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查看: 556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湖南远征军后人将从缅甸接回202位阵亡将士灵位

[复制链接]

427

主题

17

好友

3万

积分

精华
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4 21:31:5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湖南远征军后人将从缅甸接回202位阵亡将士灵位各地新闻潇湘晨报[微博]                                        倪志刚2013-01-14 08:42
[url=]我要分享[/url]






1月13日,刘放吾之子刘伟民搀扶着远征军老兵李玉昆往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走去。图/记者马金辉



编者按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湖南精神”中的“忠诚”与“担当”,彰显湖南人的血性。

1942年,二战亚洲战场,以湖湘子弟为主体的中国远征军新38师第113团,在缅甸仁安羌大败日军,解救出7000英军和多名传教士、随军记者等,被誉为“东方敦刻尔克大撤退”。

而今,抗战名将、113团湖南籍团长刘放吾的儿子刘伟民、女儿刘伟华等,筹建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并决定将该团202位(多为湖南籍)阵亡将士总灵位迎回祖国。活动组织方称,希望将总灵位送回将士们的家乡湖南,让英魂落叶归根。



第一座纪念碑落成,旨在招魂意在安宁

缅甸中部的轻风,吹拂着新栽的棕榈树和柏树。欢快摇曳的枝叶,仿佛是在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

刘伟民搀扶着94岁的老兵李玉昆,一级一级踏上台阶,来到“仁安羌大捷纪念碑”前,然后肃穆而立。

这里是缅甸仁安羌。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66军新38师第113团,在此地解救出7000英军,成为二战经典战例。

70年后,抗战名将刘放吾的子女刘伟民、刘伟华等,筹建了第一座中国远征军纪念碑。



建在战斗最激烈的501高地

1月13日上午10时30分,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落成典礼仪式开始。

刘伟民首先向113团94岁的老兵李玉昆致意。李玉昆站在台上,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刘伟民说:“这场战役伤亡过百,其中202人战死沙场,家父在世时一直念念不忘……这是中国远征军建立的第一座纪念碑,旨在招魂,意在安宁……”

仁安羌在缅甸中部,是一处开采数百年的油田。这里地处丘陵地带,有平墙河和伊洛瓦底江流过。安宁、平静,已经看不出70年前的战火痕迹。

纪念碑建在当年仁安羌大捷中战事最激烈的501高地,四周都是低矮的丘陵,居民房屋很少。

典礼当天,晴空万里。当客人到达时,两排缅甸学生和百姓列队迎接,乐队奏乐。

致辞之后,多名国共抗战名将的后代敬献花圈。

现居住在江西、唯一一名被邀请到现场的老兵李玉昆爬上上百级台阶之后,站在纪念碑前,嘴角发颤。



修建时得到当地百姓帮助

据建碑执行者舒宏舰介绍,纪念碑于2011年10月启动,历时一年有余。

另一位工作人员罗量介绍说,佛塔修建时,曾经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大力帮助,他们自发前来搬运沙石、砖块。今年1月8日,纪念碑按缅甸风俗举行了一场仪式,仁安羌市市长、警察局长也参加了。

据仁安羌大捷纪念碑设计师王凯介绍,纪念碑底部是碑,上部建成佛塔形式,这是符合缅甸当地风格的。如果单建纪念碑,不符合当地习俗。

纪念碑整体高50英尺(约15米),碑体采用缅甸佛塔形制,共七级,取佛家七级浮屠之意;平台距离底座共4级阶梯,寓意1942年4月17日到20日共4天的救援战斗。

正北“仁安羌大捷纪念碑”主碑名是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题写,其余东、南、西三面,分别记载仁安羌大捷战史、刘放吾将军后人祭奠仁安羌战役父辈铭文,并刻有历年各界褒扬及获救英军士兵的谢辞。



建碑为完成刘放吾遗愿

刘伟民介绍说,很多人问他为什么要在仁安羌建纪念碑,他说“其实这是先父生前多年的一个心愿”。

刘伟民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常说当年带出去的子弟兵,许多永远再无法回来,看不到妻儿,见不到爹娘,甚至很多人尸骨无存。“先父每次和儿女提及此事,都会感慨唏嘘。我们可以感受到他老人家心底里的那份心酸和悲凉。”

