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注册 登录
珍珠湾全球网 返回首页

稻草的个人空间 http://zzwave.com/?89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中国人民感谢美国的挑战!

已有 1959 次阅读2019-11-30 10:33 |个人分类:时事评论|系统分类:随笔评论

      中国要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没有外部的挑战,就会沉沦在自身的腐朽中,有了外部的挑战,迎击挑战,中国才能凤凰涅槃,实现自身的脱变,才能走进崭新文明时代。

路过

鸡蛋

鲜花

支持

雷人

难过

搞笑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稻草 2019-11-30 18:53
中国一直是世界首富,为何近代穷困潦倒,5000年积累的财富哪去了?

百家杂评

  至少从秦朝开始,中国就是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汉朝开通的丝绸之路和古老存在的海上丝绸之路,在此后2100多年中,几乎一直让中国都是贸易顺差,犹如抽水机一般,抽取欧亚非的大量财富。尽管古代战乱频繁,但财富还是在中国境内,为何在教科书上,却给出“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判断?“积弱”可以理解,但“积贫”从何谈起?

  在汉唐宋元明这五个朝代,张骞开通的陆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的将中国丝绸、瓷器等商品运送到西方,换回大量的金银财宝,如今考古发现的楼兰竹简、敦煌文书等,反映了当时丝路的繁忙景象,至今看来让人难以置信。

  在泉州——广州,还有一条繁忙的海上丝绸之路,唐朝广州居住了十余万阿拉伯人,南宋泉州的蒲寿庚就是阿拉伯人后裔,南宋时官至福建安抚使。这些“外国人”来到中国,侧面反映出当时海上丝路的繁荣和中国对全球的吸引力。如今,福建、广东海域,考古专家发现很多宋朝沉船,其中最著名的是“南海一号”,运送的货物主要是瓷器、铁锅(在外国人眼里,宋朝铁锅是高科技商品)等,价值高达千亿人民币,可见当时海贸利润之高。

  清朝之后,由于地理大发现,欧洲人需要的中国丝绸和瓷器等,通过航海直接来到中国贸易,所以陆上丝绸之路作用削减,但中国出口幅度却更大了,每年贸易顺差数千万两,这也是英国人希望通过鸦片贸易改变贸易逆差的原因。清朝时期,茶叶也开始走进欧洲人生活。

  总而言之,从丝绸之路开始一直到清朝,全世界的财富大量涌入中国,由于中国很少进口外国商品,所以中国一直是“世界首富”。既然如此,“积贫”从何说起?

  难道是战争赔款?根据统计,清朝对外赔款加利息,大约10多两亿白银。其中,最大的主要是马关条约和庚子赔款:甲午战争失败,清朝赔款2亿,实际赔款超3亿(利息、赎辽费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向各大列强赔款总数约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加上利息,总金额达到了9.8亿。

  单单只看战争赔款,肯定不足以掏空中国2100多年的积累,更何况中国有5000年历史,秦汉之前还积累了数千年的财富,岂仅只值10多亿两白银?

  难道是国际贸易?自明朝开始,中国就开始进口西方商品,但数量极为稀少,比如明朝就有文人戴眼镜。清朝之后,康熙进口过西方稀奇玩意,乾隆尤为“崇洋媚外”,要求商品原产地必须在西方,不能在广州组装,但这些只是满足皇帝爱好,贸易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真正进口的海外大宗商品是鸦片。1767年以前,英国每年向中国输出的鸦片不过200箱(每箱50-60千克),1839年达到4万多箱,美国也从土耳其贩运鸦片到中国。1821-1840年间,中国白银平均每年外流约500万两,但相比当时茶叶、丝绸、瓷器等组成的出口贸易额,依然是贸易顺差。

  至于清朝何时出现贸易逆差,具体很难说明,但应该是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因为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依然非常封闭,在此之后由于日本生丝崛起,影响了中国丝绸出口,西方瓷器的大规模出现,也让中国瓷器出口受阻,印度阿萨姆红茶成功,又冲击了中国茶叶出口。但出现这一些,不代表中国商品没有一点竞争力,只是赚少了。总之这种情况下的贸易逆差,还不足以掏空中国5000年积累的财富。

  其实,无论是战争赔款,还是国际贸易,都不会让中国从世界首富变成赤贫状况,真正杀招是杀人不见血的金融,至今仍是如此!

  1842年的《南京条约》规定, “1英镑的纸币能换3两白银”,用纸钞就能换取贵金属白银,这是英国的一记杀招。因为英国英镑可以随便印刷,但白银却是真真切切的金属。后来,列强都在中国开设银行发行货币,比如华俄道胜银行,通过纸币换取中国贵金属,这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一个原因。

  1895年的《马关条约》约定,赔款结算用英镑。日本人需要英镑还款,或作为货币改革的准备金,英国人需要巩固英镑霸权,但中国人却倒霉了。这简单的货币换货币,却是国际银行家的一个常见阴谋,可惜清政府没有识破。原因很简单,清政府手里没有英镑储备,所以要还款,就要先抛售白银换取英镑,而一旦抛售白银,必然导致白银贬值,能换取的英镑更少,于是 “1英镑的纸币能换3两白银”的规定被打破。所以,《马关条约》之后,国际白银迅速贬值,从3两兑1英镑变成了6至7两1英镑,这不仅导致中国赔款直接翻倍,而且还导致外贸进口成本又涨了一倍。

  这一记杀招影响远不止如此,由于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导致国内白银稀缺,而清朝又是银本位货币制度,所以国内出现白银升值了3倍,史载原本1两银子1000个铜板,变成1两3000枚。

  我们假设一个外国商人叫威廉,来到中国准备购买一批茶叶,于是将手里1万英镑换成白银,马关条约之前只能换3万两白银,但此后能换6万-7万两。

  根据史料记载,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每年出口茶叶大约45万担(一担100斤),价值约858万两,因此每担约20两白银。但马关条约之后,由于银荒导致白银升值3倍,那么每担茶叶就不值20两,而实际是7两白银。

  因此,马关条约之前,威廉1万英镑只能购买1500担茶叶(30000/20),但马关条约之后,却能购买约1万担茶叶(70000/7)。

  白银价值外贬内升带来的财富外流现象,可谓触目惊心。对外出口,遭受惨重损失;而拿白银去购买外国货,又要惨遭一次痛苦,一进一出都让中国财富大量外流,所以才由“世界首富、发达国家”变成“积贫”,由于长期“积贫”,最终导致“积贫积弱”!

  其实,前些年的人民币国内遭遇钱荒,国际遭遇贬值,与上述情况一样,只是时间很短,随后经过调整之后就解决了问题。但国际银行家在《马关条约》中埋下的地雷,却持续了长达近半个世纪,中间还经历了一次美国罗斯福的《白银法案》打劫,一直到1935年底的法币改革,才算勉强止住这一问题。不过,由于法币改革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所以法币政策虽有其积极意义,但总的来说它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有人说,明朝亡于白银,清朝亡于白银,民国亡于白银,这一说法虽然有些极端,但也不无道理,尤其清朝与民国货币危机,直接由西方银行家策划。因此,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警惕西方掀起的货币阴谋。近现代历史上,西方发动的一次又一次金融战争、货币战争,让一国辛苦财富瞬间灰飞的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警醒。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用户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珍珠湾全球网

GMT+8, 2024-3-29 14:55 , Processed in 0.020033 second(s), 9 queries , Apc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回顶部