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新闻速递 http://zzwave.com/?9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热度 2已有 3326 次阅读2013-1-17 09:47 |系统分类:转帖-知识

大庆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大庆油田发现五十周年专题采访


臧轶姝 董善礼 

    

     1959年9月,中国地 质钻探人员在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北部的大同镇开采出了工业油流,并发现了高台子油田。因10周年国庆临近,人们将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1960年 2月20日,中央决定集中力量在大庆地区展开石油勘探和开发大会战。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大庆油田基本建成。它的发现,结束了中国使用“洋油”的时代, 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时逢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之际,为重新回顾那场波澜壮阔、举世闻名的大会战,我们采访了几位在大庆工作和生活 多年的老同志。

    记者:韩主任,您好!20世纪60年代中国特别缺油。请您给我们谈谈当时的情况。
    韩树才(原大庆 展览馆负责人,大庆广播电视局总编室主任,会战时任地质指挥所技术员):过去曾流行“中国贫油论”,就是外国认为中国没有油,石油必须依靠外国进口。后来 以李四光为代表的坚持地质科学理论的一些科学家,和石油系统的一些工作者如黄继清、谢家仁等,他们认为中国是有油的,在这种地质理论的指导下,从1958 年开始,采取大规模普查和航测等办法在西北和东北找油。通过对松辽盆地地质构造的详细勘测,决定把松机一井选在安达,但没有打出油,松机二井选在吉林,又 没有打出油,第三口井就定到了大同镇,结果真就打出了油,这是大庆油田的发现。
    国家缺油啊,1959年时,石油的60%靠苏联进口。用当 时的话讲:“一滴血一斤油,用油胜过用血愁,一斤血容易弄,一斤油犯了愁。”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就用石油卡我们的脖子。那么大庆有了油怎么办?当时利用 一个办法,用大部队大会战的办法,动用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到东北这个地方来开发这个大油田。
    记者:当时,中国头上戴着“贫油”的帽子,靠“洋油”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那种尴尬局面,李书记,您会有很深的感触吧?
  李 智廉(原大庆市委书记,原大庆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会战时任工委秘书):1959年,我国原油产品总销售量为505万吨,国内自产仅205万吨,自给率仅 占40.6%。民用油中最多的煤油和柴油库存量一年比一年下降,原油及其产品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高级航空油全部需要进口,不足地方都是通过香港资本家 从西方偷运过来的,风险非常大,经常被滞留。那时候我国由于严重缺油,首都北京的公共汽车背上了煤气包。河南等地因缺油,汽车烧起了酒精、“老白干”和煤 炭。中国的老百姓靠洋货生活,用“洋火”、“洋蜡”。连国防建设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军队训练、国防巡逻、执勤、武器的制作,装备的更新,都受到了限制。 朱德总司令曾深有感慨地对时任石油部副部长的康世恩同志说:“没有油,坦克、大炮不如打狗棍,打狗棍拿着还可以打狗,坦克、大炮没油就不动啊!”可见当时 的中国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形势之中。
    记者:大庆油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为了早日拿下大油田,摘掉石油落后的帽子,石油部提出要展开大会战。韩主任,您当年亲身经历了这场大会战,请给我们谈谈会战的基本过程。
    韩 树才:1960年2月,中央批准了石油会战的计划。批准以后就调集人马,石油部在哈尔滨开了两次筹备会,第一次是在2月底,第二次是在3月份,全国37个 厂矿院校的一把手都来了,开会以后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全国37个厂矿院校的工人、领导干部、技术干部,各院校教授、专家、实习学生约有1万人,1960年 2月开始往大庆集中人马,先到哈尔滨,然后到安达,这是一股力量。当时石油工人不够,后来经过中央军委批准,沈阳、济南、南京军区派3万转业战士到大庆来 当工人,加上1万多职工,当时会战的主力号称有4万将士。
    到了那年五一节,召开万人大会宣布大会战开始。大会战要解决的主要任务当时是勘 探,第一位是要搞清楚油田是多大面积、多大储量,松机三井是在南部,后来发现北部更好。钻井队的首要任务是打两口井,看看井有多大,边儿在什么地方。当时 国家缺油,采取了“三边”政策,即边勘探、边建设、边开发,任务很重。会战决定搞生产试验区,在萨尔图搞了30多平方公里的实验区,打勘探井,早期注水取 得经验。到1960年6月1日,开采的原油第一次运出,年底就生产出原油97万吨。那时国家一年的石油产量才300多万吨,大庆一个油田就产近100万 吨,是不得了的,当时大庆在国家原油生产中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的。
