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论坛 美食专栏

岳东晓 http://blog.sinovision.net/?6501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请就事论事、客观、理性:针对其他读者的攻击性言论,发现立刻删除;关于博主本人的评论将被一律删除。

韩寒造假是洋奴弱智的一个证明

热度 1已有 1063 次阅读2012-2-7 00:01 | 韩寒 分享到微信

洋奴一定弱智,否则怎么好好的人不当,却要做狗呢?

所以洋奴弱智。

弱智是基因决定,洋奴是弱智基因的后天选择,洋奴弱智,但弱智不一定要选择当洋奴。

目前看来,先前那些向韩奶油顶礼膜拜的洋奴们现在也开始背叛他了。当然还有一些更弱智的洋奴,在继续做他的粉丝。

我看人的判断力一向是很准的,这种判断力源自科学思维、理性思维的运用。

我第一次看见韩寒(CNN采访视频)就结论了:韩寒就是一个浪费汽油与互联网带宽的角色。

结果这句话引起了韩粉们的极大愤慨,去年我回国的时候,还碰到有人跟我提到这事。哈哈。这才发现韩寒有一个强大的粉丝队伍。

现在在韩寒造假的证据面前,曾经的韩粉们大多也开始认同我的断言了。

希望方舟子再接再厉,痛打落水狗。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吼完继续向前走 2012-2-14 22:12
推开韩寒代笔门   --好乐无荒



韩寒代笔门,双方吵得一地鸡毛,咱也凑个热闹,发表下个人看法。总体而言,我认为虽然韩寒的父亲或他人可能会对韩寒的作品提供些评论、建议、或素材,但不会有枪手为韩寒“代笔”。理由如下:



一、              有质疑韩寒岁数太小,写不出三重门,或太年轻,写不出韩三篇。这个我认为是以己度人了,我所知的一个女孩,初中时写出来的文章,她那有高校文科文凭的母亲根本看不懂,别人光看她的文章,至少会把她的年龄翻倍。而她还不是她班里作文最好的,也不是班里课外阅读量最大的。

二、              有质疑说韩寒文章前后矛盾,或是有漏洞。这个更不成立,人的记忆并不可靠,不同时间写的文章对同一细节的描写存在偏差太正常不过了。质疑韩寒的把你们自己写的东西拿出来看看就会明白这一点,当然你若是没写什么东西就不用麻烦了。用放大镜吹毛求疵地扒拉实在无趣,甚至有些下作。

三、              还有质疑是关于韩寒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知识积累和作品。这个又是以己度人,时间就像乳沟,挤一挤总会有的。你自己挤不出时间来不代表韩寒挤不出来;你自己看书慢不代表韩寒看书慢,笔者当年考试前一夜能把崭新厚厚的一本教科书看完,却还有室友连熬夜都不需要就搞定过关,你只有羡慕嫉妒恨。

四、              笔者虽不认识韩寒,但据认识韩寒的人描述,韩寒此人有些孤傲,生活中并不易交往,以他的自傲要他靠枪手,哪怕是他父亲代笔出名,估计不太可能。

五、              可以轻易找到一些韩寒的访谈录,这个总不能伪造了吧?将其与韩寒的文章比较,大的脉络和风格是一致的。



方舟子此君,本是我敬佩之人,但你也别总把目标盯在苍蝇上,尤其是李大眼韩寒这样相对可爱的苍蝇。严重建议老方是不是将丐帮长老们的经历也扒拉扒拉?



说实在的,对韩三篇,笔者也是不敢恭维的。这三篇是韩寒从改革者走向改良者的转折点。当然,无论改革还是改良,出发点都是改变,只不过前者激烈后者缓和,前者冲锋后者打扫战场。我原以为年轻人冲锋年长者收尾,韩寒该是前者,没想到李大眼这60后还在前头傻冲呢,韩寒这80后却已经溜下来了。呵呵!三十而立,有房有车,有妻有女,有名有利,有盼有忧,想法就会有不同,也可以理解。



扯远了,打住!
回复 吼完继续向前走 2012-2-13 11:04
咕咚:韩寒的笔战对手不够档次



这场笔战进行到这里,发现很少人从文风来研究这桩公案,而是意气用事用感情代替理智的多。

首先我们来研究意气用事的这些人。

为什么说他们意气用事?当年杨佳案就是个镜子,杨佳,当时只有两个人骂他,说他杀人不对,应慈悲为怀,不应暴力对待暴力,云云。但这两个人一个是书呆子余杰,一个是敏感词。但我们能为了这件事就说他们是5毛吗?那不太幼稚?

