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不是诗人,也没有研究过诗的理论,但读了一些人的诗之后(注),我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那些看似巧妙的词汇组合读起来味同嚼蜡呢?诗的目的,是要trigger emotional response,。我们读不同的诗,反应不同,比如说读老毛的诗词,那是豪气干云,读李清照的诗词,心有戚戚。
我对那些蜡味诗的观察表明,其基本结构是一维的,顶多在某些地方出现LOOP结构(LOOP当然也是一维的),不仅一维,而且单向。
为什么这样的诗读起来乏味呢?我认为原因是一维的单向运动非常的PREDICTABLE,也就是说读了第一句,基本能知道下一句。这跟中国的很多电影、文学作品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出人意料的地方。也就无法TRIGGER读者、观众产生足够的心理反应。
所以我提出诗歌的拓扑结构的课题,希望抛砖引玉。
我觉得THAT DON'T IMPRESS ME一句很妙。作者显然也是灵感一发、即兴写下。有一位“路过”网友说之所以好因为 DON'T只有一个音节(doesn't有两个)。到底妙在哪里?
我 觉得它妙就在于让听者开始WONDER。首先,that后面接don't,是quite unexpected的用法。从拓扑结构上,这是一个点对多条线的发散,甚至使人联想到-嚓-是一个面。而且,这也暗示,后面还有不impress me的其它东西。但听者听到don't必然引发大脑中一个subroutine进行compute, 而同时又得继续听下面的内容。先是A don't impress me, 然后是 B don't impress me...
当然作者写的时候根本不会想这么多,这就是灵感。就是不通过思维直接找到答案。这种能力,并非人人都有。科学的发现也是如此,几乎所有的科学发现都是灵感:也就是先知道答案,然后才是求证。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ART。
注:此文好像是我来贝壳村之前在网上跟人讨论的时的帖子
博主二维码,光标右键点图片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