buy a supplement where 3 out of 10 pills are fake. I don’t understand it. Why does this industry get away with that?” 贝克博士形容补剂监管现状有如 “ 狂野西部 ” ,而且大部分消费者根本不知道当局采取的保障措施是多么有限。 “ 假如你的孩子病了,而市面上每 10 粒青霉素药中有 3 粒是假药,每个人都会义愤填膺, ” 贝克说, “ 可是,如果每 10 粒补剂里有 3 粒是假药,看来没什么关系。我真是搞不懂。为什么这个行业能够蒙混过关? ” (来源:纽约时报 The New York Times , ByANAHAD O’CONNOR November 08, 2013 )
个人分类: 健康|813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请木一剑回答几个简单的专业问题以鉴定你的科学家身份
楚楚 2013-8-18 09:55
请美一剑(木一剑)回答几个简单的专业问题以鉴定你的科学家身份 以下是木一剑在她的微博和博客跟帖中的话:“既然酸性体质已经不是什么新概念,国际医学界也多有论述,那就请给出酸性体质的定义和诊断参数吧,说别的什么都没用” “唾液酸碱度影响因素太多,准确测试必须 follow a valid protocol ,你想想看,饭前饭后多长时间以前刷牙的用的什么牙膏漱口水 etcetc ,不用我多废话了吧?” “日常生活里的酸碱平衡基本上是胡说八道,人体内部环境的酸碱度稳定得惊人。” 正是她的这些所谓的“专业理论”让我看了哑然,更惊讶她居然如此无知,还敢抨击李建民教授? 在此,我不得不提几个最最简单的专业问题以验证木一剑的科学家身份?! 1、 什么是偏酸体质?什么是弱碱体质? 2、 从你和几位网友的互动看出,你认为人体 PH 值的酸碱性是食用了偏酸或偏碱的食物引起,甚至是口感酸性的食物引起(见你和菜鸟的对话)。请问,你是如此界定食物对人体 PH 值的影响吗?若不是,那么请问:人体的 PH 值的酸碱度除了病理因素影响外,还由哪些因素影响? 当然,你可能会拒绝回答我的第二个问题,因为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日常生活里的酸碱平衡基本上是胡说八道,人体内部环境的酸碱度稳定得惊人。”请问,你这个结论来自于哪里?请提供出处,相关依据或检索! 3 、什么是酸性食物?什么是碱性食物?是由参数界定吗?如何界定? 4 、代谢性酸中毒与弱酸体质有何本质区别? 既然,你现在已经加班结束,在网上玩得正欢!那么请你回答! 遗憾啊,明明看见你在网上玩得正欢,才赶紧上来发贴的,怎么我一发问你就又逃了!!没关系,我有耐心给你时间查资料或向他人请教!!
114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胡伯博士:在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中发现致不育病原体
热度 2 稻草 2013-7-24 14:29
胡伯博士:在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中发现致不育病原体 作者:胡伯   胡伯博士确认:2011年,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科学家给胡伯写信,报告在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中也发现了胡伯博士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与流产动物死胎中发现的这种新的病原体。胡伯强调:农业不是一种可以采取解决一切问题的“银弹”方式的行业。农业耕作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管理。草甘膦除草剂对根瘤菌所需要的有益微生物有毒性,同时它会螯合对这些有益微生物至关重要的营养物矿物质,使大豆原本数以千计的根瘤菌减少到我们能够数过来的程度。美国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价格越来越昂贵,推动美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开始转向非转基因作物,但是发现已经很难找到足够的非转基因的种子了。“顾客还是上帝”。在美国,最强有力推动种植转基因作物转向种植非转基因的因素,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在美国,癌症好像已经成了流行病!目前的预测是,到2020年时,每两个孩子当中出生时就患自闭症。30年前每出生10万个孩子中才会有一到两个患自闭症。现在每50个孩子有一个患自闭症,而且急剧上升。与这些情况始终如一唯一密切关联的因素是转基因作物和草甘膦除草剂。营养缺乏的家畜与人类,没法百分之百依靠营养补剂进行补偿,因为这样的营养补剂抵不上动物与人类食用健康饲料与健康食品自然过程的作用。但是这是我们处于一个过渡时期迈向健康的第一步。我们希望从转基因作物系统到非转基因作物系统的过渡。情况是否改变,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士作为消费者是否要求改变,取决于为了我们孩子们,我们要求什么样的食品安全?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      与会者与胡伯博士问答以及其他科学家对胡伯博士讲演的补充评论   --失败了的保证;错误的科学:   在土壤、植物、动物与人类健康中存在的草甘膦和转基因的相互影响   讲演者:顿·胡伯博士(Dr. Don Huber)   《2013·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北京》 2013年7月13日上午的讲演   主办单位:中国战略与管理研究会   (陈一文顾问审校整理,参考了胡伯博士的文章与访谈)      法国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教授   法国科学家色拉里尼教授补充与强调:对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食用安全性”毒理学做动物试验时,一定要“拿真实的在喷洒过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的农田中生长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本身喂给动物,因为(在经过灭菌的土壤中生长的不含草甘膦除草剂农达残留的)仅转基因作物将降低对于动物健康的危害”!   