跟韩寒三篇事件一样,固然大家都可以骂,可以说他不对。但是,有人想把他前面的历史形象和以后的未来发展方向,都枪毙掉,那就不对味了,那是敌我不分,那是阶级立场、革命态度不明确的表现。

无论是李钟琴也好,曹C青也好,麦田也好,其实无非都是因对韩三篇心里有气,潜意识认为:反了反了,这一定他吗的是有人代笔!所以下场踢球,全武行进攻。各位,退一步,人如果可以情感指挥理智,难道我们不更应该抓住方舟子这个恶少?他当年不光反中医,反人类,****,具体恶行,比韩三篇那是罪过更多,这臭小子昨天传出上海**部来挺寒,未知真假。我暂时不信。但这本身,并不能成为方舟子利用的东西。理由:

第一,   方所言是真是假不论,即使上海**部真的这么做,当然是出于一种用公器办私心的心理,也是浑水摸鱼“消费韩寒”拉笼韩寒,韩寒本人并不会知道,也不会领情。

第二,   方迫不及待放料,正说明了他的用心,是卑鄙的,无耻的。善于从各种离奇角度攻击对手,道理很明显:他也突然想装“公知”,利用大众讨厌体制内潜规则手段的舆论气息,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就这么个人,这么个人品,有什么资格质疑韩寒。真是让人心里发寒。

曹C青雄文近万字,论点竟然跟方舟子的一些可笑手段不谋而合。就是用“理科手术意淫”。

曹的文章,我认为是海外华人第二,第一是胡PING,他为何第一呢?因为他文章的逻辑和情感,从不出错。曹为何第二?因为至少这次,他实在站不住什么脚,曹的新文章谈韩寒,文章固然跟以前所有出品一般,写得很好看,但再好看,能比麦田的好看?(麦田的文章,论点不谈,仅文气文理而言,实上乘之作,所以才引发那么大的轰动,他不干写作,可惜了,中国文坛不幸。)其中主要论点,无非“写文章是很辛苦的事,韩寒不可能一小时写出《杯中窥人》”,见了鬼了,写个杂文真有您说的那么难?不明白。王勃写《腾王阁序》还不到27呢。

曹还有个观点,就是,去年李敖陈文茜发起挑战,韩寒却不应战,这次反应,“却象一个小偷被抓住”,他很心痛,但是啊他不知道,在国内,你应战海外人士,根本没有好平台,很多言论受限制,施展不开,所以韩寒很巧妙用了一句话做答,“请不要为高墙添砖”,云云,急智之才,跃然天地之间,铮铮名言,为万古师,胜过一千篇批李敖雄文,这句话里面的“高墙”,甚至比村上春树的所谓以色列高墙,更为出彩——因为中国大陆人并没有机会站在以色列的自由讲坛去批以色列。

而此次韩的反映激烈,是因为尊严受损,如同你质疑《肉蒲团》不是李渔写的,他不会跳起,而你要认为《红楼梦》前80回是高谔写的,曹雪芹一定悲愤莫名,比韩寒反映更激烈。

文笔,文风,是一个人写文章的一贯风格。风格的形成,不复杂。外行人看不出来,内行一看便知。

韩寒的幽默,韩的文气,他爸爸无法仿制。

张五常70多岁时写文章感慨:自己一生,只见过幽默的人变得不幽默,而没见过不幽默的人变幽默。我说这是真的。什么原因?因为人的幽默性格和才华,需要基因、秉性支撑。

曾经幽默的人,或者因为生活的重压和打击,而变成不会幽默是可能的。而曾经不幽默的人突然有钱了,有权了,变得幽默了,可能吗?反正你我都没见过。

人的幽默秉性,无法转移,无法借用,无法强加。大家都知道林肯,是一个一生都很忧郁也很幽默的人,这导致他成为自嘲大师,别具一格,任何人想代写出林肯那些自嘲的笑话,无疑是很困难的不可能的事。同样的例子还有里根,里根的演讲,爱说笑话,也不是什么代笔能搞出来,是他自己爱说笑话的纯真秉性的流露。每一个美国总统都有强大的后备团,这个后备团包含了写作班子,但我们没有看到卡特有任何幽默气质就是这个原因。

