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日本大阪市立樱宫高中篮球部一名队长在遭遇体罚后自杀,一个鲜活年轻的生命就这样消失了。此事一经曝光激起千层浪,日本媒体齐声讨伐教育界。没几天,日本柔道女队主教练园田隆二又被15名女队员联名举报暴力体罚、职权骚扰,全日本柔道联盟调查后证实举报内容属实。由于举报的队员里还包括伦敦奥运选手,再加上东京正在申奥,所以日本柔道界的体罚丑闻一下子名扬天下。 但在日本国内,也有不少的日本人对这个问罪阵势感到疑问,“从前的学校教育不都是这样的吗?现在的孩子真娇贵啊!”那么,体罚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横行日本教育界、体育界,为什么日本人又突然一窝蜂般地开始“拒绝体罚”了? 现年50岁的日本政治学者片山杜秀回忆说,自己从前读私立小学时,受到过严格的“管教”,也就是体罚。上课说悄悄话被打过膝盖,被揪过耳朵,那种疼痛至今犹记。当时,他就不止一次地想过,这简直像是军队教育。在片山杜秀看来,日本教育界和体育界的体罚现象源于日本近代的军国主义路线。 日本建立现代军队是在明治维新时期,原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就是建军初期的军人,毕业于甲午战争(1894年)开始前的海军学校。但是,在他的自传里,还找不到当时军校存在暴力体罚的迹象。 但是,到了1904年日俄战争时期,日本国内情况大变。元日本陆军将领河边正三的著作《日本陆军精神教育史考》里记述,日俄开战前,日本是要人没人,要装备没装备,为应战超级大国俄罗斯,日本不得不紧急征兵,滥竽充数。可新兵们既没经过正规训练,也不服从上司命令,就连体格都犹如豆芽菜一般。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日本军校里开始出现用体罚来锻炼毅力,培养服从意识的做法。在他们看来,新兵蛋子不听话就要打,怕疼还不行。 在势力悬殊的情况下,日本“意外”地打败了俄国,这就让日本人更是相信体罚的力量,并且将这种教育方式由军校推广到了普通学校。到了二战时期,学校内的体罚教育更是变本加厉,挺得住的学生就是具有“大和魂”的好青年。日本政治学者丸山真男在二战结束5年后的一次座谈会上也回忆道,当时学校里体罚根本就是家常便饭,司空见惯,“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要挨揍前,已经挨了十几下。”片山杜秀也说,校园里和社会上到处充斥着描写军队生活、体育训练的电影和漫画,里面被抽嘴巴子的情节经常出现,能挺得住的是有毅力的象征。 在二战末期,日本还发行过一本儿童书,叫做《日本人被锻炼了多少》。这本书的主张和结论就是,通过后天的严苛训练,日本人的能力变得比英美人高出很多。当时的日本人就是这样被洗脑,体罚也自此被“正当化”了。 二战结束后,军队是从日本消失了,但是暴力体罚的管教方式却一直残存至今,而且其拥趸者甚多。著名的“暴走老头”石原慎太郎就极为提倡体罚教育。他在《斯巴达教育》一书中说,“做父亲的为了让孩子对自己的训示更为服从,唯一的方法就是‘肉体对肉体’。父亲有纠正孩子过失的义务,而行使义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体罚。”他还举了自身的两个例子,一是读小学5年级时,有一天,石原兄弟俩约上两个男孩一起租了一条小船,逆河而上去冒险,结果搞得深夜才回家,被老爸狠狠地喂了顿“棒棒炖肉”。但是石原慎太郎却说,通过这次打,让“我感受到了父亲的爱意,这种既爱又恨地感受,至今仍深深铭刻在心中”。石原慎太郎不仅主张家庭内体罚,就是对别人家的孩子他也从不心慈手软。他说自己有次开车,遇到一个小孩骑自行车突然从街巷中冲出来,吓得他紧急刹车。然后呢,他停下车把那个孩子找回来,抓住衣领狠狠地揍了一顿。 像石原慎太郎这样,幼时在军国主义教育下,接受体罚管教法打大的人,遇到表现不好的孩子就以为是欠揍造成的,我打你那是为你好。但在接受欧美式教育长大起来的新一代日本人看来,体罚已经不再是教育,而是侮辱。日本社会眼下一窝蜂般地开始“拒绝暴力”,对体罚群起而攻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代表着日本曾极力鼓吹的“军国主义”和“大和魂”正在消失。但就是这个节骨眼,日本自民党政权又“翻身做主人”,打算“强化爱国心教育”。看来,日本的年轻人想要彻底摆脱“欠揍”式教育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