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tag 标签: 美国物价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美国物价和中国物价差距的源头——中国税收!
热度 2 zjx 2017-6-18 00:25
美国物价和中国物价差距的源头——中国税收 中国正在口诛笔伐的狂批欧盟、日本、美国拒绝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中方说美日欧出尔反尔,拒绝十五年前承诺的在十五年后中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这句话根本就不合逻辑:不附加任何条件,只要过了十五年,就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不做根本性的改变,过了十五年就能自动获得某种地位?怎么可能?自欺欺人也不能这么低级。抛开感情因素,中国到底是不是市场经济呢?其实,根本不需要专业的论证,简单对比一下物价就能搞清楚这件事! ——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同一件商品在不同地区的卖价不可能相差太大,差价在于物流等相关合理费用。如果出现无法解释的巨额差价,那一定是出了问题。 ——在中国国内卖价4万元人民币的尼康单反相机,国外售价只相当于2.4万元人民币。也就是说,你从国外带1个回来,转手,别太贪婪,卖个3.4万元,也能净赚1万元。 ——巨大的价格差带来几个问题:一是在国内很多人买不起,这就限制了外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二是巨额利润被中国商人赚了去,卖东西的人比造东西的人赚得还多,这是对实体经济的侮辱。 ——这种荒唐的经济模式,当然不能说是市场经济。之所以会如此荒唐,恰恰是因为反市场经济造成的。或者说中国是典型的特权经济而非市场经济:谁拥有进出口权,谁就能赚取超额利润。 ——这种荒唐的特权,是国家制造出来的。进出口商品如此,住房、汽油、医药也是如此。总之,中国根本不是市场经济,而是权贵资本特权经济。 ——这种模式的本质是:坑害没有任何特权的普通国民,肥了相关利益集团。不公平、不公正拉大了全社会的贫富差距,造成经济失调、实业凋敝,社会不稳,国家退步! 网上有个段子:中国,工资5000元,吃次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 400元,买辆车最少 30000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次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 20美元,买辆车最多30000美元----宝马。 著名财经评论员时寒冰还养成了一个新习惯----托人从海外买东西。最新的成果是一台折合人民币24000元的尼康单反相机,在国内,这台相机的价格是4万元。事实上,尽管经常在各大电视台评点财经大事,但在去年的美国之旅以前,他从没想过中国的物价居然比美国还高。动身之前,一个因生意原因多次往返美国的朋友提醒他:“去美国除了钞票什么也不要带,东西很便宜。” 对此,时寒冰半信半疑,毕竟,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个数据是,“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的34倍”。但很快,时寒冰就受了“第一次刺激”。在洛杉矶一家叫“小台北”的中餐馆里,他们4个人点了份量很足的鱼、虾、蟹,结账的时候却只有49美元,“比上海便宜得多”。 时寒冰以为老板算错账,特意又问了一遍,结果朋友笑他说:“这有啥奇怪的,你要是去商场,就更觉得离谱了。” 这句话让偏爱实证调研的时寒冰“决定改变行程”,他推掉所有游山玩水的安排,专心观察、对比中美物价。 对比的结果让时寒冰大吃一惊:国内一套3万元左右的阿玛尼西装,在这里只要500美元就可以买到;国内标价4.6万元的劳力士手表,在美国不到4000美元;一台国内50万元左右的宝马Z4标价只有21000美元。如果换一种比较方式,差距或许更加显眼:一杯咖啡只要2美元,看一场电影只要10美元,分别占美国人平均月收入的万分之六和千分之三。而在国内,同样的比法得出的数据是百分之一点三和百分之三点五,相当于美国居民负担费用的45倍和12倍左右。 在美国的商场里,最人满为患的地方往往是卖箱子的地方。时寒冰说,在新秀丽的柜台前,几乎每个外国服务员都会说几句简单的中文,在国内售价为1500元左右的箱子通常标价70多美元。“我前面的一个大哥一口气买了12个箱子。”回忆至此,时寒冰忍不住笑了。 不止于此,因为商场里的化妆品价格“过于便宜”,仅相当于国内同类产品的30%~40%左右,时寒冰还一度被夫人怀疑“是不是买了假货”。 更为夸张的情景出现在LV这样的奢侈品店,时寒冰记得朋友给他讲了一个亲眼所见的笑话,因为LV箱包这样的奢侈品在美国可以便宜3成左右,往往遭遇到中国顾客的疯抢,一名中国客人曾指着店里的三款LV包说:“这个,这个和这个,我不要,其他的都包起来。” 通过这次为期半个月的走访,时寒冰的调查结果是:除非涉及到人工服务,比如理发,或涉及知识产权,比如图书音像外,美国商品的价格普遍低于国内,即便“MADE IN CHINA”的商品,常常也比国内便宜50%以上。 