    萨尔图只有一个小车站,没有多少人,当地也没有依托,困难非常大。 1960年非常冷,三四月份还是冰天雪地。五一节以后就进入雨季,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大家经过讨论,认为国家缺油是主要的困难,这是主要矛盾。提出要为国 分忧、为民族争气,把大庆油田拿下来,当时提出的口号就是创高水平,夺世界冠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不计名利、不分职务高低。
    会战面临着三个困难:
     1. 如何解决困难时期的吃、住问题。为了解决吃不饱难题,采取的办法有三:一是省领导千方百计调拨粮食;二是号召职工业余时间和家属开荒种地生产粮食;三是省 里给了一块地,到北安办大农场。这样就解决了职工吃粮问题。为了解决住的问题,领导最早给的意见是冬天停产别干了,到哈尔滨、长春、沈阳猫冬,明春再上。 当时的石油工业部部长余秋里认为把油田放下损失相当大,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的欧阳钦提的意见是向当地老乡学习,盖房子。1960年开始动手,6月份筹备各 指挥部,当年入冬达到“五进”:即人进房、车进库、牲畜进窖,菜进库等等。     2.怎么开采大油田。领导号召学《矛盾论》、《实践论》(简称“两 论”),解决技术难题。一方面要有冲天革命干劲,另一方面要有严格的科学态度。通过生产试验区取得经验,有了经验再扩大,避免全局性犯错误。通过“早期内 部横切割注水开发方案”,以解决开发问题,通过“单管密闭混输流程”,解决技术流程问题,用加热炉给油井、管线解决好凝固难题。企业管理上建立了岗位责任 制。
     3.如何巩固队伍。大庆提出要把革命战争时期部队的政治工作经验用到和平建设时期企业队伍建设上来,要树标兵。领导要关心群众生 活,机关要“三个面向,五到现场”,领导要指导靠前作保证。余秋里采取的措施受到毛主席的称赞。余秋里认为把队伍带上去,很重要一条是树标兵、模范,集中 兵力打持久战;还有一个思想路线问题是要靠“两论”起家,建设一支过硬队伍。要有带头人,当他听到王进喜的事迹,当机立断决定树“铁人”、学“铁人”。 1960年5月1日开万人大会,王进喜骑马戴花,中央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到7月1日时出现五个模范队,叫树立“五面红旗”,以后叫树“百面红旗”,从那时 起,“铁人”模范带头作用对职工队伍建设起了很大作用。还有一个就是评功摆好,冬季进行工作总结,鼓舞大家士气。另外,思想工作以表扬为主,建立模范指导 员制度,有点军事化味道,以保证队伍的巩固。
    记者:当年的石油大会战确实是声势浩大,李书记,您作为油田的管理者,认为大庆石油会战为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
    李智廉:在石油会战的生产建设实践中,我认为,主要积累了六个方面的主要经验:
    一是认真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在实际斗争中培育了大庆精神。大庆人将学习毛泽东思想与实践结合,培育出了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大庆精神。这是大庆石油会战中主要经验中最可贵的经验。
    二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一支有高度思想觉悟,有一定技术素养,干劲大,作风好,有组织,有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铁人”式职工队伍。
    三 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又好又快地发展生产。在石油会战中逐渐形成了“人拉肩扛”精神、“干打垒”精神、“缝补厂”精神、 “五把铁锹闹革命”精神、“回收队”精神、“修旧利废”精神。这六个精神,在广大干部、职工、家属思想中深深扎根,被称作是大庆艰苦奋斗的传家宝。
    四是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建立一套严格的、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五是从实际出发,建设工农结合、城乡结合的新型矿区。
    六是加强党对企业的领导,搞好领导班子建设。
    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深刻总结了大庆经验。他说,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这是我们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最根本的保证。