法国科学家色拉里尼教授插话:感谢您的精彩的介绍。请允许我补充一点说明。孟山都使用的除草剂叫“农达”,是草甘膦为基础的配方除草剂。公众应该知道,如同胡伯所介绍的那样,草甘膦从来不会单独使用。草甘膦与一些助剂一起使用。这些助剂,对于非灭菌过的土壤中生长的植物加强草甘膦的作用。草甘膦单独使用时,无法渗透进入植物内可控的深度。但是农达中的某些助剂,单独使用时能够渗透进入植物内可控的深度。草甘膦在这些助剂帮助下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这些助剂的毒性甚至比草甘膦还厉害。因此可能应当强调:1)草甘膦永远不会单独使用;2)这些助剂帮助草甘膦发挥生物功能作用,而且加强草甘膦的生物积累性毒性作用,而且加强配方除草剂的毒性。所以,进行动物毒理学试验时,喂养动物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拿真实的在喷洒过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的农田中生长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本身喂给动物,因为(在经过灭菌的土壤中生长的不含草甘膦除草剂农达残留的)仅转基因作物将降低对于动物健康的危害。我只想补充这一点。   胡伯博士:感谢你说明这一点,仅用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的表面活性剂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不会对玉米造成本质上的变化。农达的这些助剂非常厉害,但是目前的监管制度不提出任何这样的要求。感谢你。   胡伯博士确认在美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与流产动物尸体内发现的的不明病原体是造成许多动物,包括牛、鸵鸟、羊、猪、家禽与人类,不育症与流产的成因。对中国科学家2011年胡伯博士关于这种不明病原体信息在网络上公布以后,很快在中国进口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里发现了这种不明病原体的能力,以及他们与胡伯博士分享信息印象深刻!   提问:我的问题是这样的,胡伯博士曾经提到中国科学家在中国进口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里面也发现了胡伯博士在美国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与流产动物尸体内发现的的不明病原体,我希望您再提供一点细节。   胡伯博士:我对中国科学家与我分享他们的信息印象深刻,对他们很快找到这种病原体的能力印象深刻,而且对他们表达的担心印象深刻,他们必须确保中国食品供应足够安全,这非常重要。但是,直到我们对这种病原体确定了名称之前,这也一直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研究遭遇很多障碍。如我所表明的那样,对我们目前的处境应怎么描述我们缺乏把握,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得以从事尸检研究,有关记录确认这种病原体是造成动物不育以及流产的成因,包括牛、鸵鸟、羊、猪、家禽与人类。已经积累了许多信息,许多生物学数据,在搞清我们持续确认的这个病原体是什么实体后,我们就能从公众健康的角度,而不是仅从科学的角度处理这些信息。   草甘膦除草剂对根瘤菌所需要的有益微生物有毒性,同时它会螯合对这些有益微生物至关重要的营养物矿物质,使大豆原本数以千计的根瘤菌减少到我们能够数过来的程度   提问:胡博士好!我问一个问题,对于我们豆科植物来说,一个很重要的氮肥的来源是它的根瘤菌,用了草甘膦除草剂农达之后,会不会把豆科植物的根瘤菌也杀死,使得它氮肥不足,使它们营养不足?谢谢!   胡伯博士:的确是这样的,草甘膦的氮肥是非常有响应性的,不光对细菌会产生毒性,而且对根瘤菌所需要的有益微生物有毒性。同时它会螯合其它的矿物质,包括钙、镍等等,由于草甘膦多方面作用,它挑战了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来使得植物对我们产生好的作用,使原本数以千计的根瘤菌减少到我们能够数过来的程度。   提问:胡博士您好!我有一个问题,中国转基因大豆不检测草甘膦农药残留的,在美国、阿根廷转基因的草甘膦大概是17到20毫克每公斤,而中国的粮食作物基本上是1毫克每公斤以下,这是法律上的漏洞,进口的时候是不检测的。   (胡伯博士对此没有回答与评论)   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杂交的,没有办法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杂交来产生非转基因作物。说杂交后的转基因作物不是转基因作物,这荒谬可笑!   另外一个漏洞是转基因作物和非转基因作物杂交之后产生的品种,审定通过是按照常规品种、非转基因品种的标准,不进行转基因和环境安全方面的检测的。对这两方面的漏洞中国官方也是承认的。您对这样的显而易见的法律漏洞是怎么评价的?   胡伯博士:转基因和非转基因杂交会有一些相关的影响,但是我本人不了解相关的情况,现在我可以联系这个话题讲,比如说转基因涉及到一些遗传方面的问题,涉及到转基因作物的基因转入到杂交品种的问题,当然也有一些相关的研究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是我本人并没有跟这些研究有联系。从基因研究来讲,基因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很深的研究。   法国科学家色拉里尼教授插话:实际上我们吃的转基因作物都是一些杂交的东西,生产转基因的作物要杂交,还要跟其它植物相关,转基因就是这样生产出来的,所以我们没办法区别杂交的与非杂交的转基因作物,所有的转基因作物都是杂交的,没有办法对转基因作物进行杂交来产生非转基因作物。