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黄种人的个人空间 http://zzwave.com/?1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并兼述满清的文化殖民

热度 3已有 5751 次阅读2013-1-14 14:51 |个人分类:潘启明 老师|系统分类:转帖-时事政治经济| 殖民, 国学, 中华文化, 中国历史, 科学技术

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

潘启明

  《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性类书。永乐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的年号。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任皇帝。

  《永乐大典》始纂于永乐元年(1403年),永乐五年完成。计两万二千九百三十七卷,正文为两万二千八百七十七卷,凡例目录六十卷,装订为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三亿七千万字。主编为解缙、姚广孝等。成祖朱棣赐书名为《永乐大典》,并亲撰序言以纪其事。

  《永乐大典》实际就是明朝初期中国全部书籍的总录。它保存了14世纪以前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

  《永乐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全书目录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这一古代文化宝库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全书举凡天文、地理、人伦、国 统、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闻异见以及日、月、星、雨、风、云、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随字收载。全书分门别类,辑录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 资料,大凡经史子集与道释、医卜杂家之书均予收辑,并加以汇聚群分,甚为详备。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学、历史、地理、语言、文学、艺术、宗教、科学技 术等方面丰富而可贵的资料。

  上至先秦,下达明初,这在当时真可以说是“包括宇宙之广大,统会古今之异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传。

  全书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检索非常方便。

  《永乐大典》编成后,珍藏在南京的文渊阁。永乐迁都后,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宫内的文楼(即文昭阁)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誊写副本一部,从此《永乐大典》才具有正副两部,分别珍藏在文渊阁和皇史两处。

☆ ☆ ☆

  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是解缙和姚广孝。

  解缙生于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年(1369年)。明成祖朱棣很赏识他的才华,任用他主持过《太祖实录》和《列女传》的编纂。不过最让他名垂青史的,还是他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经历。

  姚广孝生于元元统三年(1335 年),苏州长洲人,比解缙年长34岁。姚广孝14岁就出家当了和尚,法名道衍。姚广孝被明成祖朱棣请出来主持纂修《永乐大典》,第一是因为解缙编纂的《文 献大成》(《永乐大典》前身)还是遵循儒家正统,没有兼收佛道之书;第二则是朱棣听说建文帝隐姓埋名在佛寺中,要通过姚广孝主持《永乐大典》编纂的机会, 拉拢佛道信徒,以找到建文帝,根绝后患。

☆ ☆ ☆

  《永乐大典》常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存不到800卷。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永乐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烧毁,部分被抢走,余者寥寥无几。

  光绪元年重修翰林院衙门时,清点《永乐大典》,只剩5,000多册。20年后再清点,竟然只存800册。一部大书,几乎被偷光了。

  1912年,民国政府成立,在教 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周树人建议和努力下,教育部咨请国务院,将翰林院所存《永乐大典》残本64册送归教育部,其中60册交由京师图书馆储藏,这是国 家图书馆入藏的第一批《永乐大典》。京师图书馆更名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后,对《永乐大典》的收集更是不遗余力。副馆长袁同礼和考订组组长赵万里等人都付出了 巨大的努力。到1934年,馆藏《大典》已达93册。

  1941年,代理馆长袁同礼和上 海办事处钱存训通过驻美国使馆与美国联系,决定将这批善本再做挑选之后运往美国寄存。选取的3,000种书中有60册《永乐大典》。于太平洋战争 (1941年12月7日)发生之前运抵美国,由美国国会图书馆代为保管。1965年这批善本转运台湾,目前暂存台北故宫博物院。放在上海的另外25册《永 乐大典》后来运回了北平(今北京)。

  1943年,大连满铁图书馆的松冈洋右与东洋文库一起,从湖州刘承干嘉业堂处购得49册《永乐大典》,这些《永乐大典》一直放在满铁图书馆,直到1945年大连被苏联红军占领后,被当作战利品运往苏联。

   1951年,当时与中国友好的苏联把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收藏的11册《大典》赠还中国政府。继这次赠还《永乐大典》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藏书机构也纷纷 赠还藏书;此外,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赠还3册,苏联国立列宁图书馆赠还52册,苏联科学院也通过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移赠1册。这样67册远离故国的《永乐大 典》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

  1951年8月20日,著名藏书 家周叔弢 率先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无偿捐献给国家并致信北图:“珠还合浦,化私为公,此亦中国人民应尽之天责也。”随后赵元方也将家藏的一册《永乐大典》捐赠 出来。更令人感动的是在张元济的倡议下,商务印书馆董事会一致通过将商务印书馆所属东方图书馆所藏21册《永乐大典》赠送北图。此后,北京大学、广东文管 会,以及张季芗、金梁、徐伯郊、陈李蔼如等纷纷捐献了自己收藏的共11册《永乐大典》。