  1964 年1月,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约余秋里谈话。他听过余秋里关于大庆石油会战的汇报后满意地说:“我看这个工业,就要这个搞法,向你们学习嘛!要学大庆嘛!” 这个号召,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促进了各行各业比、学、赶、帮、超运动的深入开展。此后,一场持续十几年的工业学大庆运动在全 国兴起,并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孙老,您1961年就到大庆参加工作,作为《大庆日报》的副总编,您写过《铁人传》,与“铁人”有过很多的交往,有人称您为“铁人秘书”,请您谈谈如何理解“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铁人”的“誓言”。
    孙 宝范(曾任《大庆日报》副总编,《铁人传》的作者):“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不是一般的豪言壮语。它是“铁人”王进喜同志的人生誓言, 对会战队伍有深远的影响。它是以“铁人”为代表的大庆人的奉献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大庆人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
    对“铁人”这个誓言,要有 个全面、准确的理解。“宁肯少活20年”,就是把个人身家性命和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宁肯拿出一截生命去换油,甚至牺牲自己也要赢得经济发展和国家富 强,让国家和人民有油用。这就是讲奉献的集中体现。“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拼命干什么?按“铁人”自己的说法,一要拼命大干、苦干,不怕苦,不怕死;二 要拼命“转脑子”,搞科研、搞革新,自主创新。“拿下大油田”,靠什么?一要靠拼命大干,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二要靠科技进步,自主创新,依靠自己的力量, 走出一条自主开发的路子来。
    提起“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个誓言,使我回忆起大庆会战那段气壮山河又有些悲壮的历史,记 住“铁人”发誓“宁肯少活20年”这种不怕牺牲生命的精神,想起老一辈大庆人为大庆开发、建设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知道大庆来之不易。要向先辈们学习,在 二次创业实践中牢固树立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出自己的努力。
    记者:孙老,请您再给我们谈谈“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铁人“誓言”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孙 宝范:当年石油大会战开始时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国家的经济十分困难。当时,王进喜通过北京街头公共汽车上的“煤气包”知道国家缺油,因此在“群英 会”期间听说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就要求参加会战。回玉门得到批准后,就连夜赶到大庆。他说自己是憋着一口气来的,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来。下了火车一不 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没到,井位在哪里,这里的最高纪录是多少。钻机到了以后,他带领全队靠“人拉肩扛”、“脸盆端水”打完第一口井。在往第二口井 搬家时,他右腿受伤,比较严重。他告诉全队战友要替他保密,带伤去参加“五一”万人会战誓师大会。在大会上,他因腿伤就联想到,拿下大油田肯定得流血牺 牲,不豁出命来干不行。所以他就面对万人宣誓:“ 我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王进喜一诺千金,终生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在 打第二口井发生井喷时,他带伤第一个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住了井喷。从那以后,他身体状况就很不好,艰苦奋斗了一辈子,47岁就离开了我们,最后 真的比我们少活了起码20年。但他对后人的影响,对石油工业的发展起的作用要比我们大得多。
    记者: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是全体石油会战职工的精神体现,孙老,“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句“铁人”誓言是如何变为4万将士的自觉行动,体现在工人、干部、科技人员整个团队中的呢?
    孙 宝范:一是开展学“铁人”,做“铁人”活动。王进喜和1205队工人们的英雄表现,感动了乡亲,房东赵大娘对1205队工人们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 铁人啊!”大娘把王进喜叫“铁人”,工作组立即向会战领导汇报,余秋里部长当机立断在4月9日至11日召开的第一次技术座谈会上号召4万将士响应党委的召 唤,在战区形成了“学铁人、做铁人”的热潮。大家把“铁人”誓言作为自己的行动口号,树立起勇于牺牲、无私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二是油田上出现了“一旗高举 万旗红”的局面。会战中出现了千千万万个“铁人”,形成一支“铁人”大军。三是各条战线出现了许许多多“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动人事 迹。