回国后,时寒冰接连更新了十几篇博文,专门记录美国物价。 事实上,在这段对价格格外敏感的年月,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这一现象。在美国生活的中国记者高娓娓在年初出版的新书中特意记录下这样一组数字:在华人超市,海蟹一打12只任你挑,价格从5.99美元到12.99美元,根据季节质量而变。猪肉、猪排骨0.99美元一磅(0.4536 公斤)。泰国米50磅装的,18美元左右一袋。大白菜,每磅0.50美元。西红柿1 美元1磅。葡萄0.99元1磅。6瓶百威啤酒7美元。5个橙子1美元。 高娓娓告诉记者,在美国,即使算上房租,一个人的正常工资(月薪两千美金)足够养活一家3口人。有趣的是,在对此现象困惑不已的群体当中,还不乏经济学家。同样是在去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后。 相比于其他留学者,这个从江西农村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的年轻教师把更多目光投到了房价的对比上。据他观察,在美国的二线城市,2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价格40万美元左右,这200平方米指的是使用面积,不包括附赠的前后院。 “换句话说,美国人所说的房子放在中国其实就是别墅。”聂辉华略显遗憾地说,“而且一个中产阶级奋斗七八年就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 事实的确如此,据国际不动产代理商戈登 罗克(Gordon Rock)最新研究显示:美国人买房不需要太长时间,迈阿密需要4年,纽约需要5.7年,洛杉矶需要5.9年。 而在北京,面对校园周边每平方米超过4万元的房价,聂辉华按照现在的工资计算了一下,即使去买每平方米两万元的商品房,这个30岁的副教授也要奋斗到60岁才能拥有一套100平方米的房产。 “很多中国学生读完博士不想回来不是因为不爱国,”聂辉华说,“他们是怕30岁读成回来后买不起房和车,失去尊严。” 聂辉华还记得,在哈佛读书的时候,花70多美元为自己买了一件哥伦比亚牌冲锋衣,在国内,这件衣服要卖1500元。有感于此,他随手写了一篇博文《为什么中国制造在美国更便宜》。 结果,一段时间后,有学生提醒他,“聂老师,你写中美物价的文章在天涯论坛上被点击了30多万次,排在第一名。” 商品在出厂之前没有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出厂之后, 聂辉华发现,在繁复的物价比较当中,两组统计数据在有意无意中被忽略了。 一组数据是,自1990年到2000年,美国几乎实现“零通胀”,自2000年至2010年,其CPI(消费者物价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直在2%上下浮动,换言之,在经济高速发展、个人收入逐年提高的同时,“低通胀”也始终相伴左右,其物价之稳定从一个细节就可见一斑:自美元诞生百余年来,美分作为最基本的货币单位,始终在市场上流通。 另一组数据是,近30年来,中国经历了1988年、1994年、2007年和2010年至今的4轮通胀,通胀高峰CPI的涨幅分别为18%、21.9%、8.7%和当前的6.5%,这意味着货币的购买力在不断下降。那么,当今中国物价是否已经比美国还贵? 在这一问题上,几位接受采访的专家给出的结论是:相对于购买力和人均收入水平而言,中国物价明显高于美国,在绝对价格上,也在局部商品上出现了中贵美贱的情况。 究其原因,一个被广泛提出的观点是:在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政府主导的大规模投资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急速膨胀,致使国内广义货币供应量已经超过美国 20%多,从而导致同样的商品在中国所对应的货币量远远大于在美国所对应的货币量。同时,在常年实行出口拉动经济的增长战略下,中美贸易顺差不断拉大,在现行的货币发行制度下,外汇储备的增加必须要以基础货币增发来对冲,从而再次增加了货币流通量,推动物价上涨。 但在这样立足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的声音中,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从欧洲、美国参与交流活动归来。她告诉记者,在美国,不仅中国制造的产品远比国内售价便宜,即使是美国制造,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比如她曾在美国加州一个机场商店购买的美制风衣,价格不到北京赛特商场里同款风衣的五分之二。 左小蕾连续提出两个问题。 同样的成本,同样的产品,如果产自中国国内,即使算上“出口退税”的部分,也不该出现高于国外市场两倍的情况。 反之亦然,如果产品来自国外,在WTO框架下,即使是制裁性关税,也绝对不可能出现超过一倍的价差。 “这完全不符合基本的国际贸易规律,价格差有点过分了。”左小蕾说。 长期观察中美物价关系的时寒冰对此现象的解读是,“商品在出厂之前没有区别,真正的区别在于出厂之后”。 他认为,国内商品价格被推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藏在商品里由消费者买单的额外交易成本。在他看来,最大的交易成本就是税负。 