说杂交后的转基因作物不是转基因作物,这荒谬可笑!   2011年,中国科学家给胡伯写信,报告在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中也发现了胡伯博士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与流产动物死胎中发现的这种新的病原体。胡伯博士确认给他写信的中国科学家的工作单位属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提问:这个会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您刚才说2011年有中国科学家给您写信,报告在中国进口的转基因大豆中也发现了您在美国转基因大豆、玉米与流产动物死胎中发现的这种新的病原体,能不能告诉我们中国的这位科学家在中国哪个机构工作?   胡伯博士:是国家检验检疫总局的科学家。   美国政府与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喷洒草甘膦除草剂农达的农民,他们对转基因作物与喷洒草甘膦除草剂的态度?   提问:大家好!我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今天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会议,也感谢在座的各位教授为我们所做的精彩的演讲和权威性的评述,我觉得大家是在为我们全人类的未来做着努力,所以感谢你们。谢谢。我今天的问题是比较微观的,我特别想了解现在美国的农作物的种植者对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与除草剂农达的使用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而美国的政府对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与除草剂农达的使用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谢谢。   胡伯博士:现在的美国政府对这个问题的态度很清楚,现在政府的态度是偏见的,是受贿的。从政府的客观性来看,非常明显,政府里面还真的有一扇利益冲突的旋转门,既得利益操控监管机构在里面做决定。   让我们看一下他们搞的所谓的“蒙山都保护议案”。   美国的农民倒是喜欢,为什么?因为它移除了某些管理方面的决定,使他们有更大的面积可以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而不需要考虑表达任何管理方面的其他可选择方案或系统,因为他们种植起来方法更简单,他们没有看后果是什么?他们被告知这是一种安全的系统,得到政府监管机构的支持,而且农民采纳时已经知道产量将下降。他们知道种植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可以消除一些管理方面的决定,使自己的农业耕作更加简单。他们情愿接受产量的降低,为了简单化他们的农业种植计划。   所有的广告宣传都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银弹”,用它解决野草治理问题,解决过去对这种野草有这样的除草剂,对那种草有那样的除草剂的问题。一些杂志还大肆宣传,它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银弹”。   农业不是一种可以采取解决一切问题的“银弹”方式的行业。农业耕作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管理。   但是,农业不是一种可以采取解决一切问题的“银弹”方式的行业。农业耕作是对整个生态系统的管理。它是关于你如何有那些内在互动作用的因素,你的环境、生物学、你的农作物、你所有的昆虫,农业管理的结果涉及你如何管理这些内在互动关系的各个部分。当你有持续的,始终存在的一些方面,如野草治理,有人告诉你,你别管了,我来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向我支付一点提成费就行,它绝对安全。你很容易接受它,但是未能理解接受它对整个系统造成了突然的干扰,对整个生态造成巨大的干扰,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使得解决这些问题比原先的解决方式更加困难。   美国许多地方的农民开始转向非转基因作物,但是发现已经很难找到足够的非转基因的种子了。   许多地方的农民开始发出这样的抱怨,开始转向非转基因作物,但是发现已经很难找到足够的非转基因的种子了。   美国转基因作物种子的价格越来越昂贵   我们看到购买转基因种子要支付更昂贵的代价。转基因大豆种子去年是每蒲式耳2美金,比过去的价格增加了30%。它增加了你种植的农产品的成本与销售加工。玉米种子原先没蒲式耳78美分,现在是1美金。   种子价格非常急剧的提高,推动一些农民从种植转基因作物转向种植非转基因。   “顾客还是上帝”。在美国,最强有力推动种植转基因作物转向种植非转基因的因素,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   在美国,最强有力推动种植转基因作物转向种植非转基因的因素,是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我认为,在华盛顿州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标识的法案一旦通过,它将像野火一样燃遍全国。   顾客还是上帝。如果消费者坚持用非转基因的话,农民将为供应种植非转基因作物。如果消费者愿意接受转基因食品,农民将为供应种植转基因作物。如果家庭主妇们根本不去看这个标识,美国的食品目前没有转基因标识,那么我们的食品包装上当然就不会标识卖的甜玉米是抗草甘膦转基因的,还是不抗草甘膦非转基因的。如果家庭主妇们不问,就没有人去改变这种情况。   情况是否改变,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士作为消费者是否要求改变,取决于为了我们孩子们,我们要求什么样的食品安全?