    比如,钻井战线上的田光道“井喷取气样”。科技战线上的刘文章团队经过1018次试验,创造“糖葫芦派克”的“多级水力皮球式新型封 隔器”,还有蔡升“万里测温”。采油战线上采油队长薛国邦跳到油池子里用蒸气盘管刺结冰油块。基建和运销战线上被称为“焊手”的工段长朱洪昌跳进管沟用带 伤的手捂住裂缝让电焊工施焊。后勤战线上钢铁一分队“冒雨捞管材”。农副业保障战线上鼓舞工人家属开荒种粮解决“吃不饱”困难的薛桂芳“五把铁锹闹革命” 等。
    大庆石油会战时候的动人事迹,讲几天几夜都讲不完。
    记者:当年大庆会战时,工委非常注重发动广大职工,并且精心建立起一整套独具特色的科学管理制度来管理大油田。孙老,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孙宝范:大庆油田的特点是面积大,无围墙,每天有千千万万的人分散在荒原上,干着千千万万件事。有的是单兵作战,地下情况复杂,高温高压设备又比较多,大批转业战士不懂技术。油田怎样才能管好,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
    1962 年5月8日,新建的中一注水站着了一把火,损失惨重,暴露出基层岗位职责不清,管理薄弱。领导抓住这次事故,在全油田开展“一把火烧出了什么?”的大讨 论。主要领导下基层搞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教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会战指挥部生产办主任宋振明和“中一注”同类型的北二注水站,与基层干部、工人们一起 讨论。根据工人们的经验,建立起以岗位专责制为中心的“岗位责任制”,把千千万万件事落实到千千万万个人身上,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标准、 工作有检查。
    有了各项岗位责任制度,靠什么来执行呢?采油指挥部领导们深入基层,总结了李天照井组的经验,明确指出,“岗位责任制”的灵魂是岗位责任心,执行制度首先要靠工人的觉悟。
    同 时,还要建设过硬的队伍。会战队伍的主力来自部队转业官兵,这些人有英勇顽强的好作风,但部分人也存在着“一粗二松三不狠”、“马虎凑合不在乎”的坏毛 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余秋里考虑需要总结出一套像解放军“三八”作风那样简明的石油队伍的特定作风。副部长康世恩也深入基层抓典型,最后在三矿四队总结 出“三老四严”的好作风。
    记者:“三老四严”是大庆石油职工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韩主任,请您给我们谈谈它的来龙去脉和当时的具体情况。
    韩 树才:“三老四严”即对待革命事业,要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对待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这是大庆石油职工 在会战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作风。对于这一作风,1978年4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极大地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没有‘三 老四严’的作风,没有从难从严的要求,没有严格训练,也不能达到目的。”
  1960年5月,大会战一开始,在油田第一次政治工作会议上,根据会 战的客观要求就提出:要以党的三大作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同会战实际相结合,培养队伍的革命作风。“三老四严”的提法,最早出现于1962年,到 1963年就形成了完整的表述。这一好作风,来自实践,是在大庆领导的反复倡导和精心培养下,通过实际工作的磨炼,逐渐在职工队伍中形成的。经过大庆会战 时期的培养和实际工作中的磨炼,“三老四严”在几万人的职工队伍中形成了风气。
    我是1962年从北京石油学院地质系毕业来大庆参加石油大 会战的。1962年初,在石油部召开的局、厂领导干部会上,正式提出要提倡“三老四严”的作风。而后的1962年5月8日凌晨,第一个投产的中一注水站发 生了火灾,把全站烧成一堆灰烬。大火之后,会战指挥部领导亲自在北一注水站蹲点,依靠群众,确立了岗位负责制、交接班制、巡逻检查制、质量负责制等6项制 度,后来又补充了安全生产制度等,并明确这些制度中,岗位负责制是核心。由全面推广、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到相继建立了基层干部、领导干部、机关干部岗位责 任制。在倡导和树立以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制度的“三老四严”的优良作风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如采油指挥部二矿五队的李天照井组,“高度觉悟、严 细成风”的采油指挥部三矿四队,思想、作风、技术全面过硬的32139钻井队,“永不卷刃的钢刀”1202钻井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我刚 毕业时被分配到油田地质指挥所生产管理室任技术员、副组长、油田开发研究生产办公室做综合调度,深受“三老四严”这些优良会战作风的感染和教育。