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高培勇所作的统计,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速几乎每年都是GDP增速的两倍。而在中国现行的税制格局下,70%以上的税收来自于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等流转环节。剩下不足30%的税收来自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等收入环节。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哪国制造,只要流入中国就将背负上这些处于流转环节的间接税。 一个引人注目的数据是: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政府财政统计年鉴(2007)》公布的2006年数据计算,倘若国家征税的总量均为1000元, “排除其他方面要素的影响不论,那么,作为价格构成要素之一、直接嵌入各种商品售价之中的税收数额分别为:中国700元,美国168元,日本186元,欧盟15国300元。” 其中,中国商品中所含的税比任何一个发达国家都高:是美国的4.17倍,是日本的3.76倍,是欧盟15国的2.33倍。 而且,相比于美国的商品价格往往会标明价外税,中国的商品实行价内税的方式,换言之,消费者只能看得到最终价格,却看不到价格中有多少隐身却逃不掉的间接税。 “这样消费者心里也许会好过一点,但是糊涂啊。”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韦森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在目前中国商场里出售的100元女性化妆品中,会有14.53元的增值税,25.64元的消费税以及4.02元的城建税。单这三项,就占整个女性化妆品零售价格的44.19%,如果再加上生产和运输环节的间接税收,保守地说,政府税收对女性化妆品的最终价格至少“贡献”了50%以上。 又比如,一块在内地售价为2700元的瑞士进口手表,将包含17%的增值税392元,30%的消费税623元,11%的关税267元。显然,政府税收对国外制造最终价格的贡献也将近6成。 “或许政府还没有意识到,自己也成了物价上涨的推手之一。”韦森说,“你顺着这个逻辑推演,就知道这种价格的高企是如何转嫁给消费者的了。” 在他看来,一个中国制造的产品,尽管不需要承担远渡重洋的交通成本,却要在国内一路承担重重收费甚至罚款。一个统计数字显示,1千克货物从上海运到纽约只需1.5元,而从上海运到贵州却需要6-8元。
3425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美国物价很低?
热度 6 稻草 2014-10-18 07:37
“中国,工资5000元,吃顿肯德基30元,下馆子最少100元,买条Levis牛仔裤400元,买辆车最少3万元(夏利);美国,工资5000美元,吃顿肯德基4美元,下馆子40美元,买条Levis20美元,买辆车最多3万美元(宝马)。”   时不时有人在网上晒美国物价,其观点不外乎是证明美国物价很低很低,甚至比中国还低。比较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有把美元折成人民币后比的,有直接拿美元金额和人民币金额比的,还有用收入的购买力来比的。   为什么美国物价低?陈思进认为,中美物价其实不具有可比性。如果单纯对比吃喝穿用等日常商品的价格,那美国不光比中国便宜,比世界上很多国家都便宜,堪称真正的购物天堂。   1.美元的特殊霸权性   陈思进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元的特殊霸权性和由此掌握的定价权。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美元与黄金脱钩,与石油挂钩,全世界的石油进口国都必须持有美元。美元特权使美国成了“世界央行”,令美国不受外汇储备短缺的制约,不仅避免了巨额贸易逆差可能引致的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反而通过贸易逆差,获得了国内经济发展所需的实物资源和大量资金。   由于目前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出口美国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结算,加上定价权在美国手中,于是,人民币升值的显著结果就是同一商品在两国间产生了不同价格。美元对外贬值,人民币实际上是对内贬值,所以一进一出,自然就形成了美国物价低的现象。这个情况,在其他国家也类似。   2.定价权   目前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都掌控在美国手中,保证了美国人长期享受着低通胀的美好生活。美联储的一大功能就是将美国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的范围内。近二十年来,美国物价波动极小,可以说是非常平稳。反观中国,近些年来通胀率已达5%到6%这样的水平,物价上涨幅度大,可以说是民众一个普遍的感受。   3.