韩寒早期,《三重门》,模仿钱钟书比较多,确实没错,钱式幽默加韩式幽默,因为钱式幽默注重掉书袋,所以《三重门》这个特点非常明显。而《求医》、《杯中窥人》,钱式幽默则更明显。再看“韩仁均叔叔”,面世的所有的作品,没有任何幽默特色。这一点不用多说。

年轻时博闻强记,不难。

人在13岁,味觉发展到最高峰,而记忆能力,则在13-17岁左右达到最高峰。我自己:曾在15岁期间,几乎整本“背”完《侠客行》(约40万字),春游期间,用复述每一个情节、每一段话、甚至每个标点符号的方式讲述全书。不吹牛。人在这个年纪写的东西,那种大脑记忆力、创造力高峰期想旁征博引,文灿莲花,确实跟吹牛一样容易。我看过李敖全集,只觉得他20来岁写的文章,文气和创造力,超过他50岁以后的任何文章,就是这个原因。胡适在年轻时也喜“用典”,后来54运动提倡白话文,他就不搞了,所以后期胡适的文章,至少在文气上,没有以前那么好看。

所以很多人质疑17岁少年写不出杯中窥人、求医,完全是一帮蠢材思维。那几篇文章,显示的仅只是人类记忆高峰期的一个侧面,是少年人“装深沉”的一个表现。一般人陷入了麦田和方舟子两个理科生制造的“机器陷阱”而不自觉的一面是:他们把《杯中窥人》抬高到一个很高的高度,说什么17岁的人写不出来,你们错了,告诉你,有人在14岁就写出过李自成集团内部的争斗历史,使人甚至以为,她就是投胎转世而来,这个事件,就发生在中国大陆。

最新的《纽约客》登有《大器晚成》雄文(作者Malcolm Gladwell),专门论述少年天才和晚成大器的区别,其中,说少年早成者,尤为形象:“天才,在普遍的想法中,与早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我们倾向于认为,真正的创造力需要年轻所带来的那种新鲜、活力和欣欣向荣。Orson Welles 二十五岁时完成大作《公民凯恩》(Citizen Kane)。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二十五岁到三十岁期间以一年一本书的速度写作,终于在三十二岁时凭借一本《白鲸》(Moby-Dick)攀上高峰。莫扎特(Mozart)二十一岁谱写成名作E大调第九钢琴协奏曲。对于某些创作形式,比如抒情诗来说,早熟的重要性已经被强调成了金科玉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T·S·艾略特(T. S. Eliot)几岁写下《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The Love Song of J. Alfred Prufrock )来着?二十三。“诗人们在年轻时登峰造极。”研究创造力的专家James Kaufman说。对此,《流》(Flow)的作者 Mihály Csíkszentmihályi 表示同意:“最富创造力的抒情诗篇是由年轻人写就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 Howard Gardner,一位创造力研究的权威学者,说道:“在抒情诗领域,才能总是早早被发现,迸发出璀璨光芒,然后又迅速熄灭了。”天才早慧,谁也干不过毕加索,“毕加索是光芒四射的少年天才。二十岁时,他便用一幅大师级作品——《招魂》(Evocation: The Burial of Casagemas)——奠定了自己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地位。很快地,他又绘作了他艺术生涯中许多最重要的作品,包括二十六岁那年创作的《亚维农的少女》(Les Demoiselles d’Avignon)。毕加索完全符合我们一般所认为的天才形象。”而对于塞尚来说,情形恰好倒过来了,“塞尚六十五岁左右的画作具有十五倍于他年轻时作品的价值。青春带来的新鲜、活力和欣欣向荣对他的帮助微乎其微。塞尚可谓是大器晚成。”作者感叹:“在我们对天才和创造力的记载中,我们忘了给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塞尚们一个合理的解释。”