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   这种情况是否改变,取决于我们每个人士作为消费者是否要求改变。取决于为了我们孩子们,我们要求什么样的食品安全?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有什么样的未来?   在美国,癌症好像已经成了流行病   我的夫人患有骨癌,我经常要陪她去肿瘤医院。我有一次跟我的夫人讲,我们社区约一半人好像都在肿瘤医院,癌症好像已经成了流行病。   目前的预测是,到2020年时,每两个孩子当中出生时就患自闭症。30年前每出生10万个孩子中才会有一到两个患自闭症。现在每50个孩子有一个患自闭症,而且急剧上升。   不仅骨癌,目前的预测是,到2020年时,每两个孩子当中出生时就患自闭症。30年前是什么比例呢?每出生10万个孩子中才会有一到两个患自闭症。现在每50个孩子有一个患自闭症,而且这个曲线一直向上走。你还可以谈炎性肠炎,谈新生儿猝死症,谈老年痴呆症,它都是这样的趋势。   与这些情况始终如一唯一密切关联的因素是转基因作物和草甘膦除草剂。   与这些情况始终如一唯一密切关联的因素是转基因作物和草甘膦除草剂。   蜂群中发生了崩溃紊乱,同时能回答为什么出现了所有这些症状的是,营养缺乏,内分泌激素受到干扰。   所有这些问题都是一种征兆,只能够被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个问题予以回答,就是我们要求什么,我们呼吁什么?   主持人:非常感谢!讲得太好了,非常感谢您把这种好的观点与我们分享,谢谢您!   提问:我是来自内蒙古的消费者,姓李。通过转基因技术可以制造基因病毒,也可以制造基因武器,我们具体怎么界定是否有基因病毒和武器?农业部门是否能够鉴别有基因病毒还是有基因武器?中国的农业部门说他们没有这样的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具体由谁来解释和鉴定?您对这个问题如何理解?   胡伯博士不仅在大量喷洒草甘膦除草剂的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玉米与流产动物尸体中发现了只能在30,000-40,000倍电子显微镜下被发现的造成不孕、流产新的病原体,而且在转基因食品与大量使用草甘膦除草剂的非转基因作物上发现大量聚集的这种新的病原体。   胡伯博士:新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说,转基因作物中发现了一种新的病毒。这与我们在大量喷洒草甘膦除草剂的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与流产动物尸体中发现的造成不孕、流产新的病原体不同。这种新的病原体的大小只有几微米,只能在30,000-40,000倍电子显微镜下被发现。所以它不是明显的,不是观察到就能识别的。但是我们发现它们大量聚集的地方,是转基因食品与大量使用草甘膦除草剂的地方。所以,如果你使用大量草甘膦除草剂来试图解决某种生产问题,即便在非转基因作物上,如果你用高倍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就有可能发现它们。   问题是,电子显微镜尽管是一种使用友好的系统,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当的专业经验才能在这样的高倍数图像中许多已知生物体中分辨与知道存在一些什么。一旦看到了,你就能很清楚认识它们,如果你有观察到它们的必要工具。   我们也正在研发相关的ELISA诊断盒,以及其他的技术,以便迅速识别它们。首先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并确定它们的特征,同时搞清,它们是一种新的生命形式,还可能是其他的东西。它们能够自我复制,但是只有一种有可能是一种新的能够自我复制的带有DNA的生命形式。坦率的讲,到目前为止,我们掌握的证据表明,它们可能是其中任何一种。   “基因修饰”(转基因技术)自身是更大的危险。因为已经有了一些实验室泄漏爆发的案例,就是因为实验室操作者认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安全的。但事实证明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非常危险,非常邪恶。   英籍华人科学家何美芸博士补充: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书上总是提到基因武器。但是让我告诉你们,“基因修饰”(转基因技术)自身就是更大的危险。“基因修饰”(转基因),如胡博博士刚才的介绍已经说明的那样,它非常危险。为什么?因为他们如果研发“基因武器”的话,它们一定会在一个非常封闭的环境当中非常审慎地做,因为他们对它们的作用有所了解。遗憾的是,进行“基因修饰”(转基因)时,他们假定一切都是安全的,而且已经有了一些爆发的案例,实验室泄漏的爆发。实验室发生这样的泄漏,是因为实验室操作者认为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安全的。但事实证明他们创造出来的东西非常危险,非常邪恶。我们谈的这些事情是真正的危险,不是假定,因为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   营养缺乏的家畜与人类,没法百分之百依靠营养补剂进行补偿,因为这样的营养补剂抵不上动物与人类食用健康饲料与健康食品自然过程的作用。但是这是我们处于一个过渡时期迈向健康的第一步。我们希望从转基因作物系统到非转基因作物系统的过渡。    胡伯博士:关于怎么保护我们的健康,我也简单讲两句,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农作物与食品出现了一些缺乏营养物的问题。我们认识并进一步认识,进而采取营养补剂来补偿草甘膦与一些转基因作物造成的这样的营养缺乏问题。   我们已经认识到这样的一些危害完全都是由于草甘膦与一些转基因作物造成的问题。   我们也看到了人们一旦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后感觉良好。无论是拉稀问题,慢性疲乏症,还是我们前边提到的与转基因系统关联的35种不同疾病的症状。   一旦认识到这些问题的根源,我们就会找到一些解决方法了,开始考虑营养补剂。   