同时,近年一些关注远征军的年轻朋友到缅甸考察,告诉他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墓地和墓碑都被铲平,而英国在仰光建立的国家公墓气势恢宏,即使日本作为一个战败国,也在战后通过各种途径,在全缅甸日军作战过的地方修建大量的纪念碑,甚至连战马都受到供奉。

刘伟民说,有鉴于此,他们决定联合国内外的许多爱心人士,合力来建这个纪念碑。



数据

约55万日军在华死亡人数

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中国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44万余人。抗战史研究专家张忠义根据日军史料,得出一个比较接近的数字,45.5万。何应钦在《八年抗战》中公布的数字则为48万,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则采用新中国成立后综合统计后的数字——55万。而中国社科院刘大年教授根据国民党军战地统计数字计算得出,日军在中国阵亡人数超过100万人。日本权威历史学家伊藤正德(《帝国陆军史》的作者)在他的书中,记录战死在中国的日军,共计789370人。



约24万

日军在湘伤亡人数

抗战时期,从1938年10月27日武汉失守后,湖南便成了抗日战争的前线,其间经历了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湘西会战等六次大的战役。

在六次大会战中,当时国民政府方面宣布:日军在第一次长沙会战中死伤3万余人,在第二次长沙会战中死伤2万余人,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死伤5万余人,在常德会战中死伤5万余人,在长衡会战中死伤6万余人,在湘西会战中死伤27000人。按照当时国民政府方面统计,六次会战日军在湖南一共伤亡二十四五万人。



愿望 “希望将总灵位安放湖南”

由于种种原因,仁安羌大捷中的阵亡将士,与远征军大多数阵亡将士一样,只能长眠于异国缅甸。

刘放吾的女儿刘伟华告诉潇湘晨报记者,新38师大多是湖南人,113团则更多,她父亲生前经常说:“我把家乡子弟带出去,没带回来”,那种场景让她感觉非常凄凉。

这种遗憾,刘伟民感同身受。他说父亲每次提到此事,都会感慨唏嘘。

“如果能够让他们的英魂回到家乡湖南,我觉得这是非常好的事情。”刘伟华说。

据舒宏舰介绍,他们拟将总灵位于1月15日自缅甸仰光迎回国内;1月19日在重庆罗汉寺举行英魂超度法会,此后,他们希望能将总灵位送到湖南。

舒宏舰称,目前202位阵亡将士中,只能确认5个名字,他们分别是张琦、顾纪常、李耀林、欧阳章、欧阳美福。他称,38师的资料很多被销毁,无法查到仁安羌战役中阵亡将士的具体名单,而刘放吾过世时也没留下名单,成为憾事。他说他们找到了38师一些阵亡将士的名单,但是无法确认哪些是在仁安羌战役中牺牲的,他将继续查证这些名单。记者倪志刚



仁安羌大捷实际指挥者为湖南人

1942年,中国派遣三个军组成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以保卫当时中国同外部的唯一重要援助物资进入通道。

这年4月,英国驻缅甸军队在日本军队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其中一部7000余人被日军围困在缅甸油田仁安羌。紧急情况下,英方向中国军队求援。新38师师长孙立人抽出113团前往救援,该团团长刘放吾系湖南桂阳人,他承担了此次救援的实际指挥任务。中国军队以少胜多,将日军击退,成功解救了被困英军。

在战斗中,113团3营起到了重要作用,湖南永州籍营长张琦在攻击冲锋中中弹牺牲,成为此役中方军队阵亡的最高长官。

此外,还有约200位将士牺牲。

新38师是孙立人将军在湖南长沙岳麓山下组建,绝大多数为湖南籍,其中113团则更多。刘放吾曾说:“我招募来的兵多是邻里乡亲,彼此就像兄弟或父子,感情上互相扶持照顾,打起仗来更是同心同德。”

本报记者倪志刚 缅甸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11-27 10:55 , Processed in 0.026976 second(s), 6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