很简单:人们只注意天才们的早慧,而没有注意他本人早慧后的努力。韩寒不看书?那只是他少年轻狂的性格包装,在那个包装底下,当他在飞机上浏览几十本杂志的时候、当他彻夜看猫眼论坛的时候,可能他同代的人都还在混猫扑、打手铳呢。

韩寒还有个特点,那就是在《三重门》之后的小说中(至少我看过的)。人物对话都不用引号,这个特点,后期应该是受王小波、王朔的风格影响。《三重门》为什么对话用引号呢?现在我知道了,当时他受钱钟书的《围城》影响大些,钱钟书是用引号的,不爱意识流。所以《三重门》里面还喜欢掉钱式书袋,后期作品不掉书袋了,是因为韩寒想摆脱这种风格。最后问题就来了:有人说这叫退步。

还有,一般人很可能并不知道,如果一个人能在《故事会》发表东西,那么,很可能成不了小说家,为什么?因为小说跟故事不同,《一千零一夜》,并不是小说,而是故事会,郑渊洁写的就不是故事会,而是标准的小说。分野何在?小说比故事更需要想像力,虚构能力,使读者身临其结构气场的能力,更鲜艳,更叙事,更讲究方法。小说家不是那么好当,优秀小说家更不好当,需要天赋!代笔?韩仁均的文笔,讲讲故事可以,写点小故事不错,要写小说,我看写不出来。

我是专门研究小说的人,所以我可以这么说。小说的风格,写作手法,大手笔的人物,都能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一旦形成自己的风格,有的人甚至不能容忍他人更改一个字。这事关个人风格和尊严的奠定,所以,曹质疑韩寒的反映跟陈文茜那次不同,“象一个小偷被抓住”,这是不对的,这恰恰是他没有代笔的最好反映。

还有人为了贬低韩寒,说他小说越写越差,不对。我的观点是,他的小说,越写越好。我的观点你必须相信一点,因为我长于小说评论。我在《三重门》里只看到攻击教育制度,但在12年后的《1988》里却看到了攻击现代社会人吃人的本质。这就是一个人文作家小说家的进步。小说的进步,不是文体的进步,不是语言的进步,而是思想要进步,小说,不是那么好写地。

有人说韩寒气急败坏,用词下作地攻击方舟子,方早年攻击中医,攻击***,本身不是一个好人,他是有原罪的人,说实在的,我也常为一个贼秃成为韩寒的笔战对象,而陈文茜、李敖前年公开挑战,韩寒却错过了战斗的机会,而感到遗憾。这个人不够档次。方这个人,“只敢骂不能让他坐牢的人”,为了无限抬高科学,把一切他认为的不科学的东西打成右派,跟毛竹系有一比。科学要是万能的,你方舟子不就成了科学教教主了?哲学家、宗教都成废物了不是。

韩寒的笔战对象,从本来应该是高屋建瓴的陈文茜,一步登天堕落到现在的方舟子,只能说是中国笔战对象的整体性失败,是作家的悲哀,文艺界的杯具,猫眼之耻,仿佛就是给中国文化界泼了一层不上档次的香蕉水。但事实是我们又能怎么办?让韩寒当初为了民主自由对李敖贼秃大战300回合?那不可能的,那新浪的博客可能都会被关闭,不是吗?

反方为了证明《杯》不是17岁少年所写,把他无限拔高,说得天上有,地下无,写得怎么怎么好。包括我很尊敬的曹也这么干,这是很无聊的。我为了证明《杯》确实是完全为一个17岁少年所写,最近看了6遍以上。找到了很多17岁的幼稚之处,几乎无法完全列举完。这些幼稚之处,在在显示了,此文,是中年成熟文风,特别是苏联教育体制下的文风的他爸爸写不来的:

“哪怕是清水,也会不由自主如害羞草叶,本来的严谨也会慢慢被舒展开,渐渐被浸润透。思想便向列子靠近。”