你们要确保你们从食物中能够摄取所需的营养物,因为人类食用健康食物的过程能够解决营养补剂不能完全补充的一些问题。   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农作物,或者是有一些家畜,是没法百分之百地依靠营养补剂进行补偿的,因为这样的营养补剂抵不上食用健康饲料自然过程作用。但是这是我们处于一个过渡时期迈向健康的第一步。我们希望从转基因作物系统到非转基因作物系统的过渡。   我个人非常感谢诸位给我们这么一个机会盛情款待,又到中国来了一趟,我们也看到中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的时候一两个礼拜没来中国,就会发现中国又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不管是经济层面还是其它方面。我的确非常赞赏中国的这种热情,而且这次主办方对我们的一些安排关注到了我们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你们的问题也是我的问题。我希望我的孙子和重孙子的生活起码能够跟我现在的生活可以媲美,这首先要从营养开始。假如说我们不作为一些现行活动的制止的话,就没法对他们的未来有保证。从安全等方面和经济繁荣角度来说我们的确应该这样做,我们应该珍视这样一个可贵的机会,而且现在我们应该重新开始行动,来确保食品方面的安全。实际上我们生活当中有一些必需品是必须要保证的,祝愿大家各方面都兴隆,另外也在你们本国的系统当中也有更好的建树。谢谢!
2854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历史上伟大科学家所犯的五大错误
热度 7 cat 2013-7-20 03:05
霍伊尔与宇宙大爆炸 腾讯科学讯:20世纪天体物理学家弗雷德·霍伊尔是“宇宙稳态模型”(steadystate)的作者之一,这一模型认为宇宙自始至终 都保持同一状态,物质可以从虚无中不断涌现。当霍伊尔了解到“宇宙大爆炸”模型,并被观测所证实时,他仍然沉迷于“宇宙稳态模型”。(具有讽刺意味的是, “宇宙大爆炸”这个生动的称呼是霍伊尔当年在BBC广播电台讽刺对手的理论而提出来的) 福雷德·霍伊尔 福雷德·霍伊尔是英国天文学家,他解决了或协助解决了二十世纪天文学的许多重要问题,并激励其他的科学家进行研究。今天,许多天文学家常常 提到霍伊尔,认为他是最初灵感的源泉。他因对恒星内部由氢元素产生其它元素的一种叫做核子融合的过程所做的解释而为科学家们所熟知,然而他最著名成就是提 出了宇宙稳态模型(现在已经被宇宙大爆炸模型取代)。 鲍林的三股螺旋 鲍林可以说是曾经最伟大的化学家,他两次独自获得诺贝尔奖。但是他的DNA理论被证明存在致命缺陷,现在科学家们都知道DNA分子是双螺旋结构,而鲍林推断是三螺旋。 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CarlPauling,1901年2月28日-1994年8月19日),美国著名化学家,量子化学和结构生物学的先 驱者之一。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62年因反对核弹在地面测试的行动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获得不同诺贝尔奖项的两人之 一。鲍林被认为是20世纪对化学科学影响最大的人之一,他所撰写的《化学键的本质》被认为是化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他所提出的许多概念:电负度、共振 理论、价键理论、混成轨域、蛋白质二级结构等概念和理论,如今已成为化学领域最基础和最广泛使用的观念。 爱因斯坦的宇宙常数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认为宇宙是静态的,因此在方程式中引入宇宙常数。后来当天文学家发现宇宙正在膨胀时,爱因斯坦从他的方程式中去掉了它。 事实上爱因斯坦真正的错误在于把常数取消。在爱因斯坦去世后,科学家发现宇宙不仅在膨胀,而且不断的加速膨胀。为了解释这一情况,科学家们重新将宇宙常数 引入到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式中。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是著名的德国犹太裔理论物理学家、思想家及哲学家,也是相对论的创立者。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被誉为是现代物理学之父及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家之一。 达尔文的遗传概念 达尔文及其同时代的科学家都认为:如果你将一只黑猫放入到一百万只白猫中,黑猫会完全消失,你永远也不会发现有黑猫出现,而这与事实不符。 直到20世纪孟德尔式遗传概念被广泛接受和理解之后,疑惑才被解开。孟德尔正确的提出,当父母的某些性状融合到一起的时候,不是简单混合,而是有选择性地 表达。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 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 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劳德-开尔文对地球和太阳年龄的估计,比我们现在认为的年轻了50倍。他的数据有偏差,部分原因是因为科学家们尚未发现放射性,因此他无法考虑到这种情况。即使他考虑到放射性,他的计算结果也相差不大,他更大的错误在于忽略了未知机制传递热量。 开尔文 大家学习热学的时候,总会接触过开氏温标和开尔文(Kelvin,K)这个温度单位。你可能立即联想到这个单位所纪念的科学家的名字一 定就是开尔文了。你答对了一半。他原名威廉·汤姆逊(WilliamThomson),后来因为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和对大西洋电缆工程的贡献,获英女皇 授予开尔文勋爵衔,所以后世才改称他为开尔文。汤姆逊的研究范围相当广泛,他在数学物理、热力学、电磁学、弹性力学、以太理论和地球科学等方面都有重大的 贡献。
8143 次阅读|6 个评论
分享 别人为什么要笑你脸皮厚,丢人现眼呢?