  在五、六十年代国家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周恩来总理对文物收藏极为关注,特批专款从香港藏书家陈清华手中购回一批珍贵古籍,其中就有4册《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在收集过程中还有一 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1983年,山东掖县农民孙洪林在偶然看一幅挂历上印的珍贵古籍图片时,发现过去自己家中有一册与《永乐大典》很相似的书,因为不 知道是书名,家中就用它来夹鞋样和剪纸,而且剪掉了书中天头地脚没有字的部分。由于有从祖上因袭的敬惜字纸的传统,有字的地方都保存下来了。孙洪林把这个 情况告诉了掖县文化馆,并要求北京图书馆派人来鉴定。经过专家鉴定,这册书无疑就是《永乐大典》的“门”字韵。孙家将这部幸运的《永乐大典》捐赠给国家。 北图在收到此书后即由专业修复人员做了复原。这册流落在外多年的典籍终于与其他《大典》聚合了。

☆ ☆ ☆

  1959年,北京图书馆将历年收集到原本和胶卷提供予中华书局。

  1960年,中华书局将其收集到的《永乐大典》原本两百一十五册,加上复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影印出版。

  1986年中华书局将已征集到的现存的《永乐大典》近八百卷,缩印精装出版。

☆ ☆ ☆

《永乐大典》收藏单位

  1. 中国国家图书馆拥有222册(包括现存台北故宫博物院的60册)
  2. 上海图书馆(1册)
  3. 四川大学图书馆(1册)
  4. 台湾中央图书馆
  5. 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
  6. 日本国会图书馆
  7. 日本东洋文库(34册)
  8. 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9. 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
  10.日本天理图书馆(3册)
  11.日本静嘉堂文库(9册)
  12.日本斯道文库
  13.日本大阪府立图书馆(1册)
  14.日本武田长兵卫
  15.日本石黑传六(1册)
  16.日本小川广己
  17.英国博物馆(10册)
  18.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12册)
  19.英国伦敦大学东方语言学校(3册)
  20.英国剑桥大学(2册)
  21.英国马登(9册)
  22.德国汉堡大学图书馆(2册)
  23.德国科隆基莫图书馆
  24.柏林人种博物馆(4册)
  25.美国国会图书馆(40册)
  26.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
  27.美国康奈尔大学(5册)
  28.美国波士顿图书馆
  29.越南河内法国远东学院(4册)
  30.韩国旧京李王职文库(1册)

☆ ☆ ☆

  《永乐大典》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前 代编纂的所有类书,数量是前代《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等书的五、六倍。《永乐大典》共三亿七千万字;清代编纂的规模最大的类书《古今图 书集成》也只有1万卷、1亿6千万字,不到《永乐大典》的一半。据粗略统计,《永乐大典》采择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七、八千种之多。清代编纂的大型丛书《四 库全书》,收书也不过3,000多种,也不及《永乐大典》的一半。

☆ ☆ ☆

  世界上所有的冲突,都是文化的冲突。

  清代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将《永乐大典》的字数减半(《古今图书集成》)、种类减半(《四库全书》),完全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是适应满清一个民族统治华夏大地的政治需要的。

☆ ☆ ☆

  马背上的民族——满清,入关之后所做的,就必然用他们的文化,代替华夏文化,他们禁止满汉通婚,强迫汉人穿旗服,强迫男人剃头梳辫子。

  但面对幅员广大的国土和人数众多的国民,满清无法做到不准汉人做官,也无法做到灭掉汉文化。

  康熙引进了西方文化。但没有把它本土化。

  同时,康熙命皇三子胤祉与侍读陈梦雷等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初定名《文献汇编》或称《古今图书汇编》,开始于康熙四十年(1701),印制完成于雍正六年(1728),历时两朝二十八年。雍正写序,并定名为《古今国书集成》,故冠名“钦定”。

  《四库全书》是乾隆皇帝在“文字 狱”的背景下亲自组织的中国历史上一部规模最大的丛书。1772年开始,经十年编成。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据文津阁藏本,该书共收录古籍 3503种、79337卷、装订成三万六千余册,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四库”之名,是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号称 “四部库书”,或“四库之书”。经史子集四分法是古代图书分类的主要方法,它基本上囊括了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四库全书》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 按照内容分类分经、史、子、集四部分,部下有类,类下有属。全书共4部44类66属。

  《四库全书》是保存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但编纂过程毁书则更多。

  《四库全书》毕竟是乾隆皇帝以“稽古右文”为名﹐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的产物﹐乾隆借纂修《四库全书》之机向全国征集图书﹐贯彻“寓禁于征”的政策﹐对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分别采取全毁﹑抽毁和删改的办法﹐销毁和篡改了大批文献。