这段话,用“害羞草”而不是“含羞草”,说明了写作时的仓促和一挥而就的特性。“思想向列子靠近”, 此处突然说到列子,非常突兀,完全莫名其妙,更说明了一个17岁少年的“为引用而引用”的文体特征。(当年疯狂流行蔡志忠的漫画,中有一本《列子》)也证明了此文,不是一个40多岁的爸爸所写。 “中国人向来品性如钢……所以,他们只好越来越骂官……”这两句揭示了作者文笔的稚嫩和刻意讨巧、故作惊人之语气;完全莫名其妙的语句还有诸如:“写到这里,布已经吸水吸得欲坠了。于是涉及到了过分浸在社会里的结果——犯罪”为什么说过分浸在社会里就是犯罪的结果呢?这个逻辑说得通吗?不通,为什么不通呢?因为韩寒才17岁。

但整篇文章,做到了一点:天花乱坠,旁征博引而天女散花,这正是能唬人的地方,是一个少年人敢打敢冲、想到什么写什么的杂文典范,对主要的描述对象展开联想,又不失韵味,这样,才征服了主办方文艺中年们的心灵。硬要说这文章是他爸爸代写,我靠,你欺负我中国无人啊?你欺负我搞文学评论的都是吃干饭的?

韩寒的小说,韩仁均无法模仿,为什么?因为韩爸文风,少有幽默基因,他受的教育,是老一代党八股,是苏联文学、俄罗斯文艺的滥觞,这一点,我分析他的文笔,作出结论。而且,我是以小说评论家的身份,作出结论。

综观韩寒几乎所有的博客文字,当然也包括三篇,风格是一样的。三篇之所以让人失望,是因为主题很让人跌眼镜,但我说过了,这是因为当前审查制度、编辑环境共同造成的怪胎,这里面有复杂的因素,正如韩寒自己所讲,因为写出来的东西突然不见了,是写作者最痛苦的事,要怎么能既挑起这个话题,又不被删除,这个就只有采取乌有之乡的模糊推进风格,扛着红旗叫嚷人权,唱着国际歌找抽,这叫模糊推进。李登辉当年也用过。隆美尔当年也用过,不过隆美尔当年用的是死亡推进。当然这个话题不好展开,看不懂的人只有又说了:是你们一厢情愿,给韩寒找台阶,找幻想。

一般来说,会写小说的人都会找资料,而会找资料的,又一般都会写议论文。中国学校里作文,主要训练的就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主要的题材,就是议论文。所以现在杂文家遍地,小说家满山跑。韩寒的小说不算最好,但是,各位,韩寒的幽默,我再说一遍,无法仿制,不可能代笔,如果你说有,那你是小看了这个世界,不光有小说家,也有我这样的小说评论专家。

如果韩寒有一个团队,执笔者有两人以上,那么,文字风格就会呈现一种分裂式融合的状态。集体创作,会使作品呈现高度的精粹和紧凑,风凸显出生物多样性那种繁荣,要想找到这个风格,我可以 给大家推荐有14个人参与编写的剧本《越狱》,大家看看越狱,就会知道什么叫集体创作。

很遗憾,我没有看到这个状态在韩寒的小说里存在过——哪怕只有一点点。韩寒所有的小说都没有这个现象,风格是一贯统一的。

这场战争,我说过,我支持麦田的质疑精神,有点小鄙视他的进退反复和动机的轻率,并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错,很上乘。并且我还认为,麦田主要是因为韩三篇引起了他的反感,“侮辱了我最崇拜的哈维尔,使我感到愤怒,”于是彻夜著长文,下水泼寒,到了方舟子的手里,这厮发挥成“倒寒”,用一字一句的漏洞、用一些回忆和说话的漏洞,来填补想像的真空。真正实现了把文学作品当商品来进行科学解构的离奇现代中国怪状。是可忍,孰不可忍!

