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马铃薯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火星救援》:超级英雄电影的自我修养
热度 2 MingHao 2015-12-4 15:48
腾讯 和每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大片一样,单从情节上看,《火星救援》是一部扫一眼海报就基本可以料想到结局的电影。全球科研精英团体、太空旅程发生意外、探索陌生未知星球,几乎已经是科幻片不可或缺的标准配置,何况,还有不久前的《星际穿越》珠玉在前——更有甚者,两部戏重叠了一男一女两位演员,马特·达蒙和杰西卡·查斯坦。但是,不同于集科研任务、人类理想、好父亲责任感于一身的《星际穿越》男一号,同样是两个多小时片长漫天飞舞著的物理与天文概念,《火星救援》中被滞留在火星上的植物学家马克,则要纯粹简单的多,由始至终,全程高能,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活下来,回家去。 《火星救援》:超级英雄电影的自我修养 植物学家种出了马铃薯 爱笑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 导演雷德利把这部电影形容为“21世纪的鲁滨逊漂流记”,的确,影片主打的不是救援过程中的无助紧张,而是如何身处绝地保持冷静。独自置身火星一段不短的时间,如何消解这份让人窒息的孤独感?马克从一开始就没想过放弃,他从温饱入手,搭起大棚种菜储粮,精密计算图纸和路线,每日对著航天日记自言自语,听指挥官电脑里的八十年代电音迪斯科。 化不可能为可能,科学家身份的迷人之处正在于此。因为节奏活泼,所以就算是听到那些长篇累牍的术语与名词也不觉得沉闷,反而给予观众些未知世界的快感,从轨道方向,到燃料消耗,再到重力场问题,有张有弛地,这位航天英雄,在彰显其全能神性的同时也不乏人性,三不五时地吐槽迪斯科音乐的难听,以火星殖民者自居,自嘲是“这个星球上最伟大的植物学家”,在终于使用十六进制字母艰难地与地面取得联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与队友斗嘴,传送回NASA中心的第一张图片,他居然首先考虑的是应该摆哪一个搞怪的姿势。 马克当然也面临过绝望,不慎炸毁种植马铃薯的基地,弹尽粮绝,他压抑地大吼几声后便赶快重新分配食物,他也想到过死,希望上司能替他去探望父母,严肃地告诉他们自己完成的是一桩伟大的事业,但这也是坐在赭红色茫茫大地上的匆匆转念,一天又一天,太阳照常升起,马克以他碾压性的智商和行动力坚持着,没有说教,没有乱七八糟的感情线,“做人,最重要开心”。 爱笑的男人运气不会太差,所以在回归地球的过程中,除了客观技术条件上的限制,没有任何来自反派的阻碍。为了带马克回家,地面的NASA中心上下协力,与媒体交涉、一再压缩时间、尝试各种或保守或冒险的方法。这样的处理当然有利有弊,一方面,不拖泥带水,也没有儿女情长,踏踏实实,流畅而爽快,然则其代价是,所有的配角都变得面目模糊起来,成为了绝对衬托主角马克的存在。飞船上的其他队友,唯一的作用就是在表决是否擅自改变航道去接马克的时候全员举手通过(然而这个结果几乎是毫无疑问的),指挥官为自己丢下马克而自责的伏笔,后续也什么亮眼的发展,NASA地面总指挥官,开会时屡屡眉头紧蹙,让人以为酝酿着什么弃卒保车的阴谋,结果当然也并没有,甚至就算搞砸了一次运输补给品的发射计划,他也依然身居高位发号施令。 只不过,凡此种种,都被高潮迭起的情节覆盖了。尤其最后的千钧一发之际,指挥官急中生智爆破推进飞船,马克戳破航天服靠喷气加速,天马行空,浩瀚宇宙中,两人错过,又用绳子拉住,紧张的观众血脉喷张,大气不敢喘,这些疏忽的细节,又何须在意呢? 《火星救援》:超级英雄电影的自我修养 马达·达蒙准备拍摄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大片不易做,在今时今日,拍一部全世界人民都欢迎的大片更要瞻前顾后。 仅仅是《火星计划》的人物角色,无论是宇航员团队的男女性别比例,还是地面科研小组中不同肤色的种族意识,都显然经过了诸多考量。观看这样一部高举泛人文主义关怀大旗的电影,就算是没有读过原著安迪威尔的畅销小说,也会预感到整个拯救的过程是绝不会折兵损将的,以Bring Him Home为宗旨,英雄梦的背后是温馨又亢奋的美国梦,万众一心,倘若丧失任何一条生命,都意味着满盘皆输。 例如以办公室为家,挂着耳机,人不可貌相的黑人宅男工程师;例如加班加到穿睡衣,也要跟NASA总部开视频会议的亚裔设计师主任,例如带着小圆眼镜,两颊有雀斑紧盯著大屏幕的女数据员,例如在营救的关键一环,NASA向中国求助借用太阳神号,一口标准国语的女秘书陈数与操着港普的香港男演员高雄。尽管电影里关于中国的想象仍旧似乎停留在八十年代,选取的画面也都是体制内熙熙攘攘的人群,或是广场上穿着一片灰蓝的民众,不过难以否认的是,既承认了大国崛起,又照顾了庞大的中国票房市场,讨全世界人民的欢心。更进一步说,这也能让中国观众和电影人在走出电影院之后反思,为什么我们就拍不出这样看起来分明已经相当纯熟,只需要一套流水线操作系统的科幻大片?有意思的现实是,当好莱坞式的想象向前,指向未来,中国的电影电视产业似乎更偏爱回溯,指向过去,以及更遥远的古代。 和《星际穿越》等许多类似电影一样,英雄的收鞘总是平淡的。最后,航天员们回到地球,结婚生子、散步慢跑,马克培训着新一代的宇航员,依然口无遮拦,依然嬉笑怒骂。花红柳绿,一片美好,英雄梦又来了,不过只是在电影末尾的短短几分钟里一笔带过,不再强调所谓的梦想、坚持、信念、希望,明人不说暗话,马克所谓的壮举逐一拆解,其实就是,如何解决一个个放在眼前的问题。 说实在的,如今的时代,观众也精明,已经没有那么需要超级英雄去勉励人心。观众想要的,只是没有目的地,在电影里深深投入一回,这就够了,乐趣都在观影的过程中,而结局,只是在长长的过程之后一秒钟的高潮而已。
12403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4 04:52 , Processed in 0.029261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