刚参加工 作时,组织上安排我负责新井投产取资料工作。走进办公室,首先看到的是墙上挂着的标语:“石油工作者的岗位在地下,斗争对象是油层。”这就明确地提示我要 掌握油田地下规律就必须牢固树立取全取准第一手资料的思想。因为石油深埋在1000米的地下,要了解和掌握它们的动态变化规律必须通过各种间接方法。组长 交代我的任务就是要熟练掌握油田第一次技术座谈会确定的20项资料72个数据和目前生产状态的各项资料。原始数据在钻探过程中必须完整进入档案,而目前生 产中的动态资料必须及时获取和记录。为了取全取准这些资料,我们采取总部、指挥部、小队资料“三对扣”,每月核对一次,平时对报表中发现不相符合的必须弄 清原因,三方共同出现场查看和参加实地测试、严格保证统一。那时候,下基层没有车,全靠步行,在约定好的时间到达。这些资料每周要用长途专线向石油部开发 司汇报一次,每月还要写出《地质专报》供部领导指挥生产用。这些工作都执行得相当严格。采油树上套管压力表在下边、油管压力表在上边,看表必须做到眼睛与 压力表保持平视才能准确;流动压力测试两次之间有波动要重测等等。
    有一次,我陪同部工作组去第一采油指挥部五矿检查一个先进井组执行岗位 责任制情况。我们预先设计了要在半夜时,看看工人们容易困时候能不能坚守岗位。凌晨两点半钟我们悄悄来到井上,看到值班房、井口房都亮着灯光,可是却看不 到一个人影,围着井场转了一大圈也没找到。后来通过清蜡钢丝小窗户往值班室一看才发现值班工人正坐在凳子上倚着门在打瞌睡。这个井组后来被撤掉先进称号。
    我在采油第一指挥部中二队蹲点时,发现了女采油工王淑芳在井上清蜡时,三年没见面的父亲来井上看她,按当时制度规定清蜡时不准说话,以免数错圈数拧断钢绳,造成井内下落物。她父亲见她没答话,很生气地走了。
    我 在南北一注新井投产取资料工作期间,每天忙得不可开交,天天工作到夜里11点或12点。一天在闵豫总地质师处听汇报,突然闵总发问:南北一区的原始压力是 多少?当时我蒙了,因为平时只注意用动态的油管压力、套管压力和生产压差,以此来了解和掌握油井的生产能力。可是不知道原始压力怎么能出来生产压差呢?我 受到了严肃的批评,教训十分沉痛,这次教训使我终生难忘。
  1965年秋,我被调到油田开发研究院生产办公室综合组当调度。那时调度工作十分严 格,不要说文件,就连电话传达的指令都不能错一个字,全院政治、科研、生产、生活等大事都要从这一调度“漏斗”向下传达。一旦调度代表院领导传达指令,必 须有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才下达,电话系统绿灯专挂(当时都是话务员插线式),各科室受话人必须在接话后复述一遍。我们把受话人记录在案,以保证事后核实,这 样来保证指挥灵、行动快、制度严、办事准、抓得狠。这是学习解放军经验取得的成果。
    记者:会战时条件艰苦,困难重重,指挥部的领导坚持严抓管理,并且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带领大家克服种种困难,李书记,您当时一直担任会战工委秘书,您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肯定很多,能不能给我们讲几个这方面的故事。
    李智廉:这方面的故事不胜枚举,我就讲两个大家不常听说的吧。
    一、出了事故,要跑步汇报
    张文彬同志,是60年代大庆会战工委一位重要领导,常年奔波在艰苦紧张的会战生产第一线。生产前线曾传颂着很多他以身示范、从领导严起,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故事。
  1963 年,有一次水电指挥部一个机房一台机器的小飞轮因摩擦而飞出火花,正好一个工人在旁边用汽油擦工具。挥发的汽油碰到火花像闪电一样“轰”的燃烧了一下,但 不到一秒钟就灭了,管水电的白指挥觉得这不算什么大事。当张局长打电话让他去时,他还挺自信地驱车去见张局长。没想到就在他去二号院的路上,他们家属管理 站一个锅炉房又着火了。这两件事都汇报到张局长办公室。因此,当他跨进二号院大门时,张局长正气呼呼地等着他。见他一进门就问:“怎么回事?”他还满不在 意地回答:“张局长,没啥大事,机房一个小飞轮发热冒火花,还不到一秒钟问题就解决了。”“就这些?”“就这么个事!”白指挥刚说完回头一看,他们的张副 指挥垂头丧气地走进来汇报说:“张局长,我来做检讨,我们家属区一个锅炉房着火了!”这时,张文彬局长严肃地指着白指挥说:“你看你们,机房刚着火,锅炉 房又烧了,你还这样满不在乎,我请你回去总结教训,以后再发生这样的事,要跑步来汇报,不能就这样轻飘飘地过去……
    于是,出了事故要跑步到二号院汇报的要求,很快就在全油田传开。
    二、战斗诗篇的诞生
  “身 穿冰激淋,风雪吹不进。干活冒大汗,大雪当炒面,干!干!干!”这首被全石油系统广为传颂的战斗诗篇,就是1964年冬天,在“101、444”井下作业 大会战中诞生的。这年12月的一天下午,井下作业处党委书记李玉生同志带几位前线政工组的同志去作业硬三队检查工作。正碰上胡也强标杆班抢起油管,油水哗 哗喷到每个人头上,又流满全身,天气零下30多度,工人们个个冻得像个冰人、油人。北风呼啸,脚底下坚冰、原油滑得人一晃一晃的,相当艰苦。下班时人们从 头到脚像一根冰棍,臂不能弯,腰不能转,腿也难迈。一个个活像冰制机器人。晚上学习开会时,有位学徒工吟诗:“满身披冰凌,北风吹不冷。干活冒大汗,雪花 就炒面。”后经大家润色,由李玉生修改成了“干干干!”那首诗。