可喜的是,我今天发现,韩寒自己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他的博客里向全世界隆重推荐中国哈维尔味道最重的论坛,猫眼看人,他并且深深知道自己是因为韩三篇的出现,而导致猫眼看人大量的文章和人类,加入了倒韩大军。他知道这一点,他是明白人。他能自知这一点,就不是糊涂人,不是迷路者,他,还在路上,还是自由世界的朋友。放心。

几乎所有认真思考写文章最后不幸发书呆子气倒韩的人,意气可嘉,思辨精神可奖,但敌我意识不明!他们都在意气用事,思想境界,甚至连五毛都不如,5毛之所以5毛,其能清晰地分辨出谁是敌人和朋友,而他们不能。他们总能在朋友身上找到弱点加以攻击。这些人影响到某些不明真相、不加思考的群众,甚至让我喷饭的是,有的人甚至号称从来没有,今后也不会去看韩寒作品的人,都认为,韩寒有个代笔,这个代笔,我靠,是他爸爸。哈哈哈哈。妈的,老子写到这里,笑得都要流眼泪。这个原话,甚至真的出现在一个写了几千篇文章的曹C青的人的手里,唉,这种自古“文人相轻”的传统文人,这方面太让我失望。

一般人并不知道,三国演义是很多人合著写成的。这也是它资料众多、风格繁杂的一个原因之一。 “元明时期,整个社会对小说作者不重视,写作诗词和散文的文学家更有地位。小说作者们对自己的“知识产权”避之犹恐不及,大都选择隐姓埋名。”而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年)的《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古刻本卷首,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刻本,而罗贯中呢,大约生于元朝元贞元年(1295年),死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活了85岁左右。罗贯中死后100多年,忽然地底冒出本书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打着旗号说是他写的,这100多年干吗去了?“而最让人不解的是,在“孔明秋风五丈原”一节中,列有历代十几位名人文士赞颂诸葛亮的诗文,最后竟然出现了一首“后尹直赞孔明曰”的诗。而这个叫尹直(1427-1511)的人,是江西泰和人,明代景泰五年(1454年)进士,他出生那年,罗贯中已经去世48年了。”

那么,你该明白了,现在权威的说法就是:三国演义,是集体创作的,或者说是一个不知名的人叫蒋大器的人写的。

我说这些,是为了说明,假如想证明一本书不是这个人写的,最好是找硬伤!注意,你需要找出比罗贯中更硬的伤,才能打败你的假想敌!如果想找“软伤”,对不起,拜托你先问过我再说。软伤的研究角度,就要从风格、文气、文风、撰写出版之年代等方向研究。从的地得研究是不妥的,用软件研究,你省省吧。我并不一定建议一定要找我,但是起码要找权威的小说研究员,或者是文体研究大师。

如果质疑的人,找不出硬伤,就请闭嘴。不要侮文字人的智慧和感情。

对了,曹还引用一个流行观点,也是麦田的观点,即,一个体育这么出色的人,写文章也出色,不可能。我要告诉大家,一个12年写1200万字、60本小说的那么牛逼的家伙,忽然花45天拍个电影〈那一年〉,楞就把周星驰20年的“功夫”保持了6年的香港票房纪录给打败了,这个人也是个小说家,九把刀。跨界运作的天才还是有的!世界这么大,充满了各种你想像不到的天才,韩寒玩的赛车,算不上什么顶级赛事,又不是F1,又不是参加了奥运会得了金牌,他自己也没咋唬多少,赛车于他,只是玩票,写作他才是玩真的,只是他总是故意装作不在意而已。你若真以为他不在意,其实,你要质疑他参加的赛车,都是卡丁车,他会只朝你笑笑,但你怀疑他爸爸帮他写文章,他和他爸爸都笑不出来。“心中感到无限凄凉”。

咕咚

2012/1/31 3个小时写就,修改无数次。
回复 吼完继续向前走 2012-2-7 00:43
记者:你因为打假而参与了十多起诉讼,胜诉的案子多还是败诉的案子多?你觉得诉讼是不是打假的终点?


  方舟子:这十多起诉讼有些一直拖着没有审,已判决的案件,我败诉的有三起,胜诉的有四起。法院不应该介入学术争论,也没有认定学术真假的能力,所以不管诉讼是胜是负,都不影响打假的结果。例如,以前肖传国在武汉起诉我侵犯名誉权,他胜诉了,但是大家都知道,他胜诉并不能表明我就是错的,以后事情的发展更进一步说明我对他的揭露是正确和必要的。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节目信息|反馈意见|联系我们|主编信箱|招聘信息|美国中文网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4-2014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