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light的个人空间 http://zzwave.com/?3952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河边 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12)

热度 2已有 4110 次阅读2015-10-20 20:35 |系统分类:转帖-知识

河边 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12)    时间: 19 10 2015 21:20
作者:河边驴鸣镇 发贴, 来自 http://www.hjclub.info

中国已经走在转型路上(12)

前两贴讨论的主要是我对于教育现代化的看法。总而言之,教育不仅仅是有多少人可以进学校、学校是否免费,更重要的是学校教授什么内容、如何教授。后面的问题不解决,在政教合一的体制下搞教育,其中的失败教训古今中外都很多。当国家把自己认定的真理强灌给国民时,教育就会在那些真理不明之处成为扼杀心智发育的工具,阻碍国民关于真与善的认知能力的平衡发育,培养出大量的“跛脚心理人”,必然导致“跛脚文化”。

下面说说我对本文所关心的第三大问题国家统一问题的看法。

我以为国家统一问题将会成为长期困扰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问题。以土耳其的经验为参考,可见即使实现政教分离,甚至国民教育已经脱离国家控制,国家统一都可能成为难以解决的问题。即便如英国这样最早开始现代化进程的国家,也是一样长期被国家统一问题困扰,一直到近年国民才开始在这样的问题上开放思维,对于苏格兰独立要求实行公民投票解决。比较当年解决北爱尔兰独立问题,或是比较当年对待殖民地独立例如美国的独立要求,有如天壤之别。

英国人的例子说明人的认知是会演进的;更多的其他国家的例子说明人的认知的演进受文化的影响,需要时间。从人的历史来看,我以为人对于领地的重视其实是非理性的,是长期自然演化的结果,和动物圈地没有区别,是出于对于食物与安全需要的本能,没有哪个民族古代会没有对于领土的要求,因此对于领土的征服从来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内容。

关于中国的领土统一问题,如果撇开现有的国际认可的疆域的历史演变不谈,单从如何在事实上有效地和平维持现有疆域的统一来看,我以为有两大难以克服的难题,一个是文化难题,一个是地理难题。

一、文化难题

我们都知道现代的国家概念不同于古代,它必须包含人民、疆域、政府三要素,而这三要素必须得到国家间的相互承认和尊重,大家都遵守相同的国际法。但国际法的建立并不容易,强国间一直打打杀杀企图建立对自己有利的规矩,一直到“民族国家”的概念形成以后才得以逐步实现。民族国家的概念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民族大则国家大,民族小则国家小,但是大家都相互承认,互不侵犯。不过民族国家的原则又不能完全不顾历史,毕竟不存在一个国际政府来强制实行民族国家的原则。所以有的大国就不理睬这个原则,例如土耳其实行共和国时就不顾库尔德人的要求,照样强迫人家做土耳其人。如果要算上如美国这样的众多南北美洲的移民国家,实行民族国家建国的就主要是欧洲国家的立国原则,避免了欧洲各国的相互征服。但这不等于说“民族国家”的设想没有合理性,民族自治始终是不同民族都有的要求。

欧洲文明初遇满清时,清帝国所显示的文化以汉文化为代表,帝国占有非汉文化的地域如西藏和蒙古则是哪个年代的帝国特征,不足为奇。因此西方最终将满清定为China----中国, 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这个“中国”对于满族皇帝来说则不等同于“大清”,因为满族不是汉族,清帝国是满族征服汉族、藏族、蒙古族、新疆穆斯林后建立的帝国,是满族人的帝国。可是满族人口太少,据估计满清灭亡明朝时其人口与汉族的比例大约是50万~60万比1.6亿~2亿(据wiki,即1000:3),若加上所有其他非汉族人口,汉族人口也还是高达清帝国人口的95%以上。汉文化成为清帝国的显文化因此是清帝国无可避免的选择。

到满清退位民国建立的1912年,汉族人口占民国总人口还是95%,除了满族基本汉化外,其他的主要藏、蒙、回三大民族则始终保持着自己的独特文化。虽然满清强迫提升过其他民族的社会地位,我以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融合并不理想,主线是汉文化对于其他文化的歧视,汉文化除了民初倡导“五族共和”时有过短暂的平等姿态,以后又恢复了清以前的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公开歧视态度,一百年来从未真正改变过。中共统治中国后,尽管有很多“支边”的举措来维持统一,但宗旨无不是为着维持大一统的现代中华帝国。过激的意识形态还造成汉族除了批判自己的传统文化,也批判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

简言之,占人口95%的汉人文化与占人口5%的藏、蒙、回等文化不仅差异大,其他文化在现代中国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中几乎没有地位,不仅如此,其他民族的文化甚至在本民族的生活中也受到汉文化的挤压与冲击。随着汉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民族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加大,上面的问题只会愈演愈烈,难以克服,必然进一步刺激其他民族的自治分离要求。

二、地理难题

强势文化对于弱势文化的压迫,近代的典型例子莫如欧洲人移民南北美洲,通过大规模移民占领土地,又通过与原住民融合逐渐形成新文明对于旧文明的扫荡。而类似的做法要在在中华帝国实行的话,以汉族对于非汉族的人口优势与文化心理优势,原本也应当早就实现了,但1000年来不仅从未成功过,甚至毫无变化。这一点我曾在《“胡线”两边两重天》里讨论过(链接
http://www.hjclub.info/bbs/viewtopic.php?p=2867902&highlight=#2867902 )。这一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我以为乃是中国独特的地理条件的限制所致。

“胡焕庸线”所体现的中国东南与西北的地理差别造就了古代中华帝国的疆域,这一疆域的形成在今天就是西北近55%的土地居住着约5%的人口,这些人口的组成与1000年前几乎相同,都是不使用汉字的人群;而东南约45%的土地居住着约95%的人口,他们也基本就是当年明朝确定下来的“中华18省”的使用汉字的人群,加上东北三省的已经汉化了的原满族人口。

上述畸形的人口分布照理可以通过经济的发展实现东部人口向西部移居,通过类似美洲移民的过程在形成新的文化基础上而进一步形成新的国家,但这在中国迄今毫无进展,因为西部的土地承载力、气候适农性、地貌宜居度等都严格限制了在西部实现城市化,进而使得经济发展无法与东部相比,最终使得移民成为不可能。而随着东部经济的不断发展,东西差距只会愈来愈大,解决这个问题的难度因此也只会愈来愈大。

上述难以克服的地理难题与前面分析的文化难题有着交互作用,后者使得文化难题的解决不可能通过汉族强攻其他民族居住地来解决,至少不能在较短时间内解决。所以,即便不考虑任何道德的约束,只从实际可行性来考虑国家统一问题,汉族都必须抛弃现有的维护国家统一的做法,开辟新的思路。

中国现有的疆域是国际承认的符合国际法的疆域,是历史的继承。但这继承同时也包括了1000年未曾改变过的事实:无论是文化上还是地理上,中国的统一都不能无视5%人口的要求,他们的要求不仅有着文化与道德的合理性,还有着大自然赋予的地理支持。

(待续)


路过

鸡蛋
2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2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5-3 02:24 , Processed in 0.019498 second(s), 7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