楚楚 2013-7-7 08:22
别人为什么要笑你脸皮厚,丢人现眼呢?
别人为什么要笑你脸皮厚,丢人现眼呢? 我明人不说暗话,在这珍珠湾我最瞧不起的女人就是木一剑。为什么呢?觉得她实在是太"有意思了"。我一到这里就看到她自称自己是科学家,给自己戴了一个科学家的高帽子。我特别奇怪的是:从未见过她发表过属于她自己专业的有点价值的原创文章!而且,还成天在网上瞎转贴瞎折腾,坦白的说,在我看来,她的80%的涉及医学专业的贴都没什么价值!同时,我感到奇怪的是:要知道科学家是要科研项目要求的,难道美国的科研经费那么好拿的?什么成果都没有,还可以申请到科研经费,在科学界混?更何况,还需要出有学术竞争价值的论文的,还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时间很紧的,哪有时间在多家网站玩啊! 如果她仅仅是如此,其实,也没什么的!偏偏她一会儿指责这个,一会儿又羞辱那个的! 她曾非常非常过分的羞辱了兔崽子和老糊涂。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才狠狠的调侃了她一番(就是她刚刚展示的那贴,她好意思贴出来呢)。真痛快!!哈哈 所以啊,这个自称自己是美女加科学家的“人物”请你有图有真相的揭示你曼妙的身材,美丽的 容颜以及你这位科学家在重要学术会议上 作报告的迷人风采,再让我们相信你是美女加科学家,让我们疯狂的嫉妒你,也不迟嘛!!又或者你干脆学我实名制的开博,那我们对你的所谓科学家身份也还会有点信任感滴,对了,还有你的美女身份!这年头科学家还是美女那可是比埃及的法老木乃伊还珍贵哟!可惜,你又总是回避!唉!! 看看你这“太有意思”的样儿吧~
2144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實幹家談中醫,說明反中醫的“科學家”很白痴
热度 5 天涯过客 2013-7-5 18:53
《實幹家郝万山、黎念之談中醫藥,說明反對中醫的“Internet科學家”很白痴》 郝万山教授讲的故事:   我们国家两年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我们也有些院士是国外的,像李政道就在美国工作,开院士会的时候,他每次都来。三年前,一次院士会,美国国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黎念之先生,他是世界化学界的一个学科领头人,他这个化学物的提取是非常领先的,他想用这种方法,来中国寻找和中药研究相结合的这么一个结合点。来到中国以后,在开院士会期间,通过一个人找到了我,和我谈了一天的话,说我用这种最先进的,最现代化的提取方法来研究中药,有没有发展前途?   我说中药是一个多种成分的复合体,一味中药就是这样,更何况一个方剂,它的成分就非常非常复杂。1958年,中国大陆,痢疾流行,非常厉害。中药治疗痢疾,黄连是一味非常有效的药物。可是黄连这个药,它的生产周期需要六年,一时全国黄连脱销,国务院就提出来,要从其他的植物中提取黄连的有效成分。很快就有人研究出了从三棵针这种植物中提取小檗碱,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黄连素。黄连当时用于临床,58年年末,59年一年,60年这一年疗效极好,对治疗痢疾疗效很好,因此有关部门受到国务院的表彰。可是从61年以后,再用黄连素治疗痢疾,没有那么有效了。这些痢疾杆菌产生了耐药,但对黄连素耐药的菌株,再用黄连来治疗仍然有效。   我们国家好些单位联合攻关用了好多年,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进一步研究它的分子结构,然后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制成了青蒿素,这是一个单品,也是一个新药。有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抗疟原虫的研究”获得了国家的科技奖。大概是三年还是四年后,我也记不清楚,又有人有一项科研成果获得了奖,那么后面那个成果的名字是什么 呢?“抗青蒿素原虫的研究”,也就是说,第一项科研成果是青蒿素原虫的研究,几年后,又有一项成果,抗青蒿素疟原虫的研究。我没有把话说颠倒吧,也就是说,青蒿素到临床上没有几年,疟原虫就产生了耐药,而且耐青蒿素的这些疟原虫对已知的抗疟药都耐药,但是再用青蒿,又有效。   我讲了这两个例子,我接着又说了一个例子。    有一年我到一个农药厂去采访,那个农药厂生产杀苍蝇,杀蚊子的药。结果我在厂里的招待所里被一个蚊子叮了之后,肿得那么大,后来留下的痕迹三年、四年, 十几年了还看得到。当时我就给他们的厂长说,我说厂长啊,你们农药厂,是专门生产杀苍蝇、杀蚊子药的,居然在厂区我被蚊子叮了,还这么大,这么痒,这么痛,我是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他说郝老师,不瞒您说,我们厂刚投产五年之内,方圆二十里路没有苍蝇和蚊子,够厉害的吧,可是五年之后,我们厂区居然有了苍 蝇,有了蚊子,而且这个蚊子个子特别大,苍蝇个子特别大。这个蚊子要叮人一口,这个包啊就别想一年下去。果然,我这包就留了好几年,痕迹现在还有呀。为什么?蚊子对这种药耐药,耐药以后,那就是毒蚊子。   不是有人报道吗,有个人被毒蛇叮了一口,他非常紧张,被毒蛇咬了会要命的,结果他自己没事,回头找那条蛇,那条蛇一翻肚死了,怎么回事?这个人本身长期在氢氰酸这种工厂里工作,他慢性的接触,如呼吸啊,他血液里的毒比毒蛇的毒还要厉害。    我讲完这几件事情之后,黎念之院士明白了,他说中药之所以几千年以来不被淘汰,就是因为他是复合成分,你把它提纯了,当时效果可能很好,但是它很快就会被淘汰,就像打拳一样。