税费低   而物流、交易环节税费低,则是美国物价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正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杜剑锋告诉记者,他刚搬了一次家,开车2000公里,从美国最南开到差不多最北,只有中间一小段交了高速费用,20美元左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方汉奇教授,最近也发了一条记录其在美国驾车游经历的微博:“从美国中部城市芝加哥出发,开车经伊、威、爱三州绕道回到原地,行程1600公里,共被收了5次费,一共是3.1美元,合人民币20块4毛。”加之美国油价也较低,美国物流成本之低可见一斑。   另外就是交易环节税费。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算了这样一笔账:同样是买一件衣服,在中国商场,消费者和商家要在生产成本之外分担17%的增值税、3%的营业税,以及进场费、广告促销费、上架费、展示费、管理费等(约占价格的8-10%),这样累加起来就多出来大约三分之一的“交易费用”。消费者和商家对这笔费用的分担比例取决于商品的垄断程度。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产品是完全垄断的,那么消费者将承担全部交易费用,即交易费用将全部通过价格转嫁给消费者。相比之下,在美国商场,消费者通常只需要交3-9%的消费税,在有些州甚至不需要交消费税。   因此,交易费用的差别会使“中国制造”的同一种商品在中国比在美国至少贵三分之一。如果该商品贴上美国品牌或国际品牌,那么在中国的价格还要包括品牌溢价,这部分可以占到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一些高档国际品牌来到中国,瞄准的不是13亿人,而是金字塔顶端的那几千万富裕人群,所以给中国的定价往往是全世界最高的。这导致国际大牌在中国的价格可以高于美国一倍以上。   美国的“隐性”生活成本其实很高   那么,长期的低物价、低通胀,美国人真的是“花小钱”就可以大手大脚享受幸福生活吗?也不尽然。   上述商品价格的比较,往往是游客或短期停留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因此凡到过美国的人,都会惊呼其物价之便宜。但其实这只是美国人消费支出的小头,大头要真正生活在美国才感受得到。   美国人一般1/3到1/4的收入用于交税。税后收入中,有1/3用于购买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1/3用于住房(按揭贷款买房或租房);剩余1/3用于教育、食品、交通出行以及其他杂项开支。我们通常用于物价比较基本生活用品,在其消费支出结构中占比极小。   陈思进说,与中国人有很大不同的是,热衷消费的美国人,只有在住房开支上可以做到“量入为出”,一般不会为了房子而影响自己的其他消费。而房子在他们看来只是“家”而非投资品。不仅没有可能从房子上获利,反而保有环节要付出很多开销。   例如,一幢价值30万美元左右的新式电梯公寓,地产税、物业管理等费用每月大概就要七八百美元。而如果是独栋房子,费用更大。美国大多数独栋房子都是老式的木结构房子,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大修一次费用就要10万美元左右。刷墙,一个简单的三居室内墙就要三四千美元。由于人工费用贵,所以大多数家庭都自己动手。美国几乎每个社区都有大型的建材购物中心,人们会经常去购买材料维护和翻修房子。   另外,草坪的维护也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一个月也要几百美金。家里下水堵了找人疏通,一次可能要三四百美元。飓风季节要砍树,也要几百美元。请人搬家,每人每小时80—100美元。   除了房子之外,购买养老、医疗等各类保险,也占了美国人支出的一个大头。如果没有医疗保险,美国人看病是非常昂贵的,看一次病搞不好就要破产。内科医生挂费费是60—80美元,专科医生挂号费150美元,再加上检查费和医药费,令普通收入者倍感压力。但购买医疗保险的费用也是比较高的,大部分人只有通过工作的公司购买集体保险,才能享受正常廉价的医疗服务。老人到65岁以上可以享受免费医疗。目前官方公布的数据是5000万人没有医疗保险,如果加上数量庞大的非法移民等群体,那么没有医保的人数当在七八千万之多。   教育亦是美国家庭的一大开支。虽然美国实行12年义务教育制度,公立学校直到高中都是免费的,不过上大学的费用就比较昂贵了。即便是上本州的公立大学,学费也要几千美元一年,好的私立大学,学费每年高达数万美元。   还有一个比较容易被忽视的是交通出行费用。对美国家庭来说,两三部汽车是生活必需品,美国人离开汽车可以说寸步难行,因为很多地方都没有公共交通。所以,尽管美国油价很低,但由于通勤距离远,加上停车等费用,每个月至少也有好几百美元的开销。   这样整个算下来,普通美国家庭的确大多徘徊在“收支相抵”的状况,不会有多少结余。(作者:陈思进)
2913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28 16:14 , Processed in 0.047966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