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rib]/a11y/accessibility-menu.js

zhenzhubay.com

珍珠湾全球网

 找回密码
 用户注册
查看: 415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复制链接]

4

主题

48

好友

4万

积分

精华
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8 08:5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四合院的闲人 (2013/12/06 03:30):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 ——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四合院的闲人如今的年轻人如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当年北京去北大荒知青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特别是没有体会过农村生活的新时代青年,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都无法理解。提出质疑甚至怀疑都是十分珍贵的,起码认真地体会和思考了几十年前那代人的生活了。从北大荒的角度看,与广大的上山下乡知青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北大荒解放初期就有了农场的建制,大批的复转军人从前线直接落户到东北边疆,另有部分劳改农场也在此内。我们的老连长就是从河南入伍,后复员留在北大荒直至今日。第一批垦荒人付出的劳动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北大荒知青生活描述

                  ——北大荒知青故事(二十四)

四合院的闲人


如今的年轻人如论如何也无法想象,当年北京去北大荒知青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特别是没有体会过农村生活的新时代青年,包括我们的下一代都无法理解。提出质疑甚至怀疑都是十分珍贵的,起码认真地体会和思考了几十年前那代人的生活了。


从北大荒的角度看,与广大的上山下乡知青比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北大荒解放初期就有了农场的建制,大批的复转军人从前线直接落户到东北边疆,另有部分劳改农场也在此内。我们的老连长就是从河南入伍,后复员留在北大荒直至今日。第一批垦荒人付出的劳动最多,吃得苦也最烈。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五十年代的国家号召,六十年代末期时,已有数不清的青年扎根农村和边疆了。那本小说《雁飞塞北》曾经感动了无数有志者前往。


我们到达农场时,相对条件较好,特别是老连队,土地定位,生活安定。但因为知青猛增,粮食住宿明显不足,造成许多困难。于是我们工程二连就被派往山沟建点,那时我们的粮食都是从附近连队借来或者现到老乡家买的,更别提蔬菜和肉了。所以第一年很苦,喝河水,在冻冰的河里砸出窟窿取水,洗脸。炊事员也很辛苦,大锅支在帐篷(武装排的男生住的地方)外,手上长满冻疮。每天保证每人一个馒头,剩下是窝头,喝冻的白菜汤。直到第二年开荒种了粮食才改善了部分生活。


我们自己修路、打井、采石、伐木盖房子,包括生活用柴(冬天到山上伐木,然后又背包绳顺着铺满厚雪的山拉下来,再用镐头劈成柴烧)。但仍然没有蔬菜,我们的炊事员发明了一个食谱:干棒子面(窝头)、稀棒子面(粥)、不干不稀棒子面(用棒子面放点油炸酱当菜)。我们的厕所由树枝围成的,入冬前挖个大坑,上面垫几个条木板(很冷啊)。冬天必须刨粪(成冰坨了),否则大家都无法如厕。


我们到山坡较为平坦的地方开荒,陆续开了千亩地。我们要清理杂木林和锯倒大树,最难的是把树根刨除,好让拖拉机耕地。还要拣出石头,不让拖拉机的耕犁崩口子。拖拉机手日夜不停地耕地,需有一人在拖拉机后面操作犁,山里的狼甚至是群狼就紧紧地跟在后面,绿色的眼睛十分吓人。


我们必须养马,因为那时离连队最近也有十里路远才能看到公路,所有的物资都通过我们修的土路拉进山。结果马也曾被狼拖走,听见马叫人也不敢出来。我们先后吃过狼肉、鹿肉(连队自养的鹿)、狍子肉和熊肉。


那时,战备十分紧张。我们的武装排好像只有1-2支枪,我没见过。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根拳头粗的棍子,把树皮扒去,白晃晃的。它的用处:每天练习拼刺刀!男男女女全都是如此,练习30分钟左右。更让人胆颤的是半夜的紧急集合!连长吹哨子,然后最快速度穿衣排队,跟着队伍猛跑,说是有敌特潜入附近。有一次,隆冬的半夜紧急集合,许多人没戴帽子,耳朵冻得直流黄水,幸好没冻掉。我那次带了皮帽子、围巾还有一顶毛线帽,先后支援了俩人。后来我们才明白,根本没有敌特,是在演习。一年以后这样的事情没有了,我们的棍子也不知去向。


开始时,我们睡地窨子,40多女生睡在两条通铺上,男生也是如此。床是用树枝铺的,下面放东西,地窨子有一段火墙,靠门口有个用汽油桶改的炉子,炉子上可烧开水,早上一个班一盆洗脸水,先舀出水刷牙,剩下的全班洗脸,晚上可以轮流等着烧水洗漱。第二年我们烧砖、脱坯盖了新房,一个屋一个班一条火炕,暖和了许多。


我们有工资,开始每月12元,6元交伙食费,剩下6元买蜡烛、邮票、信封、手纸和零食(到几里路外的营部小卖部买点白糖或者罐头),后来涨了工资,好像是20多。我还每月寄给在山西插队的姐姐5元,直到她去东北当兵。这一点比插队和内蒙古兵团的同学强多了。


三年多后,我们连队与一个老连队(二十多里外的)合并,小毛营作为养殖梅花鹿基地,那一千多亩良田长满荒草,成为森林的一部分。到新的连队后,有电了,盖了新房子,6人一间,生活改善了。我们养猪、养蜂、种菜,还有香瓜黄瓜。新连队有三千多亩地,还有老职工、家属和小卖部,我们有了较为正式的食堂。


介绍一下团部吧。团部建设的更早,已经形成规模,有照相馆、医院、食堂、招待所、商店(尽管没多少东西)等等公用设施。


我们办公就在那座三层的白楼里,地是木板铺的,供暖很好。到那后,我不怎么习惯,可能是干活干的,人有些粘了。很快我们就被派到连队蹲点考察,一干又是一个夏天。这次去的是平原的连队,他们有部分水稻。那次体会到东北种水稻的苦处,插秧的水是扎脚般的凉!穿雨靴很快就破了。那位年轻的北京知青连长就带头光脚下田,那时才5月初,东北很冷,没脱棉衣呢。


在那,我再次感受到一种震撼:知青的忘我无私和英雄主义精神!


那位连长有许多的事迹和被全连人爱戴,深深地感动了我。现在他成为北京市一位局级干部了,我很钦佩他并远远地祝福他。


我们团部的知青也个个精明强干,有的是劳动模范,有的是先进标兵,还有的有着事迹和光荣的故事,更多的是能写能说的老三届知青,后来放开招生,全部上了大学或者中专。


不久知青们开始返城。


                                     ——北大荒的大豆田 2011年摄

——团部女知青合影 

2011年8月我们回北大荒时去的连队就是合并后的连。 


——完——  

  

 

                2013年12月6日记录于北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5-4-18 05:59 , Processed in 0.015576 second(s), 12 queries ,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