黎念之教授的例子举得非常生动,你总是这一招,对方就防住你了,如果是无招无式,迷宗拳无招无式,对方很难防,单味中药就是一个复合成分,多味中药组成的复方,那更是复合的成分,这种复杂性,我们现代的科技还研究不了,就连我们世界上化学界的学科领头人黎念之教授,他对一个复方的成分在研究上,他都感到非常头痛。   他听完我的这一段解说之后,回去完全放弃了用他的最先进的提纯手段研究中药的计划。今年春天他又来了,又是一次科学院院士的会,他这次来主要是找我看病,不再提用那种提纯方法研究中药的事情了。 黎念之:“一般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在大学教书、做研究,另一条是到工业界去”。“因为我个性比较急一 点, 觉得在工业界做应用研究出成果比较快,在大学做理论研究比较慢,尤其是我学的专业是化工,所以就选择了去工业界。我很幸运,在每个领域的大公司都工作过, 所以我的经验很多”。 由于Internet的出现,产生的一些既不 在大学教书、做研究,又不到工业界去的 “Internet科学家”,他们在 Internet上科普基因粮、诋毁中医。在 实干家郝万山、 黎念之的面前,如果这些 “Internet科学家”不是白痴,又是什么溺? ------------------------------------------------- 黎念之,1990年当选为美国工程院院士。1996年当选为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98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0年获得了被誉为化学工业界诺贝尔奖的普金奖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为止全球惟一获此殊荣的华人。2001年荣获了世界化工大会授予的终身成就奖。1998年中国政府授予他外国专家友谊奖。 1932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湖南湘潭。1954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7年获美国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化工硕士学位。1963年获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帕克-戴维斯医药公司、劳伦斯原子能研究所任职。1960年被聘为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化工系讲师。1963年后历任埃克森石油公司高级科学家、环球石油公司(UOP)分离科技研究所所长、阿理德-西格诺公司 (Allied-Signal)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黎念之是化工分离专家,膜科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发明的液体膜技术已形成一项重要的技术。他在高分子膜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他所研究发明的几种膜在化工、 石油工业、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医药及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应用。他在液体膜及高分子固体膜科学技术领域的杰出贡献对化学工程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 具有深远影响。此外,他在表面化学、化工分离与催化剂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其著作有13部,论文及专利共有一百五十余篇(项),应邀在美国、中国、日 本、欧洲等地作学术演讲一百二十余次,担任过约六十次重大国际化学、化工、膜科学学术会议主席。 ------------------------------------------------- 郝万山,男,1944 年11 生,教授,主任医师,中医临床基础专业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主任。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名中医学术研究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 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主编《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本科教材)等14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讲解》、《伤寒论校注》等16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论文70余篇。主讲并已出版的VCD或DVD有《郝万山伤寒论精讲》、《亚健康与养生》、《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等。 作为医生,郝万山已从医40余年,救治患者无数。作为健康科普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的讲坛上已经耕耘了30年,足迹遍布亚欧美澳和国内包括港台在内的大多数省市。因为《百家讲坛》的《郝万山说健康》节目,名字家喻户晓。
个人分类: 實干家的科學|67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