    记者:在中央的支持和大庆人的努力下,改革开放后,大庆油田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宋部长,请您给我们谈谈,大庆油田自开发建设以来,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宋 传修(现任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大庆油田主要开发了萨尔图、杏树岗、喇嘛甸、朝阳沟等52个油气田,面积约6000平方公里,建成了全国 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截至2009年3月22日8点,累计为国家生产原油20亿吨,占全国同期陆上原油总产量的40%以上,共为国家上缴各种资金1万多亿 元。2000年以来,连年位居中国纳税百强企业榜首;主力油田采收率已突破50%,比国内外同类油田高出10个至15个百分点。从1976年开始,实现年 产原油5000万吨以上持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
    记者:宋部长,20亿吨是个什么概念?
    宋 传修:20亿吨,如果把它装进火车油罐,它能装满4000万节,这4000万节油罐连起来,可以绕地球15周。如果把这20亿吨,注入我国七大淡水湖泊之 一、面积250平方公里、深10多米的大理洱海,差不多可以注满。要是用目前的国际油价每桶50美元计算,再换算成人民币,它就是5万多亿元人民币,相当 于5万多吨重的百元人民币,能装满1000节火车车厢。
    记者:你这个比喻很生动。2003年,大庆油田着手谋划“持续有效发展,创建百年油田”的总体构想,请问宋部长,这个构想是如何提出的,大庆将怎样确保实现这个目标?
    宋 传修:党中央、国务院对石油工业的发展密切关注,温家宝总理两次主持召开国务院会议,研究我国油气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并就提高油气资源对经济发展的保障 能力,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央希望大庆油田的原油产量在4000万吨以上这个比较高的台阶上再多稳产一段时间。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在三届一次职代会暨 2009年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原油持续稳产,整体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矿区,创建百年油田”的战略任务。目前,大庆油田资源探明率虽然比较高,但仍有较好的 勘探前景;大庆油田有世界领先的开发技术;大庆油田经过近50年的开发建设,不仅积累了开发管理大油田的宝贵经验,而且拥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拥有享誉中 外的大庆品牌,拥有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这些既是行业中的比较优势,也是创建百年油田的根本保证。
    记者:大庆石油会战时期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请问宋部长,如今大庆人的精神面貌是怎样的?
    宋 传修:大庆油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锤炼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历史,就是一部高扬旗帜、传承精神、奋斗不息的历史。大庆会战初期,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 造就了一支以王、马、段、薛、朱“五面红旗”为代表的石油铁军;在二次创业的号角声中,形成了以“新时期铁人王启民”为代表的二次创业先锋。在创建“百年 油田”的今天,又涌现出了新时期的“五面红旗”和诸多先进典型。如“矢志不渝的勘探尖兵”姜传金、“敢打硬仗的铁人式队长”赵传利、“勤勉务实的模范书 记”权贵春、“永攀新高的工人技师”何登龙、“执着创新的三采勇士”王宝江。还有“新时期的好法官”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顾双彦等等。在他们身上, 既有两代“铁人”精神的精髓,又有新时期创新思想的凝聚;他们既是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忠诚践行者,又是赋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时代意义的开拓 者。他们像新老铁人一样,用对党、对事业、对理想的忠诚和执着,诠释了对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环球视野》摘自2009年第10期《中共党史研究》)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蓝天绿地 2013-1-17 10:20
成功的人就是得有这个精神和态度!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9 11:19 , Processed in 0.035885 second(s), 8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