  乾隆皇帝利用修纂《四库全书》的良机,采取“引蛇出洞”的战术,让那些“蛇”主动地游走出来,然后一个个打死,最终达到了清除“不良思想”的预期目的。

  由于《四库全书》由乾隆敕编,为 了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需要,名为“稽古右文”,实则“寓禁于征”,大量搜罗、查禁、删改、销毁书籍。根据流传至今的几种禁毁书目和有关档案记载,全毁于 2400多种,抽毁书400多种,共一万三千六百卷,15万册,比收入《四库全书》的著作多出将近一倍。销毁版片总数170馀种、8万馀块。

  除了焚毁书籍,满清还系统的对明 代档案进行了销毁。目前明代档案仅三千余件,主要是天启、崇祯朝兵部档案,也有少量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朝的官方文书 (其中很多已经被满清修改过)。其余估计不少于1000万份明代档案,已经全部被销毁了。除了销毁书籍和档案外,满清还系统的对残存书籍和档案,进行篡 改。

  《四库全书》在辑佚中坚持儒家正 统观念,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佛道、戏曲、小说等概不辑录,对于牵涉违碍的言辞也毫不留情面,一概删去。有些科技方面的著作,如邓御夫的《农 历》200卷详细程度超过《齐民要术》,还有些军事方面的发明为怕洋人学去,也都丢掉,不加采录。甚至已经辑佚出的散片如《兼金合璧》、《晋史挥尘》等, 或签出的典籍《元一统志》等重要的方志类书籍,都弃置不顾,所以,这次系统辑佚古书工作留下了永远不可弥补的遗憾。

  同时大兴“文字狱”,《四库全书》开馆后10年内竟发生了48起“文字狱”。而古书亡矣!”连宋应星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也因为有碍于愚民而禁毁,文字狱如此

  据史料记载,不但在修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大量书籍遭销毁,而且书的主人也多因献书罹祸,在新罗织的文字狱里饱受煎熬。

☆ ☆ ☆

  《四库全书》所收古籍许多经过篡改是尽人皆知的事实。与清代统治者利益相关的明朝人的文学和历史作品遭到大力剿灭,而且殃及北宋南宋。《四库全书》的编纂者对于反映民族矛盾、民族压迫和民族战斗精神的作品尽量摒弃和抽毁,对于不能不收录的名家名作则大肆篡改。

  根据一些近代学者,发现的宋代刻 本看,很多描绘金元屠杀的史料,在满清《四库全书》中,全部遭到了删除和篡改。最令人发指的是,满清还通过篡改文献,达到对汉民族进行诬蔑的目的。如满清 宣称,张献忠立有碑文,曰:“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善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但根据近年四川考古工作者,找到的张献忠碑文看,实际却 是:“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根本没有七个杀字。这些杀字,显然是满清走狗文胡编出来的。

☆ ☆ ☆

  鲁迅先生在《病后杂谈之余》中曾说,

  “文字狱的血迹已经消失,满洲人的 凶焰已经缓和,愚民政策早已集了大成,剩下的就只有“功德”了。那时的禁书,我想他都未必看见。现在不说别的,单看雍正乾隆两朝的对于中国人著作的手段, 就足够令人惊心动魄。全毁,抽毁,剜去之类也且不说,最阴险的是删改了古书的内容。乾隆朝的纂修《四库全书》,是许多人颂为一代之盛业的,但他们却不但捣 乱了古书的格式,还修改了古人的文章;不但藏之内廷,还颁之文风较盛之处,使天下士子阅读,永不会觉得我们中国的作者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 ”

☆ ☆ ☆

  《四库全书》历任正总裁官(16人)

  永瑢 永璇 永瑆 刘统勋 刘纶 舒赫德 阿桂 于敏中 英廉 程景伊嵇璜 福隆安 和珅 蔡新 裘曰修 王际华

  历任副总裁官(10人)

  梁国治 曹秀先 刘墉 王杰 彭元瑞 金简 董诰 曹文埴 钱汝诚 沈初

  总阅官(15人)

  德保 周煌 庄存与 汪廷玙 谢墉 达椿 胡高望 汪永锡 金士松 尹壮图 李绶 窦光鼎 倪承宽 李汪度 朱珪

  总纂官(3人)

  纪昀(纪晓岚) 陆锡熊 孙士毅


路过

鸡蛋
3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岳东晓 2013-1-14 16:21
不知有没有把《大典》电子化,方便网络查阅。
回复 黄种人 2013-1-21 14:40
岳东晓: 不知有没有把《大典》电子化,方便网络查阅。
目前新浪的iask等处均有下载。
只是此书已近全毁,可惜。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4-29 15:49 , Processed in 0.023855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