热度 9 追求永生 2013-6-7 07:37
科学家,哲学家,神学家 如果是信神,完全服从神的统领,本来三家是没有矛盾的。因为别管什么家,都是人。 只要是人,和神的正常关系就是顺从神,首要目的就是彰显神的荣耀。这三家的特点也 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履行彰显神的荣耀这个任务。 科学家的任务是从认识自然界的角度出发,为了有效管理自然界这些神的创造物,来按 照自然规律,完成自然界这个被造彰显神的荣耀这个使命。 哲学家主要是认识人的思维和道德律,从这个角度发挥人的特点,履行神交给人的使命 ,用自己神的形象这个特殊角色来彰显神的荣耀。 神学家的使命则是认识神认识神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人和神关系正常化,并在这个基础 上不断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由此可见,上面三家的专职实际是每一个人都要履行的,只不过由于社会分工的深化, 才分成了不同的专家。正确的认识和做法应该是大家互相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完成神的 使命。 但是目前的状况很大程度上不是同心协力,而是互相矛盾,甚至敌对,使本来有限的人 的能力更加受到限制,本来缺乏知识的人的知识面更加狭窄,本来有限的资源更加紧缺, 从而影响人荣耀神这个使命的完成。 这个使命不能完成,当然不能影响神的创造计划的实现,但是当事人却亏缺了神的荣耀, 长此以往也必然使人失去本性,彻底形成人神隔绝。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人。因此, 我们知道人不可能有自己独立的得失,而是随着每个当事人的行为是否荣耀神而共同进退。 根本的出路,是人的重生得救,以神为中心,然后把生命的各个层面都置于神的统领之 下,为了完成神的创造使命服务。这样才能荣神益人。不管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还 是神学家,各家归一家,共同回天家。
21712 次阅读|34 个评论
分享 人类灵魂真实存在!
热度 12 wx1wx2 2012-10-2 11:33
灵魂存在,还能看见东西!这么说,灵界与凡界的沟通,为期不远哪。zt: 科学家首度证实人类灵魂真实存在 求是周刊 2012年08月18日科技讯息 人类真的有灵魂?千百年来,这是人们一直都在争论的问题。科技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由看得见的物质研究到了看不见的 原子、质子、夸克到中微子 。现在又发现了比中微子更小物质 —— 超弦 。科学家说, 人类的灵魂就是超弦 。 超弦 是一种物理学理论。科学家们认识它不久。1968年,嘉博略尔发现了弦的图形。此后,理奥纳特博士进一步理解为一小团类似橡皮筋那样可以扭曲抖动的有弹性的线段。后来科技界有了超弦理论。 现在科学家们普遍认为, 物质世界是由超弦的震动产生的 。 超弦是宇宙具有独立生命意识的最微小的生命体。人类的灵魂其实就是其中一种超弦。科技界终于触及到了灵魂的环节。 而在人类的灵魂深处都对灵魂很感兴趣。现在在世界各地都有了研究灵魂的实验机构。科学家致力于研究灵魂的存在。 在英美各国,科学家研究了很多濒死体验的临床案例。并将灵魂定义为以某种形式存在的能量场。 英国医生山 姆· 帕尼尔是世界上第一个用科学实验证明“灵魂”真实存在的人。他的实验设计是这样的: 如果病人死后“灵魂”能漂起来,还能看到自己的身体,看到医生们在抢救他的身体,看到天花板上的灯,那么如果在天花板的下方放一块板,板的上面放一些小物体(只有山姆自己知道是什么物体,别人不知道), 那么“灵魂”就应该能看到这些小物体。如果这个病人能被抢救过来,能够说出板上的小物体是什么,那么就能区分出“灵魂”到底是虚无飘渺的想像呢,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 山姆对100多个病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很多被抢救过来的病人醒来后能说出自己“灵魂”离体时看到的景象,特别是板上的小物体,说的全都对。山姆的实验获得了成功。 山姆的实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是世界上首次用科学实验的方法,证实了“灵魂”的客观存在。 “灵魂”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实体,有一定的大小,可以飘起来,可以移动,它是人生命存在的另一种形式,而不是虚无飘渺的想像 。 2001 年6月20日,山姆应邀在休斯顿莱斯大学作了题为“濒死体验:透视脑死亡还是透视一门新的意识科学?”的报告,山姆还介绍了下一步研究情况:英国将花费140,000英镑进行心脏停搏的“濒死体验”的多学科研究;美国休斯顿贝勒医学院将进行“意识与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还有英国和美国进行的其他研究。 最后山姆放映了典型的有过“濒死体验”经历人的谈话录像,并回答了听众提出的问题。 超弦和灵魂学都揭开了物理科学神秘的一面。触及灵魂和多维空间,让我们可以到达一个全新的世界。或许可以通过超弦和灵魂学更加了解人类本身。   
个人分类: 消息|9580 次阅读|26 个评论
12下一页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0 21:29 , Processed in 0.097057 second(s), 45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